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类制品中,毛笔是中国独有的品类。考古发现的最早实物是1954年长沙古墓出土的战国笔。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毛笔由笔头、笔管和笔顶构成,形制较为简单,但用料很有讲究。笔头的用料可以是兔毛、羊毛、灰鼠毛、狼尾、狐毛、猪毛等。笔管可用水竹、斑竹、紫檀木、象牙、犀角、琉璃、金、银、瓷等。不同用料对笔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新绛毛笔制作技艺
绛州毛笔是新绛县流传一千多年的传统手工技艺。唐代以来,新绛毛笔与“湖笔”并称双绝,自古就有“南湖北绛”的美称。在宋代,绛州毛笔曾一度达到了“一笔难求”的程度。即使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每年也有三四十万支毛笔远销海内外。绛笔代表性传承人是于良英老先生,其祖上三代都是绛州老字号“俊德堂”的制笔艺人,已有一百多年。于良英的毛笔有独特之处,他要求每枝笔都要达到毫尖、锋齐、型园、刚健。
于良英笔庄所制笔继承了古绛州制笔传统工艺,以猪鬃、青麻为胎,以优质精选狼毫为辅。主要工具有做毛笔用的骨梳、刀、盆、齐板、铁梳等和择笔用的择笔刀、扶笔石、扶笔刀等。制作工序主要分水活和干活,需经82道细工完成。原料的选择是保证毛笔质量的前提,不同的毛笔选用不同的原料。一只山羊仅能出百余克毛料,而能做出锋颖的仅有二十余克,毫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之分,原料选好后,经石灰水沤,加热处理,变为熟毛。前面工序处理完后,开始做衬垫、齐材、合把、分头、圆笔,做盖毛、上盖毛、捆笔等等,以上为水活,干活主要是选用竹杆、牛角、红木等料作毛杆。笔杆竹有苦竹、湘妃竹、凤眼竹、花斑竹、烤火竹、紫竹等名贵竹种。笔杆做好后开始粘膛,胶笔头和修笔。一支毛笔的好,修笔是关键,用小小修笔刀把所有的秃毛拨出,有一根杂毛也会影响笔的质量。笔修好后,开始扰笔,定型、晾干,然后在笔杆上印字,一支像样的成品毛笔才算做成。
绛州毛笔的主要作品有抓笔、斗笔、长峰羊毫、紫兰毫、青山桂雪、仪文、狼毫、臣忠第大红毛、七紫三羊等几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