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主要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史学著作。
《汉书》创新于《史记》的地方,在于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等;《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世的大多数史书都沿用了《汉书》的体例和模式。《汉书》的成书有一个曲折的成书过程,其中引用的材料,有不少源于《史记》。《史记》的内容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写续篇。《史通·正义》记载,学者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曾为《史记》写过续篇。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后续的篇章都不满意,决心自己写续篇。他搜集大量史料,为《史记》作《后传》65篇。
班彪死后,年仅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续写《史记》的巨作。就在班固着手编撰这本书的时候,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逮捕他,班固被关进了京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弟弟班超为此向汉明帝上书,申说班固著述的志向,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将班固征召入皇家图书馆里的地方——校书部,和其他校书的官员一起为光武帝修本纪。班固在校书部一直修史,直到叙述了诸功臣的事迹,作传28篇上呈皇帝,班固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这时候汉明帝才命班固续修他父亲留下的书稿。
永平七年(64),班固开始写《汉书》,这一年他33岁。因为拥有大量的藏书可供参考,因此资料非常翔实。大概在建初七年(82)《汉书》基本完成,这一年他51岁。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机。结果窦宪大败匈奴,这样班固的家族也就显赫起来。班固并未依靠窦宪跋扈,但是他的家奴和族人却称霸乡里,由此得罪了地方官种兢。后来窦宪势败,班固也受到牵连,洛阳令种兢立刻将班固下狱,他当时已经61岁了,不久死于狱中。《汉书》未完成的内容由其妹班昭完成。班固一家均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凡的足迹,除了他和父亲班彪在史学上成就较大外,其妹班昭则为《汉书》的完整性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班昭字惠班,嫁给曹世叔为妻,早寡。《后汉书》中为她立了传。班固死后,《汉书》的第八表《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汉和帝诏命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续编。班昭不但学问精深,而且道德修养也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尊崇。被数次召入宫中,皇后以下诸人都把她当做老师一样,世称曹大家。
班昭继编完《百官公卿表》、《天文志》之后,仍然署了兄长班固的名字。这两部分的内容是《汉书》中最为复杂和难以整理的,她以极深的学养和才华完成了修史的工作。其中《百官卿公表》受到后人极高的推崇,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封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14级、34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这篇表虽然文字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楚地展现在面前。
班昭的学问很深,连当时的大学者马融,都曾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其讲解。班昭古稀之年去世,太后为其素服举哀。
《汉书》出版后受到人们的极大推崇,以至于留下了很多故事,汉书下酒的成语就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汉书》的喜爱。
宋朝大诗人苏舜钦住在岳父家里,他每天晚上看书常要饮一斗酒。岳父感到奇怪,就派人偷偷去看。原来苏舜钦在读《汉书》,当他读《汉书·张良传》一章时,看到“良与客徂击秦皇帝,误中副车”时,禁不住拍掌大笑,高声说:“可惜啊,没击中。”端起酒喝了一大杯。苏舜钦又读到“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拍着桌子站了起来,说:“君臣之间的相识,原来如此之难。”再次喝了一大杯。在窗外看苏舜钦的人回去向他岳父报告了此事,岳父一听,笑着说:“原来有这种下酒物,喝一斗也不算多。”后来,人们就以“汉书下酒”来形容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