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没有财富,是因为你没有给别人创造财富。如果我们常常为自己的贫穷拮据而惴惴不安,应当扪心自问,我为别人创造财富了吗?财富是从平等自愿的交换中产生,如果你没有或者不能给别人创造财富,你自然也就不会拥有财富。
耿直是指对人对事的态度不分方式不分场合而直言不讳,俗称直性子、直肠子;圆滑则是指对人对事的态度知道注意方式注意场合而委婉表达或者干脆含混不清,俗称老滑头、马屁精。从传统的眼光来看,耿直的人值得褒奖,圆滑的人则需要谴责。但是,放眼我们的生活,耿直的人在生活上事业中步履蹒跚艰难前行,圆滑的人则活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我们到底是应当高举传统道德的大旗,让自己更加耿直,还是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让自己适当圆滑?
用经济学来分析耿直与圆滑,除了用到前面所说的值与不值的公理之外,我们还要用到什么是财富、财富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1.“溜须拍马”为什么受欢迎?
其实,何止是领导,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被人称赞、歌颂、阿谀与逢迎,更喜欢别人在我们还没有开口之前,就能把我们想要的东西送过来,把我们想做的事情提前做好,把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适时地说给别人听。只是,由于我们的权力有限,别人不会给我们拍马屁。如果有一天,我们掌权了,同样会喜欢那些头脑活络反应机敏的部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免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那些圆滑的人咬牙切齿,也许,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先说一个故事。有一个刚刚得到升迁的官员,去给他的老师也是他的上级领导辞行,老师问,官场险恶,你何以应对?学生说,我准备了100顶皮帽子,碰到重要的角色就送他一顶,不愁别人不喜欢我!老师一听,火冒三丈,沉着脸说,年纪轻轻,不学刚正不阿,却去阿谀奉承,这哪里是正确的为官之道?学生不慌不忙地答道,老师,您别生气,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是人心不古,哪个官员不喜欢听好话?也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为人正直,愿听逆耳忠言,但是,像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老师一听,觉得有些道理,把手一摆,你这样说也有些道理,去吧!走出老师的官邸,学生对同行说,我的皮帽子只有99顶了,送了一顶给我的老师。
再说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宰相管仲临终之前,对他的君王齐桓公姜小白说,我死之后,你要远离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小人,如果你继续重用他们,最终会为其所害。姜小白有些疑惑,既然这三个人都是小人,你生前为什么不加以制止,却在临终之时再来嘱咐?管仲看出了姜小白的疑虑,说,做君王,身边既要有忠臣,也要有小人,没有忠臣,江山社稷无法保证;同样,没有小人,做君王就没有了生活乐趣。
如果做君王的没有一点与常人不同的乐趣,那还要做什么君王?我在世时不说,是因为我能够制约他们,但我死后,估计齐国就没有他们会忌惮的人了,他们的行为有可能危害到江山社稷,所以,我死后这三个人一定不能重用。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管仲已经深刻地洞察了人性,市井百姓与帝王将相均无例外。
不仅仅是历史,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你放眼看看,我们的领导,谁不喜欢被别人服侍得舒舒服服?谁不愿意被人捧得高高在上?不过,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观察到没有,虽然大家都喜欢拍马屁的人,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得给大家说明一下,我这里所指的企业家,是专指私营企业的老板。国有企业的掌门人,无论其规模多大级别多高,本质上都不是企业家。企业家有一条根本特征,就是要敢冒风险敢担责任,而国有企业的老大是既不会冒风险也不会担责任的。因为,上司不同意他做,他就不能做,何谈敢冒风险;企业停业破产,自己的财产不会减少一分一毫,何谈担当责任。国有企业各个层级的管理者,从本质上说都是官员,都是掌握着公权力的人,也可以说他们与官员一样,都是政府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为什么说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虽然都喜欢溜须拍马的人,但是,他们在本质上仍有着很大的区别?企业家既喜欢巴结逢迎的下属,但也喜欢忠诚耿直的下属;职业经理人则一般只喜欢巴结逢迎的人,除非有一天,他的角色被转换。刚才说过,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各级官员一样,都是政府的职业经理人,因此,他们喜欢溜须拍马的人和私企的职业经理人如出一辙,他们只喜欢溜须拍马的人,不可能发自内心喜欢耿直直率的人。为什么老板能够容忍职员犯颜谏上,而上司却只会喜欢下属巴结逢迎?这里面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2.什么是财富?财富是从哪里来的?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石,把它弄明白了,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融会贯通。这个故事叫做“斧头换羊”。
说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斧头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儿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便自发地将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尽管斧头还是斧头,野羊仍是野羊,它们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双方的境况却因为交换而得到了改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等自愿的交换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够使交换的双方增长财富。当然,前提是不能妨碍第三人。
人们为什么愿意交换?是因为自己多余的东西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以己之有,换己之无,通过交换得到别人的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使自己无用的东西满足别人的需要。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物质?什么叫财富?物质就是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产品和服务,而财富就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比如,一栋位于闹市区的房子,因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这栋房子就是财富;而一栋位于沙漠深处的房子,因为不适合人类的生活,也就无人需要,所以,这栋房子就是物质。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没有这样的二百五,跑到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去建高楼大厦。
需要说明的是,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而财富是可能消亡的。比如一栋装修得金碧辉煌的大楼,在人口拥挤寸土寸金的城市,当然是财富。但如果有一天,一把大火把大楼点着了,金碧辉煌变成了砖头瓦砾,财富已经消失,但物质仍然存在。大楼已经从能够满足人类居住需要的财富变成了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们的财富是可以交换得来的。为什么交换能够给双方带来财富?因为,交换可以把自己无用的东西变成他人有用的东西,可以把资源产品从利用率低的人手中流转到利用率高的人手中。交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让整个社会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以说,经济学的一条基石就是,平等自愿的交换能够给交换的双方都带来财富。大家切记,交换可以使交换的双方都产生财富,否则交换不会发生。
人类社会早已摆脱了蒙昧进入了现代社会,以物换物的形式也早已被时代所抛弃,但交换的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当我们用钱去购买他人的产品或者服务时,意味着我们是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与他人交换。此时,钱就是我们的斧头,被购买的商品与服务就是我们需要的羊,这同样会给交换的双方都带来财富。交换越多,百姓越富,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贸易发达的地方往往是富庶之地,为什么像香港这样的自由贸易港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的奥秘所在。
当我们明白了财富的概念与来源之后,也就明白了人为什么总是要不断寻找交换的机会。因为,交换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交换可以为我们带来财富。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要交换,是因为我们存在着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财富得到了增加。
有的时候,交换之后,我们手中空无一物,但因为需要得到了满足,交换的双方仍然都增加了财富。比如说,我们去影院看一场电影,看完之后,影院得到了利润,财富增加容易理解,而我们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口袋里的钞票反而减少了。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的财富仍然得到了增加,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不管交换来自何种形式,只要我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财富就得到了增加,因为,财富的本质特征就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3.满足了需要就创造了财富
前面已述,财富的本质特征就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假如你能满足他人的需要,你就为别人创造了财富。
世界着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的目的不是追求利润,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专门为了利润而利润,比如说为了利润而偷工减料,为了利润而夸大其词,你眼里只有利润,反而不一定能够赚到理想的利润,因为客户不愿掏钞票,纵然你心急如焚也是枉然。相反,如果你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也就是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哪怕价格贵一点,客户也心甘情愿掏腰包,这样大把利润自然滚滚而来。管理学其实和经济学是一脉相通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交换创造财富的翻版,换成经济学的术语来表述就是,你为别人创造了财富,别人就会为你创造财富。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再引申一下,那就是你之所以没有财富,是因为你没有给别人创造财富。如果我们常常为自己的贫穷拮据而惴惴不安,应当扪心自问,我为别人创造财富了吗?财富是从平等自愿的交换中产生,如果你没有或者不能给别人创造财富,你自然也就不会拥有财富。所以,把德鲁克告诫企业的话用来告诫员工,那就是,不要问你自己薪酬多少,但问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几何。
满足了需要就是创造财富,那么,人们到底有哪些需要呢?这就不得不提一提世界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人们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吃要喝,否则不能生存,所以,生理需要是第一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之后,他就产生了安全需要,此时,他不希望受到伤害,不愿意做太冒险的事,很少有生活安定的人去干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的勾当;在生活无忧的前提下,人们又产生了人际交往的需要,人都不愿意孤独,人都渴望交流倾诉,以前的人大都喜欢下棋打牌凑热闹,现在条件改善了,即使在家也可以参与多人网络互动游戏;在前面三个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正所谓仓禀实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礼节,人们在自身生活条件有了充分保障的基础上,渴望被尊重。被尊重的人不仅身心愉悦,而且被尊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和更长远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的原因所在。因为名人有光环效应,名人就是名牌,名人被全社会普遍尊重,出了名,财富也就不期而至纷至沓来。
至于第五个层次,也就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往往是最高层次,这种追求可能与自己的经历或者信仰有关,并且,追求的层次越高,其所花费的代价也就越大。有些名人喜欢做一些公益事业或者支持特定的事业,这不仅是出于被尊重的需要,有时也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独特追求。比如说,王菲与李亚鹏就搞了一个支持唇腭裂患者的基金,这不仅是做公益,也是他们内心的独特追求。人类社会疾病众多,为什么王菲与李亚鹏特别选择对唇腭裂患者进行支持?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得了这个病,他们从自身的遭遇中,感受到穷苦患者家庭的艰难,觉得有必要成立这样一个基金。很多仁人志士为追求某种崇高的理想,情愿放弃优裕的生活环境,而过着艰难困苦或者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最终献出了生命,从需要层次的理论来看,这也是第五个层次。
需要告诫大家的是,第五个层次是个人的最高需要,但最高需要未必就是正确的需要。很多人被一些歪理邪说所蛊惑,一时热血沸腾失去理智,自以为自己是为了全为类的解放,最后却完全有可能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比如说,那些驾着飞机撞世贸大楼的恐怖分子,他们一定是为了心中的最高理想,不要父母妻儿,不顾他人生命,毅然决然地献出生命。他们自以为是在做一件崇高的事业,殊不知,他们只是充当了本·拉登的炮灰而已。所以,我在前面说过,没有信仰也比拥有错误的信仰好一万倍。
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私的,这是经济学的公理,经济学的一切理论都是从这个基本假设出发的。有的人可能会对此产生疑问,既然人都是自私的,为什么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又会努力去做慈善或者公益事业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给了我们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而我们的社会舆论是鼓励别人帮助他人的,鼓励大家向那些愿意为穷苦人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的人学习。做慈善与公益是普通百姓获得舆论好评与社会尊重的便捷方式,当然,人们内心的这种需要,并不会妨碍他人的利益,并且会让那些弱者得到帮助。所以,我们对那种喜欢大张旗鼓做好事的人或者企业,没有必要嗤之以鼻,而应当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因为,这种自私越多,社会进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