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难填满,一个是大海,一个是欲望。大海填不满,体现的是它的包容,它的海涵,它的博大精深;欲望填不满,体现的却是人性的贪婪,人性的丑恶。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就是说一个人手中的那把武器已经很锋利了,但越锋利,锋刃就越薄,遇到稍微坚硬一点的东西就砍缺了,所以不能长久保持这种锋利。
一个人有了能力,要懂得谦虚;有了过人之处,要懂得韬光养晦。要知道,任何事物发展到顶峰,都会走下坡路。
一个人对自己的聪明、权势和财富等,都要有所克制,自保自持,聪慧过人要懂得谦虚包容,权势极人要懂得隐遁退让,这才是人生进取和明哲保身之道。
由零开始,白手起家,当代巨贾李嘉诚成了人们心目中成功富豪的典范。然而历数李嘉诚几次重大的交易,却发现这位被称为“财技之神”的商场谋略家,更多时候采取的是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逆境取胜之道,以及审时度势、见好就收、及时抽身的激流勇退之术。
李嘉诚有一句至理名言:“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是他多年以来“见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即“拿得起,放得下”。李嘉诚正是善于“见好就收”,才使他在商场上春风得意,百战百胜。
李嘉诚靠生产塑胶花掘得第一桶金,并成为“塑胶花大王”。然而,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人类崇尚自然,所以塑胶花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塑胶花终究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
作为塑胶业的“大哥大”,长江公司虽然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但是当时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最后走向萎缩已是不能以人的意志来扭转的大趋势。这样,竞争势必日益残酷。此外,越来越多的信息也在向李嘉诚敲响警钟。
1972年,塑胶业的从业人员达到香港劳工总数的132%,塑胶企业达3359家。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消费者扫地出门了,国际塑胶花市场正转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香港也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
对此,李嘉诚见微而知著,他预见塑胶花快走向末路。既然早有心理准备,也便能从容应对。他减少了塑胶花的生产量,减少了对塑胶产品的投入。但是他深知长江在塑胶业的地位和信誉是无价之宝,所以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而将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于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
该投入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撤出,否则就会窒息而死。敢于放弃的人才能前进。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事业的前景有清醒的认识。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他能够明察善断,占据先机。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然后又选择激流勇退——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