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讲究团圆,喜欢皆大欢喜的场面。也正因此,古往今来,最能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文学、戏剧作品反倒都是以悲剧结尾的。把人生撕裂给读者,把残缺展示给观众,也正迎合了人们畏惧悲剧结局的心理。
曾经年少,我亦被那些悲情的小说赚去了大把眼泪。可是,随着年岁渐增,忽然开始更喜欢暖的、美的、乐的故事。即使是每年年末不甚有趣的贺岁片,也会凑着热闹去看上一眼。
为什么呢?因为只想在繁忙的生活间隙里能够轻松地笑一下。
就连蜚声海外的名导演们也会感慨:拍一部喜剧片比拍悲剧片更不容易,让观众会心地笑,远比让观众痛苦地哭更艰难。
生活,并不总是如戏剧般轻松,生活中充斥的大多情节有如悲情的电影。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悲伤、残缺、怨憎与不完满。
我们做某件事的出发点固然都是好的,都是冲着团圆美满的结局努力的。可现实从来不肯轻易满足人意,看似平坦顺遂的路途,在风光的表面之下,究竟埋藏了多少险阻与意外,我们谁都无法准确地预知未来。
人生,是一场充满变数的旅行,谁也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遇见什么,自己的命运会在何处转折,终点又会在几时出现。但是,没有人能够因为无法预料明天而停止脚步。于是,就只能怀抱热情的初心,勇敢地去行进。
盲目,在许多时候被视为一种愚蠢、一种可笑的态度。可是在无法避免失败、无法不留遗憾的人生旅途中,盲目有时却是一种最清醒的生活状态。
世事的结局从来不只有团圆、完满这一种。在一次接一次的失去、遗憾、苦难过后,如果我们清醒地记得那些伤痛的、不尽如人意的结局,恐怕会更畏惧也更放大前路的艰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畏首畏尾,还不如让自己耳聋目盲,洒脱地开始下一场追逐。
不完满的结局,并不太表过程的无味。须知,我们追逐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恰恰就是过程。
有人太重视目标实现后的繁花似锦,却忽略了过程中的一草一木同样是赏心悦目的景致。
当你的目的在未到完满处,就嘎然而止,不妨回过头来,回味一下你付出过的爱的痕迹,以及已经获得过的爱的点滴。你终会领悟到,你所经历的过程,并不像你此际遇到的结局这般令人失望。
对过程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人生中绝不会存有太多的乐趣。
她与他相遇时,彼此年华正好。他们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同样来自不富裕的普通家庭,有相似的成长经历与人生追求。因此,两颗纯净的心一旦相遇,便燃烧出爱的火花。
初相识的时候,他虽然不能阔绰地为她制造花前月下的浪漫,不能送她名贵的礼物,但他的体贴与细致,足以让她感受到初恋的甜蜜美好。在他朴实又热烈的爱情里,她是被宠爱的公主。
那一年,他们遇见的是百分之百的爱情。
毕业之后,他考取了外地某大学的研究生,而她在当地一家公司做小文员。他们之间有了空间的距离,想念也随之开始蔓延。她从被他宠溺的公主,变成了需要独自承担生活,独自面对孤独的都市白领。
生活开始变得成熟,他们的爱情似乎也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她每个月省吃俭用地把薪水的一半汇给他做生活费,他每个周末坐八小时的夜班慢车来与她相会。他们不再像单纯的初恋情人,眼里口里只有纯粹的爱情,他们之间多了守望、责任与依赖,当然还有现实的艰辛。
有一次,他为了给她制造惊喜突然来访,却发现她一个人时的晚餐原来就是一碗普通的白粥配一碟小菜。他这才意识到,她在爱情里的辛苦与付出,远比自己想像得还要深沉。隔天,他向她求婚了,他买了一枚四十八元钱的打折银戒,细细的,戴在她的手指上刚刚好。他们约好,等他一毕业就举行婚礼。他要承担起她现在肩上所有的负担。
在彼此承诺、相互守望的过程中,他们也并非没有遇到过外界的诱惑与打扰。
她的周围出现过几个优秀的男士,他们欣赏她的独立与才华,也渴慕她的青春与美貌。而她面对追求,只是微笑地亮出手指上细小的银戒。像她那样事业做得风声水起的女子,能安然守着一枚不起眼的银戒,别人便知她内心的情意怎样坚决。她用对爱情的承诺,抗拒对爱情的诱惑。
而他儒雅的气质和才华,也同样吸引了许多更年轻的女子,其中不乏与他相谈甚欢的,但他始终记得那碗白粥的朴素与浓稠,就像他们之间朴素而浓稠的爱情。
两年后,他们还没有结婚。他去国外读博士,而她亦做了成功的经理人,负责海外市场的拓展。他们的空间距离益发地遥远了,但爱情的承诺并没有改变。她穿世界顶级的职业装,手指上却依然是那枚银戒。她从来不觉得那枚太过简单与寒酸的银戒,与她的一身打扮多么格格不入。
有人替她着急:“你已经不再年轻了,而他学成归来正是男人最好的时光。”言语中的暗示,她不是不明白,却仍只是笑。她想,如果要改变,早就改变了。爱情经受住了那么多的考验,所有为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世界上始终有一颗心与她保持同等心跳。
30岁那年,他们终于在国内团聚了。在结婚之前,两个人决定去旅行,那是他们8年前共有的心愿。
他偷偷买了一颗华丽的钻戒,准备替换下那枚已经失去光泽的银戒。可是,在旅行途中,他们几乎同时发现,两个人感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突然有一块巨大的屏障挡在了用8年时间来团聚的彼此面前。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对社会的认知、理想追求已经完全背道而驰。
他终于没勇气拿出那枚钻戒,她看出他眼里的为难,只是淡淡笑了一下,把手上的银戒褪了下来,缓缓递到他面前。
一份坚守8年的感情,在众人眼里莫名其妙地终结了。
朋友为她抱不平:“多么不值得啊,你白白等了8年,浪费了最好的青春,错过了更好的人。”
她也曾经委屈过、消沉过。可是,平静下来,仍旧不会后悔自己这8年的守候,她想,他一定也不会后悔这8年付出的爱。
她对他的爱,也令自己成长。在对他的爱情守望里,她学会了付出,懂得了独立,她发现了自己身体里隐藏着的更多美好品质,她从一个依赖爱情的柔弱女子,长成了一个懂得为爱付出奉献的坚强女人。而他赠予她的爱,也令她的心感受到了温暖、柔软、美好。
爱情,虽然在最后变成了镜花水月,可是在它存在的那八年,足以丰盈她单薄的人生。
也许,没有这八年的彼此承诺,他们都会有不同的人生。可是这八年里,虽然辛苦,也充满了爱的温馨与感动。她从来不恨他不守承诺,因为爱让彼此成长。
两个人能一起走过8年是缘分,只是谁也预料不到,两个人本是想成就一个圆形的轨迹,但却因为角度的偏离变成了无法重合的弧线。这既不能埋怨对方,也不能归咎命运,因为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有多少人,都是在画圆圈的过程中,得到了弧线的结局。可是,总不能因为畏惧这结局,就连开始都要省略。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两个人牵手百年才算是真爱,才算是成功。只要在彼此付出真心的那刻能被对方的爱所照耀,能感受过美好,那就是不徒劳的爱情。
当然也会有人谨慎过了头,因为害怕失恋,所以干脆不去开始恋爱;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根本不想要付出;因为害怕背叛,所以从来不去相信。
按照这种古怪的逻辑,那生命终有天会终止,所以岂不是要干脆不吃不喝地度过短暂人生算了?
人生本身就是一出遗憾的剧集,每个人都不盼望生命结束的结局,可那结局却总会或早或晚的到来。那么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当然不在那遗憾的结局里,它的美正在于度过人生的过程当中,存在于几十年漫漫又汲汲的人生之旅的路途上。
我们遇到怎样的人,经过怎样的事,付出多少真心对待生活,品尝多少生活的甜与苦……这才是生之重点。
不必太执著于爱的结果。皆大欢喜固然是最好的,但若因为意外的结局,终止了你的盼望,你的爱也绝不会失去意义,更不必因此将爱徒然收回。
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少位母亲瞬间失去了子女。辛苦养育成人的孩子,父母在他们身上倾注的是无可计量的爱。可那些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正沐浴着爱尚不及反哺的孩子,就那样带着父母的爱突然离去了。在电视机前的观者无不扼腕叹息:“多可惜啊,那么多年,白白养育了。”
观者自然是因为同情丧子之人。可是一位失去了17岁儿子的母亲,却哽咽着在镜头前说:“虽然失去了儿子,心里痛不欲生,但从来不会后悔与他有那17年的母子缘分。如果没有我的儿子,我怎么会有那17年做母亲的幸福?所以,并不是白白养育了他,是他同样也给了我深厚的爱。”
17年的光阴中,蕴涵着多少美好的点滴,那是那位母亲心中独守而永恒的秘密。虽然痛楚不会随着时光完全消失,但是爱的温暖也永远不可能被痛楚覆盖。
我相信,世界上不会有真正无情的人。亲人、爱人、朋友、陌生人,我们都会付出自己的感情。付出本身是单行线,没有明文规定,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农民辛勤耕耘土地,但可能因为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男生真心追求女生,也可能因为对方无心而黯然收场;商人努力奋斗,却因为经济危机而惨淡破产……有太多事情的结局,固然以遗憾告终,但每个人在过程中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小喜悦。
人生的乐趣正在于对过程的探索。
人生的美好同样也在于爱的付出。
与其,对人生的遗憾感到失望与惆怅,不如坦然地接受这份遗憾,怀抱感恩的心珍藏过程的美好。感谢经过的人、相遇的缘分、交换爱的过程。付出爱与得到爱,都是令人愉悦的事情,虽然难免有遗憾,但回首过程,能让自己有会心一笑的瞬间就足够了。
谢谢那些相遇的人和事,谢谢他们与它们如期到来,润泽了你生命中原本枯燥无趣的孤单轨迹。然后,带着内心的宽容与大度、感激与满足,接受不可避免的遗憾结局。
你无须沮丧,人生的旅途就是一站接一站的停顿与继续。那列车到站了,还会有下一列车带着你继续前往目的地。
让我们再重温一次艾佛列德·德索萨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没错,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