一,飞灾横祸
杨家三世同堂,人世天论莫过于此。世时沒有圆满不亏的事,也难预料以后的未来。鱼儿能预知三日雨,却不知今日网中亡。人若早知三日时,富贵几千年。杨父自从有了长孙灵儿,高兴自己升了一级,从人父升成祖父。身体一年比一年建康,真是老当益壮。整天顶着农活干。顺清农闲时到自贡担盐卖,这种半农半径商的方法。小康说不上,家庭小有余钱。灵儿已经五周岁了。姑姑杨含秋也不是当年的二丫头,正是婷婷玉立的二八少女。张药王一直希望杨含秋成为他家的家庭成员。张家找人说媒,一谈即成。张药王总算如愿以偿。杨父见女儿已经定亲,女大难留。应该作好置办嫁妆的准备。现在正是季秋,树木正脱水。也是入山伐木的好时候。自己柴山里有的是树木,水桶大的柏树就有十多株。树大了要晾两三年才能干过心。又不能爆晒,爆晒树干容易破裂。杨父高高兴兴提着斧头上山伐木,吃中午饭了。素娘不知道公公去砍树子,问道:“娘!爹今天怎么还沒回家休息,往天早都回来了。”杨母道:“你爹吃了早饭就上山砍树子去了,说是給你二妹准备陪嫁用。素娘觉得心神不宁,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而起今天的风大,想到这里不觉眼皮动了几下。素娘用手指在眼跳的地方狠狠揉了几下,眼皮反而跳过不亭。素娘赶忙跑到柴山上去看,沒有发现伐树的动静。素娘顺着山林边走。走到柴山的另一端,才看见砍倒一棵水桶粗的大柏树倒在杂树林里。却沒发现爹,只有大风吹得满山树叶呼呼狂啸。沒有其它动静,直走到树干前才看清爹被压在水桶大的树干下。身上衣服全是口里喷出来的血迹,草上,树叶上的血迹都干了。素娘泪如下雨,吓得手脚无力。大叫;‘爹,爹!忙去搬树干,简直如蚍蜉撼树,那里搬得动。素娘象发疯似大哭大叫:“杨顺清快来救爹,快来救爹。”素娘失去了理智,竟忘了顺清到自贡去还沒有回来。她这一喊叫,才惊动了家人,也惊动远邻。多亏邻里人多帮忙把树子移开救出杨父。人是挪出来了,可是不知死了多久?人早都僵了。邻居们帮忙抬回家停在门前,现搭一个停尸晾棚。川南有一个风俗,死在外面的人属于冷丧,路尸不能进家门。杨家一门老幼无不悲伤,哭声动地。素娘见一家人过于悲伤,忘了乡亲朋友正帮忙,沒有招呼应酬。擦干眼泪,看见帮忙中有一个远房堂叔。素娘找到堂叔说道;‘幺叔,你侄儿不在家。我给娘都是女流,爹的死我们全沒了主张,只有靠幺叔你主持大局。烟,茶,酒,饭。信香,阴钱,蜡烛。请阴阳,道士,裁缝,厨师,还有请杨老师来做祭文。自己圈里有两头肥猪,不用买肉,随便宰一头都够了。我先拿一吊钱给你,一切事务由叔叔安排。杨连兴见堂兄去世,家里哭哭哀哀乱成一锅粥,自己觉得应该挺身而出主动帮忙。杨连兴是四十岁的人了,对红白喜事见得多。按照风俗应该如何办理,杨连兴是胸有成竹,处里事情当然有条有序。心想大哥杨连重劳累一辈子,沒得到善终,应该办隆重一点,后人才有风光体面。把帮忙弟兄在四五十岁安排煮饭,弄菜。三十多岁的挑水拿柴。二十多岁的跑腿,请阴阳道士,厨师祭师,买纸,火,香,蜡烛等一应用品。又请了一班鼓乐,这也是杨连兴用心良苦。按理说人不满花甲皆为夭寿,是忧丧。杨连兴想大哥已经三代同堂,沒有什么好遗憾。当成喜丧办理,在生劳累奔波,死后冷冷轻轻却不象话。叶二厨子性急,最先到。杨连兴见叶二毛人来了,说道:“叶老师卷烟抽。”叶二爷杀猪干活快。不管有多大的猪,都是一刀断喉。就是刨猪毛刨不干净。结果成了名人,名符其实的叶二毛人。叶二毛人卷一支土烟点然深深吸了两口。有从嘴里拿出来说道:“我们趁早把活干了。”杨连兴领着厨子到圈里放猪,说道:“选一只膘肥的。”叶二厨子又把烟刁在嘴里。每头猪的甲缝抠了两把,选中一头膘肥肉满的内江狮子头黑猪。那头黑猪知道自己劫数难逃,吓得往后退。叶二毛人却不管那么多,左手揪住耳朵,右手抓住尾根直拖晒坝里。一个摁二把,一个摁尾部,叶二毛人左手卡住嘴同,右手执屠刀,在草鞋上擦了几下,肐嚓一刀进去,血喷三尺红,端血盆的都来不及。正是树大招风,猪怕肥。暴虐在前,白忍后。乌呼可悲。自养的鸡鸭,宰了两只大红叫鸡,三只肥鸭大办丧事不在话下。一般风水先生随请随到,择葬期,开山破土,挖金井。人死入土为安,孝家也守孝不起。迟一天上山要毫费很多钱粮。钟先生是安,南两县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进屋很受孝家尊敬,找一个避风寒的八尺土葬亲。孝子孝孙得到一种心理安尉。钟先生翻了一下罗氏历书说道:“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卯时开山破土。我们先上山把地理位置定下来。”杨连兴特意陪着钟先生上山寻阴地。杨连兴陪着钟先生一匹柴山都走过了,来到一过山弯草台上说道:“满山土质都干燥,柴山林里土虽润,坭虫蚂蚁多。为独这里土润干净,尸体入土不化,杨老爹死后有福,得此佳地也安心了。”杨连兴道:“依先生主见就安葬在这里。”当天下午,顺青从自贡回来,在家门对面的大路上。看见家里门前立着旺山钱,顺青觉得头脑一阵轰鸣,内气下行。顺青忙放下盐担,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顺青自己觉得睡在什么地方,很快又苏醒回来。自己怎么睡着了,猛然醒悟是自己心急,差点阳气虚脱。阳气虚脱又叫‘脱症’脱症是人心急先天元气不上浮三焦,相逆下行,放几个屁而死亡。上天可怜孝子,还有白发人等他送上山。晕倒时正好靠在路壁上,正好坐在拳头大的一坨泥土上,堵屁股眼。元气又回肺腑朝百脉。顺青强打起精神,一口气把盐担回家里,看见父亲停在门前。把担子扔下,跑步上前拥抱父亲的尸体放声大哭。”
二,风波再起
扬母见顺青哭得咽气,怕出大事,说道:“顺青,你哭什麽,他无情无义的抛下全家人不管,我恨不得把他扔到长江里。你现在不是哭的时侯,众多亲戚,朋友,帮忙弟兄全靠你跟叔叔怎样安排晚饭。还有很多事情要你去做。”顺青擦干眼泪,跟前来烧香的亲戚批朋友,不管人大人小都要下半跪之礼。这是孝家的规巨。顺青一一答谢。
时间紧急,次日卯时开山破土,未时下葬。帮忙弟兄轮流挖金井,道士也忙得不以乐乎。开灵,换过案,诵经超度,宣读祭文。午时发丧上山,未时入土堆坟。次后应七,烧灵房在民间是少不了的。
不表地方风俗,且说杨家发生了这起变故,在外人看来杨家去逝了一个糟老头。少了一个长年病患的累赘。可对杨家来说,倒下的是一根擎天柱。古话说得好;家中多一老由如一件宝。杨父满七后,一天杨母叫住顺青说道:“素娘也来,娘有话给你们说。”杨母语重心长的说道:“顺青,现在你父亲去世了。你为长为大,出门的笋子先遭难。你弟妹还小不能为你分担什么。长兄当父,长嫂当母。一家人的生存,沉重的负担就落在你们夫妇肩上。娘三病两痛不能做什么?”顺青道:“娘放心,我会顶起这个家庭”顺青没有听出娘的弦外之音。其实杨母是对两个小儿子护短。杨父在时杨三‘杨玉庭’十三岁。杨四‘杨玉坤’十一岁领着他们干一些轻农活,他们也不敢贪懒。杨五‘杨春秀’九岁也帮着干些家务。
父亲去世了,没人管理。顺青修养好,对于弟弟妹妹不多说口舌。素娘也听之任之。没了规距,那成方圆。一个个变成了懒虫,人一懒闲着无聊就贪吃。在不富裕的家庭里想吃好的,那就只有偷着吃。本来杨三杨四童心未眠,好吃也在其理。
杨玉庭叫杨玉坤说道:“四弟你想不想吃肉?”杨四道:“好久没吃肉了,娘没喊煮肉,那得肉来吃。”杨玉庭道:“等他们煮肉吃,人都嘈死了。我们把鼎锅搬到柴山里,父亲死了办丧事的肉没用完,都在灶上那个炕笼里。腌得有盐有味,又是柏叶熏得黄黄的。”杨四道:“不可以,肉是大哥大嫂腌的,娘又数过块数。大哥大嫂一天干到晚都舍不得煮来吃。”杨三道:“我说你有点傻,你想我们十五担良田,我们三弟兄平分,一人五担。你我一人只有一张嘴,大哥就是三张嘴。他们占了大便宜,你还帮他说话。由其是灵儿,在他婆婆眼里象宝贝,常常誇他聪明有出息。”杨四被杨三一阵脑清洗,变聪明多了。弟兄二人商量定,每隔三五天偷偷煮一顿肉吃。时间一长,觉得老是吃肉没什么意义。总该换一个花样,杨三想起娘还泡有一罐咸鸭蛋。小弟兄两开始改善味口吃起咸蛋来。即然是偷吃,就可一不可二,小弟兄俩还是无知的童年,不知道天高地厚。吃得口滑,一罐咸蛋偷吃一光。
腊月十五,北风凛冽,昏黄的天空下起鹅毛大雪。顺青到自贡担盐去了,素娘又到锣桥乡去卖盐。雪越下越大,树叶上渐渐堆积如盐。川南很少下雪,几年才有一次,下一次雪老少都很希罕,杨家两代小孩都去收雪玩。杨母说道:“杨二,你也把盆子端去收些雪回来放在我的咸蛋罐里,雪水泡咸蛋最好。”
杨含秋用簸箕接着,将树叶抖动,一会儿收到满满一洗脸盆白盐似的雪。含娇端去给杨母看,杨母说道:“够了,够了。你端去我的床头上加在那个咸蛋罐里,小心一点,别把咸蛋撞烂了。”杨二端着雪把娘床头几个泡菜罐都看了,就是没看见泡咸蛋的坛子。含娇用手去捞,每个坛里去捞一下。第一个罐里是萝卜,第二个罐是青菜,第三个是长豆,一连捞了七八个罐罐都是疏菜。只有一个小罐罐是一罐盐水,没有什么咸蛋。含秋道:“娘,你的咸蛋罐在哪里?”杨母说道:“不是有一个长颈小罐子吗,里面有大半罐鸭蛋,你要小心一点,把雪抓来轻轻放进去。”含秋道:“娘!只有半罐盐水,没有鸭蛋。”杨母道:“没有那么怪,我亲自放的。”杨母不信,亲自查看。结果只有半罐冰凉的盐水。杨母气不打一处,怒道:“是谁干的好事。杨三杨四你们给我说青楚,鸭蛋是不是你们偷吃了。”杨三很自然的说道:“我没有。”杨四也道:“我没有。不过—便没了下文。”杨母正在生气,听出杨四说话有点眉目来,那肯放过这点线索,便追问道:“杨四你尽管说,不要怕。”杨四说道:“有一天灵儿拿着蛋吃,我没看清楚是什么蛋。我问他吃什么,他把手背着,说是妈妈买的。”杨母道:“不可能,你嫂嫂不到四岁就在我身边,从未偷吃过任何东西。”杨三道:“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嫂嫂有儿子了。惯养自己孩子就很难说了。”杨母道:“你嫂嫂够累了,为了一家开支,起早晚睡,那得时间煮咸蛋。”杨三道:“娘顾着他们,他们却没顾着你。十五担良田的老业,三弟兄分,一个五担。现在他们三张嘴吃,我们一人一张嘴。他们不干活,还要我们做来供他们吗。灵儿拿着蛋吃,我和老四都看见了,娘还是护着他们。”杨母觉得杨四说得有道理。只要把灵儿叫来一问便知道了。
未满六岁的秀忠,第一次玩雪,很是开心。小姑姑跑来叫道:“灵儿,快去婆婆在叫你。”秀忠不知人事人非,高高兴兴大喊大叫:“婆婆,婆婆你叫我。”婆婆却没有回应,秀忠看见婆婆板着脸。不知说什么好。
三,怜童背冤
婆婆问道:“灵儿,你吃过鸭蛋没有。”灵儿道:“我没吃过鸭蛋,听说过。”婆婆又问:“你听谁说过?”灵儿道:“那天二姑姑从鸭圈里拿出两个又圆又白的东西,我问姑姑是什么?”姑姑说道:“灵儿是傻瓜,这是鸭子下的鸭蛋。”
杨母见灵儿说话,童言天真无邪,有不再追问之意。杨三见娘宠爱孙子,心里更恨侄子灵儿,务必要移祸江东。说道:“从小不严加管教,长大要抢人。”这句话说得很难听,杨母想也有一些道理。的确该查清楚,若真是他们母子私吃了,这件事不能纵愹。不能把灵儿的品行惯坏了。要做栋梁材,不能培植弯柏树。婆婆又问道:“灵儿,你到底吃过咸鸭蛋没有?”灵儿道:“没有吃过。只有那天三叔四叔手里拿着......”话没说完。杨三上前给灵儿两耳光。杨含秋见灵儿被打,两行泪水滚将出来,心都痛脱了。上前将杨四一把扯开,把灵儿抱在怀里。说道:“杨三杨四摸着你们的良心想一想,一天到晚你们干了什么,骂了回头看着灵儿。孩子,你受苦了。你父母起早睡晚的在外拼命干活来供养他们,他们胀翻秋了。”杨三道:“这就对了,就是杨二娃他们一伙人干的。”杨母心里清楚,一定是杨三杨四干的。心想作罢了。一方面护短心痛两个小儿,另一方面他们还未成家,传扬出去影响不好。可是杨三杨四不知好歹,大吵大闹,定要诋罪反坐栽给二姐,嫂嫂身上。灵儿挣脱二姑姑的手,一个人跑到晒坝边雪地上望着门前的大路哭。含秋却跪在门前的雪上诅咒:“我们一伙人是吃了咸蛋,该孤,该绝。沟死沟埋,路死路埋,土壁做灵牌。”
杨母又是气愤,有是痛心;气愤的是杨三杨四心胸狭窄诋罪反坐,不知道见好收场。痛心的是,杨二诅咒不留情面。明明已经知是他两个弟弟吃了,又不说穿,故意诅咒得血淋淋的。灵儿无知,从小没弹过他一指头,没受过委屈。杨三欲盖弥彰,动手打他。
杨母见灵儿顶着飞飞扬扬的雪花在那雪地上哭。杨母亲自去牵,说道:“跟婆婆回去,你看屁股都湿透了。”灵儿哭着跟婆婆回屋,二姑忙找一条棉裤给灵儿换了。灵儿哭着睡着了。二姑姑把他抱到床上盖上棉被。
素娘也回家了,由因下雪,集市散得早。素娘觉得家里气份不对,娘也变得很陌生。其他一个个静若寒蝉。又不见灵儿,便急问道:“娘!灵儿到那里去了?”杨母冷冷的说道:“他睡了。”这时含秋才说道:“嫂嫂还不知道,家里闹翻天了。”娘泡的咸蛋一个都没有了。杨三说是我们一伙子人吃了。素娘道:“我根本不知道娘泡有咸蛋。”含秋道:“杨四看见灵儿吃,说是妈妈买的。”素娘:“我的天哪,就是见过咸蛋都瞎眼睛。”杨三听她吵得一团糟,便从自己床下端出半筐鸭蛋壳,嘿嘿,这不是咸蛋吗。”杨含秋道:“我们一伙人干净了,原来是贼喊捉贼。”杨母气得发抖,怒道:“杨三杨四你来跪在家神面前,向祖宗说清楚要改邪归正。”杨三杨四也不敢悖逆娘亲,双双跪在家神面前。杨四道:“我们一定改,都怪三哥。吃腌肉没事,要改吃咸蛋。我们还是改吃腌肉那才正归。”
杨母听得杨四说到吃腌肉,猛然醒悟。便道:“杨二你去看一下厨房里,灶上炕笼里的腊肉。”含秋用高凳爬上去数一数,还有十一块。杨母问道:“是不是十六块。”含秋道:“那里有十六块,只有十一块。”杨母道:“你再数。”“嘿嘿不用数了,早都垃在毛厕里去了,杨三回答。”杨母气得怒火三丈,杨母解下两根水桶索把杨三杨四各捆一只手,拉去碾稻米的碾盘里,拴在碾心木桩上。找来一根黄荆细条子,要教训这两个不懂人事的儿子。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杨母不是要真的打他们,实在是两个太不像话了。这样做是指望素娘,含秋来劝两句,有一个台阶下来,私吃咸蛋腊肉的事就让它过去。不在提此事。那知;两个女流根本不懂娘的心思。杨母伤心已极,举着荆条向杨三杨四打去。两个借着碾米石为靠山,杨母左边打,两个窜到右边。杨母右边打,二人窜到左边。杨母左一荆条,右一荆条。杨三杨四避了劫难,碾米石遭了秧。杨母一边打一边骂。打一荆条却骂一句:“你们一点不给娘挣口气,千人恨来万人嫌,自己吃受气饭自己还不知道。人家咒得你血淋淋的......”打的是石头,骂的是指桑骂槐。自己却累得气喘,杨母打累了,坐在碾盘里伤心的哭:“都怪你们的老子死早了,才受这般罪。”
幸好顺青回家及时,见素娘,二姑正劝娘不动。把盐担子扔到晒坝边上,荒忙把娘背进屋。把两过弟弟的索子解开。问道:“就竟出了什么事。”杨二把事情原原本本的经过说给大哥听。顺青听了说道:“父亲去世了,娘就是顶梁柱。尽量不要惹娘生气,今天的事不要外扬。”杨母听了得到一种心理安慰,一场家庭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了。
可是杨母的心理创伤没有愈合,总是看见大的三个不顺眼。尽管他们有多孝顺,他们越是孝顺,心理越烦。杨含秋知道娘的身体弱,每隔两天都要给娘蒸一碗闷蛋。杨母就是不吃,说是咽不下去,为了此事,含秋痛哭一场。含秋说道:“娘,你就竟要吃什么?你要吃女儿的心子,女儿都给你。”后来都是杨幺姑送去,杨母吃得很开心。应了一句古话‘过手就酸’。正是:大儿大女黑眼睛,小儿小女痛肝心。要知杨母祖孙三代是怎么疏远的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