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86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根祖(2)

这是题外话。不过,我们从这题外话里注意到隋炀帝是一个有怪点子,又敢折腾的人。这样的人被众人视为不安分。然而,往往不安分的人才具有推进社会进步的创造力。所以,人们不应苛求不安分的人事事正确,这些人的失误往往比安分守己的人要多得多。皇帝亦然,隋炀帝也逃不出这样的圈定。因而,他的昏庸无道和历史功绩就缕结得难解难分。

只是,隋炀帝发兵台湾在历史上很少争议,是一件公认的好事。

应该说,隋炀帝发兵台湾是东吴孙权的继续和发展。孙权将士入台后,不久又回归了。也许,他积蓄力量准备再度进入,永久常驻。但是,历史给每一位人物的机缘有限,孙权的谋略尚未完全展示,三家归晋的历史进程就抹去了一切细微末节。而西晋统一了中国,那种统一又是很短暂的,之后,中国沦落为400年的分裂。也许其间不乏有识之士,上书奏谏,进发台湾,可是,终归没有出现有作为的举动,所以,历史只有耐心地等待。

历史等待来的是隋炀帝。隋炀帝是从海师何蛮那里得知台湾的,也就是夷洲。海师是当时的称谓,后来该称航海家了。何蛮被称为海师名不虚传,他经常出入大海,历风经浪,见多识广,而且,胸怀大志,眼光辽远。他得知海上有夷洲后,就想前往探寻,航船进发,几次试图抵达,终因航程过远,物备不及而搁浅。搁浅的事情,何蛮又极为不甘。不甘心的何蛮想到了皇帝,想到了借助皇帝的物备和财力去探寻自己的理想。

海师何蛮揣着一本书来拜见隋炀帝。当隋炀帝稳坐龙椅问及何以知道海中有此洲时,何蛮掏出了这本书。

侍者从何蛮手中接过书,呈上,隋炀帝看到了这本《临海水土志》。是沈莹的着作,是沈莹随兵进发台湾的精神成果。当然,沈莹所以能结晶着作,不容忽略孙权当年发兵夷洲的决策。因而,近500年后,隋炀帝捧读《临海水土志》似乎是在同孙权时代对话了,似乎从500年前的余音中听到了孙权的雄才大略。

隋炀帝不会甘拜下风,他也要直挂云帆济沧海了!

公元607年,海师何蛮带着隋炀帝的御旨出发了。陪同前往还有羽骑尉朱宽。何蛮确实走了一步好棋,皇家国力充裕,又派船,又备物,还派员随从,形成了一支精悍的船队。船队装备精良,水手训练有素,航程行进顺利,月余日即登上了台岛。

何蛮真切地走进了沈莹的描述中。岛上住民披挂粗糙,举止蛮野,无法用语言沟通。住民将他们带去见大酋长,那头领倒还温静,可是,你说我说,都不知说了什么。何蛮心急,急也无用。只好住下来,住了几日,仍然是老样子,语言不通,无法对话,住也白搭。想想隋炀帝的御旨,只是“求访异俗”,何蛮也就带队回返了。

回朝复命,隋炀帝大喜过望。他从龙庭上似乎看到了那一汪海水,那一枚海岛。在陆上,在河中,巡游已提不起他兴味了,倘若去远航大海,去涉登海岛,那该是多么令人愉悦的兴味!当即降旨:兴师东渡。

领命东渡的将领是陈棱和张镇周。陈棱是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张镇周是朝靖大夫。二位将领首先商讨斟酌,何蛮赴台无获,关键是语言不通。那么,有否通达语言的人呢?着人到民间探讨,其时两岸间早有贸易往来,有商人了解台湾情况。请来商人询问,他们说,琉球(即台湾当时的名字)在建安郡正东,风顺时五天就可到达。琉球山洞很多,人多居山洞。有个部落联盟,头领姓欢斯氏,名渴刺兜,当地人叫他司老羊,叫其妻多拨茶。头领居住在波罗檀洞,四周有三重壕沟,壕沟里灌满了水,最外围还有一道带刺的篱笆。波罗檀洞大小16间房子,里外都雕刻着禽兽图案。

部落联盟下面有部落,以洞相称。司老羊依靠手下的四五个统帅管辖诸洞。各洞当然也有小头领,小头领统帅各村寨。各村寨都有了鸟帅,了鸟帅能征善战,也算是个头目。各洞、各村寨经常械斗,对斗时,双方先派三五个勇夫阵前叫骂,然后互打。战败者,立马撤走,并派人前往胜方谢罪,双方就和好了。不过可怕的是,胜者会强食战死者的尸首,吃完肉,将头骨交给司老羊,司老羊便会奖赏勇敢者一定的职位。

得知了岛上情况,二位将领决定先前去安抚。于是,派出使者,载着丰厚的礼物,前去台湾,拜见司老羊。

司老羊不愧为司老羊。司老羊成为司老羊,成为岛上喊一声地动山摇的头目,不是和合礼让的结果,而是争强好斗的结果。在他的生涯里,先是小斗,斗成了村头;再是中斗,斗成了洞头;后来就是大斗,斗成了现在指天划地,吆三喝四的司老羊。他当上这个司老羊,头上是天,再没有能高过他的。今天,冷不楞丁冒出个什么玩艺,虽然拿着惹眼的礼品,却要老子臣服他,哪有这样的好事?

就这么,陈棱、张镇周派出去求和的使者扫兴而归了。二位将领,只好扬帆起锚,兵发台湾。公元610年,陈棱、张镇周率着上万兵士,从义安,即今广东潮安向台湾挺进了。

隋兵登陆处,正是司老羊的地盘。有住民报给司老羊,司老羊想也没有想,就传令抵抗。不多时,洪亮的木鼓响起,随着响声,满山遍野传出嗷嗷的叫喊。岛上住民叫喊着从四面向隋兵扑来。陈棱和张镇周互相看了一眼,知道除了交战没有别的退路,立即下令将士布阵挫敌。这边列阵刚毕,那边赤身裸体的人众,抡棍舞棒,围过来了。隋军并不急于动手,待那些木棍舞到眼前方才挥动剑戟厮杀开来。

真正格斗征杀,岛上住民根本不是隋兵的对手。一来住民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凭胆气勇冲猛杀;二来没有隋兵的铁器作枪戟,长棍短棒哪里抵得住刀枪剑戟。没有多时,好几个住民便躺倒在血泊中。后面的望而生畏,不敢再前进了。隋军按住阵脚,也不追击。这时,如果司老羊停战求和,也未尝不可。可是司老羊只能是司老羊,只会格斗,不会谦让,仍然高声嗷叫,催逼着众人往前扑斗。众人无奈,只能畏畏缩缩着又来到阵前。

陈棱看看阵势,知道不拿下司老羊就平息不了战事。于是,手中长剑直指远处张牙舞爪的司老羊。长剑指处,早有一列人马出阵,如闪电般冲了过去。司老羊还想叫嚷什么,话未出口,头颅就飞向了异处。一见司老羊被杀,住民不再骚动格斗,纷纷后退,畏缩进洞中了。

过了好长时,司老羊的儿子才带了十几个人,拿着简单的礼品前来谢罪。陈棱、张镇周二将收下礼品,温和相待,让翻译告诉他们,安居乐业,互不相扰。

遂之,将一面隋朝的旗帜挂在了司老羊居住的洞院中。这可能是大陆的旗帜头一次飘扬在祖国的宝岛。

接下来的日子,隋朝士兵与住民和睦相处,大陆的文明习惯,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由此植播进岛上的土地。一个月后,陈棱和张镇周离岛返航,司老羊的儿子和上千名住民相随到了大陆。

二位将领临朝复命,隋炀帝大喜过望。一个大规模进发台岛的计划闪现在脑际。遗憾的是,这个计划在一闪又一闪的过程中,隋炀帝和他短命的王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因而,台湾的大规模开发和开化只能留待后世了。

27

遗憾在历史中缓缓行进,进入初唐,又进入晚唐,即使在李世民主政的盛唐,这种遗憾也没能中止。唐,又称大唐,视际博大,疆域辽阔。也许正是大和盛的原因充塞了李世民的头脑,使他优裕在盛大的氛围中,哪里还有闲情去凭眺蔚蓝色的大海,和大海上那引人注目的岛屿?

只是,官方没有顾及,不等于民间没有往来。自从隋军从台岛撤出后,住民们无不向往那庞大的船只,华贵的衣着,坚利的武器。老一辈的议论甚而成了后来人的神话。神话牵动青年一代的心,有人鼓荡竹筏,撑篙破浪,要向大陆进发。这样的进发,十有八九难能如愿,因为那湾海水,不总是平和温善,时常鼓涌的波浪妨碍了竹筏的前进。我在历史的典籍中看到台湾住民登上大陆已到了宋朝。

宋朝淳熙年间,福建泉州的水澳村、围头村,突然闯进一伙裸体文身的怪人。怪人们手持长棍短棒,破门而入,掠夺财物。奇怪的是,怪人很少杀人,抢夺的财物多是铁器,见了铁铸的勺子、筷子拿了就走。有的甚至为铁门环所吸引,扒在门上千方百计要剜下来。村人见了,就将铁勺、铁筷投给他们,他们拾了就走并不伤人。怪人正在抢掠,官兵闻风而至。怪人立即围拥上,他们不是杀敌,竟然去抢夺兵士的铠甲。

官兵们见怪人无意伤杀害命,就不再征杀他们。仔细注视,见怪人最好的武器是飞镖,投掷飞镖打击目标。只是,每个飞镖都拴着条10余丈的绳子,投出去,还要拉回来,可见,飞镖是他们最珍贵的利器。

怪人们夺得了不少铁器,下海回返。这是台湾头领带着住民对大陆的一次抢掠。这抢掠虽然是粗暴的,可是也反映了他们对先进文明的企盼和渴望。陆上的村民看着怪人撤离,目送他们上船,他们那船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是捆扎的竹筏。他们的竹筏能经受来程的风波,不知可否能经受返航的险浪?岸上的村民用多疑的目光看着竹筏远去,远去,消失在茫茫的水际。

台湾住民远去的背影像迷幻的海市蜃楼,吸引着大陆子民的目光,也撩拨着他们的思绪。年轻者,胆大者,敢于冒险者挺身而出了,一批又一批登上木船,渡过海峡,踏上海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民间往来交流的日益频繁,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宋朝开始着眼台湾了。真正着手治理台湾是在宋孝宗时期了。

宋孝宗是南宋的一位皇帝。南宋王朝是风雨飘摇的政权。宋孝宗在风雨飘摇中登基,一生处在十分矛盾的境地。矛盾的两面都有明显的实例。一例是以正义为代表的,他一坐上龙椅就办了一件大好事,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昭雪,这对匡正朝事,齐心抗金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此,朝野上下纷纷拍手称快。随着岳飞父子尸首的厚葬,随着西子湖畔岳飞墓的隆起,宋孝宗树起了民族希望的形象。然而,说到二例那可就让人嗤之以鼻了。这位宋孝宗终归没能一心抗金,弘扬民族正气,而是被金兵铁骑猎猎南下的喧嚣吓破了胆,派出朝臣,拜倒金营,慌忙求和,谈判中一次割让了六州,方才换得了苟且偷生的时机。

这位矛盾皇帝让人们不容忘记的善举是治理台湾。担当这一重任的是汪大猷。汪大猷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人,南宋绍兴七年因父恩补官,任衢州县尉。此人为官清正廉明,一度官至江西安抚史、代理吏部尚书。宋孝宗认为他“疏通详雅而善议论,有用之才也。”

就在金兵举骑南侵,征杀不息时,泉州沿海也时有岛人劫掠。抵御侵贼也成了那时的一项防务。在别人看来是防侵御敌,但宋孝宗却从侵敌那里看到了一条生路。那生路就是海岛。一旦金兵蜂拥而至,退踞海岛说不定尚可生存。因而,泉州来了一位颇有能力的知府,汪大猷在海峡两岸的历史上亮相了。

汪大猷的亮相很好。上任后了解到,过去为了御寇,在澎湖等岛驻防了兵士,采用的办法是流戍制,即春季派兵,晚秋收兵,驻军的给养全靠大陆提供。耗资过大,而且效果不佳。经过调查,汪大猷发现澎湖岛自然条件很好,熟读典籍的他明晓汉朝就有屯垦制度,因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即禀告孝宗,要屯垦海岛。

宋孝宗知人善任,又如何能不批准汪大猷的奏请?乾道七年,汪大猷的屯垦大军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到了澎湖。将士们落地生根,造屋200间,安居其中。垦荒造田,自食其力,揭开了澎湖历史的新篇章,也写下了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不久,汪大猷又奏请皇帝,将澎湖划归了福建省晋江县。针对台澎地区人口流动多、变化大的状况,汪大猷还造册编户,适度管理,从此,台澎地区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随着建制的稳定,开发的加快,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不仅商贸船只往来穿梭,仕宦文儒也不绝以往。文儒来了,必然留下诗篇。在浩瀚的诗典中有陆游的一首诗,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曾经到过台湾。诗名是:《盛昔诗》。全诗为:

行年三十忆南游,稳驾沧溟万斛舟;常忆早秋雷雨后,柁师指点说琉求。

稳驾沧溟万斛舟;

常忆早秋雷雨后,

柁师指点说琉求。

琉求即台湾,陆游在柁师的指点下翘首以望,就要登上美丽的宝岛了,怎能不兴奋异常。异常的兴奋走进记忆,流泻笔端,成为千秋永存的史诗了!

28

诗人陆游去台湾不是探寻,不是拓荒,而是游览。这一点陆游在诗中写得十分明确,“行年三十忆南游”,那是因为台湾已是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好地方了。蔚蓝色的大海簇拥着宝岛,宝岛上绿树森森,鲜花艳艳,飘香的果实和欢蹦的野物贡献给岛人丰富的食物。岛上的住户不光是原住民了,从大陆来了不少人;岛上的住所不光是山洞了,草房、石屋,在海边出现了,渐渐向山中移去……

的确,自汪大猷屯兵拓垦澎湖,海峡上劫盗不再,安定祥和,泉州的渔民划船过来悠闲的捕鱼,捕着捕着,也有划船到了台湾的。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一来二往,到台湾滨海捕鱼的渔船越来越多。一来因越是离大陆远,捕鱼的人越少,鱼也就越好捕;二来渔民们大多经过风浪,颇具冒险精神,听别人说台岛风光迷人,也趁捕鱼赶来观赏。这样,海峡上几乎渔歌互唱了。

捕鱼的人,很快发现了新领地。岛上杂草丛生,无人耕种,落下种子不是会长成粮食么?那时候,在泉州一带,人多地少,耕地很难找到。这符合史事,自隋、唐、五代以来,北方人口多次南迁福建。福建却山多地少,强行垦拓出的土地,贫瘠不长禾苗,粮食很难填饱人的肚子。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福建王郡还只有9.1万余户,41万人口;而到了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即1162年,就增加到139万余户,282.8万余人。400年间,人口就增加了6倍之多。北宋末年有位叫方勺的写过一文《泊宅篇》,内中写道:“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其人虽为勤俭,而所以生之具,比他处终无有甚富者。”方勺看到的还只是北宋末年的情景,若是知道南宋以后的状况,不知该如何走笔?人满为患,患民思变。因此,当渔人看到台岛的鲜绿时,不会不想到垦地种植。有聪慧者带种子来了,随垦随种,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蔬菜丰收了,粮食也丰收了。粮食生长着,手足闲下了,就划着船去海上捕鱼。台湾成了福建沿海民众向往的“世外桃源”。

来“世外桃源”安居乐业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带来了铁器、布匹和日用品,原住民看了无不眼热,主动拿出鹿茸、鹿皮和鹿脯同汉人交换,换取瓷器、针线、粗布等他们稀奇少见的生活用品。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也像汉民带来的种子一样,在台湾生根了。一个全新的台湾发芽了,生长了,以至长成一棵让元代统治者刮目相看的大树。

公元1291年,忽必烈从海船副万户杨祥那里得知了琉求。忽必烈耳目一新,精神大振。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怀人散文:丁玲集

    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怀人散文:丁玲集

    这是一部丁玲的散文集,书中收录有作者的《开会之于鲁迅》、《鲁迅先生于我》、《风雨中忆萧红》《悼雪峰》、《悼念刘芝明同志》、《胡也频》、《悼念茅盾同志》、《悼江丰》、《彭德怀速写》、《向警予同志留给我的影响》、《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元帅呵,我想念您》、回忆潘汉年同志》、《回忆宣侠父烈士》、《回忆邵力子先生》、《悼念伯钊同志》等多篇作品。
  • 后虬江路文辑

    后虬江路文辑

    本书作者阿垅,曾经像你我一样,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他出生于二十世纪头十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到六十岁为他的生命画上了终结号。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人生历程不算很长,而生命质量却不同于一般的“百代过客”。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具备先天的优越性,但他自小好学不辍,十几岁开始写旧体诗词,二十岁自学英文,同时发表文学作品。日本入侵中国时,阿垅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于1937年在上海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八·一三”战役,直到负伤回到后方。阿垅不仅是一名抗战军人,还是一名为抗战呐喊的文化战士,他当时写了不少著名的报告文学(如《闸北打了起来》、《斜交遭遇战》等)和抗战诗篇。
  • 神曲(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神曲(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神曲》全诗长14233行,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是对但丁梦游三界的神奇描述。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一日,诗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维谷。值此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他受已成为天使的贝雅特丽齐之托,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9层,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居住于此的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
  • 生死故乡

    生死故乡

    本长篇散文主要以故事和人物的方式,在虚构和纪实之间,就太行山南麓,即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太行山区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切和真实书写和呈现,堪称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像与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
热门推荐
  • 女冥王的怨恨

    女冥王的怨恨

    普通女孩变成冥王?身边竟个个都是道士?在仇恨与爱恋的纠缠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痴梦遗情

    痴梦遗情

    她爱上的也许仅仅是多梦季节的一道梦影,而那道被交叉的梦境恰恰他无法释怀?爱,就是彼此暗示,借尽对方的形象为所欲为地做梦
  • 潘多拉星的年华

    潘多拉星的年华

    她努力过,她失望过,她也堕落过,她也奋起过。未来是怎样的,她也期待过,现在的最最主要的就是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少女的蜕变,因星空而不同。
  • 幻中游

    幻中游

    《幻中游》叙黄州府罗田县石峨,刚正不阿,任陕西西安府长安县知县,后升任广西柳州府知府,拒不为魏忠贤放银收息,弃官归里的故事。
  • 白辰清幽

    白辰清幽

    一个叫清幽的女孩喜欢男主白辰,老人只看到女主的天赋,反而…………
  • 旱麓谷风

    旱麓谷风

    旱山不旱。旱山是传说中的直通神界的神山,摩云接天,影影绰绰。旱山南麓有个祥和安宁与世隔绝从远古就存在的顾村,村民厚朴大智,大能者众多。每二十年顾村就会选拔村子里最出类拔萃的两人出村去履行救世的使命。因为某些神秘的原因,顾村改名谷村。孤儿谷风就是是村里长老谷维收养的孤儿。因为突发的危急情况,谷风与谷阳经过选拔胜出,经过神秘通道出了旱麓,见识到了神殿、神山图,还有顾村更名的因由。到达俗世后接触到新的人事,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在磨难中砥砺成长,最终成功阻止最后一幅神山图消亡,古风最终成为一代祖师,为天下太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功成后悟道归隐旱山。
  • 带着史上无敌外挂闯世界

    带着史上无敌外挂闯世界

    宅男林航正在家撸游戏,忽然天空一声炸雷响起,林航眼前一黑便晕了。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自己有系统!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左持屠龙刀,右持天倚剑,老子还有核弹,不爽炸死你。
  • 我们的盛世长安

    我们的盛世长安

    帝苍:以吾之姓,冠汝之名,接招吧,我的小妖王。长安:尊上,不约呦,您是高高在上的神尊,我是肆意妄为的妖,咱们不配~帝苍:世间万物始于混沌,同根同源,本尊可人,可妖,可神,绝配~长安:......(脸呢)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