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海。
故事发生的第一场景地,坐落于上海徐汇区的上海长白山医院。长白山医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三级甲等医院。
全民所有制的严谨概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权威解释,经过几轮普法教育,人们理解大意是全体国民所有、全体公民所有的财产制度。实际上,长白山医院的人财物管理是双重领导,国有资产账户在中央政府卫生部国资办,医务行政领导归口上海市人民政府相关委办局。故事主人公为了解决“住房难”而创业三产,起步之时,必定碰到资产归属关系,必须明白在中国办企业的高压线——国资不能流失,所以有必要把这一国情带来的院情的根本点——所有制问题介绍清楚。
什么叫三级甲等医院?一院之长介绍,这是国家卫生部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国内医院管理的部颁标准。一般一级是街道或乡镇、二级是区县、三级是省市自治区的医院。甲等的含义又如何呢?中国排名,甲乙丙丁,甲总是排在前面。但是甲等以上还有特等,只是故事开始时候的,上海市似乎还没有三级特等医院。耳闻目睹众多市级医院,纷纷在通过评分考核以后,冠名三级甲等医院。
一院之长娓娓道来。原来三级特等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全民所有制医院。上海三级甲等医院,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全民所有制医院。
坐落于徐汇区的上海长白山医院就是一家全民所有制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上海的一流大医院、名医院之一。
众所周知,形容地域概念,有强烈的历史学印痕和社会学记忆。在上海说地域概念,今天是说东南西北,卫星定位精准一点的加上内环;中环;外环;郊环,在上海可千万不能说五环、六环。在北京说到六环可以了,因为没有七环。可是在小说中说地域概念,尤其是要顺便讲讲暖场嘉宾“现管”房地产局长题词“住在徐汇”的内涵,倒是要费点口舌的。
上海市房地产局长,他怎么不说“住在上海”,而说“住在徐汇”呢?就好像住在上海虹口区的居民,一定记得有一位虹口区的公务员,为上海当时有名的商业街场“四街一场”(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金陵路和豫园商场)之一的虹口区四川路,写有一句广告语“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
一句话,就为虹口区四川路做了宣传。
房地局长也要一句话,把房地产行业讲一讲。开宗明义,“住在徐汇”。怎么样把个“住在徐汇”说清楚,一二三,讲清三个关键词:文体来历;上海的上只角;商品房的领跑者。
文体来历。20世纪90年代,口头文学对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人们对如下这样一种文体表达非常欣赏。民以食为天,先说食。“食在广州”或“食在广东”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说法。为什么?因为广州人或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再说衣。也许是为了修辞的原因,说到衣,人们都说穿,把名词改为动词。例如说“衣在上海”几乎没有,而说出“穿在上海”就是随行就市的,因为大家都说上海人什么都敢穿!身为上海房地局长,在顶头上司主管副市长为上海“住房难”神色凝重、忧市忧民时,他绝对不会说住在上海,而“住在徐汇”则是引领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历史性提法。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符合潮流,便于理解。
上海的“上只角”。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上海,找几位上海“老克勒”(沪语时尚先生典型人物的含义)嘎嘎山湖(沪语聊天侃大山摆龙门阵的含义),就上海的衣食住行做做导游导购,开开眼界。他们不约而同会带你去租界——不同国家的租界。因国殇而来的租界,是一种丧权辱国的历史烙印。由租界而来的西方文明的渗透和传播,大浪淘沙,鱼龙混杂。在那个年代开始,在上海一直演绎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织、融合、扬弃、发展。今天的徐汇区、长宁区、黄浦区、静安区等区域,就是“老克勒”们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徐汇区在“老克勒”的嘴里,是当仁不让的“上只角”之一。教会医院、学校、教堂、电影院、西餐馆、咖啡馆众多。风格各异、异国风情的花园洋房,更是不胜枚举。
商品房的领跑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徐汇区商品房成交单价,始终领跑整个上海楼市,后来长宁上来了,后来卢湾、黄浦上来了……
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小说的主人公正式出场。一院之长首先亮相。
一院之长——宣玉壶,男,1940年生,属龙,身高1.78米、体重88公斤。出生地:上海。籍贯:青浦朱家角。毕业于上海某医科大学。在小说中出场时任上海三级甲等医院长白山医院院长。长相和央视主持人王志相似。
需要介绍一下,小说人物表的三个细节:体重、籍贯和长相。
第一,体重。在本书的故事里,人物正式出场时,体重都会一一介绍。既然是人物,他首先是个人。一院之长说,在医生面前人人平等。医院是个生生不息的人类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地方。体重,是一个最基本的健康体检指标。参考体重,一院之长就会知道人物的健康状况。
第二,籍贯。籍贯作为记录祖父辈老家的一个原生态信息,在文学作品中好像一直沿用。中国人恋家,有寻根情结。
第三,长相。小说采取主人公像谁的提法,是为了在小说人物出场时,有个现实版活生生的模样。
1993年初春的某天。一院之长宣玉壶参加上海市卫生局召开的辞旧迎新座谈会。局长的新年讲话中,大力表扬局系统内解决医院员工“住房难”的先进典型。
一院之长回到长白山医院,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品味。宣玉壶慢慢回想座谈会实况,联想自己任职的长白山医院住房解困的实际,思绪万千、愁眉不展。
卫生局长介绍的先进典型,是坐落在虹口区、同为三级甲等的天台山医院。天台山医院是百年老院。上任不久的年轻院长,善思敢闯。在市里酝酿全市房改方案之初,新院长铁下心来,不找局长找市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先下手为强,开发商品房。天台山医院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的两大步骤:第一步,在虹口区北部区域参建商品房,在广中新村、曲阳新村锁定适用房源。第二步,在虹口区新规划凉城地区投资,以联建形式批量建造、度身打造商品房性质的博士公寓。新院长为引进博士人才,为人才强院夯实基础、鸣锣开道、先声夺人、筑巢引凤。一时间,天台山医院博士公寓,成了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极力推荐的一张医院管理新名片。这不,局长刚刚组织局系统各大医院院长,到天台山医院博士公寓参观考察。马不停蹄,在辞旧迎新座谈会上又重申:解决欠债太多、困难重重的“住房难”,在上海市提倡不找市长找市场;在我们卫生局,我们提倡和鼓励天台山医院的做法——不找局长找市场。当然,需要我们局里理解支持的,我们一路绿灯放行。只要对解决“住房难”有利的办法和措施,红头文件没有禁止的,都可以试,都可以闯。实在吃不准的,打个报告到局里,我们一定在半个月里批复办文。
解决长白山医院“住房难”,怎么试?怎么闯?宣玉壶院长,在长白山医院出名的院部小白楼里,冥思苦想,挂肚牵肠。
“小白楼”,是长白山医院上上下下对医院行政办公楼的形象称呼。因为它小而白。白,就是白色的外墙;小,因为它只有两层楼、占地面积不大,上下两个楼面一共才十来个房间。
“小白楼”的称呼,叫了一百多年。小白楼由一名英国建筑师设计,当年用途是上海教会医院高级别医生来沪工作时的居所。这可算是历史上的一种筑巢引凤。“小白楼”建于19世纪90年代。建筑风格,哥特式风格和威尼斯别墅风格的融汇。哥特式建筑风格流芳百世的建筑典范的鼻祖,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别墅风格在威尼斯比比皆是。据长白山医院基建科长杨锦璋考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歌德说的,他说这句话时,是站在一座英国莱茵河畔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前面,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杨锦璋戏说,歌德当年的一句临河感叹,一不当心就成了传世名句。
回到“小白楼”二楼的院长办公室,宣玉壶院长已经拿起笔,在工作手册上写了几条举措——一二三……
一是在长白山医院迎春座谈会上,除了按部就班的总结今年、展望新年,将把发动全院上下,为解决“住房难”献计献策,作为一个重要话题。
二是安排医院总务后勤干部,组团参观两个地方:建设部长推荐的“宁国府、荣国府,不及长安府”——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还有卫生局长表扬的虹口区天台山医院的博士公寓。
三是在1993年的第一季度安排每月一次、总共三次的解决长白山医院“住房难”恳谈会,集思广益,解决他当院长以来碰到的难题,做好这篇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因地制宜的解困新文章。
文宣方准天使翩,
金玉良缘双桥妍。
悬壶济世全科研,
长安天台翻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