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冯梦龙(1574-1646),明朝人,字犹龙,别号、吴下词奴、姑苏词奴。曾任寿宁知县。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是记述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的。内容从西周末年开始,一直到秦统一六国结束。内容丰富复杂,所叙述的历史波澜壮阔,所有的故事都在一个大背景下展开。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熔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的评话最早出现在元代。明代嘉隆年间余邵鱼撰写了《列国志传》,以烽火戏诸侯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到了明末,冯梦龙又加以改编,增加错漏的部分,对疏忽和错讹的地方加以订正,在艺术上也有有大幅度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成为108回的本子。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又做了修改,并加了序,始有《东周列国志》的书名。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500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据史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面对繁杂错综的事件,你来我往的人物,冯梦龙充分展现了其杰出的组织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叙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说信守史实,脉络清晰,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