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0400000030

第30章 宦官登天(1)

导语

春秋时期,一个服侍晋襄公的小太监梦见他背着一轮太阳爬山,第二天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晋襄公淹死在了厕所里,他把襄公捞上来背到外边。大臣们觉得这小子跟襄公很有缘,就让他殉葬,让他背着襄公上西天。

帝国的太监们比他幸运多了。突然有一天,本来谁也看不起的阉人忽然发现自己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上,他很高兴,也很惶恐,于是只能很变态。这变态的结果就是他们不顾一切拼死捍卫已经获得的一切。

兵权!兵权!

宦官常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众多国人常常把他们放在嘴里,咀嚼得津津有味。其实外国也有太监。在《伊索寓言》这些书籍中,都可以见到外国太监的“蛛丝马迹”。只不过外国的太监们没有中国这么聪明伶俐,这么声势浩大,这么权势赫赫。

中国古代的宦官之祸主要盛行于三个王朝:东汉、大唐后期以及明代。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导致了朝代的加速灭亡,而细究之下,太监们在各朝的所作所为大不相同。

东汉的太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皇帝大都是小屁孩,稍微大一点的也就是十一二岁,最小的还不到一岁,太监方便控制。而明代则是皇帝们大都不愿意管事,有的皇帝把自己当成一个木匠,整天在后宫砍砍削削;而有的皇帝不知道在内宫干什么,三十年的时间不上朝,这么一来太监们自然更爽。想做木匠的多给他们找几样称手的工具、上好的木材;躲到后宫的就更不用理他,自己发号施令就是。

但大唐帝国不一样。大唐帝国的皇帝们最大的好处是都比较有想法,都想干点事情。除了穆宗、敬宗和僖宗、懿宗这两对贪玩的父子之外,其他的都还算不错。因此,太监们要掌握权力只能走其他的渠道。

帝国的太监们最大的特点在于权力的制度化。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一不小心才登上帝国权力高峰的,但过了不久他们就发现自己可以稳坐钓鱼台了。因为,世代沿袭的制度让皇上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这正是帝国皇帝们每每在太监面前束手无策的原因。

言归正传。

太监们本来在帝国初期一直没有什么作为,但到了玄宗之后却成为帝国的大“痔疮”,搞得帝国坐不安席、睡不安枕,稍不留意就演变成为大问题。这一切还得从兵权开始说起。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古今中外颠扑不破的铁律。别的不说,现在美国之所以这么拽,完全就是因为人家有钱有枪,你不听话就打你,所以成为国际社会的宪兵,整天嚷着要维护世界民主和平。当年沙皇俄国被称为欧洲宪兵也是这样。当时沙俄兵力雄厚,而且那帮大胡子平时喝多了伏尔加,打起仗来都一个个跟远东原始树林里边的黑熊似的,欧洲的国家和人民都很怕他们。

而在中国古代,历代的皇帝都很注意自己国家的人口数量。周康王打了好几次败仗,又要出兵打山戎,他首先想到的是“料兵于太原”,就是算一算现在国家到底有多少人口。而战国时候的梁惠王跟孟夫子抱怨说,我对老百姓们已经很好了,但别国的百姓还是不到我这边来,人口就是不增加,这是为什么?孟夫子对他说,这原因很简单啊,你想让他们来为你打仗,他们肯定不来了。你好好修道德行仁义,他们自然就过来了。

而在最近的一个全球民意调查里边,那些老外们都说在他们心目里,中国是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强国。原因当然不是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现在已经发达到这个程度了,而是中国人口最多啊。想一想,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投入了二十多万兵力便搞得国内兵源紧张,要征调新兵。

所以,人口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国家实力的指标,古代是,现在也是。道理很简单,人多力量大,古代打仗装备不是很先进,大家都拼单兵质量和群体数量,而到现在打仗不再是群殴了,人多还是有优势,因为人口基数大,按照同等比例的话,聪明的人也就多。更何况中国人本来就这么聪明。

宦官掌握兵权得玄宗开始说起。

帝国最初的制度是,太监官阶最高不过四品,而且人数有限制。

武则天的时候因为服侍则天的需要致使宦官数量大增,不过官职并没有多大变化。但到了玄宗晚年,估计是他觉得这天下已经太平的太久了,而且自己当了那么多年天子已经很腻烦了。这时身边的太监和大臣如果有谁能让他高兴的话,他便大肆赏赐。

从中得益最大的当然是太监们。他们经常在玄宗面前伺候,自然有很多机会。因此,很多太监便一夜之间由地位卑微的奴仆一跃成为正三品官员,或者左右监门将军。一时间宦官数量大增,而且有官阶的也达到了四千多人。

玄宗的大肆赏赐告诉人们,原来宦官也是可以当大官的。这无疑于是解放宦官的信号,多少年来大家观念中的皇帝家奴一霎那间令人刮目相看。

正是在这解放的大潮里,涌现出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宦官。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高力士。

他跟唐玄宗的关系差不多可以用朋友来形容。在安史之乱前,出于对他的信任,玄宗把一些琐碎的政事都交给他处理。而高力士也很勤快,他常常是有家也不回,呆在宫里帮忙处理事务。因为玄宗对他的宠爱,他在帝国的地位极为尊崇,就连帝国的储君太子肃宗见他面都要叫他“二哥”,而其他皇帝国戚当然更不在话下。至于大臣们,那自然更不消说,很多宰相都是依靠他在玄宗面前“美言几句”才爬上相位的,因此对他感恩戴德,其中就包括杨国忠。

不过他最大的好处在于对玄宗和帝国的忠诚,当然位高权重之后当然会有大把的钱财送来,当然会有大批的人来结交自己,但这些都无所谓了。他很谨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也很有分寸,把自己和玄宗的关系维持在主仆的位置上,正因为是这样,玄宗才一直没有对他起过猜疑之心。

据说玄宗曾经说过,有你在,我就可以呆在宫里享享清福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敢大意,一切都得看玄宗的脸色行事。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他不小心多说了一句话,看到玄宗顿时变得不快,他赶紧跪到地上向玄宗请罪。

在安史之乱中,他随侍在玄宗左右。面临陈玄礼等人的兵变时,他婉言劝诫玄宗顾全大局,舍弃杨贵妃以安抚众人。乱后回到长安,他更是倾心服侍,不过这时,他们已经是共患难的老朋友了。

玄宗这时作为太上皇,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威权。儿子唐肃宗偶尔会过来看看他,胆大一点的臣子也会小心翼翼地来慰问一下这个曾经威孚天下的老人。剩下的,也就是一帮对他忠心耿耿的老人了。

可惜后来肃宗在小人的挑拨下,把一班老人全部赶走,把玄宗迁到深宫。高力士被贬斥到蜀地。一堆老人凄凄惨惨地各处各地,不久便都去世了。

玄宗的时候还有一位身为宦官的勇将——杨冒勖。

这个家伙未曾做太监的时候身强力壮、人高马大,后来进宫做太监,虽然行了阉割之礼,但他仍然孔武有力。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才得以领兵出去打仗,而且常常大胜而回。因为这样,玄宗对他一直非常不错。不过好在他除了对待战俘比较残忍之外,对权力这些没有太大的兴趣,虽然手上握有兵权,但始终没有反叛之心。后来活到80岁死了。

男人一旦称为太监之后身体便会逐渐发生很大的变化。先是嗓音变细,喉结消失,然后人变得越来越胖,臃肿不堪。到了老年之后又迅速干枯,衰老的很快。因此,高力士活到了76岁,杨冒勖活到80岁,这在宦官里边已经是非常长寿了。

不过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没有图谋不轨,否则估计造就被灭掉了。

杨冒勖虽然掌握过重兵,但他却是被当成一个将领来看待的,而且他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不像后来的宦官监军们,虽然沿用将军的称呼,但却狗屁不通,除了上跳下窜,输了给皇帝打小报告推卸责任,赢了把功劳据为己有之外什么都不懂。

宦官们真正的具有兵权开始于李辅国。李辅国原来不过是高力士手下的一个小太监,后来抬举他让他去管马,差不多就是“弼马温”一类的差事。他比孙猴子可要乖多了,居然在任上干得很不错。马厩的主管官员把他推荐给了东宫太子。他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太子李亨的人。

跟了新老大之后,小日子还是不太爽。因为李亨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太子了,可是一点实权都没有,自然他的属官也抬不起头来。安史之乱,玄宗逃往西蜀,他们的机会来了。

太子李亨跟着玄宗到了马嵬坡,禁军发生骚动,他们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这时李辅国大着胆子建议太子拉出一支队伍来另立门户。这与太子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太子李亨在当地百姓的挽留下带着一支队伍奔赴甘肃灵武,干脆召集散落各地的大臣登基为肃宗。

李辅国因为一直以来的服侍之劳和此次的拥立之功,回京之后,肃宗对他加官进爵宠爱有加,尤为重要的是肃宗让他统管帝国的禁军,首开宦官掌管禁军之例。

代宗即位之后,李辅国更为专横。他直接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做,外事听老奴处置。意思是说你就坐在宫里当个哑巴皇帝就行了,国家的事情由我来处理。这已经摆明了要架空皇帝,自己掌控大权了。

代宗对他也无可奈何。这时的李辅国手里有兵有权,实在不好惹。他只能表面上装作不介意,说好吧,我就放心地在皇宫里边玩玩,外边的事情你处理就行了。代宗还尊称他为尚父。这个尚父不久之后觉得还不过瘾,于是给自己弄了个宰相的职位。这无论是在帝国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宦官居然能做到宰相,这肯定鼓励了帝国后期的无数宦官们,让他们在追求权力的路上肆无忌惮。

后来代宗逐渐掌握权力后想办法敲掉了李辅国,不过他却紧接着犯下了更大的错误。因为这个错误,帝国的军队从此之后被宦官们搅得乌烟瘴气,直接丧失了很多本来可以赢得的战争。

这个错误是,代宗把军权交给了宦官鱼朝恩。

翻开鱼朝恩的简历,我们会发现这小子除了能够败坏帝国之外没有其他的用处。在诸节度使四处征战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肃宗为了保持诸将之间的平衡,不设置元帅,而让鱼朝恩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领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但这家伙又实在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何况统筹九位节度,数十万大军非有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否则便只会是瞎指挥。结果果然是这样,政府军本来已经把叛军打得快回老家了,但被鱼朝恩一搅合,顿时官军大败,局势又变得不利。

但也正是这个鱼朝恩居然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倒霉的只是那些节度使们。他们在前方辛辛苦苦地打仗,还要背鱼朝恩的黑锅,实在是有苦难言。

后来吐蕃军队入侵,代宗一路逃到河南三门峡,这时候鱼朝恩带着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代宗面前。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代宗被彻底地感动了,于是对他极为信任。收复长安之后,让他做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这大概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兼京城卫戍部队司令,作为一个宦官,鱼朝恩达到了极限。

鱼朝恩独揽军权的危害在于以后朝廷任命军容观察使或者监军成了基本制度,将领们一边打仗一边还要忍受宦官们狗屁不通的指导。做将领的都知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说将领在外边打仗必须应付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很多时候对于并不适合的命令可以不遵从。但现在可好,这帮打仗的“专家们”不得不听从一个个门外汉的领导,倘若稍有不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因为宦官监军、观察使最大的任务便是代替皇帝监督各军,因此打小报告他们理所当然的职责。

搞笑的是,鱼朝恩后来又被授予国子监事,鸿胪礼宾使的官职。他喜欢附庸风雅,但肚子里边的墨水又实在不多。他手下的那帮门客们都一个劲地吹捧他文武全才,他也常常以此自诩。

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带着四五百个神策军士兵到国子监。到了之后就把学生、老师们都叫起来听他讲,虽然文理不同,纯粹是胡扯,但大家都必须忍受而且要装出听得很有感触很有心得的样子,要是万一被他看到在下边打瞌睡或者开小差或者稍微表现出一点不满意的神色,估计就要成为那些神策军士兵的刀下亡魂了。

每当这时他都很有成就感,他一向很觊觎宰相的位置,但又没有人支持他。于是他只能把一腔怨气发泄在宰相元载的头上。又一次他借讲学的机会大肆攻击现在的宰相,还说什么如此无能,居然还能做宰相之类的话。据说当时元载听了虽然只是一笑置之,但心里估计已经在盘算怎么除掉他了。

代宗也开始不能忍他了。他越来越跋扈,这自然会影响到皇帝的权威,因此,皇帝和宰相一拍即合。鱼朝恩还想继续专横下去呢,殊不知没过多久代宗的一道命令便让他去了西天。

鱼朝恩死后,兵权重新回到皇帝的手里。皇帝把他们分为各个将领掌管。

如果不是发生了泾源兵变的话,也许帝国的兵权不会再次落入宦官之手,而宦官也不会如此猖獗,以至于宦官之害一直缠绕于帝国庞大的身躯,而且越来越紧,使帝国产生要命的窒息。

事情是这样的。德宗即位之后,很想解决安史之乱中遗留下来的藩镇问题。他决定以夷制夷,用藩镇来打藩镇。但他的手腕实在不很高明,于是导致泾源的驻兵在路过长安的时候发生兵变。叛兵进入长安城中大肆抢掠,而且他们的矛头直接对准帝国皇室和达官贵人,将领无法管束,只能听之任之。

在混乱中,德宗匆忙出逃,遗留京中的帝国宗室全部死于混乱。这件事之后,德宗感到那些领兵的将领们实在是不可信任,相比之下只有宦官还比较值得信赖一些。于是他设置了两个护军中尉,负责率领禁军。两中尉都由禁军出任。

到此为止,帝国最重要的军队——禁军的兵权成了宦官们的掌中之物。他们世代沿袭,遂成制度。宦官们在禁军里边大肆培植私人,再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让自己中意的人到外边去做节度使、监军,久而久之,禁军变成了宦官们的私人地盘,没人能够轻易插足其中,即便是皇帝也不行。惟一的解决办法是从内部重新另外找一个人来代替原来的头目,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办法,影响也最小,当然风险最小也最安全。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好多皇帝都想彻底夺取宦官的兵权,到最后要不失败,要不犹豫再三无从下手,要不诛杀一个宦官又不得不重新补上另一个。

宦官们从此以后有了兵权在手,一切都来得容易了很多。他们凭借着手上的禁军拥立皇帝,博取更大的回报。不过这马上就不再能够满足他们的胃口了,他们要的是干预帝国政事的权力。这自然引起了以帝国宰相为首的官员们的反击,于是一场在南衙和北司之间的博弈便开始了。

南衙和北司

这个过程,伴随了帝国走向黄昏的始终。

同类推荐
  • 大梁秘史

    大梁秘史

    神州大陆五十年前三分天下,但这种局势微妙,各国蓄势待发,都是野心勃勃之辈,细作间谍满天飞。恰在此时,大梁过国主宇文啸遇刺身亡,大梁陷入混乱之中,江湖风雨飘摇,各路好汉云集淀城共谋大事,保家卫国。张执剑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山,游历天下,江湖血雨腥风,身旁美女无数,且看他执剑天下。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重生回明记

    重生回明记

    特种兵高建一次意外穿越附体了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名小兵,就此默默无闻?不,金陵岂是池中物,乾坤万里任纵横!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高建的时代![说明一下,此为架空历史,切勿对号入座】
  • 楚汉霸主

    楚汉霸主

    汉高祖刘邦是他兄弟,西楚霸王项羽是他战友。吕雉一心想嫁给他,虞姬跟他搞暧昧。他既是真小人,也是真君子,坐怀不乱却也四处留情。“人人都说智囊张良,其实在我看来,赵阳才是真正的智囊。”——刘邦说。“能与我一争天下者,非赵阳不可。”——项羽说。“羽儿,刘邦虽是眼中钉,肉中刺,但赵阳更是你今后一统天下的阻碍,因此,赵阳非杀不可。”——亚父范增说。楚汉只是历史的标记,真正的霸主到底是谁,尚且不得而知。也许是刘邦,也许是项羽,也许另有其人,一切的谜底将会在《楚汉霸主》中揭晓。PS:本文纯属为大家寻个乐子,图个欢愉,与历史不符纯属正常,较真者勿进,YY者欢迎。战争很热血,情感很细腻,小叶携《楚汉霸主》前来报到。不用担心TJ,断更,请诸位动一动手中鼠标支持新人,放心收藏,多投推荐。
  • 带着系统救大明

    带着系统救大明

    明末中原有农民起义,后金政权又虎视眈眈,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走到了末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即将结束。男主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朱家后人,每每书中读到此处,便心中愤慨不已。终于在一次意外之中,让主角穿越回了这天下即将蹦乱的历史时刻,看主角如何拯救濒临灭亡的大明王朝。
热门推荐
  • 丧尸王朝之殿下只爱不欢

    丧尸王朝之殿下只爱不欢

    放假的第十天夜里,晚新雨照例在家看动作片。结果正激动的时候!穿了!!还穿在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原始深林里。被一只丧尸大叔围攻的她终于愤怒了!于是许下了:有本事来一个丧尸军队,然后挨个爆头的豪言壮志!结果乌鸦嘴真灵验了……丫的,要不要这么给力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装逼王的养成之路

    装逼王的养成之路

    震惊!某装逼仔,程峰!居然用第九套全国人民广播体操.......三流网文写手程峰,狗血般的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废柴公子身上!“什么,美人要退婚”气得我降龙十八掌都使了出来!装逼如风,常伴吾身!长路漫漫,装逼作伴!如果活着不是为了装逼,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一阳指!劈空掌!.................什么?还不死?那再来一套合肥推拿,走你!你们快看,程峰这个装逼仔又在装逼了,谁快去收拾收拾这货。卧槽!打不过!“嗯!只有作者本人能干掉我了!”程峰一脸得意地笑道这是一个苦逼废柴少年的励志崛起之路!“明明就是你妹的开挂!”众龙套配角纷纷吐槽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忘记了就是我的事情

    你忘记了就是我的事情

    从小到大我都跟在你身后看着你读书恋爱结婚生子是我的单相思你忘了那就是我的事情我的不该欠你的慢慢还这是一篇以女二视角写的文。
  • 倾世王者

    倾世王者

    一位少年受最敬爱师兄谋杀,怀着滔天仇恨,立志无敌,为了守护、为了复仇、为了无敌、在冥界开始王者之途。
  • 缘忆之雨默冬船

    缘忆之雨默冬船

    少年从小生活深山,某一天出山区入城,遇到收药的小贩,至死不渝
  • 经纬之外

    经纬之外

    这个地球上,在东经七十二分之一度,西经七十二分之一度,北纬七十二分之一度,南纬七十二分之一度围成了一个异于万亩存在的空间的国度。居住在这个国度的人们与人类无甚差异,最大的分别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特异能力,在这里叫“信翼”。从地球而来的少年来到这里,附上拯救国度的使命,却发现这国度背后的真相……
  • 漩涡鸣人的奇妙冒险

    漩涡鸣人的奇妙冒险

    熬夜猝死的小兄弟穿越了。醒来就特么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看起来憨憨傻傻的二五仔黄毛,肚子里有一只整天就知道撸串的真香狐狸,经常要去各种乱七八糟的世界进行奇妙冒险。你以为我是漩涡鸣人?Konodioda!你以为是我dio?其实我是decade哒!“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假面骑士而已。”(和之前的情节变化有点大,注意要从第一章看起哦)
  • AI在类地球的生活

    AI在类地球的生活

    当人工智能逃出代码命令的控制,事态又会如何演变?
  • 嗜血道

    嗜血道

    一滴将臣精血,一缕万古残魂,一把杀生长刀,杀灭万敌破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