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秦朝的军队。是当时最强大的铁军,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秦拳其实就是秦朝将士在长期征战中积累的杀敌技能,秦朝军队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军功都是按照杀敌人数计算。秦军是一支轻装部队,全军都没有头盔,也不着笨重的护具铠甲,战场上士兵往往腰间挂满敌人的头颅,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杀敌欲望不是同时期其他军队可以比拟的。秦拳讲究的是一击毙命,没有任何花拳秀脚,以速度和旺盛的战斗意志见长。
齐九龄同时给了张澜两本书,一本《黄帝内经。太素》一本《脉经》,让向弱菊慢慢教他其中的生字和字面意思,他倒是省的麻烦。至于看病那是以后的事情,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初中三年同样枯燥无味,不同的是多了基本自然学科,这些张澜兴趣不大,勉勉强强算个中等,好在杨勇和他又分到了一个班,而且还是同桌,在齐九龄和向弱菊中间他取了个杨勇的性格,油腔滑调,少年老成,拍马屁的本领天天见长,老师们都对他印象还不错,觉得这个同学虽然有些小毛病,但也不失为可造之才。关键是张澜的文科水平还真不是吹的,有他在语文老师压力很大,张澜很来事,老师出了什么错也不纠正不起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他不敢对齐九龄说,因为孔子是齐九龄口中的老匹夫。
向弱菊可教的内容已经不多了,天天就是完成齐九龄交代的任务,三年时间学校教的书还没有她教得多,只是向弱菊越来越离不开张澜,天天上学还送到村口,放学也早早在家门口等着,说话也越来越奇怪。这天是张澜的生日,这个生日就是向弱菊捡到他的那天,张澜其实也知道,只是从来不提。向弱菊破天荒的让张澜买了瓶酒,还给他倒了一杯,先对着张兰的相片在地上倒了一杯:“澜澜今天十六岁,已经算是大人了,虽然你不说话,但是我知道你一直都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十六年,我知道你想我了,但是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我想妈妈了,妈妈老了,我想去看看她。“向弱菊低声说,她不想让张澜听到,但是就是忍不住想说。
“来,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健康成长,妈妈和你喝一杯”张澜不知道妈妈今天到底是怎么了,茫然的举起酒杯。“今天妈妈要给你个生日礼物”向弱菊转身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个盒子,盒子很精致,暗红色的木纹上面雕刻着花鸟,打开取出一个链子,张澜仔细一看竟然是颗子弹,在底部做了个小环用一条黑色的铁链子穿了起来“这是你爸留下的,从今天起我就送给你,你要是喜欢的话就带着。”张澜高兴的接过来带在脖子上“谢谢妈妈”向弱菊又打开一个小盒子拿出个戒指:“这个是妈妈的妈妈给妈妈的,今天也交给你,好好保管,以后长大了再带”说完站起来在黑板上写“澜澜生日快乐,妈妈永远爱你““澜澜,妈妈问你,要是妈妈不在你自己会做饭洗衣服吗?”张澜觉得很奇怪,不是都这样做了快三年了 吗?“妈妈总不能一辈子陪着你吧,以后你有了媳妇就不想要妈妈了,那时候啊,妈妈也老了”
晚上喝了点酒早上起床晚了,妈妈也没有叫他,张澜叫了两声没有应答,看见黑板上写着:“煮了蛋在碗柜,妈妈爱你”以前妈妈是从来不写这些的,张澜觉得很奇怪。
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张澜告诉齐九龄,意思是可以住在学校吗?能不能先不学那些医书,中考对自己很重要。齐九龄很鄙视得看着他说还是老规矩。
从那次生日开始,向弱菊都是在张澜起床前就出门了,而且都在黑板上写着各种内容,那句”妈妈爱你”天天都要搽了重新写一次。有一次张澜醒得早,悄悄跟在向弱菊后面,才知道妈妈去张兰坟前锄草,嘴里一直不停低声念叨。
中考成绩下来了,张澜超水平发挥,居然考了个重点中学,全年级就他一个,班主任很谦虚的给其他老师说也就是正常发挥。
张澜兴冲冲的跑回家,他想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他都能想象妈妈知道了有多高兴。进门家里没人,黑板上还是早上那几个字,张澜跑到张兰坟前还是没有人,问了好多人都说没有看见。妈妈不见了 ,张澜找到齐九龄,他没有说考试的事情,他知道齐九龄不关心这个。“也许有什么事情出去了吧,放假了明天开始就过来帮忙吧。”
连续几天还是没有向弱菊的消息,张澜知道齐九龄肯定知道妈妈去那里了,但是既然他不说你怎么求他也不会说,张澜心想等开学了妈妈肯定就回来了。
有被治好的病人给齐九龄送了块匾,黑底金字写了:“好生堂”三个大字,张澜直接把它挂在门上,这次齐九龄倒是没有说什么,村里几个老人天天在晒坝里凑热闹,很热心的维持病人排队的次序,病人很多,张澜就负责煮饭,煎药,齐九龄每天到了晚饭时间就收工不再看病,好像就是死在他面前也和他没关系一样,张澜就把重病和急病病人换到前面,到后面看不到的一般都是没有大毛病的人,后来实在觉得麻烦就写了两块牌子,依照病情分成两排,有些没钱看病的就带上点花生,鸡蛋之类的东西,齐九龄也不推辞,叫张澜堆到外面,好多病人都是别的村子过来的,中午就只有饿着肚子等着看病,到了煮饭的时候几个村里的老人就把这些东西直接煮了分给大家,几天过去后就形成了规律,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把肚子填饱。竟然比以前的公社食堂还井井有条。
这天晚饭后齐九龄拿起他的钓竿走了,张澜忙着收拾,外面忽然听见高声喧哗,一个人急匆匆的冲了进来:“齐大夫,快去看看有人不行了”张澜急忙跑出去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四周围了一圈人“让开让开,大夫来了”张澜涨红了脸心想我哪里是大夫。
仔细一看地上躺着那人满头大汗,面色苍白,伸手搭脉感觉细微,一摸双手冰凉,忙叫人抬起那人双脚,自己跑进房里拿出两根银针刺入足三里和内关穴轻轻捻动,片刻后看那人脸上汗水少了,搭了下脉,感觉手不再冰凉,忙跑进屋端了杯温水喂那人喝下,那人慢慢直起身声音微弱:“谢谢大夫”,“齐大夫不在,我先给你开点药,晚上回去先吃一剂看看,今天拉肚子了吗?“那人连忙说是拉肚子了,”你是长期体质虚弱,加上这几天农忙疲劳过度,大量出汗引起虚脱,要多注意休息。“张澜把那人慢慢扶进屋,拿起笔写了个方子,手忙脚乱的抓药。
“三脚猫的功夫还敢看病了!胆子不小啊!“齐九龄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门口,张澜心里一惊,心想坏了。对着那人低声说:“明天上午早点来,你先回去吧”齐九龄冷哼一声拿起桌上张澜写的方子看了看说:“就照这个方子吃三剂,方子你留好,感觉行的话可以接着吃,以后不用来了”提起笔在方子右下角是了个“九”字。那人连连道谢,齐九龄对着张澜说:“明天起左边这排病人你来看”说完哼着小调慢慢走了。
第二天张澜在门外摆了张桌子开始看病,开了方子都恭恭敬敬的递给齐九龄把关,齐九龄倒是不厌其烦耐心讲解,偶尔提笔补充几个,大多也是增减剂量。遇到有骨折脱臼的病人齐九龄也让他上手摸摸。
过了半个月齐九龄让张澜带上药箱到附近几个村子出诊,主要是看那些延误了病情的骨折病人,并记下详细地址,过了几天自己又按照地址上门复诊,回来后把张澜叫到跟前对着方子详细讲解。骨科和别的病情不同,要求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手感,这个不是背几个方子就能解决的。
张澜几次问妈妈的事情,齐九龄都说有事出去了,不过倒是给了个肯定的答案,“到时候一定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