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文史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主要记述了战国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中各个独立的章节,具体作者是谁无从考证,原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名称。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皇家藏书中记载纵横家论辩的书籍。但是内容庞杂,编排体例不统一,文字错乱。刘向决定重新对其整理,他按照国别,各国按王的顺序分章;以大概时间分辑编排,有重新编年的意味,定为33篇,名《战国策》。东汉学者高诱为此书做了注解。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流传到北宋时期,已经缺失了11篇,由著名文学家曾巩细心搜寻,才又补全33篇。南宋时期姚宏搜集了十几个本子,在曾巩编订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做了续注,称善本,通称“姚本”。同时期的鲍彪也为该书做了注解,但是他的工作有不少缺憾,元朝的吴师道为他做了补正,通称“鲍本”,和姚宏的注解一起传世。今天的普通《战国策》版本,也就是较为流行的版本属于“姚本”这个系统。《战国策》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分国编次。由于流传的时间长,古代的传抄,导致错讹非常多,因此也就有了好几个版本,但是其总体风格并未改变。
《战国策》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史学上它保存了战国200多年历史的梗概;在文学上它文风雄宏,下笔千钧,恣肆张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创造了大量的经典词汇,如“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为汉语的丰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战国时代是一个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国家趋于大一统的时代。在不断的兼并过程中,最后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力量最强的国家。各国君主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都想尽办法招揽人才。那些有一技之长,深省君主心理,洞悉形势发展的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而得到重用。
《战国策》一书中记载的策士言论非常多,各国君主门下都有一些能够洞察事态发展的谋略之士。他们懂得各国之间争夺的目的,善于在纷繁的变化中看出真相,极具睿智。例如《东周策》中收录了赵累的言论,当时秦军进攻韩国军事重镇宜阳。周君认为宜阳城防坚固,有韩相公仲率领的20万大军驻守,另外楚国将领景翠率领大军在伏牛山一线率军声援,秦国未必能攻取宜阳。而赵累则认为:秦国的军队由秦朝甘茂亲自率领,此人原为楚国人,在秦国的地位如此之高,是通过自己努力建功所得,此人能力非常。此次秦王力排众议支持甘茂,为了报还秦王厚待,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他一定会全力以赴攻取宜阳。所以秦军攻下宜阳十拿九稳。周君一听,忙向赵累问计。赵累教周君向景翠建议,静观战局的发展,秦、韩两国为了各自取胜有把握,必定会争相拉拢楚国,楚国便能两面得利。事实果然如赵累所料,秦国果然攻下宜阳,但是秦军已成疲惫之卒。在楚军即将进军之际,秦军赶紧把煮枣城献给了他。韩国认为景翠是为韩国而攻秦军,也向景翠献宝。景翠因此很感激东周。赵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三国的军事行动,其政治智慧可见一斑。
《战国策》中多处记录了策士化解危机的外交手段,《魏策四》记载了唐雎的言论: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已经灭掉韩国和魏国,想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安陵君的封地。安陵君派出唐雎为外交使节和秦王谈判,秦王欺骗唐雎说:“我愿意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君五十里的土地,安陵君为何不愿意?”唐雎说安陵君的土地是从祖先手中继承来的,以大换小很好,但是安陵君不敢用祖先的土地交换。唐雎在第一个回合挫败了秦王利诱的阴谋。
秦王发现利诱不起作用,开始威胁,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企图使唐雎害怕,而答应自己的要求。唐雎不仅毫无惧色,还针锋相对地以“勇士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为反驳,企图以近身肉搏来捍卫自己国家的安全。秦王立刻服软,安抚称赞唐雎的勇敢。唐雎以自己的果敢,换来了国土的完整。
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在与秦王的对话中,唐雎先以土地是祖宗的土地为由,拒绝了秦王的利诱,占据了外交上的先机。其次,在面对威胁时丝毫不屈服,按剑而起,打击了秦王的气焰,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从而免除灭国。
《战国策》所记载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策士纵横捭阖,周旋于各国君主之间,达到外交或者军事上的成功。《中山策》中有一章记载了《犀首立五王》的事件。
魏将犀首公孙衍发起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称王,然而只有中山国最后称王。齐王对赵、魏两国说:“寡人以跟中山并立称王而感到羞耻,希望和各大国共同讨伐中山,废掉它的王号。”
中山君听到此事后非常害怕,就召见大臣张登,让他想些办法应对。张登向中山君要了一些车辆、钱帛,就到齐国去了。
张登见到齐相田婴之后,以机智的劝解,促成田婴与中山君的会见。虽然齐大臣张卫极力劝阻,但田婴还是固执己见。
田婴邀请中山君,同意尊他为王。张登利用这一热点,离间赵、魏与齐的关系。说齐国认为与中山并立是莫大的耻辱,可现在又邀请中山,目的是为了利用中山的兵力攻打魏、赵。在张登的建议下,魏、赵国君同意与中山联合。这样中山小国就与其他三国共同抗衡齐国,齐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整个事件中犀首纵横捭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