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始造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历时13年方建成。其占地面积之大,陪葬墓群之多,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昭陵首开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也开启了一段动人心弦的唐代传奇故事。承载这个传奇的就是闻名于世的“昭陵六骏”。
陵墓旁祭殿两侧庑廊里,“昭陵六骏”的石刻浮雕就置于其中。所谓昭陵六骏,就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乘骑作战的6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在统一唐王朝的征战中所经历的最主要的六大战役。唐太宗为了追念自己昔日历次征战、削平群雄、建立王朝的赫赫功绩,怀念六骏的汗马功劳,昭示创业之艰难。正如白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唐太宗在贞观10年(公元636年)诏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工艺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李世民在昭陵为最心爱的坐骑刻石立碑之后,还亲自赋诗6首,颂其风采,并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在六骏的石碑上,这就是“马赞”。六骏之名分别为“拳毛騧(音同‘瓜’)”、“飒露紫”、“什伐赤”、“青骓”、“白蹄乌”、“特勒骠”。
六骏的石刻雕塑采用浅底高浮雕手法,质朴雄健、浑穆大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世界艺术瑰宝。这六骏石刻后来历经磨难,这其中还经历了一段沉重的历史故事——“拳毛騧”和“飒露紫”两块石刻于1914年被美国人毕世博勾结军阀盗运到美国(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让我们痛失国宝。1918年,余下的“四骏”再遭海外文物贩子盗运,途中被骑兵追到了潼关截获;盗掠分子为了便于运装,竟然将珍贵无比的石雕敲成了小块。1949年后,“昭陵六骏”余下的四骏被移交给西安碑林博物馆永久收藏。由于“四骏”在辗转盗运中被打坏,石像断裂,经重新嵌合后,“四骏”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残缺不全、断痕触目的“昭陵六骏”,我们无法再欣赏到六骏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也是这段沉痛的经历所留下的无限遗憾。但是从宋人游师雄在北京所立的“昭陵六骏碑”中,人们可以窥探出六骏的原貌。“昭陵六骏碑”缩小了马的形状,用线刻的表现手法记录了六骏浮雕的细部,同时记录了六骏的名称、毛色特点、立功的战役和唐太宗马赞的全文。
飒露紫、拳毛剐、白蹄乌、特勤骠、青骓,这些在今天听起来比较拗口的名字,在唐代却是风光一时,围绕“昭陵六骏”还有许多未解之迷,而有一点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我们现在呼唤汉唐雄风,它是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昔日强大的历史气象,因而破译“昭陵六骏”的步伐永远不会懈怠,对“昭陵六骏”的牵挂永远不会停息。近百年来,它一直是众多中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重点,但没有人能知道昭陵六骏的来源及含义。有人推测是波斯语,也有人认为是突厥文或梵文,但一直没有结论,这也使之迷雾重重,成为人们竞相猜测和诠释的一个焦点。
1996年开始,著名历史学者葛承雍以突厥语作为突破口,分析了贞观年间唐帝国外域贡马、俘获战马、互市买马和隋宫厩马等四种不同途径进入中原的“胡马”,认为大都来自突厥或突厥汗国控制下的西域诸国。葛承雍还从马种学上分析了昭陵六骏的来源产地,在骏马类型、体质结构、杂交特点及外观造型诸方面缜密论证了六骏中至少有四骏属于突厥马系优良品种。通过语源学研究,葛承雍确定昭陵六骏名号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他利用突厥语作为解谜的“钥匙”,考释求证“拳毛”应源于“权于麾”国的大良马,“什伐赤”应是突厥高级官号“设发”命名的坐骑,“白蹄乌”应是一匹冠以“少汗”荣誉性专名的坐骑,突厥语“少汗”应是汉语“白蹄”真正的原意;“特勤骠”的“特勤”是突厥常用的一个官衔;“飒露紫”还原为“沙钵略”,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青骓”来源于突厥文,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唐“昭陵六骏”来源的破译,不仅解开了历史之谜,第一次全面诠释了六匹骏马来自突厥汗国及其控制下的西域诸国,也完整地勾画出六骏的马种原型,证明了早在1000多年前,北方草原民族与外来文明已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其实昭陵中的六骏,每一匹骏马,都在向世人述说着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从六骏石刻的浮雕手法,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的再现马儿的性格生态和威猛的英姿等方面,我们似乎也能找得到当年六骏的历史影子。现在我们按六骏的排列顺序来展现它们各自的传奇故事吧。
东面的第一匹骏马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李世民在公元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勒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8个硬仗,建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东面第二匹骏马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窦建德原是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5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匹骏马名叫“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赤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5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是:“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3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
西面的第一匹骏马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拔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唯有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记载。据《新唐书》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攻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军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座骑飒露紫拔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这匹骏马石刻上。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拔箭的姿势,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惊险情景。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匹骏马名叫“拳毛騧”,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6箭,背中3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部将,他在窦建德失败后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唐太宗为之赐赞曰:“月精按蓿,祚业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西面第三匹骏马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意图夺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未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剑,追风骏足;声奁诫君,回鞍定蜀。”
直到今天,昭陵六骏的传奇故事仍在广为流传,每一匹骏马都在默默地述说曾经铁马刀戈的战事,向世人展现曾经的刀光剑影的王朝统一战争。“昭陵六骏”精湛的雕刻技艺,至今仍然令世人惊叹不已,在雕刻家的眼中,“昭陵六骏”是永远的初唐经典。透过茫茫的历史的尘雾,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奔跑着的马儿的矫健身影,似乎可以看到强盛的大唐帝国在铁骑和权力洗礼下迈着更坚实的步伐,看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辉煌在向前延伸、延伸……
精彩链接:
昭陵六骏唐代基座悄然出世
考古人员在昭陵前放置的“昭陵六骏”旁,发现了散乱弃置的古代石座,因此就对其进行了发掘。随着发掘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大量的清代建筑之下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建筑,文化层的断代问题逐渐明朗。特别是在西列放置的三骏外侧发现了南北呈阶梯式分布的两层石座时,考古队员们终于清理出7个有序分布的唐代柱础石,专家们认定,这两组石座就是放置六骏石刻的唐代基座。
昭陵六骏首遭破坏时间
“昭陵六骏”被盗运出国,是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话题。此次考古发现,早在此之前就已被破坏过了。考古人员在清理东边三骏时发现了两块巴掌大小的马后腿石块,一块是马后腿的关节部分,另一块是马后腿的蹄腕部分,两块石头上的腿毛细腻而清晰。如果不是雕刻完成即被埋入地下,石块上的腿毛和雕刻的棱角不会保存得如此完好。它们很有可能是特勤骠或者青骓的后腿,最后的确定有待于将它们与昭陵六骏实物直接拼对。
可以推断,昭陵六骏在刚刚放置不久就遭破坏。史书对昭陵六骏雕刻于何时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年代雕刻;另一说是唐高宗李治时期雕刻。那么昭陵六骏首遭破坏的时间便是其中之一。至于破坏者专家推断有两个,一是看守陵园的人对太宗或高宗不满,以破坏六骏发泄;二是突厥内部发生分裂,一些部族时有反唐之意,当他们得知自己民族首领雕像恭立于昭陵之前,很有可能以破坏行为表现出来。
《昭陵六骏图》像作者究竟是谁
雕刻昭陵六骏必须要有图画作为范本,图画作者一直传说是阎立本,但限于资料,长期以来难以定论。《昭陵六骏碑》是北宋游师雄让人刊刻的,他在碑上所作的题记中有:“师雄旧见唐太宗六马画像,世传为阎立本之笔,十八学士为之赞。”说是阎立本所画,只是世间传说而已。近来专家认为,之所以将昭陵六骏画像与阎立本联系在一起,是有以下三点重要原因。一是阎立本是贞观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二是阎立本作为皇家画师,有许多作品为唐太宗授意所作,画唐太宗乘骑过的六骏无疑需要高超的绘画技艺,阎立本则是最佳的人选;三是主持昭陵营造的正好是阎立本的哥哥阎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