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因为军人的职业关系,在他儿子成长的前十八年,他经常在外执行任务,所以只有在妻子寄来家信和打来的电话里才能依稀了解儿子的情况。因此,他时常觉得歉疚,作为父亲,却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不断的缺席。
渐渐,儿子虽然想念父亲,但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他对父亲却生出了更多抱怨与疏离的情绪。以至,这种情绪一直蔓延到成年之后,或多或少的影响了父子二人的感情。
这位无奈的父亲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他用一生的时间来歉疚,歉疚着儿子生命中那部分父爱的缺失。
可是,儿子始终不能理解父亲的心。他公然对父亲说:“当我12岁,我的同学和他爸爸一起学骑单车,而我只能一个人摔倒再爬起;14岁,我在运动会上摔伤了腿,小腿骨折,从医院回到家,却没有人背我上六楼,我只好在妈妈的搀扶下靠左腿的力量一点点挪上了120层台阶;18岁,我妈妈因为急性盲肠炎住院手术,原本该由你在手术书上签字,结果,却由不知所措的我代劳了。可是,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受到了责任,同时也更埋怨你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儿子的话,让人到中年的父亲泪流满面。
十几年后,当年的儿子也变成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可是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竟然也成了自己父亲那样的父亲。
他做铁路建筑设计工作,经常在荒无人烟的西部戈壁施工。妻子生产时,他没能守在产房门前等着看儿子第一眼;儿子过两岁生日时,他还是不能陪在身边说声生日快乐;儿子上小学,在电话里埋怨每次家长会爸爸都不能去参加……
在那些时刻,他一个人喝着闷酒,被想念缠绕,被自责折磨。他想起自己曾经对老父亲说过的话,内心惭愧不已。他开始明白,生命中有许多错过,并非有意,只是生活让我们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忽然明白了父亲的感受,与自己当时的抱怨相比,父亲当时的内心是更痛苦的。
他年迈的父亲适时地给他打来了电话。老父亲平静地说:“你在外面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帮你照顾。”
他已经近40岁了,可还是像孩子一样哭出来,他哽咽着喊:“爸,对不起。”
他的老父亲说:“孩子,别自责,虽然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我的爱和呵护,但你不得不承认,因为我这个父亲的‘缺席’,你很早就学会了独立,学会了担当。这样想,你便不会有太多的遗憾。所以,你不要担心你的儿子,他也会很好的长大,会成为一个坚强的男人。而你必定也能体会到,我这个父亲心里的爱,其实比任何一个父亲的爱都深沉。”
老人的儿子执著电话,泣不成声。
我们这些平凡的人,都想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人是依赖爱而生的,所以每个人都不想错过分享爱的时刻。
父母们希望能永远守在子女身旁,把他们点点滴滴的成长都收在眼底;年轻的男女希望能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人,不错过一分一秒相爱的时光;走入社会的青年希望能顺利地遇到好工作,不浪费为期不长的好青春。
但是,我们毕竟只是平凡的人,心的世界可以无限宽广,但身体的力量是有限度的。即便我们用一双脚不停地追逐,用一双手不停地摘取,也不可能留住所有美好的人与事,不可能赶上所有欢欣的时刻。总会有一些我们所热爱、所期待的,会从指缝间滑落,或者成为永久的遗憾,或者成为永恒的惦念。
甚至有人会因为错过的人与事迷失了对人生的追求,终生都活在对错过的懊悔与悲伤中,因此白白荒废了好时光。他们太执著于错过的部分,却忘记了,时光如河,是不能逆流也不能停滞的。
固执地守候一朵已然错过的浪花,无异于刻舟求剑。让情感停泊在旅途中错过的渡口,人生最终将走向荒芜。
过去已无可追回,如果连未来也放弃,那生命彻底失去了意义。不如让错过的人与事化做尘烟,化做一朵被时光封存的花,偶尔想起,是一份模糊但恒久的美丽。
她是美术系的一名学生,他是文学系的年轻教师。一次意外的邂逅,让他对她一见钟情。他爱慕她栀子花般纯洁美好的容颜,他欣赏她画笔下隽永飘逸的灵性。他日日思慕着她,渴望能有机会成就彼此的爱情。
曾有无数次,他故意在美术系的花圃里徘徊,故意装做与她偶然相遇的样子,只为擦肩而过时能与她交换一抹浅笑。很遗憾,她并不知道他的心思,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记得,只依稀知道他是学校的老师。
他被自己的暗恋折磨了数月,终于鼓起了勇气向她表白。他采下了清晨花圃里第一朵带着露珠的栀子花,可是当他走到女生宿舍楼前,看见一个男生正把大束的玫瑰递给她。她接过花灿然地笑着。于是,他胆怯了,退缩了。他并不知道,那玫瑰是男生托她转交给她的室友的。
他写了一首深情又忧伤的诗,贴在学校的BBS上,然后被无数次地转贴。
她自然也读到了那首婉转的诗,却并不知道那是为自己所写的诗歌。可是,她莫名地喜欢上了那首诗,她为作者的忧郁与多情所感染,还为之配了一幅水彩画。朋友们笑她,怎么会对一个素未谋面的诗人产生好感。
在咫尺之内,他们彼此牵挂,却始终没有遇见爱情。
毕业前,她终于知道那首诗的作者竟是无数次遇见过的他。她想起若干次相逢时的浅笑,心里欢喜若狂。她抱着自己的水彩画去文学系的办公室找他,他不在。别人说他回老家筹备结婚的事去了。她的心顿时凉了,六月之末,她的指尖冰冷。她把画放在他的办公桌上,默默地离开了。
其实,他是回老家筹备弟弟的婚礼。当他风尘仆仆地回来,看到那幅画上她娟秀的签名,他立刻去找她。只是,她已经在一天之前飞去法国留学。
人生似迷宫,在一个路口错过了,便不知下次相遇是否如期而至。有些错过是一时,有些错过则是一世。
好在,他虽然是个感性的人,却也了解人生无法完美的法则。他把她藏在心里,藏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栀子花。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他娶妻生子,过着安静的生活。
十年后的校友会上,他没料到会再遇见她。他们四目相对,眼里有闪烁的光亮。于是两个人逃开了众人,单独去约会。他们一起喝咖啡,一起在浦江边漫步。十年前他们还是没交过言的陌生人,可是因为十年里彼此都记挂着错过的情缘,再见面倒好像是知交故人,一直存在与彼此的生活中。
在她下榻的酒店里,他们之间的气氛变得暧昧。可是他忽然觉得胸口很疼很疼,他几乎是失礼地推门而逃。而她也没有打过他的电话。他们再度变得静默。
想必,她也同他一样,懊悔着十年后的相见。这相见打破了他们十年来各自的想像,打破了青春记忆中那份纯洁与美好。他豁然发现,心里藏着的那朵栀子花因为这次相见,一夕忽老,变成了锈色,再不复最初的纯白。
他们都懊悔,如果把那份情愫留在记忆里,必定可以终生美丽。
遗憾可能成为生命中最痛的伤悲,也可能成为人生最动人的美。
求不得固然是人生中一种无奈的苦,可是,换个角度去想,求不得亦是一种幸福。因为所求不得,所以才对憧憬的人与事永存美好的想像。而唯有在想像中,才能遇见美的永恒。
因为,真实的事物总是会有荣枯,会有残缺,会令人失望。
在某个乡野人家,有一堵古老破败的院墙,因为匠人的大意,这墙的中间竟然有一道半月状的缝隙。可是透过缝隙恰好可以望见远处的山水。一位摄影师偶然经过这里,将这堵墙拍了下来,发在网上,竟红及一时。有人称它是世界上最富诗意的墙。
于是,远近的人纷纷慕名而来。
这户人家见访客不绝,便以墙为宝。他们决定好好修葺一下房舍,发展农家乐的旅游生意。主人觉得那个月牙缝隙不美观,就请最巧的瓦匠精心地以石子填满缝隙。
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墙修好之后,反倒再无人登门了。
残缺让人觉得留有遗憾,但残缺也是一种美。可是,若非要把残缺补救完整则可能会成为更大的遗憾。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见很多风景,遇见很多人。必然,也会错过很多风景,错过很多人。如果你非要回头把错过的美丽一一拣起,那意味着什么?你将因此错过更多的美丽。
不必为自己不曾拥有的而感到太过惋惜,不必为自己已经错过的而深深懊悔。
世界上最聪明人也无法令时光倒流,与其为那些不能相遇、相聚的时光而遗憾,倒不如以更认真的态度去未来的路上寻找下一个值得珍惜的人与事。
真相永远比想像要残酷,完美只留存于人们的想像。可是因为求不得,人们会自然放大了关于错过那部分的想像。其实,你并不曾真正拥有过,又怎么知道你错过的那部分一定是最美的、最好的?
有个旅行家一生都在向往西部的一座古城,说来也怪,他却一生与那座城没有缘分。每次他准备出行的时候,必定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打乱他的计划。久之,那座城成了他心里最大的遗憾,当然,那座城也成了他心里最美的城。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女有机会去那座城旅行,可是他们眼前的城早不复传说中的宁静美丽,它被世俗打扰得庸俗不堪。儿女皆为父亲庆幸,因为错过,所以他得以保留了心中永恒的美丽。
错过的人与事,如果他们成为想像中的美与善,那就永远把这份情愫封存;如果他们成为伤与痛,那就洒脱地把他们抛在脑后。因为,你缺失的是一份已成云烟的往事而已。
与其为失去感到遗憾,不如更加珍惜眼前。人生的重点,不是如何唤回错过的部分,而是如何使眼前的事物不成为下一次错过。
我一直想看看老家院子里的海棠花开,却总是机缘巧合错过花期。可是,每到春天,那无法亲眼目睹的花,总会开成我梦里一树树的美丽,永不凋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