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属,下属才会认真工作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果一个领导能够多方关心下属,多给下属一些经验或建议而不是命令。解决下属的疾苦,下属就下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他们会认为任何不认真工作的行为或对公司不利的行为都是可耻的,都是不可原谅的。他们宁肯自己损失一些,也不会让领导为难的。
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下属较易理解事物,并能有技巧地完成工作;有的下属则凡事不得要领,交代他去办事情总是无法顺利完成。对于后者,受指责的次数自然很多。而恰当的做法是,身为上司不妨在指责的同时,也传授给他们多方面的经验。
下属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除了工作上和技术上之外,无法学习到其他事物,便会潜伏着某种不堪一击的危险。例如,当自己犯下严重过失,或需要做出判断之际,往往由于视野太窄,而陷入短视或自以为是的危险边缘。在过去,许多金融机构会一再发生职员挪用公款的事件。其共同点,均是这些挪用公款者的工作态度皆近乎完美,使上司对其完全信任,疏于考核,以至无法防患于未然。
然而,上司忽略教导他们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才是不可原谅的原因。
总之,由于大多数的上司对工作能力强的下属往往疏于督促,使得他们丧失工作的紧张感,以及积极寻找新目标的斗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予他们新的紧张感,不妨对他们采取“吹毛求疵”的态度,以找出可予教导的机会。
其实,也许不必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若能经常以上司的身份,令其作定期的工作报告,则可利用种种机会传授意见,以达到教导的目的。
1.让下属亲身去体验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培养出有才干的下属乃是人人所期望的事,也是身为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然而,如果过于担心下属犯错误,于是事必躬亲;或是给予下属太多的限制,不放心让他们放手去做。那么,此种做法势必将耽搁许多真正具有才干的下属,同时也可能失去许多获得良好构想的机会。
事实上,即使下属偶尔有错,只要过错并不严重,则不必太在意,毕竟犯错误乃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尤其对于新进人员而言。
例如,某些烫手或尖锐的东西,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若因为他们具有危险性而不让孩子们去接触,孩子必然无法体会什么叫烫或痛,平时也无法培养孩子正确的判断力。更严重的是,若一次也不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将来只会使他们遭受到更大的伤害。
可惜的是,大多数的职员,往往只听从上司的指示行事,不愿自我发挥,真可说是典型的“无责任感主义者”。不过,下属的缺乏责任感,应归咎于上司的包办。2.过程更重要
有一位在某汽车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该公司前,心中早有准备,认为公司必定会指定工作量。谁料一开始上司却未查问他的工作成果。提出报告时,他的业绩几乎等于零。但上司却仍谈笑风生地说:“你以为紧逼盯人的攻势就好了吗?”或“你做得很好啊!”然而,在此同时,他却看到比他早3年进入公司的职员,往往被严厉地追问推销的成果,这种现象使他大惑不解。然而,事实应该如此,这说明该公司的教导方法颇为高明。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终于明白了上司的目的:“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公司就像客人一样,一直受到赞美,心里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拼命努力。直到去年,上司开始追问我的成果时,我才了解,对于新进的推销员,公司只注意他努力的过程,待过程达到成熟阶段时,便开始观察结果了。”
的确,在评估下属的工作时,必须配合他们的能力。对于成就高的下属,以低的评价赞赏,反而冲淡了其感激的程度;而对于成就低的下属,则很难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水准。所以,在教导下属时,应将成就水准及要求水准放在平衡点上。
当然,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所以,最终的评价也就在于结果,否则下属便无法有工作的自觉性。
事实上,企业之所以要教育新进人员,最终的目标在于尽早培养出专业人才,在未训练出优秀的人才之前,应考核其对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而给予适度的赞美,以期使下属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并学习专业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但在尚未达到专业水准之前,如果只重视结果,极可能使新进人员感到太大的压力,以至于无法安心地学习。3.及时总结也是必要的
有的作家感到心情苦闷时,便会借助写作来抒发感情,并常常因此而探讨出心情烦闷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经由文字的过程,使自己更能洞悉问题的症结所在。事实上,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等于是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归纳的一种作业。因此,如果要明白下属是否将上司所传达的工作内容完全吸收,不妨让下属写成报告书。由此即可明白下属的理解程度,并借此给他们再教育。
我们在会议或演讲会中,常见许多人低头做笔记。其实,他们多半只是用心于抄写,而未能掌握演说的内容。为了证明开会的效果,可让下属在开完会后,提出报告,而下属总不好意思交出白卷,此作业也不至于难倒他们,令其感到不安。因此,他们必会将内容重新整理,而经由这种重新整理的过程,会使他们对开会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及吸收。
如果下属对于上司所教导的内容无法一次完全理解,即可让他们提出两次,甚至三次的报告。如此一来,下属便能针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因而能提高其理解能力。尤其在教导复杂的问题,或是以口头指示时,若事先要求下属事后必须写成报告书,则下属必能提高其注意力,认真聆听。同时,下属能将听到的讯息,以及自己所整理写下的资料与上司沟通。如此,教导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下属直接面对问题
就一般的新进人员而言,当他们碰到障碍时,往往会求助于资深的职员。固然,对工作有不明白之处,应尽量请教前辈或上司,但是许多新进人员却在重要的关头或自己无法处理时,便完全交由前辈去做。这种做法不但对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而且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要知道,教导下属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下属直接去面对问题。
商场上的搏击与成为医师的过程并无差别,同样是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为了解决此进退两难的情况,为了培养下属工作的能力,即使你被认为是个冷漠的人,你仍应站在下属的后面观察,只要对方不会受到重大的伤害,便应将工作交由他们去处理。
若能在平时便采取这种方式教导下属,即使面临类似于“进行手术”一般重大的事情,下属仍可不慌不忙地尽力去处理。
只要有耐心,“火到猪头烂”
要想把一件事办成功,必须要有耐心。
美国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一家酒馆饮酒,无意中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起了这位醉汉的借酒撒疯,对肯特大打出手。由于酒店老板的劝阻,肯特才得以脱身。
事后,肯特从店主人那里了解到,这位青年就在附近一家工厂工作,时常来他那里酗酒。据说,他发明了一种能增加轮胎强度的方法,而且申请到了专利。但他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商,要求他们购买他的专利,都碰了壁,而且被他们视为异想天开。所以,他感到怀才不遇,整日忧郁不乐,来这里借酒消愁。
肯特得知这些情况后,对这位青年对他的不恭毫不介意,决定聘请他来自己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他在工厂的门口等到了这位青年人,但青年人却心灰意冷,不愿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之事了,他不理肯特,径自进工厂干活去了。
但是,肯特却一直等在工厂的大门口。
中午,工人下班了,却不见那位青年的踪影。有人告诉肯特,那青年人干的是计件工作,上下班没有一定的时间。
这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但肯特一直不敢离去,只好忍饥受冻,因为他怕就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里,那位青年人下班走了。
就这样,肯特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6点。这时,那位青年人才走出厂门,没想到这回他一见肯特的面,便爽快地答应了与他合作的要求。原来吃午饭时,那位青年人出来看到肯特等在门口,便转身回去了。但后来,他知道肯特一天不吃不喝,在寒风中等了近十个小时之久,不禁动心了。
肯特正是得到了这位青年人才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
人才是人之精华,因此,人才是难得的,尤其是在白手起家而社会关系不足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待人以诚。这个“诚”字体现在很多方面,对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保持耐心,始终不愠不火,恭敬有礼,相信总有一天会攻克对方心中的壁垒。
想当年,曹操为了得到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
刘备为得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当他第三次去的时候,关羽老大不高兴,张飞干脆说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刘备呵斥他们说:“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三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在阶前站立了半晌又一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
正是:“火到猪头烂”,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的霸业才得以成就。
成己之前先成人
在办事之前,如果你的感情账户上,有先“成人之美”的事,那么你在求人办事时,别人会理所当然地“成你之美”的。做到成人之美需要到以下三个方面:1.尽量伸出你热情的手
“成人之美”的事,在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有,如主动替朋友值班,使他有时间去会女友;尽力帮助朋友复习功课、掌握知识,使其早日榜上有名;主动帮助一时经济拮据的朋友,使其免除后顾之忧等等。
总之,大凡是好事情,好愿望,你伸出热情的手,予以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是得人心,受欢迎的。
(1)分内分外都要帮。当你正在潜心于某项工作,或全身心投入一份你所热衷的事业,或沉浸于你所赖以生存的一份职业时,却受到了来自朋友、亲戚、同学或同事的求助等分外之事的干扰,需要你分出时间,需要你分出心思和精力去应付它。
对付这些干扰不仅是一个怎样对时间进行合理操作的技巧问题,而且是一个怎样认识自己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
分外之事,同事、友人求助等之类也许只是一时表面看占去了你的时间,从长远着想,从整体着想实际上可能并不会对你造成损失,它可能对你眼下所进行的工作产生间接的作用,或者对你将来的工作产生间接的作用。那么,这份“干扰”也就不成其为干扰了。
并且,你在接受分外之事,在帮助别人的时间里,你或许能够感觉到助人的快乐,你此刻的存在便是快乐的,便是合理的。作为个人而言便是失中有得,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
同时,你帮助了别人方便了别人,获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美妙的效应也许你一时还不能明显地感觉到。你经常与人方便,常替别人分担忧愁,帮助别人,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你处世行事将四通八达,这将大大胜于你当初因拒绝别人而省下的那一点点时间的损失。
(2)帮忙后给别人面子。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这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
知道人们是如何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更大的面子。
所以,为人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自然然,也许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为人帮忙时要高高兴兴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为人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是不妥的表现。
2.采取平等甚至谦卑的态度
很久以前,某君去拜见当地一位首富,想跟这位首富借点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与某君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某君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着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某君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看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某君写了一份借契,某君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某君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某君眼里,自己心中何曾是乞丐?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贵贱立见,效果大相径庭。
3.三思而后言,特别看重“许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焦急的儿子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位商人指明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既然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能反悔。假如你已经作了某个承诺,尤其是关于人们的未来及前途方面的承诺,你就必须履行诺言而不能失信。你的话将被人们一字不差地牢记在心里,直至它被履行的那一天。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呢?“不要签订这份合同!”那位商人说。
这是精明的商人留给儿子的第二份遗产:虽说为人,是要言而有信,然而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事事都答应,言出必是。
我们注意到,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对于别人总是很少许诺。他往往等到事情成功的时候才宣布自己当初的计划。对于这样的人,由于他在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主见,所以不管是什么人,也难以劝说他接受一个相反的意见。由于对“许诺”相当看重,所以,自己在考虑对别人有所保证时,也总是三思而后言。俗话说:“言多必失。”很有道理。
尴尬话题巧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