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是个可恨的人,也是个可怜的人。女儿探春只认王夫人,却不认她这个亲生母亲。但赵姨娘还有个儿子。虽然自己的地位影响了儿子的地位,但到底也算有些资本的半个主子,她就没有周姨娘的安分守己。每每惹是生非给探春带来烦恼,探春只好让她向周姨娘学习,赵姨娘又如何能做到呢?做不到又能如何?只能是越闹越不如人,越闹越成无理取闹,直到没人拿自个儿当人。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给了一次平等的待遇,赵姨娘就激动。薛蟠从南方回来,给妹妹薛宝钗买了好些东西,宝钗就把东西分了送人。自然也送了环儿一份。本来这对于事事周全的宝钗来说实属平常,可是对于赵姨娘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想想荣国府里那些冷眼,能得到宝姑娘的礼物那就说明人家没小瞧自己,这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也说明,平常别人是想不到他们娘儿俩的。别说别人,就是王夫人的东西,也要彩云偷了来环儿才能享受得到。连小丫头春燕都瞧不上的蔷薇硝,蕊官得了送给芳官,可环儿却只能开口向芳官这个丫鬟要。所以,这件在别人看来平平常常的礼物,在赵姨娘看来就是对自己儿子的特别看顾,是长脸的事。赵姨娘翻来覆去地看了一回,又想起宝钗与王夫人是亲戚,便兴兴头头地拿着东西到王夫人处请乖卖好,特意说明“这是宝姑娘才刚送给环哥的”。又说了一大堆宝钗的好话,却遇了王夫人淡淡的一句话:“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玩罢。”
王夫人碍于自己的身份,是不轻易发话的,也不会与赵姨娘争风吃醋——在她眼里,赵根本没有资格。若是认真与赵姨娘计较起来,那反倒是抬高了她的身份。凤姐自然是瞧不起赵姨娘的,却不会如王夫人那般不动声色,动不动就骂她一顿。若只是这样也还罢了,偏好事没赵姨娘的份,若是赵姨娘不高兴做的事,她倒想得起来。凤姐过生日,贾母一时兴起要学小家子大家凑份子闲取乐攒金庆寿。于是按着地位高低的级别的不同,各各凑了来。也许是赵姨娘总是被众人遗忘,这事竟也没人提,还是凤姐自己想了起来:“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
凤姐饶算计了人家,还说是怕小看了人家。赵周二位心里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也不敢说不掏这冤枉钱。倒是这次管事的尤氏不忍心,觉得那是两个苦人,就偷偷把银子给退了回去。二人还不敢收。尤氏下了保证,说:“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二人这才千恩万谢地收下了。
尤氏不只退了这两份银子,还退了平儿的。平儿很得体地表示了感激,却并不在意。荣国府的经济大权就掌握在凤姐与她的手中,虽然她只是个助理,可有时比贾琏的权力还大。贾琏在尤二姐死后,凤姐不给银子使,去开尤二姐箱子,结果发现里面空空的,只有几件破烂玩意。自己拿不出银子来,如何给二姐办丧事?平儿这时一出手就是几百两,还说这是些散碎银子,先拿去用。她又怎会在乎这么俩钱呢?尤氏把鸳鸯的份子也退了,鸳鸯经手掌管着贾母的经济大权,也不在乎这点。
凤姐因尤二姐的事大闹宁国府时,连哭带骂尤氏:“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做好人也要看对象,若论做好人的价值,同样的钱物,锦上添花的事难见功劳,倒是雪中送炭的事让人感动。论做好人,尤氏真还赶不上凤姐。凤姐只救济了一个刘老老,她的女儿后来遭难时,刘老老便皆尽所能地救出了她。可见,那些受困人才最知道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