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
卫子夫:皇上,你把我带进宫已经有一年了,看都没看人家一眼,人家要出宫。
刘彘:皇姐前阵子明明在调兵遣将的,我以为她是在安排你出宫呢,没想到她安排你来见我,皇姐也真是老糊涂了,干嘛什么事儿都来麻烦我啊。
卫子夫:我不要她安排,我要你安排人家出宫,你如果不安排我出宫,我就老死宫中。呜,我咋滴个这么命苦呢,想起老死宫中我就怕啊……。
刘彘:哭得我都心软了,别哭了,还是做我的妃子吧。
正史:
卫子夫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皇帝,见到皇帝之后,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哭着求皇帝放她出宫。
这实在太蹊跷了,至少有两点不合常理:
1、汉朝宫女待遇还真不差,卫子夫为什么会因为要当宫女而急得“哭”?
从史实上来看,汉朝宫女的俸禄很高,汉代最低一级的宫女年俸也有192斛,相当于现代5184斤,以人均一天一斤粮来算,一个宫女一年便可以养活14口人,卫子夫在宫中可以拿高薪啊。而且到了汉武帝时代,宫中宫女数大大增加,每个宫女干的活肯定会相对减少,少干活多拿钱,多好的事啊。
难道是因为汉朝的宫女以后日子会悲惨?这貌似也不成立,汉朝的宫女出路很多,老死宫中的可能性不大,那种“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景象是唐朝的故事。汉代社会婚姻伦理观念以及妇女贞节观念淡薄,这要是放在宋代,卫子夫一家估计早就被浸了猪笼了。
汉代宫女的出路很多,是后世宫女无法比拟的。宫女可以被赐婚配。这可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啊,想当年,刘彘的奶奶窦漪房原本的身份就是一个宫女,被吕后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结果刘恒唯独宠幸窦姬,再后来,刘恒的原配早逝,因为窦姬的儿子当了太子,她就被立为了皇后,而这个窦皇后,在她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她的弟弟窦广国还在给别人做仆人,而且是从小被卖给人家的。窦皇后与窦广国相认是因为窦广国说出了他幼年时,作为姐姐的窦氏在离开时,向别人讨要东西帮自己洗头,给自己吃饭。由这个故事可见,窦皇后的出身不比卫子夫好,卫子夫在宫中要比在自己那个下人的家中更有前途。
不过这种好机会不是人人都可以撞上的,那么第二种机会也是不错的,那就是直接被放出宫,也就是当前刘彘正在做的事情。前面已经详细地介绍过皇帝放出“宫女”的史实,而且,这些被放出去的宫女,日子都会过得不错,因为汉景帝时就允许她们终身免徭役赋,到了汉景帝他儿子这时,总归不会把这个好处给收回去。别担心轮不到这种出宫好事,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宫女自然就会被放出去,当然,这个年龄的女人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相信卫子夫是不愿意等到这个年龄的。可这也横竖才进宫一年,怕什么呢?先多赚点钱,过两年再出宫,反正当时她年龄小着呢,根本就不用着急的嘛。
此外,宫女还有随王就国、置园陵中等多种情况,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卫子夫在宫中的出路总比她在平阳公主家当一个歌女要好得多。因为卫子夫如果离开皇宫,就只能回到平阳公主府,在府中,她只是一个下人,一个歌女,难不成她的终极目标是和她妈妈、她姐姐一样,找个情夫,养个私生子?
2、卫子夫想要出宫其实有多重办法,她为什么直接选择找皇帝?
前面分析过,放宫女出宫的名单其实是宦官定的,如果卫子夫真的非常想出宫,她的第一选择应该是学学当年的窦姬,贿赂个宦官,把自己的名字放到入宫的名单中去,皇帝朱笔一批,不就出去了么?至少这比她见到皇帝要容易得多。
当然,有可能皇帝对出宫的宫女有年龄限制,宦官不敢擅自作主,那也可以求平阳公主啊,既然平阳公主安排她入宫,那必然也可以悄悄安排她出宫啊,当时正在放没用的人出宫呢。别说什么皇帝的女人不能离宫,这个身份在汉朝根本不是障碍,汉文帝、汉景帝都做了示范了,把自己的小老婆都全放出去了,身为儿子、孙子的刘彘难道会思想不解放?卫子夫还没能当上小老婆呢。而且,从刘彘本人来看,他对这个其实并不在乎。想想看,刘彘的娘,也就是王太后都是嫁过人的,刘彘还特地把他那个同母异父的姐姐找出来封了个公主,仿佛就怕天下人不知道太后曾经嫁过人。那时候还有一个淖姬,本来是江都王刘非的姬妾,刘非死后她跟了刘非的儿子,后来又变成了赵王刘彭祖的姬妾,就这样的一个女人,刘彘还曾经想让她的儿子继承赵王之位呢,所以别拿程朱理学那一套往汉朝人身上套。
好吧,前面也说过,平阳公主应该是不愿意好不容易送进宫来的人一点收获都没有就放出去,但找皇帝哭,难道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吗?跑到终极BOSS面前去哭,一旦被回绝了都没有任何回圜的余地。一个真想出宫的人难道会选择这样一个结局?
由此可见,卫子夫选择找皇帝哭求实际上太不合情理了。而她哭得如此成功,说明她演得非常卖力,只能说她其实是和平阳公主配合,演了一场精彩的大戏。因为对卫子夫来说,如果出宫,她的人生就变成了一眼能看到头的悲惨,她必然是更不能放过这个平步青云的机会,因此这哭中应该也还是有三分真心的,只是不是因为怕出不了宫,而是因为怕皇帝真的把她送出宫去了。
解释了这两点其实就可以完美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以退为进”的哭求了,人家卫子夫可没打算做宫女,人家想做的是娘娘。
其实这一出哭求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演出。
1、精心选择的“哭求”时机。
平阳公主如果要安排卫子夫见刘彘,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宫女出宫”这个时间节点,卫子夫见皇帝的机会并不比平时大,平阳公主费的力气应该是差不多的,选择这个时间必然是有原因的。
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的理由很简单,那是因为卫子夫要见皇帝总得需要一个由头、一个契机,而放宫女出宫无疑是雪中送炭的一个最好的借口。
想想看,如果是平时没什么事,卫子夫到刘彘面前去转一圈,红袖添香、磨个墨什么的,顶多也就是提醒一下刘彘,还有这号人的存在,但刘彘会不会记得这号人,这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卫子夫虽然长相甜美,但宫中什么样的人没有?刘彘能忘记卫子夫一次,就能够再忘记她一次。平阳公主费尽心机,动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将卫子夫送到皇帝面前,可不想只落了这么个结局。而“放宫女出宫”这个时间就不同了,因为在宫中日子过得不好而想要出宫这个原因实在是太精彩了,太方便卫子夫借题发挥了,也很容易给刘彘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段故事说明,没有谁可以轻易地一次又一次获得幸运之神的眷顾,因为幸运之神只接受邀请。
2、精心选择的“哭求”方式
时机选择好了,还要有合适的方式,“哭”应该是抓住了刘彘心底的软肋。
总体来看,刘家人都有着一颗帮助弱者的小心脏。想当年,汉文帝之母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但这三人中,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先后受到宠幸了,而薄姬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按理说,管夫人和赵子儿应该向刘邦推荐一下薄姬啊,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两人非但没有帮忙,还在背后嘲笑薄姬。好在这两人背后的话被刘邦听到了,刘邦觉得薄姬实在太可怜,于是当晚就召幸她。薄姬实在是运气好,一下子就怀了孕,生下了汉文帝,也就是刘彘的爷爷,刘邦则是刘彘的曾祖父。
从刘彘后来的表现来看,他比刘邦还要喜欢扶弱锄强,从来都不愿意看到一个人太得意,而对失意的人,却会扶一把。谁跟他犟,下场一般比较惨,像司马迁,不过替李陵说了两句话,结果得了个腐刑。而地位低下的人,像平民丞相公孙弘这类的,他反而愿意提拔一下,在刘彘手下迅速崛起的公侯将相还真不少,至少一任一任的丞相包括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等人,都不是什么强人。
平阳公主作为刘彘的亲姐姐,对刘彘的性格很可能掌握得非常之准确,她既然策划着帮卫子夫见到刘彘,那么必然也会交待见到刘彘之后应该怎样表现。
分析完毕,来看现场:
弱女子卫子夫好不容易见到了高高在上的皇帝,终于站在了这个可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皇帝面前,有了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明明是想求留下,却要以求离去的方式,这让她紧张和害怕,因为前面有着太多的未知数。
丝毫不用作伪,对有可能被放出宫去的恐惧让她一下子就哭了下来,虽然她的口中还是按着剧本在演:“皇上,您放我出宫吧。”
刘彘脑海里转了一圈,想起了面前这位美女是谁,又或许是有人在边上提醒了一下,帮助他想起面前这位我见犹怜的美女是谁。于是他愧疚了:“好可怜的娃,我当时一时任性将她带进宫中,结果立马完全忘记了她的存在。瞧她哭得这梨花带雨的,肯定是担心了,担心自己会成为汉宫中被遗忘的一员。哎,如果不是当年曾祖父一时心软,对曾祖母薄夫人施以恩惠,那现在就不会有我,这美人比薄夫人美丽多了,我得帮她一把。”
刘彘招了招手,让卫子夫走到他的身边,帮她擦去了眼泪:“美人,别哭了,还是继续跟着我混吧,保证比你回家会混得更好。”
于是,卫子夫得到了皇帝的再次临幸,这一次,很幸运地怀孕了。上进心加上好运,挡的没得挡。
好吧,我承认在写这个现场时,小小地恶寒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