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
刘彘:卫青啊,跟你姐姐说说哈,我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喜欢的。
卫青:明白,您对我侄子还是很喜欢的。
刘彘:哈哈,你这小子,我就喜欢你这聪明劲。
卫青:您为什么不自己对他们说呢,您和他们更亲啊。
正史:
刘彘与卫青之间这种高度的默契实际上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慢慢建立起来的。
前面说过,在郭解事件中,刘彘实际上还是对卫青颇为防备的,所以才有了郭解之死。卫青呢,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表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赢得刘彘的信任。
卫青向刘彘表忠心最明显的一件事应该是苏建的故事了,前面提过,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个苏建就是苏武牧羊的主角苏武的父亲,听起来好亲切啊,刘彘时代真的出了很多的名人。
话说公元前123年,卫青带队再出关打匈奴,苏建和赵信的部队运气不好,合起来才3000多人,却遇到了匈奴的主力。这以少打多的,除了霍去病有那本事,其它人可不行,苏建又不是霍去病,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吃了大败仗。赵信本来就是匈奴人,一看形势不好,马上投降。反正那时候一会儿匈奴人投降汉朝,一会儿汉朝人投降匈奴,很普遍的现象,投降了之后还可以再投降回来的,没事儿,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迁会替投降的李陵说好话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也是权宜之计,以后会想办法再回来的。不过当时的苏建还是挺有骨气的,赵信投降了,他不投降,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一个人逃了回来。人是逃回来了,可也不能抹杀他打了败仗这个事实啊,三千多兄弟没了。怎么处罚苏建,卫青很为难,就问周围的人。结果两种意见互相交锋,一方说:打了败仗该罚,正好可以树立卫青你大将军的威信。另一方说:苏建这倒霉催的,以少打多打了一天,把部队都拼光了也不敢背叛朝廷,硬是跑回来了,这样还杀的话,下次大家都投降得了。按理说,属下给了这两种意见,卫青总得从中间选择一个,结果他选择了第三种意见,他自己的意见,即:将苏建交给皇帝发落。其实卫青这样做太聪明了,一方面,向刘彘表了忠心。虽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可卫青即使在外,也是绝对听话的,这姿态放得恰恰好。另一方面,把一个烫手山芋丢给了刘彘,因为无论卫青他怎么处罚苏建,总归会有人不满意,都容易落人口舌啊。现在好,皆大欢喜,刘彘表现了皇帝的权威,苏建也保住了命。多扯一句,如果刘彘杀了苏建,历史上还会不会有苏武牧羊的故事那就难说了。
卫青向刘彘表忠心可不仅止这一次,前面说过,史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一则故事。说是刘彘让大臣都对卫青行跪拜之礼,唯独汲黯不肯。这是个什么概念?在古代,大臣跪天跪地跪皇上跪父母,没听说要跪另一个臣子的。刘彘这么做估计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向卫青示好。告诉卫青,你的所作所为虽然臣子们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而且我用另一种方式让他们向你致敬。第二层意思,也就是前面分析的,试探卫青。你卫青啥都会,又会文又会武,帮我把江山打理得妥妥帖帖的,那你有没有自我膨胀啊?卫青很够意思,很知道分寸,汲黯不肯向他跪拜,他就对汲黯好,看待他胜过其他人。这实际上是卫青除了隐瞒自己谋士身份的另一种表忠心的形式。
送五百金给王夫人其实也是表忠心的一种,是在告诉刘彘,你信任谁,我就会效忠谁。这故事前面讲过,不再多说。
卫青这不停地表忠心,又隐藏自己的真实才华,甘愿做伟人背后的人,刘彘也非常的够意思。从这君臣两人的互动就可以看出这两人之间的感情了,所以,但凡卫青在,不论卫子夫怎样折腾,只要卫青在,总归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刘彘会告诉卫青自己没有废太子之心,让卫青去跟卫子夫传达自己的意思。其实按常理,刘彘这话直接对卫子夫讲更合适。
史书上记载,卫子夫和卫太子刘据因为受到的宠爱衰竭,很是不安,甚至连刘彘都感觉到了。刘彘就把大将军卫青找来,借他来向卫子夫喊话说:“汉朝制度还不完善,加上国家的四面都有蛮夷来侵略,我如果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没有可遵循的法制,我如果不派兵打伏,天下就无法安宁。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不能不劳民伤财。如果我的后代还是像我一样动不动就劳师动众的,整天折腾,那汉朝就会有秦亡的迹象。幸好,太子性格稳重安静,肯定能够安定天不,不会让我烦恼。想要找一个守天下的人,还能够找到比太子更合适的吗?听说皇后和太子不安,他俩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去提醒提醒他们。”卫青磕头感恩,而卫子夫则脱簪请罪。(《资治通鉴·卷二十二》: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
刘彘对卫青信任到什么程度?信任到在卫子夫坑了他不止一把的情况下,还敢把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卫青。信任到朝廷中的官员你来我往的,今儿升明儿贬,唯有卫青我之岿然不动。信任到卫青活着的时候,刘据小日子不要太滋润,因为卫青死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可惜,哪怕卫青和刘彘之间的友谊再深厚,人走则茶必凉,卫青正当盛年,却猝然离世,卫氏迅速走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