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贾府,有一位清醒的旁观者,就是冷子兴。冷子兴并不在贾府,而是古董行的老板。他在第二回中便做了主角,把贾府亲族的脉系及主要人物交代出来,甚至连深闺大院里小姐们的脾气性格都清楚。不仅如此,他还闻到了贾府衰败的气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在冷子兴眼里,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后继无人,人才匮乏:虽然人口日多,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因人口多,事务也多,但主仆上下,做事的却不多,而且都学会了安富尊荣,竟没有一个运筹谋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冷子兴并非妄加评论,这两条后来证明非常准确,宁荣二公因找不到接班人,只好让警幻仙姑教育“不肖”子孙贾宝玉聊以充数,可见人才之少了。而贾府的排场与奢侈,在元妃看来都有点过分。
冷子兴为什么对贾府的事情这么门儿清?在第七回中,冷子兴的出现是一笔轻轻地带过。周瑞家的给各位姑娘、奶奶送宫花,半路上遇到她的女儿打扮着来了。“原来周瑞家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近日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叫女人来讨情。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上只求求凤姐便完了。”
周瑞家的是谁呢?就是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的陪房。于是冷子兴的信息来源就清楚了。周瑞家的为人很圆滑,她是不会把这种“不好听”的话说给主子听的。王夫人只对自己的后继乏人有点担心,对贾府的命运却没有那么悲观。王夫人永远不会知道周瑞家的是怎么看待贾家的现状与未来的。不过周瑞家的不妨把自己冷眼旁观的心得讲给家里人听。
元春也不在贾府居住,但她是从贾家出去的人。由于她所处的位置,以及宫中斗争的残酷性带给她的政治敏感,使她对于贾府的担忧,更多产生自本能的危机意识。以皇家妃子级的人物,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省亲时看到大观园的建筑设施,还说“太奢费了”。以她的阅历,虽然不太了解贾府具体的收支情况,但她从小生活在贾府,只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明白贾家是这么消费不起的。她在回宫时,再四叮嘱的就是:“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
有政治危机感的还有一位秦可卿。秦可卿作为宁国府现任第二代掌门人,虽然她还有顶头上司婆婆尤氏,既不便于篡夺平庸的尤氏之权而越位,也不想如凤姐那样做个要管事就可能得罪人的管家,但作为三品大将军贾珍的儿媳妇,她协助尤氏工作,便能够对大局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更何况秦可卿还有心细的特点。在尤氏的叙述里,秦可卿是“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个三日五夜才算”。除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省外,估计她也会对宁国府甚至整个贾府的人事、经济、管理等重要事项私下进行衡量。她的这种衡量恰是以旁观者来看的,于是便更客观,更真实。她明哲保身,不惹众议,不参与其中,但她的想法也是不吐不快,大梦欲归时才托梦于凤姐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秦可卿想得可谓周到,她不仅明了贾家现在的弊端,更看到了贾家不乐观的未来,她为这个未来规划好了退路。不过,她轻易是不肯说出口的,这么晦气的话若说给正在荣华富贵里做着美梦的人们,估计就没有那么好的人缘了。冷子兴说“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这筹画(划)之人倒不是一个没有,可惜是一个死人了。从这点来看,贾府不衰都不可能。区区梦中语,安可为凭?更何况所托非人。
凤姐听了秦氏的话,心胸不快,又十分敬畏,向秦氏讨教永保无虞的法子。凤姐虽然不一定有秦氏那么清醒的认识,但以她掌管荣府经济大权来看,也未必不清楚自己的家底到底能折腾多久。但凤姐就如生前的秦可卿一样,她们不会自己去改变这种局面。秦可卿是因为不能僭越,而凤姐只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并且从中获利。凤姐对财物的贪婪,恰恰证明她也有后顾之忧。只是她没有元春和秦可卿的大局意识,她只想着自己的退路。
探春也是一个清醒者,而且是一个勇于改革旧弊的人。她在协理大观园后,便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大观园的土地承包出去,减少了费用开支,增加了创收能力,还提高了打工者的收入。可惜探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况她一个待嫁的女儿,连自己的命运尚不能做主,贾家依靠她做擎天支柱的大厦又如何永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