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
出产地:中国
生产日期:1994年
导演:姜文
主演:夏雨、宁静
[故事]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中期,主人公是部队子弟马小军,他在十五岁的那年溜出校门,打开一幢灰楼顶层的一家房门,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一张少女的彩照。他莫名地爱上了她。但一直到他和他从前的伙伴高洋、高晋以及一个大胆的女孩于北蓓混在一起之后,照片上的女孩,米兰,才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小军对米兰死缠硬磨,才得以有机会经常去米兰家,他们像姐弟一样随便地说说笑笑。后来,看到高晋和米兰打得火热。马小军开始中伤米兰。因为他内心深深地爱着米兰……很多年后,马小军他们都发了,他们开着奔驰在大街上兜风,而儿时的一个傻伙伴仍把他们看作是一群傻子,他还在说着当时的一句流行的话——咕轮姆,欧巴……
[私人鉴定]
本片根据王朔的小说改编,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青春成长电影的空白。或者说以前根本就没有此类的片子,它把中国电影一下子从《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跳到了“成长”——身体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它把青春的残酷和成长的挫折表现得诗意盎然,这是这本电影的一个看点,正如片名“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来成了流行语。初上银幕的夏雨,因在此片的杰出表演而获得了戛纳影帝的称号。本片的看点是宁静扮演的米兰,一个腿肚子丰满的少女,让夏雨能产生性冲动性幻想的少女,一个宽大的衣服也遮不住的灼热的少女——这是以前电影中所没有过的。当然反映青少年闯向禁区的电影也不是没有,但都没有一种感官上的刺激和愉悦。而在这本电影中,宁静的腿肚子或许是有点夸张地肥硕了,后来她在冯小宁所拍的电影中并没有展示这些部分。虽然没有国外相同题材中常有的裸露和情色镜头,但这在当时包括现在的国产电影中,这样的题材和这样的处理已经接近临界点了。还有,《阳光》也用了几乎所有青春片都使用的水下游泳的镜头,也表现那个炎热的季节,表现一种身体的释放,据说是游泳运动员出身的陶红也是这个片子中崭露头角的。
还有一个看点,这是以****为大背景的电影,确切地说是反映****后期的电影,从时间上推断,就是王朔、姜文这帮人的成长“故事”。又因为是根据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相比于《长大成人》等,这电影的文学基础比较好。小说中主要的情节,比如拍砖打群架、比如到“老莫”吃西餐等都是小说中的主要情节。还有如冯小刚、斯琴高娃和姜文本人的客串演出,也为此片增色不少。
《长大成人》
出产地:中国
出产期:1996年
导演:路学长
主演:朱洪茂、朱洁
[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山大地震时,男孩周青拣了一本发黄的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此迷上了英雄保尔和朱赫来。几年过去之后,北京街头出现了流行音乐,周青开始学会了弹吉它,结识了许多年轻朋友。
与此同时,周青先是顶替母亲在火车货运站烧锅炉,认识了现实中的朱赫来,一次受伤事故中,朱赫来把骨头移植到了周青的腿中,从此朱赫来便无影踪了……后来因为音乐和爱情,周青又去了国外。回国后周青因生活所迫加入了一个摇滚乐队弹吉它,但很快厌倦了乐队的生活,他开始找寻着久已失去联系的朱赫来,想以此找回童年时代保尔和朱赫来给予他的精神力量,因为这才是他真正成大成人的动力。
[私人鉴定]
这是一部反复修改才得以公映的电影,是第六代导演路学长的处女作。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的演员朱洁后来因吸毒而死,曾是该片的一个“花絮”。此片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比较革命的那种,虽然有着第六代一开始都喜欢的摇滚的元素,但整部戏的结构是建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之上的,而且实际上也是讲了一个榜样的事情,即寻找心目中的英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据说已经是反复修改之后的电影,所以可能也不知她的原样是怎么样的了。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命运从此片中就可见一斑。路学长后来拍的《卡拉是条狗》表现了底层生活,风格较《长大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长大成人》告诉人一个道理,我们在成长中是需要榜样的力量的,是需要理想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动力,身体是长大了,但未必就是成人了。
《那些日子以来》
出产地:美国
出产期:1996年
导演:莱斯利·林卡·格拉特
演员:黛米·摩尔等
[故事]
四个12岁的女孩,莎蔓珊、克莉丝、罗贝塔和蒂蒂,她们结成“死党”要互相“如实回答”诸如“你的乳房有多大”等一些敏感问题。敏感,但又不是太出格。这是这本电影的分寸。很多表现少年成长的电影,都有男孩子比谁的“鸡鸡”大这样的情节。在男孩为主的片子中这是可以的,但在女孩为主的片子中,度就显得更重要了。一般来说,女生的戏会在跟男生的交往中出来,但是这本电影,相对比较纯粹,那就是四个女生的交往。在那个暑假,她们骑自行车郊游,显得快乐而忧伤。快乐的是她们可以和男孩子打棒球,捉弄在河中裸泳的男孩;她们的忧伤是在墓地学习“招魂”而不得法……这些当然都是以前的故事了,现在克莉丝马上要做妈妈了,罗贝塔在小镇上做了医生,莎蔓珊成了前景看好的作家,而蒂蒂成了一个名演员,她们都已经完成了从小女孩到女人的转变。
[私人鉴定]
故事没有一个主角,是那种群像式的人物形象,而四个女孩又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她们对社会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式的人物,让我们想起如韩国电影《朋友》,只不过那跨度更大。男生的故事比起女生的故事来,或许更会武力和外在一些。
很多人不会注意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心事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忽略的东西,正是这种片子会提醒你的。整部片子的风格很淡,戏剧冲突不强烈。我们无法回避现实中的种种遭遇,但这不应该成为躲避生活的借口,《那些日子以来》反复诠释这一道理,而且在影片中,通过女孩子对疯子彼特认识的转变,让她们想到善良,真诚、关注、忏悔等,这也是四个女孩在那个夏天里获得成长的意义所在。
那些日子以来,风中的秋千越荡越高,而秋千上的女孩已长成了大姑娘,她们还恪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誓言,这个时候成长已不再是一件尖锐和痛苦的事,因为她们已经度过了那段最为可怕恐怖的日子……
如何度过困惑的青春期,这是一个问题。当然走出校园后也仍会碰到新的问题,这样的电影也不少,像《现实的创痛》就是讲的这个内容。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出产地:中国台湾
出产期:1986年
导演:柯一正
主演:丁乃竺、徐明、胡茵梦
[故事]
臭头、烧饼、黑皮,一个个有趣的绰号;变魔术、恶作剧、同学会,是孩提时代无穷的快乐和烦恼。这本台湾故事片通过一个班级的三次同学会,表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那种特有的感情,很乡土也很真挚。片中有一个叫臭头的男生,“臭头”叫廖伟明,以前成绩很差,时常欺侮比他弱的同学,所以经常受罚,在胸口钉满了黑扣子。但是他毕业之后,敢于在社会上闯,特别是敢于在房地产市场上投资,结果还做成了一番事业。
钉黑扣子是女老师的发明,当时她管理的办法是:凡不守纪律或考试成绩后几位的学生,要在自己的衣服上缝黑扣子,相反成绩好的就缝红扣子。久而久之,“红扣子”是多么骄傲,“黑扣子”则抬不起头来,而且这两者之间又造成了一道鸿沟——老师的这一招显然不灵,后来老师认识到这样做对差生并无益处,于是取消了缝扣子的做法,这样反而让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了。
[私人鉴定]
电影中“黑扣子”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用今天说教育的角度来看,也还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如果说能有一点启发的话,那就是对家长、老师和同学看人看事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不要把一个人看死。为什么会看死?那是因为只有一个评价标准,一个成绩的标准,这就太单一了。我现在梦中常梦到做不出数学和物理作业,一直有这个阴影,醒来后还觉得太恐怖了。
这个电影没有太强烈的戏剧冲突,一切都像生活流,很平常很平淡。这部电影被侯孝贤看作是世界上最热爱的20部片子之一,很朴素清新。大概属于台湾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作品。后来台湾出了一大批这一类表现童年少年成年期的电影,其中以侯孝贤杨德昌最为著名。一大批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一个电影运动的发端。相比之下,大陆的未志年题材却乏善可陈,这是为什么呢?也许还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吧。
[获奖记录]
1986年获第二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鲸骑士》
出产地:新西兰/美国
出产期:2003年
导演:尼克·卡娄
主演:凯萨·卡斯特·尤伊、拉维里·帕拉特恩、维柯·浩顿、格兰特·柔艾
[故事]
小女孩派是纽西兰的毛利族人的后代,她的爷爷是一位老酋长,他正急需一名继承者,根据规定,一定要男的长子才可做继承者。母亲生下派的时候是龙凤胎,可是她的母亲和同胞弟弟都不幸去世了,所以派被村里有的人视为“害人精”,她的父亲也因此出国了,并且在那里找到了女朋友。虽然奶奶很爱派,派跟爷爷的感情也很好,各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但她终究是做不了酋长的继承人的。当老酋长开始训练村里的男孩时,派照例也是不能参加的,可是男孩又打不过派,这让老酋长非常失望。这时,被毛利族人奉为神明的鲸鱼冲上了海滩,这让全村人为之着急,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无奈鲸鱼还是不肯回到海里。在毛利族的传说中,他们的先人是生活在夏威夷的,是鲸鱼让他们躲过了海难把他们带到了纽西兰。正在大家束手无措之时,派骑上了鲸鱼,而这大鲸鱼也非常听话地游回了大海,她也因此成了一位新的酋长……
[私人鉴定]
这个片子仅仅从风光是看也是美轮美奂的,好像有一种回到史前时代的感觉,非常的纯净像是没有污染过的那样,阳光,大海,鲸鱼,非常让人神往。毛利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过着现代化的生活,但同时又保持着古老的传统。这不仅从选酋长上可以看出,还可从他们的歌舞中可以看出来。而且这个片子也没有过多地渲染神话传说,而是着重刻画祖孙之间的对峙,在这种紧张和隔膜当中,有着一股爱的亲情在流动。特别是小女孩派的形象和演技,健康、天真又非常懂事。为此,年仅13岁的主演凯萨·卡斯特·尤伊获得了第7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者,那天她在妈妈的陪同下参加颁奖仪式,显得非常可爱。
这是一本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据说这个毛利族人的传说已经很古老了。其实关于鲸鱼与人的关系的电影也已经不少了,比如《人鱼的童话》已经拍了两本,但《鲸骑士》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新西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成了一种旅游的品牌。
《水之花》
出产地:美国
出产期:1991
导演:史蒂芬·格汉伦
主演:谢洛美·艾朗斯、伊桑·****
[故事]
汤姆和玛丽,两个很美国的名字,是这部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汤姆在中学课堂上讲法国大革命,讲巴士底监狱,学生不爱听,汤姆就开始讲他个人的恋爱史,讲少年时期他和哥哥迪克和弗德曼同时爱上了玛丽,在一条河边,他们脱下衣服和裤子给玛丽看,条件是要让玛丽也给他们看“那个”,玛丽一声令下,他们不管会不会游泳都跳下河去……学生们对上课不感兴趣,对老师和玛丽在摇晃的火车上做爱颇感兴趣,课堂上提出一些很开放的问题。在青春的水边,在他们居住的沼泽地上,爱情却付出了故事所难以复述的伤痛。16岁的汤姆和玛丽对于怀孕这一事实束手无策。先是汤姆认为这是玛丽跟他哥哥迪克干上的(可怜的迪克事实上不会干“那个”事),再是玛丽对迪克谎称是弗德曼下的种,结果迪克把不会游泳的弗德曼推下了水,出了一条人命,从此玛丽也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人。当汤姆告诉哥哥是自己干 的“那个”事之后,竟然又发现哥哥是爷爷生的,这使迪克大受刺激,他善良而又有一点点弱智,他从此跳下河去,再也没有浮出头来……
[私人鉴定]
初恋的感觉,青春的流水,这都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浪花,这由国产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长大成人》为证。青春是可以憋住一口气在水底游得很远很远的,就像汤姆的哥哥迪克。但是青春对法国大革命这样的历史对具体的个体来说却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历史已经沉入了河底,而浮出水面的故事让汤姆和玛丽痛悔一生。玛丽在类似接生婆那里结果了胎儿的生命,从此便患下不育症;汤姆跌倒在沼泽地里痛哭不已,从此个人的历史就和历史课上的故事浑为一体。几十年过去了,青春的流水不断拍打心中的巴士底监狱,玛丽对孩子有了一种狂想症,竟然从商厦里抱了一个人家的孩子来,而汤姆面临退休,面对青春期的学生,青春的流水一去不复返,连玛丽都离开了他,汤姆认为他所讲的仅仅是故事的一部分。性、青春、死亡、历史以及记忆,构成了本部影片的要素。
《一个少男的传说》
出产地:意大利
出产期:1997年
导演:保罗·韦斯
主演: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故事]
本片以主角欧索多的自叙为视角,讲一个少男的成长。欧索多出身在一个平民家庭,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父亲是一名船厂工人,时常行为不检,是监牢的常客。欧索多有点淘气,对女生有着天生的兴趣,喜欢躲在卫生间里看女人人体的漫画书。平时他学习成绩很好,他有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哥哥。欧索多读高中时到了一所“贵族学校”,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叫杜马素的男生,杜是一个酷哥,喜欢戏剧,他家财万贯,行为不羁,连中学的女老师都莫名地喜欢杜马素。欧索多就这样进入了杜马素的社交圈,并且跟他的表姐有了一种恋爱关系,也经历了他作为处男的第一次。有一次欧索多去参加军训,女朋友又来看他,但因为要执行任务不能陪她,女友也跟他吹了。后来欧索多邂逅了邻家女孩嘉蒂雅,她自小就喜欢欧索多,只不过那时候欧索多不太重视她罢了,现在一个成了酷哥一个也成了靓妹,也算是一见钟情了,而嘉蒂雅的新居正是他老师以前的寓所,老师患了莫名的相思症故世了。当嘉蒂雅的肚子渐渐大起来之时,他们的婚礼也开始了,一个处男就这样成了一名父亲了……
[私人鉴定]
一般人都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爱打洞。这个片子的主人公欧索多出身底层,家境很不好,他小时候就色相过人,但是后面却没有朝坏孩子的方向发展。一般的欧美电影,在塑造坏孩子方面总是很出色的,但这个电影的主人公,你很难给他一个概念化的定论,他还是有着很多处事的原则的,比如他在参加军训时就是一个守纪律的男人了,连跟女友上床的机会都放弃了;他的好友杜马素有嬉皮风格,但是欧索多也没有完全跟着他嬉皮;特别是他毕业前在面对老师们的口试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对着教材人云亦云。
此片又译作《欧索多》。
《野芦苇》
出产地:法国
出产期:1994年
导演:安德烈·泰希内
主演:埃罗蒂·布歇、斯特凡娜·里多
[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1962年,当时的阿尔及利亚正在为独立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斗争。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正在举行婚礼,新郎皮埃尔接到通知:他已被列入赳阿尔及利亚参战的应征名单。皮埃尔不想去当炮灰,便去找阿尔瓦雷夫人帮忙,她是当地一位有影响的共产党的活跃分子,可她这次没有帮忙,皮埃尔便只能去前线。皮埃尔的弟弟塞尔日成熟又健壮,引起文弱男生弗郎索瓦的注意,可是塞尔日却不以为然;他们都对阿尔瓦雷夫人的女儿玛依泰倾诉心情,但17岁的玛依泰还是个情窦未开的女生,对男生的有意接近也无动于衷。这时班上又转来一个新同学叫亨利的,他平时沉默寡言,对一切都充满敌意,又爱跟老师作对,他对玛依泰也有一种好感。后来,传来了皮埃尔阵亡的消息。葬礼上,军方对皮埃尔的英雄主义大加褒扬,这让塞日尔无法忍受,因为他知道哥哥不想上前线的。他中途退场。考试过后,弗郎索瓦、塞尔日、亨利、玛依泰一起去游泳,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塞尔日和弗郎索瓦渐渐理解,而亨利和玛依泰尝试了肉体之欢……
[私人鉴定]
这个片子可以跟《教室别恋》《青青校树》《水之花》等结合起来看,都是对少年时期的一段回忆,而这种回忆又是以战争为背景的。据说此片也是导演对自己年轻时代生活的一种回忆,所以拍得特别亲切有感情。导演安德烈·泰希内,在60年代曾是法国著名的《电影手册》的编辑,最新浪潮后最重要的法国电影导演之一。
[获奖记录]
1994年被法国影评人评为当年最佳影片;1995年第20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奖。
《少年维特的成长》
出产地:法国/美国
出产期:2002年
导演:彼得·苏罗特
主演:维克多·罗塞克、朱蒂·玛特
[故事]
维特是个春心萌动的少年,认为自己很酷,但是却找了个住在楼上的胖妞唐娜,这个事情被大家都知道了,维特觉得这事败坏了自己的名誉。维特是跟奶奶和弟弟尼诺、妹妹薇吉住在一个房间的,弟弟已经开始对性感兴趣了,而妹妹正为自己的肥胖而烦恼。奶奶是个多米尼加人,平时对他们看管很严,连家里的电话机都锁了起来。维特为了恢复自己的名誉,便去找漂亮女孩朱蒂,并且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朱蒂的弟弟。一开始维特吃了闭门羹,但他仍锲而不舍。朱蒂是个感情上受过伤害的女孩,她以前认为男人是狗,千万不能接近的。但是维特的善良却渐渐打动了她。谁知弟弟和妹妹都做出了出格的事,家教甚严的奶奶把罪都怪在维特身上,并且准备把他驱逐出家门,谁知从“家庭法庭”得到的回答是,把未成年人赶出家门是违法的,于是一家人又“相安无事”。最后家里的电话机也终于打开了,维特也获得了朱蒂的芳心。
[私人鉴定]
表现未成年人性早熟并偷吃禁果的电影有不少,但这个电影的特色在于他的家庭背景很有意思,三个未成年人跟一个老奶奶住在一起,且这个老奶奶又是多米尼加籍人,不懂美国的法律。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维特跟弟弟妹妹住在一个屋子里。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往往会表现主人公的“烂”,像一开始维特也是满嘴粗口,但是渐渐的,他开始懂得尊重别人,比如尊重他所爱的人,而不是一开始就想把女的弄上床。也就是说维特生活的环境,其实还是懂得礼义的,比如影片中的奶奶,她最大的快乐就是听孙子尼诺弹钢琴,所以她看到孙子在自慰当然很愤怒。影片很微妙地描写了维特和奶奶、和朱蒂的那种关系,所以他的“成长”,不仅仅是洗涮了他跟“坏女孩”交往的名声,主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尊重奶奶、尊重他所爱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奶奶的存在,一定的礼义和教诲的存在,也是维特他们成长必要的养分。
[获奖记录]
该片导演获第五十届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人鱼的童话》
出产地:美国
出产期:1993年
导演:西蒙·威尔士
主演:吉米·杰西
[故事]
这是一部有关小孩与动物的故事,发生在十二岁的杰西和海洋公园水池中一条叫威利的幼鲸身上。杰西是个失去母亲的流浪儿,有一次跟一帮小混混在街上厮混时被警察抓到,送去劳动教育。在海洋公园的水池里,他看到了叫威利的幼鲸,杰西对他吹起了口琴,威利竟有所反应仰天长啸,两个同是失去母亲的“孩子”,就这样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成了一对好朋友。海洋公园的老板为了赚钱,让杰西训练鲸鱼用来表演,威利能够在杰西的口令下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表演动作,但威利在看到有那么多人聚在一起时,它本能地抗拒作表演了,任杰西怎么样做口令,它就是不配合。利欲熏心的老板见威利不肯表演,于是又生一计想让威利“意外死亡”以陪得巨款,即他所说的“死鲸比活鲸要值钱得多”,他们就凿破水池让水漏走想让鲸鱼缺水而亡,这个阴谋被杰西及时发现了,最后威利高高地跃过了障碍,跃过了石堤,终于回到了自由的大海中。
[私人鉴定]
人与鲸鱼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不少的表现,但这一本却是从失母的角度切入,把杰西和威利巧妙地连在一起。人救动物,或者说孩子救动物的故事我们也看过不少,现在这本电影有一种互动的关系,把孩子跟幼鲸的心灵贴在了一起,所以它不是杰西救威利这么简单,而是威利也给了杰西许多地快乐。他们的心有灵犀,才达到了“童话”的境界。本来杰西也多少是个问题孩子,对他的教育人们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但就是在跟威利的接触中,他获得了自信和鼓励,还获得了他的那一份心灵的自由。
此片的一个可供赏性是在于鲸鱼的表演和人的配合,作为一个重七千磅的庞然大物,能够听从小孩的指挥,在水中表演出各种诸如转身、摆“手”、喷水、上岸和呻吟等,而且还张大嘴巴让杰西抚摸,这是以前电影中所没有见过的。影片中的一些配角,如土族人蓝道夫以及格利安妮夫妇等,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他们都在悉心教育杰西如何走出困境。
此片另一个有趣的花絮是这条叫“凯哥”的鲸鱼演完这本电影后,再也回不到大海中去了,因为它已经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了。此片又译作《自由的威利》和《威鲸闯天关》,后又拍了续集。
《伴我同行》
出产地:美国
出产期:1986年
导演:罗布·赖纳
主演:威尔·惠顿、里弗·菲尼克斯、简里·费尔德曼、基弗·萨瑟兰
[故事]
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尸体》改编。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小镇上,哥狄有三个小伙伴,他们虽然性格各异,却是死党型的关系,其中一个戴眼镜的还受其父亲的影响,颇有点神经质。有一天当他们得知一个少年朋友在铁路上被火车撞死的消息时,他们就结伴而行沿着铁路寻找,如果找到了那个少年的尸体,他们也便可以上电视上广播成名了,而其他还有四个十七岁模样的混混儿则是开着车去寻找,他们也想成名。在寻找的过程中,哥狄他们四个小伙伴克服了好多困难,其中戴眼镜者在铁道上竟然想跟火车赛跑,结果是哥狄救了他。当他们寻找到了尸体后,那群混混仔也找来了,于是他们之间又有了紧张的对峙……
[私人鉴定]
表现“******”式的少年小团伙是未成年电影的内容之一,而这个电影则集中通过找尸体这一事件来反映,而且由此表现四个个性不一的孩子的成长心路。影片通过成年后哥狄自述的形式展开,所以有着对童年无限的怀恋,比如说“十二岁之后就找不到真正的好朋友了”等,有着对友谊对生命的感悟。其中哥狄的哥哥曾是有名的足球运动员,但却也是英年早逝,他经常生活在哥哥的影子之下,于是显得非常少年老成,对生命自然有了一层更多的体悟。影片还表现了两个强弱很明显的团伙之间的较量,但最后因为哥狄他们有一把枪在,所以也吓走了色厉内茬者。影片用了不少五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很好地烘托了时代气氛。
《天使的孩子》
出产地:美国/爱尔兰
出产期:1999年
导演:艾伦·帕克
主演:埃米莉·沃森、罗伯特·卡莱尔
[故事]
本片被认为是著名作家弗兰克·迈康特的成长回忆录。1935年,弗兰克一家从纽约迁到Cork市。弗兰克的父亲不幸染上酗酒的恶习,面对窘迫的家境,二个兄妹相继夭折,亲戚又不接受他们,弗兰克的母亲不得不挑起支撑家庭的重任。弗兰克面对令人失望的父亲,只能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在做邮递员时认识了女友萨蕾莎,可她的死亡让弗兰克也陷入了对生活的绝望之中。最后,从宿醉中醒来的弗兰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走父亲的老路,他必须离开家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事实证明了这是弗兰克最明智的选择。
[私人鉴定]
这是我看到过的成长类题材中最为贫穷和阴郁的一本故事片,黑白片的风格,很冷峻。以前我以为只有咱们国家的旧社会才是万恶的,没想到人家那边的穷人那才叫穷啊。从电影看,弗兰克的父母那个时候可能还不知道如何避孕,所以尽管贫穷,但孩子却是一个一个地生下来,但两个孩子相继夭折,他们靠救济生活,因此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电影中父亲的形象很有意思,他是一个酗酒的家伙,只要有钱就去喝酒。但是他在孩子面前还保持着一点点可怜的尊严,到最后他的尊严渐渐失去。而弗兰克呢,童年时期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少年时期他就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只能寄生在外面,特别是母亲晚上睡到别的男人的床上时。好在他们还信上帝,电影中反映祷告的戏很有意思,一次是弗兰克大概十五岁的时候,跟三个男生一起****,然后去祷告,可是神父却在那里面死了。还有他在送信时遇到的女友的死亡,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许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肉体的伴侣,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出路。
弗兰克最后的出路就是去美国。此片的导演曾导过《埃维塔》和《迷墙》等电影。
在高山的脚下
做一颗小树
只是为了告诉她
你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因为有了天空
不管是爬行还是飞翔
都有了永远的方向
所涉影片:《二手狮王》《我的爸爸是个贼》《菊次郎的夏天》《外婆的家》、《不一样的童年》《闻香识女人》《野鸭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