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底手工拉花布鞋制作技艺在民间流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考证,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省侯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从这双布鞋上可以明显看见一行行归整的线迹,与今天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起初,纳底布鞋是专为皇亲国戚、京官外官制作的朝靴。发展到清代,纳底布鞋进入了全盛时期,造就出驰名中外的“千层底”。民国时期,工匠才将此技艺改做其他款式的适合老百姓穿着的千层底布鞋。晋南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始终以布鞋作为主要鞋类穿着并对传统布鞋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以千层底拉花为主的布鞋样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由老师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其工艺严格、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难度大、耗时长,工序复杂繁多。做一双鞋大约工序有30多道,总工序要上百道。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明确的标准,讲究尺寸、手法、力度,要求干净、利落、准确。
主要工序有:
1.合布:用玉米浆糊把三层棉布粘贴在一起,粘于墙上或木板上,晾干成布板。俗称“打袼褙”。
2.剪底:在袼褙上画出鞋底轮廓,依轮廓剪出鞋底毛坯。
3.沿边:根据需要将裁出的单层毛坯底片包上单色或不同色彩的布条。
4.粘合:将底片粘合在一起(一般用3至5层底片)用重物压3至5小时后取出晾干。
5.拧麻绳:用天然麻拧出粗细均匀的麻绳。
6.圈底:用麻绳将压紧的鞋底沿四边缝合。
7.纳底:用麻绳缝制鞋底。可根据需要纳出花样图案,称为拉花。加工时用手勒紧,针码分布均匀。
8.砸底:用锤子将纳好的鞋底砸得薄厚均匀、大小一致。
9.制梆:根据鞋底的大小裁出鞋面用布,将鞋面、袼褙和衬里用白面浆糊粘合,晾干后用双头线打回针缝合,然后沿边、绱相巾、挂里、打气眼、沿底边,在缝制过程中,做到杀线紧、线路清晰。
10.绱鞋:将鞋底闷湿后与鞋帮固定在鞋椗上,将鞋帮绷紧缝合。缝制时,针码间距整齐,帮底结合要吃帮均匀、严密饱满。
11.装椗定型:将纳成的鞋闷湿装入鞋椗,铁锤鞋底槌打紧实,刷净整鞋,烘干后出椗。
代表作品:万字不断头、事事如意、富贵牡丹、花蝶绵绵、年年有余、喜鹊报喜、吉祥富贵等。
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产生是中国制鞋史上一件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它凝聚民族手工技艺的精华,是中国鞋文化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