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英国教育家洛克
情景一:
皑皑在和别的同学打闹时不小心把墨水洒在了同桌凌凌的身上,凌凌哭着告诉了老师,于是老师决定让皑皑把妈妈请到学校来。
老师见到皑皑的妈妈,跟皑皑的妈妈说了事情的经过。皑皑的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觉得皑皑真是丢了她的脸。在办公室里,妈妈就开始教训起皑皑来:“你真是没有出息,妈妈平时怎么教你的?你在教室里和同学打闹不说,还把墨水弄到同学的身上。你说,我平时教你的东西你到底有没有记住?”
当时正是下课时间,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皑皑的脸立刻涨得通红,他悄悄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回家再说吧,我回家再向你承认错误。”
妈妈说:“你好意思犯错误,现在怎么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了?你还知道当着老师们的面害臊啊?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要犯错误呢?”
皑皑一句话也不说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师见状急忙劝住了皑皑的妈妈。但妈妈牵着皑皑出了办公室以后还是越想越生气,她拉着皑皑来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皑皑向凌凌道歉。
皑皑再也忍受不了了,他冲妈妈大吼着说:“我讨厌你,你是个坏妈妈!”说完就冲出了教室。
妈妈更生气了,她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堂前教子,古人就是这么说的,为什么自己的儿子这么不肯接受教育呢?
父母学堂
我国在旧传统的家教中有“当堂训子”的说法,似乎不当众批评有错的子女有失家长的威严,这是惟我独尊思想的反映,显然在今天已经过时,我们不应再予仿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但若批评得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许这些原因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那是很严重的事情,不了解原因当众批评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使孩子产生逆反抵触情绪,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很难继续下去。
在孩子的心里肯定会留下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妈,你们不该这样对我,让我觉得很丢脸,很没有面子,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要注意孩子心里的感受,孩子也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父母当众批评孩子不但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当众数落孩子的过错。因为孩子的面子比大人的面子更重要。
教子坊
(1)询问理由,了解情况
当孩子犯了错误,作为家长首先要耐心询问: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目的?了解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会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会会以“叛逆”和“不服从”的态度来表现心中的不满。
(2)变换立场,给予理解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多理解她,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妨先听听他的想法,帮助他分析问题从而逐渐学会解决问题。
(3)冷静暗示,缓处理
孩子出现了错误,一定要及时冷静情绪,避免火冒三丈,大声斥责。可以试试用眼神、手势等进行暗示;用冷处理让孩子自己去调解,等过后再找孩子谈;还可以把他带到避开人的地方问明原因再进行教育。
(4)营造宽松氛围
批评孩子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与场合,营造一个批评的宽松气氛。最好是把孩子带回到家,在调查研究后实施“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如果在众人面前火冒三丈,公开训斥,无疑会使孩子当众蒙羞,损害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对立情绪。
(5)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所谓“势”是指要善于掌握事情的由头而顺其自然;所谓“导”,是指用反话正说之法去引领。孩子年幼无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会有“出格”之举。但“童言无忌”,作为家长应该允许,不应求全责备。因势引导,孩子不仅容易接受,也会使消极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6)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批评教育孩子时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有些家长一遇到孩子出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倾盆大雨,把昔日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一古脑儿抖落出来,搞“扩大化”,数落得孩子一无是处,这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难以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账”。家长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化,三言两语即可作罢,但它符合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往往能使他们消除对待批评的抵制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轻装前进。
父母锦囊
身为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做到“八忌”:
(1)忌当众打骂。有许多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认为让孩子当众丢脸,孩子会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效应,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没有可取之处。
(2)忌一味批评。许多家长认为多批评是对孩子严格要求,这其实是走进了教育的误区。
(3)忌过分强调过失。批评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改正错误上。
(4)忌态度简单粗暴。简单粗暴的做法可能在当时镇住了孩子的冲动和行为,但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
(5)忌责骂不休。过多的唠叨会使孩子耳朵听着发腻,反而抵消了家长说话的“权威性”和“教育性”。
(6)忌教育不及时。孩子有了错误,一定要及时教育,否则,过后再批评会使他莫名其妙。
(7)忌矛盾教育。对于同样的错误,父母切不可说法不一,前后矛盾。
(8)忌草率了事。对孩子来说,纠正过的错误难免再犯,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讲清道理并督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