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且要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人生意义中的一种很好的事业。就是教师要能够处理好教师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处理好教师劳动与教师地位和教师荣誉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你选择了教师,那么你同时也就选择了奉献。教师职业本身就确定了教师执业者必须具有奉献精神。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从事教育,就是奉献,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新时期教师的奉献还有更深的内涵。它来自思想的深处,是骨子里的一种气质、风度、风格、风范或雅量,是一种长期存在、固定不变的、只有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的、也不计较个人任何得失的一种精神和信念。
一谈起“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可能有的教师会不满意,甚至会发牢骚:为什么单单是教师?为什么教师就应该奉献?有这些牢骚是正常的,因为有人会说,不能把教育只看成是一个职业,要把它看成是一项事业,当教师本身就意味着不能强调索取,要讲究奉献。这话实在好笑。教师也是人,也需要人文,需要民主,也需要享受。教师也只是众多普普通通人中的一部分而已,一味地强调“奉献”似乎是已经过时了,“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是人们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一种奢望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教师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
首先是由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决定的。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小处说,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从大处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又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生存,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虽然每一节课教师也许只是为学生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演算了一道习题、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但是也就在这一个个知识点的链接中,培养和造就了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就在这一节节微不足道的课堂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灿烂文明!这种和祖国利益息息相关的职业,难道就不应该去认真地恭恭谨谨地去做好它吗?
其次是由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是最为艰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教学就是与生命的沟通,与生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的恭谨!也许我们的一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会摧毁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也许我们的一个错误的知识传授,会使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不再去追求创造与发明;也许我们的一个毫不负责的主观臆断,会泯灭了学生的灵性,使他在浑浑噩噩中苍老终生;也许我们的一个缺乏关爱与期待的眼神,会使学生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从而使他对整个社会充满敌意和寒冷!如果我们真的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了我们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内心会安生吗?难道我们就不该去认认真真、恭恭谨谨地去做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吗?
教师的职业与祖国宏伟事业紧密相连,和提高民族素质紧密相连,和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和孩子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相连,因此我对当教师情有独钟,深感当一名教师神圣而自豪。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美好的心灵。这种激情来自对社会主义忠贞不二的信念,来自对为国为民的无数先烈、无数英雄人物的由衷爱戴与崇敬。有了这种信念和激情,受挫折更刚强,有使不完的劲。在你的教学生涯中,为了做一名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合格教师。
师魂在于奉献
做教师就要能奉献,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青春、是汗水、是智慧、是一种无私的爱,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眼中真诚的敬佩,是自己心中生命的延伸。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更需要无私奉献;师魂,只有在教师默默的奉献中才能发扬光大。有人把教师比做老黄牛,拉着犁,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当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谷米,黄牛却把谷秆苦苦咀嚼,真是“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有人把教师比做蜜蜂,飞行千万里,采撷万千花,给人们留下了香甜的蜜,自己却因劳累而安息,真是“采得百花酿成蜜,一生辛苦为人间”。有人把教师比做春蚕,吐出绵绵蚕丝织成锦缎,为人们遮风御寒;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炬,发光发热,为人们驱除黑暗,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些美称无不饱含着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
江西王勇老师带病上课,昏倒在讲台上;上海张风详老师毅然赞助三名孤儿上学;海南郭力华老师,病了仍不下讲台……正是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无私的肩膀,顽强地撑起教育事业那片蔚蓝的天空。
在教育的平凡岗位上,教师洒下了一颗颗汗珠,为孩子们竖起了一个个路标;在探求的漫长征途中,教师留下了一个个脚印,为青少年修筑了一条条通向理想的金桥。常言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更谈不上奉献。
可人们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等词称赞教师辛勤劳动的同时,却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教师艰辛的生活。难道只有甘心清贫,才能体现教师奉献的真正意义?如果教师生活条件好,没有了后顾之忧,岂不是更能奉献呢?可喜的是,“尊师重教”的风气正日益浓郁,教师的待遇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抱怨,只有埋头苦干,教好学生,才能无愧于师魂。
是啊,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的一生只有对社会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抛开一切杂念吧,师魂在于奉献!
把奉献落实在行动上
(一)奉献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老师想要奉献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作为一个老师,希望能带给他们丰富的知识,希望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希望……
一对老夫妻年逾五十,经济条件不错,理当是安享退休生活的时候,却一同到律师那儿要办离婚。
离婚后,律师提议三个人去吃一顿饭。吃饭时,服务生送来一道烤鸡,老先生马上挟起一块鸡腿给老太太说:“吃吧!你最喜欢吃的鸡腿。”
律师眼睛一亮,心想事情也许有了转机哦!
未料老太太红着双眼说:“我很爱你,但你这个人就爱自以为是,什么事都自己说了就算,从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难道你不知道,我这辈子最讨厌吃的就是鸡腿吗?”
这时老先生也有点哽咽地说:“你……总是不了解我爱你的心,时时刻刻我都在想,要如何讨你的欢心,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你,你知道吗?这辈子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鸡腿。”
老先生每次都把自己认为最好吃的东西给老太太吃,得到的却是老太太的埋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想把自己认为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花额外的时间给学生“开小灶”,希望他们多掌握点知识,得到的却是学生的不理解。许多老师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明明是有用的东西学生就是不愿意学?为什么当我们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却不接受?为什么老师的“爱”换来的却是学生的“恨”?这值得深思。
这不是“奉献”本身有错,而是在我们“奉献”的时候,是否只是一味地去想“我们要奉献什么”,却忽略了“奉献”的对象——学生。学生想要什么?学生需要我们奉献什么?在我们“奉献”的同时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如果没有的话,那我想,再多的“奉献”也只能是盲目的奉献,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学生着想,但最终只会“吃力不讨好”。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奉献”应该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一想,再来思考怎么“奉献”。(二)给奉献加个科学的前提
有很多形容教师奉献的话语,比如“呕心沥血”,“加班加点”,“抛家别子”,“无怨无悔”,教师真的很伟大。但是,教师真的应该这样伟大吗?伟大到任由发着高烧的孩子眼睛失明也不让学生落下一节课;伟大到一身病痛倒在讲台边也不去医院;伟大到在去世前几十分钟感觉呼吸不畅还忍着疼痛,用纸笔讲解数学题最后英年早逝?此类的报道已经不能算新闻了。时代在进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奉献是否也应该是有前提的?
首先学生有支配业余学习时间的权利。学生有休息权,不能把奉献等同于无限制地占用学生的时间。
其次是和睦的家庭关系。优秀的教师应该能调整好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人是处在社会中的矛盾体,除了职业角色,还应该有许许多多的社会角色。你可能在教育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但从一个大的社会角度上讲,如果放弃了做母亲、做妻子、做儿女的责任,可能造成家庭的不和,可能造成亲人健康上的问题。如有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优秀的法官,忙于工作操劳一生,最后十几岁的儿子成为少年犯。这是对社会的奉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