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有一天,一对美国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那对美国夫妇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本来可以划上“句号”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父母必知
我们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剥夺了让孩子对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孩子打碎了家里的水瓶,最常见的就是,问问孩子烫伤了没有,然后说不要紧,下次注意就行了。“战场”还得由家长来打扫。很少有家长让孩子想想全家人没法喝开水了该怎么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过错时,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要求,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求得心理平衡。这是多么好的教育机会呀,教育不就是一种唤醒吗?在孩子内疚和不安急于求助时,让他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将使他刻骨铭心。
正如这对美国夫妇的做法,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儿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了,这个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就得必须自己承担事情的后果。尽管为了赔偿这块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但是,他决不会因此得到家长一分钱的“财政补贴”,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这对美国夫妇的教子之法让很多中国式家长汗颜。父母代子受过,其用心无非是出于疼爱孩子。然而,这种“疼爱”不是真正的疼爱,它在客观上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孩子既不能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也不能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从而也不可能谨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还会重犯过去的错误。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就习惯袒护孩子的过错,代孩子“受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有家长给他撑腰,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逐步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到那时候,家长就后悔莫及了。
中国还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孩子做错了事,就得对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教子坊
如何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小“好汉”呢?
(1)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孩子的责任心应从小抓起,及早培养,切勿耽误了最佳期。今天,让孩子承担起自身言行的责任,明天才能挑起学习科学文化的责任,只有从小就能对自己一言一行负责,将来才能真正懂得对社会对人类负责。
(2)以身作则,强化自己的责任感意识
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本身来说是一面镜子。从一定角度来说,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不可想象,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可以培养出很有责任心的孩子。
(3)及时引导孩子承担责任的行为
孩子做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怎样去承担责任,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斥责、批评。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例如:孩子做错了习题,打了“大叉”;上课迟到,挨老师批评,其实并非一件坏事,通过让孩子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在游戏时不小心弄伤了别人,我们应该平静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把受伤的孩子扶起来,送到医务室去擦药……必要时提供适当帮助。孩子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出经验、教训,并逐渐明白: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负责。
(4)从细节做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责任心的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不可想象,对自己不能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因此,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让孩子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