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住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鱼精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求人也是一样,如果追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据说,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也没有掌握重大交易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董事长却说:“我们企业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平常注意关系投资的结果。
纵观这位董事长的“放长线”的手段,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了求人交友要有长远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而要注意有目标地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后收不回本。利用一面之缘帮助你成事
在过去一年当中,你曾经和多少人会过面?如果你是到处奔走的营业员,在你的名片盒里可能经常会增加很多的新名片,而且,有时根本就没有交换名片,但所碰过面的人,或许更多。即使是整天都坐在办公桌前的事务人员,也会有和相当多的人见面的机会。
如果你能够仔细地想起有见过面的人,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有时候也会对某些人留有深刻的印象,虽然记得他的面貌,却想不起和他说过什么话,类似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有些人忙得连和朋友见面的时间都没有,如果让他回忆这一年,可能对于大多数见过面的人都不会记得。另外有些人甚至会说从来没有和大人物见过面,这话就有点疑问,因为人都会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态度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物,对素不相识而迎面走过的人来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想将对方留在记忆里的人,相对地也会希望自己留在对方的记忆中。因此,没有见过大人物的人,如果有一天真的碰到了,也不会想将对方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仔细地回想过去一年来,你大约和多少人见过面呢?这些人的职业是什么?在哪里见到的?说些什么话?对他们有何印象?自己留给对方又是什么印象?而你又有多少和这种人交往的记忆?另外,在那些人中你和多少人继续来往?这些都能衡量你建立人际关系的可能性。
往往我们都是顺其自然地与人见面。若无需要解决的事情,或没有共同的工作场所及基础,就再也不想去创造与人见面的机会。因此,即使好不容易才能和兴趣广泛的人见面,但往往在我们心里想着曾经在哪儿见过他时,就已经错过机会了,使原本的生疏得不到任何改善,因此仍被埋在记忆的最底层。如果能幸运地遇到彼此志趣相投的人,就必须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往后若再想遇到这样的机会,就得靠自己去开拓了。结交朋友应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相处一个小时之后,虽然印象加深了,却不记得谈话的内容。”而应该在脑子里确实记住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了使自己能够给对方留下印象,必须大方而且清楚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并且,可以更进一步在确定不会麻烦对方的情况下,定下再见的时间。如果这些事情你都做到了,你的人际财产将变得相当可观。
“势利”没什么不好,多结交有本事的人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拒绝目标,也就是拒绝交往。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分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
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关系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功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若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后,练就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淡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舌灿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更多地想“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对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让对方欠自己的人情,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记住别人的名字好处多
很多人都抱怨办事难,每到办事时就找到熟人或有交情的人,有些办事需要的人,很多也是一面或数面之缘而已,谈不上深交,更谈不上有交情的了,到此时,你才觉得人情的重要。
运用好人情牌,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单位公司中都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在最近盛行举办座谈会,各家公司对座谈主题甚为关心的人,纷纷来参与此一盛会。听众中,为了名册上的名字被写错,而到办公室抗议的大有人在。由于是己方的错误,主办者自然觉得很抱歉。但是,这只是短期的座谈会,而且听众也不会获得什么合格证书,所以有人认为即使名字写错,也无需如此大惊小怪吧!然而他本人却是非常认真的。如果换个立场,自己的名字被弄错时,一定也会觉得事态严重的。
你或许会有这种经验,当小孩出生时,双亲为了希望他将来能成功、幸福,千挑百选地为他命名。从懂事以来,这个一听到就令人思想的名字,不知道被唤过多少回。历经几十年,由自己口中说出,手中写出,大家都对自己的名字有种莫名的感情,自然会非常重视它。然而,如此重要的名字有时会被人写错,或是公司的上司无视它的存在,随口“你来一下……”。被如此对待,没有人会心情愉快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呼唤他们时,不要“喂、你……”,务必要呼唤他的名字。而且尽可能亲切地呼唤,这是掌握别人情绪的第一步。日本历代的首相中第一位得诺贝尔奖的佐藤荣作就有这个本领,他能够熟记所有一面之缘的人的名字与脸庞,等第二次见面时,立刻亲切地呼唤他的名字。由于他善于抓住人心,所以生前赢得“人事的佐藤”之美誉。
有成就的人,都会一字不差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因而能抓住他们的心。由于我们认识的并有来往的人并不太多,所以不要只熟记名字,应尽可能连他本人的出生年月日或家人的事也能了如指掌。例如“张先生的儿子,明年就要考大学了”,等等,临机应变地活用这些资料,以便能抓住他们的心。
除了亲切地呼唤别人的名字,或视情况活用他们家人的资料外,在什么情况下还可制造抓住他们的心的机会呢?结论是只要有心,随时都有机会。因为我们的心情随着工作或身体等状况,经常会发生变化。只要能敏锐地掌握他们心理微妙的变化,适时地说出吻合当时状态的话或采取行动,就能抓住他们的心。
例如,当同事情绪低潮时,就是抓住他们的心的最佳时机。
(1)工作不遂心时。因工作失误,或工作无法照计划进行而情绪低潮时,就是抓住同事心的最佳时机。因为人在彷徨无助时,希望别人来安慰或鼓舞的心比平常更加强烈。
(2)人事异动时。因人事异动而调到我们单位的人,通常都会交织着期待与不安的心情。应该帮助他早日去除这种不安。另外,由于工作岗位的人员改变,同事之间的关系通常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不要忽视了这种变化。(3)同事生病时。不管平常多么强壮的人,当身体不适时,心灵总是特别脆弱。
(4)为家人担心时。家中有人生病,或是为小孩的教育等烦恼时,心灵总是较为脆弱。应该学习能把婚丧喜庆当作是巩固票源机会的政治家之智慧。
这些情形都会促使人的情绪低落,所以适时的慰藉、忠告、援助等,会比平常更容易抓住他们的心。因此,一方面,平常就要收集身边的人的资料,然后熟记于心;另一方面,我们必需及早察觉他们心情的变化。
在现实中的情况同单位的情形一样,只有运用这种人情方法,才能感化他人,以求办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