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三天,衙役将路娃子押到了县衙大堂门口,威风凛凛的县老爷将惊堂木一拍:“将忤逆不孝之子康路娃押上堂来!”手捂耳朵的康路娃就跪在县老爷面前。县老爷气势汹汹地问:“被告康路娃,你是否打了你爹两拳头?”路娃子眼泪汪汪地回答:“县老爷,打了我爹两拳头确符事实,大逆不孝,罪该万死。不过当时家父把我耳朵咬了一口,疼痛难忍,气急之下我才……”县老爷走下堂来仔细瞧了瞧路娃于的耳朵,走上堂去又问原告康三牛:“老子打儿子世上常有,你为何这般歹毒,差点把儿子的耳朵咬下来呢?”站在一旁的三牛目瞪口呆。县老爷气狠狠地说:“头顶砂锅破,两家都有错,衙役们退堂。”父子俩一言不发,各自回到家中:在家中,路娃子给媳妇说:“段二爷的这一口咬得真好,若不是这个‘主意’,一年牢房坐就了。”打输官司的康三牛一直闷闷不乐,他想,可恶的儿子究竟领了哪个高人的教海。
到了年底,康三牛父子和好了,一天三牛问儿子路娃子,我们先前打官司,你的那个‘主意’到底是谁出的?”路娃子就将段二爷如此这般说了一遍。气恨在心的三牛又将段二爷告到县衙。在审堂中县老爷道:“被告段生荣,康路娃的耳朵是你咬的?”被审的段二爷道:“原告纯属捏造,我咬他儿子的耳朵有何证据?”县老爷又将路娃子传到堂前作证。路娃子面对县老爷说:“我的耳朵就是他咬的,他还给我说:‘……’。”胸有成竹的段二爷道:“好好好,既然是我咬的,你就给县老爷说说,我在什么地方咬的?”“在你家,”路娃子理直气壮地回答。段二爷又问路娃子我在什么时候咬的,有何证人?”“是六月天,正在割麦子,证人就是我。”“那你再说说,我当时戴什么,穿什么?”“你当时坐在炕头上,头戴皮帽,身穿棉袍,脚穿棉鞋,屋里还生着火呢,”路娃子不假思索地答复道。段二爷微微一笑向县老爷道:“县老爷,你听听这一派胡言乱语,六月天还……”坐在大堂上的县老爷,一听路娃子的证词,用力将惊堂木一拍,喝道:“衙役们将父子俩重打四十大板轰出堂去。”走出县衙大堂的段二爷看了一眼摸着屁股的父子俩,笑眯眯地转永登城去了。
李白卧观平凉
崆峒山的东台又称东峰,海拔1896米,面积有二亩地。台东面为悬崖绝壁,又高出400米,若站在高处,可观看平凉城全境,古时有“卧观平凉,晨观旭日”的美名。那么,这个美名是谁给它起的呢?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唐明皇李隆基内宫辞官出走后,心情非常高兴,一是皇帝李隆基同意他出宫云游天下;二是皇帝又给他赠扇下令,走遍天下都有饭吃。他一时感动得流出了眼泪。文人好激动,文人多动情,他得了李隆基皇帝这样的恩赐,当然要以自己的诗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由于心情高兴,他从皇宫一出来,就想回家乡看看养育他的父老乡亲们,也过过他幼年时的生活。为此,李白第一站就是平凉,当平凉府把他热情接待后,他就上崆峒,朝拜各路神仙。当然,李白从皇宫出来,又有皇帝的手谕,走到哪里哪里就隆重的迎接。当他一来到崆峒山,山上的佛道两家都热情接待。陪同他的府县官员知道李白平生好酒,当李白游兴正浓时,随从立即献上平凉酿造的美酒。李白来到东台时喝得酩酊大醉,他走出香房,由于山高风头硬,再加上强风一吹打,李白的酒兴大发,再也站不住了,他就顺着观望亭的栏椅睡了下来。他睡下时可以看到平凉城的全貌,泾河水的潺潺流动,太统山的风云变幻,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粮田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眼前。他一时诗兴大发,便写下了卧观平凉的七言绝句,可惜他的这首诗没有留传下来,只留下了他赞美崆峒山的诗。他的诗句是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所以桃李树,吐华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若飞奔。归来广成子,去人无穷门。”李白被崆峒山的美景迷住了。
一天晚上,李白刚刚人睡,听到山下的河水撞击山石的声音,叮叮咚咚……叮叮咚咚……又是一阵鼓嗵嗵……鼓嗵嗵的潮水声,再加上风起哨响的音符,把这山与水,风与树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奏出美妙的音乐来,人耳动听,让人久久不能人睡。他心想:崆峒山的东台有这么美好的景色,真是天下一奇观啊。
第二天,李白起得很早,他又来到观望亭,西观香山顶,一片翠绿,尽收眼底;南观太统,高峰峻立;北望大象山,巨象栩栩如生;遥望东台更让人难以形容,只见深蓝色的天空,慢慢地由鱼肚白色逐渐发亮,一会儿由白变黄,并射出千万条金色线,由黄变成金黄,由金黄又变成火红色。这时的太阳像一颗巨大的火球,慢慢离开天际,升到空中,一会儿光辉照遍整个山峰,形成了天和地融为一体的美好景色。李白观看了旭日东升,他久久不眨眼地看着,直到红日刺眼时才离开观望亭,但心里一直回味着这个美景。心想我也曾周游天下,看过许多天下美景,都没有崆峒山上东台的美景好。自然形成,又自然消失的音乐,玄鹤飞舞的美姿’旭日升落的壮观美景实在太美了。他对陪同他的官吏和法师们说崆峒东台这奇特的山水美景实在太好了,我给它起个名字吧,就叫卧观平凉,晨观旭日亭吧。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谁若不信,就来试试看。”
后来,历代黄帝只要来到平凉,都要去东台卧观平凉,晨观旭曰东升。
周情智写普济榜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搜捕维新人士,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紫禁城。就在这期间,一位远道而来的陌生人流落在定西内官营镇。
一天,邻居为儿子操办婚事,店主人央请陌生人写副喜联,他欣然答应,要来笔墨纸砚,一挥而就。店主人拿着墨迹未干的喜联在店门台阶上晾晒,过往行人都围着观看。挤在人群中的当地举人王大师心中一惊,本乡本土的读书人他是十分清楚的,哪一个能写出这么一笔好字呢?这字运笔方圆兼备,规矩人巧,提按顿蹲,过挫回转,自成一体。结构疏密得宜,错落有致。规制上不拘绳墨,确有颜鲁公遗风。王举人深感钦佩,经店主人引荐结识了这位客人。原来客人名叫周情,号万里。两人寒暄之后,王举人当即盛情邀请周情去他家做客。为感谢王举人,周情常常写一些书法条幅相赠。经王举人宣扬,登门求字的人渐渐地多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周情的名字在内官营方圆传开了。
定西民间有个风俗,每到农历十月一日,设坛做道场,上祭神灵、下安亡魂,祭祷三天三夜。做道场先要写榜文,这榜文又分“黄榜”和“白榜”。黄榜祭天祷神,白榜(又称“普济榜文”)安慰祖宗及亲人亡灵。这个时候是读书人大显文才的机会。在王举人倡导下,周情和当地文人石晋三、袁斗峰、张尚伯、王辅臣、王礼堂等人聚会。王举人要求每人写一篇普济榜文,一来可以助兴道场盛事,二来还可以文会友。读书人懂得,天下祭文一大套,束缚性很大,要写出新意来确实不容易。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外来人周情。只见周情提笔疾书,即兴写就一篇普济榜文:
山河改色,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烟锁云藏。浩浩乎悲风,哀声四起;凄凄兮苦雨,泪洒千行。若波涛之翻倒,若草木之飘杨。大都魂飞而魄舞,无非鬼泣而神伤。然而天开地辟,人为万物之灵;古往今来,
谁有百年之乐?死而生,生而死,颠倒无常;阴转阳,阳转阴,循环有数。莫云冤枉,且听宣词:三皇五帝归何处,七雄五霸有谁人。彭祖八百高年,也归天上;霸王八千子弟,莫渡乌江。太公八个遇文王,渭水悠悠无处觅;甘罗十二为宰相,青天渺渺有谁知。苏秦辩口似悬河,辩不来阳寿一纪;始皇筑城以御敌,筑不住阴路一途。任尔拜将封侯,未央宫中埋冤鬼;随他披云采药,辟谷山下几凡人。孔子七十二贤,难见贤贤易色;汉王二十八将,空闻将将封侯。石上望夫,望个空空归不得;镜前哭妇,哭到汪汪也枉然。苏武牧羊十九载,大节空存;李白斗酒诗百篇,奇才安在?荣华花上露,富责草头霜。逞的什么豪杰,说个什么英雄?总之鬼门关前,帝王皇亲都要过;料到阎罗殿上,公侯将相也难逃。而况异乡幽鬼,本城游魂。
青山野冢,莫知谁祖谁宗;荒月孤魂,不知何男何女。青丝少妇,白发老翁,无长无幼,无荣无辱。死也何哀,生也何为,都到坛前,均宜肃静。速来台下,不要叫嘈。伏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般若撑船渡过无边苦海。普提牒戎,引来有路青云;浮图始觉,方能圆寂天竺。杨柳瓶中,幽鬼早施甘露;莲花台上,亡魂立见慈云。超度沙漠三千界,闯开地狱十八门。无分新鬼旧鬼,不论冤魂屈魂,双脚踏开生死路,同声齐唱太平歌。
在一旁屏气静观的王举人和文人秀才一个个内心折服。一篇最易程式化的祭文经周情之手,写得如此超凡脱俗,寓意深刻,真是大手笔!周情的普济榜文一贴出,当地的读书人便争相传抄,一时在定西民间传为佳话。
写完普济榜文后不久,周情心绪不安,他突然向结识的几位文友告别,并赠七律一首我本荆南一楚狂,先生款待出寻常。后车共载图书府,短榻同眠画锦堂。红叶烹茶茅屋暖,黄花酿酒竹篱香。东风若与周郎便’应祝沂公眉寿觞。”这位自称“荆南楚狂”的周情留下他的诗文,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突然离开了内官营。
此后,慈禧太后将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六人绑赴北京菜市口刑场处死,接着向全国发出通缉令,对维新派人士自上而下进行大清査。人们推测周情就是一位维新派人士,认为“周情”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化名,之所以化名“周情”,是取“万里路上送情来”的意思。
柳毅传书
从前,唐代陇西有个叫柳毅的读书人,他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走着走着,一天终于来到王母宫下的泾河畔。这时,天忽然下起大雪,一群巨大的飞鸟突然在他面前飞起,马深受惊吓,嘶叫着向旁边一条路狂奔而去,不知道跑了多远。待到马平静下来,柳毅举目四望,只见四野茫茫,有一位女子正在风雪中牧羊。羊群十分奇特,虽然近在眼前,却仿佛随时会改变样子,随时会消失似的,它们一边吃着雪中枯草,一边仰望长空。
柳毅走到女子面前,想要向她问路。女子十分美丽,却双眉紧锁,脸上有泪水的痕迹。
柳毅下马问她:“你是什么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在暴风雪中牧羊?
那个女子抬起头看看柳毅,又看看远方,还没有开口说话,已流下泪来了:“我原是洞庭龙君的三女儿,三年前嫁给泾河龙王的小儿子。丈夫行为放荡,沉迷酒色,一不高兴,就兴风作浪淹没良田。我多次劝他,他却对我拳打脚踢。我向公公婆婆诉说,没想到得罪了公婆。他们赶我出来,让我放牧雨工,还催着暴风和雨雪一路追随”
“你是说,这些羊群,是雨工?”
“对,这些羊群,就是龙王行雨行雪的羊工。它们其实是下雨下雪的云团,平日里由家奴放牧。”
“你既是洞庭龙君女儿,为什么不想办法请父兄搭救,却独自一人在此悲泣受苦?”
“我亦早已和血泪写好家书,只是一直找不到传书的人空中常有鸿雁,可是鸿雁不肯为我传书,它们害怕洞庭湖的万顷波涛。水中亦常有游鱼,可是游鱼不肯为我传书,它们害怕泾河龙族凶蛮残暴……所以我独自在泾阳受苦,至今父兄无法得知。”
吹打在龙女身上寒风和雨雪,此刻也吹打在柳毅身上。他觉得龙女的寒冷成了自己的寒冷,龙女的痛楚成了自己的痛楚。他觉得龙女眼中的泪水,也正从自己眼眶流出。柳毅义愤填膺,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给龙女送信。
“请让我为你传书一一只是柳毅去到洞庭湖,如何才能见到洞庭龙君?”
龙女拔下头上的玉簪:“洞庭湖北面有座龙王庙,庙前有棵社橘大树,你只须用玉簪在橘树上敲三下,自然有龙宫的人出来接你。”柳毅接过书信和玉簪,辞别龙女,骑上马朝洞庭走去。因为心中挂虑,他走了一程又回头去看。可是,龙女和她的羊群都已不知去向。
柳毅策马向前,很快一人一马离开泾阳地面,暴风停了,雨雪也停了。
柳毅带着龙女的书信,行走万里,终于来到洞庭湖畔。洞庭湖北面果然有一座龙王庙,庙前果然有一棵社橘大树,柳毅手持玉簪在橘树上敲了三下,只听见一阵“呼哗一一”,“呼哗一”的水声,洞庭湖万顷碧波忽然分开,身披鳞甲的巡潮将军踏着波浪来到柳毅面前,恭敬地向柳毅礼拜贵客敲我门边树,是有什么吩咐吗?”柳毅还礼回答我有要事,需面见洞庭龙君。”
巡潮将军牵起柳毅左手,分开波浪,很快来到洞庭湖底的水晶宫。龙宫用青玉和水晶砌成,园林中种满奇花异树,柳毅四面观看,只觉得世上最美丽的珍宝全都在这里了。洞庭龙王在青木茶座上接见柳毅,请他喝了君山上的青螺茶。
柳毅拿出龙女的书信和玉簪:“我因路过泾河地面,遇到洞庭龙女在风雪中放牧羊群。我受她所托,为她传递家书,来到这里。”洞庭君看了龙女血泪写成的书信,顿时泪流满脸,龙君让人把信送往内宫,不一会儿,宫内传出一片哭声,就连倒茶的侍女,执戟的家将,种花的童子,也都哭起来。
突然,悲哭声中传出一巨响。
“轰隆!”
紧接着,又传来一声“轰隆隆!”
只见一条口中喷火的巨龙冲出正殿,雷霆、霹雳、云雾在它鳞甲上环绕,一时间,头上便有雨、雪和冰雹纷纷落下。那巨龙一刻也不拖延,猛然冲天飞起,霎时间不见了踪影。
巨龙卷起的旋风使宫内的宝石和珠玉飞上半空,柳毅扑倒在地,久久不能起身。
洞庭君扶他起来:“使贵客惊吓,实在抱歉--他是我弟弟钱塘君。
柳毅坐回席上,浑身仍在颤抖。
“柳君不必惊恐,他只是出发暴躁,归来时将变平和。”
洞庭君请他喝酒压惊,酒没喝完,空中传来和悦的音乐声,门外吹进来温暖的风,风中彩色的云像花朵一样,彩云上站着一群仙女,被簇拥在中间的那一位龙女,正是当日在泾阳牧羊的女子。看到柳毅,她的神情像是欢喜又像是悲伤,眼泪一滴滴落在地上,全都变成了珍珠。她朝柳毅礼拜,然后跟随迎出来的母亲走入后面的屋子。
洞庭君也跟着进去看望女儿,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一个人,他穿着紫袍,手拿青玉,高大俊美,看起来虎虎有生气。原来,他就是钱塘君,他说话的声音就像敲响的战鼓:
“我方才辰刻从洞庭出发,巳刻到达泾阳,午刻在那边战斗,未刻回到这里。回来途中我赶到九重天,向天上的玉帝报告。玉帝知道龙女冤屈,原谅我的过错。我从前犯的过错也因此被宽恕。我性情刚烈,出发时来不及向你问候,冒犯了宾客,请你宽恕。”
说完,钱塘君退后一步,再拜请罪。柳毅过去把他扶起,觉得自己仿佛扶起了一个巨人。
这时洞庭君回到席上,问钱塘君说:“这次伤害了多少生灵?”“六十万。”
“糟蹋庄稼了吗?”
“方圆八百里。”
“那个无情义的小子呢?”
“我把它吃了。”
洞庭君叹了口气愿天帝饶恕你。”
钱塘君高兴地大声说:“他巳经饶恕了!”
柳毅在水晶宫住了一段时间,吃过龙宫的美味的酒宴,听过《洞庭碧波乐》,看过鱼兵蟹将的《钱塘破阵》,龙女又亲自为他歌唱自己新制的《龙女还乡》。听着还乡曲的调子,柳毅不可遏止地思念故乡,于是他决定辞别水底龙族,返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