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寸后进尺”,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人们做事时常常需要“以退为进”的智慧。诸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放长线钓大鱼”之类的哲语,体现出了种种人生的大智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养精蓄势,一举吞灭吴国;陶源明退隐山林,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篇;鲁迅弃医从文,磨砺笔锋,发出惊世骇俗的呐喊。
从古到今,以退为进都是我们生存和求成功的有利战术。以退为进是一种弹性自救。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路上处处充满荆棘,遭遇挫折时与其万念俱灰,一蹶不振,不如退下阵来,转求其他,多一点弹性,让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世界之大,总有我们的容身之处。
请看下面一则有趣的以退为进的故事:
赫蒙是美国有名的矿冶工程师。他早年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后来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当刚从学校毕业的赫蒙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赫蒙前去应聘并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赫斯特很不礼貌地对赫蒙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
聪明的赫蒙听了不但没有生气,相反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赫蒙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3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赫斯特听了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赫蒙运用了必要时不妨自贬的策略轻易地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也许有人认为赫蒙那样做不十分合适,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既不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就拿赫蒙来说,他贬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学识如何,当然不在于他自己的评价。就算把自己的学识抬得再高,也不会使自己真正的学识增加一分一毫,反过来贬得再低也不会使自己的学识减少一分一毫。
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低头其实只是适时地退却,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适时的退是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
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然不比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由此可见,得寸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寸”,而是更大的“尺”。
以退为进是一种追求成功的有利战术。一味埋头苦干,奋勇搏杀也许会陷入思维的陷阱,沉没在泥潭或者迷茫在浓雾中。还不如退出这样的惯性思维,另辟蹊径,也许就能看见成功的曙光!
退一步海阔天空。与朋友或其他人意见不和,发生冲突时,若争得面红耳赤,弄得两败俱伤,不如平心静气,好言商量,就算自己有理,也大可不必据理力争,退让并不代表懦弱,宽容别人,也是善待自己。明月推出与太阳争辉,才展现出它的恬静与温柔;枯叶蝶退去它华丽的外衣,才逃避了人类的追捕,得以生存;梅花退出与百花争艳的春天,才显示出它“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人退出束缚自我的怪圈,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柳暗花明不是风光,而是一种境界,是路外之路。“进”与“退”的关系,其实是想当微妙的。繁星布满夜空,如果没有太阳的退避,怎会有星星像灿烂的花朵儿在空中绽放?这是“退”造就了“进”。春季是孕育生命得计界,各种花儿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可是,没有一朵花儿长盛不衰,它们终会在冬天凋谢,难道是它们的退让结束了它们的辉煌?不是的,你看那枝头一颗颗饱满的种子,会在第二年春风吹拂的时候发出绿芽,会鲜花怒放,会变成一片花的海洋!这是以退为进,进而又退,如此互相扶持,最后烂漫辉煌。
大自然中“进”与“退”的关系如此微妙,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先发制人,后发制己;以退为进,以攻为守。其实这说明了进与退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周瑜先发制人,运兵神速,最后迎来了漫天的红火映成的胜利;诸葛亮平南时以退为进,进二攻之,最后七擒孟获,高唱凯歌而回。“退”可以造就“进”,“进”也可以使“退”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