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危机感,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等中庸思想盛行,杞人忧天、草木皆兵一直被当作笑话来看待。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谁要提危机感,难免被视为唯恐天下不乱、蛊惑人心、危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往往报喜不报忧,鼓吹形势一片大好。
没有危机感,才会出现危机;当危机出现时,又不知如何有效度过危机。中国文化精神追求大团圆的喜庆结局,日本则以“物哀”思想贯穿到民族心理之中。日本人居安思危,没有危机时仍产生危机感,从最坏处着眼,及早准备,把中国经典名言“忧患兴邦”发挥到极致。其国歌《君之代》旋律沉重、压抑、悲凉。
1935年,危险日甚一日,国难当头,危亡在即。夏,日本悍然发动华北事变,狼子野心越发猖獗,侵略步骤紧锣密鼓,直逼平津。
作家林语堂看得很清楚:
1935年,在日本和中国旅行过的人可以尽可能地在这方面做一个比较,日本人每天忙忙碌碌,总是在电车火车里,读着一份报纸,一副固执的神情,坚定的下巴,眉梢上挂着民族灾难即将到来的阴云。坚信在下次的决战中,日本要么摧毁世界,要么被世界摧毁,并在为这一天作着准备。而中国人则穿着长袍马褂,宁静安详,心满意足,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他从梦中唤醒。
读罢此文,不胜感慨,那年最应该有危机感的应该是中国人。“华北危急,平津危急”,“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义勇军进行曲》顺应时代趋势,由聂耳在日本东京完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最强音嘹亮至今。
危机等于危险加机遇。有没有危机意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能不能有效应对危机,是检验一个政府行政能力和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理性的危机感绝不是胆小如鼠,破罐子破摔,而是清醒、冷静、审慎地分析形势,寻找对策。
战败并没有使日本人怀疑民族末日已然来临,他们决心在逆境中求生存,上至皇族、政治家,下至黎民百姓都宣扬“要么饿死,要么勒紧裤带拼命干”。如今虽成为经济强国,日本人的危机感仍然十分强烈。《日本危机》、《日本面临挑战》、《日本的悲剧》、《日本即将崩溃》、《日本沉没》,让中国人觉得耸人听闻的书籍纷纷面世。1978年,美国人写的《日本第一》一书让日本人很不满意:“为什么不讲我们的缺点?”“这是麻痹我们的斗志,这是阴谋。”
柏杨认为,100多年来,中国走两个极端,不是沮丧自卑,就是盲目自大,缺少自尊。
一次民意调查发现,东亚各国中对生活水平和未来最悲观的是日本人,最乐观的是中国人。事实上,中国生活水准远不如日本。这也间接表明了两国国民危机意识的程度。
中国最大的危机就是缺乏危机感。田汉说:“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无望而无救的。”他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每一个字,都是用血泪书写而成的。
美国人在比日本强大的时候说“日本第一”;法国总理克勒松夫人正告国人,面对日本“毁灭性”经济入侵,“如果无力抵抗,我们将日益贫困,并将被日本所占领”;德国人说,日本汽车“意味着摧毁德国人的就业机会”。中国人,在远比日本落后时,就更应该有胆量地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四章 竞技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