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出产地:伊朗
出产期:1987年出品
导演:阿巴斯·库亚斯塔米
主演:巴博克·阿默德·普尔、阿默德·阿默德·普尔
[故事]
故事发生在伊朗北部一所乡村小学校,一名小学生叫穆罕默德的忘记把他的作业写在指定的练习本上了。老师警告他说,再犯一次,他就会被开除。可是,当天下午,同桌阿默德不小心把穆罕默德的练习本拿回了家。阿默德心想,明天穆罕默德可得遭殃了,所以他急着想把本子还给朋友,可他只知道穆罕默德住在山那边的波什塔,并不清楚详细地址。他求大人带他去找朋友的家,然而他们都各忙各的,根本顾不上理他,大人觉得阿默德小题大做,把他训斥了一番。阿默德指望不上大人,就自己揣着同桌的练习本,跑着翻过山,可是没能找到他的家,只得徒劳而返……
阿默德想了想,还是不行,于是他再去寻找同学,后来他碰到了一位老窗匠,老窗匠带他来到穆罕默德的家门口。但阿默德还是没有见到同伴,他跟老窗匠说了很多话,然后回到家,开始做作业了。
第二天,阿默德上学迟到了,老师正在逐一检查孩子们的作业。穆罕默德很害怕,因为找不到练习本,他只得又把作业写在纸上了。阿默德趁老师不注意,把本子递给了朋友,告诉他,自己已经替他抄好了。老师走过来,表扬穆罕默德的作业,两个孩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私人鉴定]
这是阿巴斯的成名作,却有着他后来一贯的风格,或者说也是伊朗电影的一支风格,那就是主人公执拗的性格,那种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的方式。孩子把大人的话当作话,他们信奉和坚守着什么,相比之下,成人世界里却不太注重孩子的这些东西。还有一点我觉得厉害的是,这么简单一个故事,几乎没有我们认为的那种戏剧冲突,故事很平淡,或者说不成其为一个故事——这也是不少伊朗电影的一个特征,而这个特征其实也是一种悬念,到底这故事会怎么发展下去,你只有看到最后,才能体会到这是一种淡淡的隽永。
注意,此片不要跟《何处是我家》混淆起来。《何处是我家》见P-—
[获奖记录]
1987年德黑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录音奖、评委会奖;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奖。
《生生长流》
出产地:伊朗
出产期:1992年出品
导演:阿巴斯·库亚斯塔米
主演:法哈德·海拉德曼德、普亚·帕瓦尔
[故事]
这本电影跟《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相关,说的是1990年,伊朗北部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电影导演带着儿子普亚开车从德黑兰前往某地寻找一个叫巴博克·阿默德·普尔的男孩,他曾在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在地震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除了悲苦,还有坚强和镇定。后来他们遇上了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演穆罕默德的男孩,把他载到了临时的露营地。他向导演描述了亲眼目睹自家房屋倒塌、砸死叔父的情景。在露营地里,生还者们忙着支起天线,准备收看下一场世界杯球赛。普亚想留下来和人们一起看球,于是导演独自继续上路。
[私人鉴定]
这个电影的主人公是父子俩,看起来不像是纯粹的未成年人电影,但是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去体悟生活,却是阿巴斯的一个特点。1990年6月,灾难性的大地震给伊朗北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员和财物损失。阿巴斯前往几年前拍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地区,本想拍摄剧中小主人公后来的命运,却未能实现。然而一路上,人们失去家园后继续的顽强生活深深打动了他,于是拍片的初衷逐渐改变了。这部片子的结构后来在导演《樱桃的滋味》中也用到了,那是一个人开着车准备去山区自杀,结果遇到了不同的人,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人公最后放弃了自杀。2003年,伊朗巴姆地区又遇到了毁灭性的地震,而这个电影透露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其实可以理解成人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跟死亡相抗争的精神。其中灾区的人支天线准备收看世界杯这一细节,更是看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获奖记录]
199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金摄影机奖。
《小鞋子》
出产地:伊朗
出产期:1998年
导演:马基·麦基迪
主演:阿米尔·哈施米安
[故事]
故事在一对兄妹间展开。这是一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九岁的哥哥阿里一不小心丢了妹妹姗拉去补的鞋子,他想尽方法去找还是找不到,兄妹怕父母伤心(母亲患病,父亲只能挣很少的钱,他们已交不起房租)便一直瞒着大人。妹妹上学没了鞋子,哥哥只得把自己的破球鞋给她穿。妹妹上的是女校,每次下课放学便拚命地往回跑,哥哥穿上这同一双球鞋又飞奔着跑向学校,就这样,兄妹之间进行着一双球鞋的接力赛,但哥哥还是屡屡迟到被校监捉到,最后是老师看在阿里成绩好代他求情只免遭除名。有一次阿里看到一个全市性跑步比赛的通知,通知上说得季军可以有一双球鞋的奖励,阿里便死缠着体育教师要求参加,他的理想就是要得第三名,为妹妹赢来一双球鞋,因为妹妹受的委屈已经够多了,她太想要一双哪怕是破的鞋子。
因为每天上学时一路飞奔的锻炼,更因为跑步时一再想到妹妹没有一双上学可以穿的鞋子,阿里在比赛中一次次一个个地超过了对手,即使被撞到,他还是勇敢地爬起来,竭尽全力冲向终点,最后4、5个选手几乎是并肩撞线。老师扶起他时,他最关心的是自己有没有得季军——可命运弄人,阿里得到的是冠军,他并不高兴,在记者给他拍照时,依旧挂着一张委屈无辜的脸——因为妹妹的球鞋又泡汤了,虽然冠军的待遇是可以参加三周的夏令营。
[私人鉴定]
从世界范围看,优秀的儿童题材影片并不多见,早几年前的《中央车站》虽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戏的份量并不完全落在儿童身上。倒是这本《小鞋子》看得让人胸口隐隐作痛,那种童心的至真至纯,让人感慨不已。
一对兄妹,为了一双球鞋,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而围绕一双球鞋表现出来的童趣,使这部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这其中有三个镜头很难忘。一是兄妹在洗穿脏的球鞋时相互吹起肥皂泡,肥皂泡那么轻柔地落下来,但最后还是破灭了;二是妹妹穿着哥哥太大的球鞋一不小心,一只鞋子掉进了湍流的水沟里,姗拉拚命追啊追啊,观众的那种担心也像流水无止无尽;三是阿里最后跑步得了冠军依然失望地回家,他脱掉已经跑烂的球鞋,看着红肿满脚的血泡,最后把脚浸到了水池里,让一群红金鱼在脚的周围游来游去……
这本电影讲的其实还是一个信念问题,一种永不回头的精神,这好像是伊朗电影不断在变奏的一个主题。孩子该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一颗童心,兄妹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又帮助父母承担家里的困难,父母如何给孩子做出榜样,这部《小鞋子》都作出了艺术的回答。特别是父母的榜样很重要,母亲生病了自己不能起身,仍叫阿里把一碗汤端给更困难的邻居;父亲保管着大家祭祀用的糖,自己家里没糖了,阿里和姗拉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弟弟,但父母绝不动“公家”的糖,此种精神的力量,其实也是无形中支撑这一家的动力,也是兄妹能乐观对待困难的支柱。
此片又译作《好孩子》。
[获奖记录]
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十七岁的单车》
出产地:中国
出产期:2001年
导演:王小帅
主演:崔林、李滨、周迅
[故事]
17岁的阿贵是从乡下来到北京的,他的梦想是能买一辆山地自行车,他找了一个快递的工作,每天骑着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跑,当他快要存够钱可以自己买一辆车时,突然他的自行车不见了,于是他开始了寻找之路,当他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被另一个高中生骑着时,他开始了盯哨和跟踪,然后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拿”回了自己的车,但这辆车却是高中生从跳蚤市场买回来的……两个骑车人都需要这一辆自行车,他们争夺他们拼抢他们斗殴最后他们商量着如何共用这一辆车。
[私人鉴定]
青少年和自行车的关系,在电影中已经多有表现,特别是在亚洲电影中,如日本和中国香港和台湾的电影中,有表现得特别出彩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盗信情缘》。但是《十七岁的单车》看完之后仍给人感动。首先是片中人与自行车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两位十七岁少年(好像还应该叫少年的)都来自中国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命离不开这一辆自行车,所以他们才会拼命地要去夺回这一辆车。凡是执著的表现性格的电影,一般来说都是有艺术感染力的,这一点从伊朗电影中可以看出。而且这样的故事,我觉得也是以前国产电影中比较少见的。而就具体自行车的追逐戏中,在街巷里面的追逐的戏,我觉得也拍得非常精彩,两个主演演得非常投入。有的人说小孩子天生会演戏,而我觉得少年段,特别是十六十七岁这一段的在中国,跟其他年龄比,又演得特别好,这以前有夏雨为例,现在有崔林、李滨为例,还有《盲井》中的王保强也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片中周迅出现不多,但显得特别神秘,也是看点之一。
[获奖记录]
2001年51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最佳新人奖
《一一》
出产地:中国台湾
出产期:2000年
导演:杨德昌
主演:吴念真、李凯莉
[故事]
说的是一家人的故事,从小孩到老奶奶,各有各的问题,一一道来从容不迫。父亲是生意和情感上都不太成功,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于是问题也就出来了。妻子在情感上也很空虚,于是寻找宗教安慰;女儿已经情窦初开,而八岁的小儿子喜欢拿着相机从背后拍人,因为连他都觉得看不到事物的真相,那么背后看人可能更接近真相些。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一开始像平行的铁轨,然后就慢慢相交,然后又分叉,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父亲携旧日女友过马路,而情窦初开的女儿也正携男友过马路……
[私人鉴定]
影片中八岁小孩洋洋拍照片的情节,也显得意味深长,因为小孩眼光里能看出大人看不到的一面,即事情的真相,所以洋洋喜欢用相机拍人的背面。在《一一》中,杨德昌还是容下了那么多鸡毛蒜皮的事,所以有些地方看来会有些累,杨德昌又不像李安,能把故事说很很好莱坞。杨为了表现他的思考,总是不惜篇幅的,他的《一一》的意思也就是“每一个人”的意思,据说这个问题他思考了15年,而到了中年才将片子拍出。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本青春成长类电影了,电影中有这个元素,但不单纯是表现青春成长。他的厉害之处是把青春后期和前期的东西一并端上来,互为交叉,女儿遇到了情感问题,父亲也遇到了。我们说青春的残酷不在于破坏了什么,而在于延续了平庸,以至有一天突然爆发了出来。杨德昌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导演,而且喜欢思考平常的事,这就带来了两重性,一是极易出哲理,二是极易琐碎——这也正是杨德昌电影作品的特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麻将》以及《独立时代》无不如此。《一一》本来以为会有所节制,但还是三个小时的片长,应该说看到三分之一处戏才慢慢出来,杨导真是个慢性子。不过这种慢性子也终于使他修成正果。
[获奖记录]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热带鱼》
出产地:中国台湾
出产期:1995年
导演:陈玉勋
主演:陈逸凡、黄美文、林家弘、林正盛、文英、席敬伦
[故事]
刘志强是一个喜欢热带鱼又相信超人传说的小学6年级学生,他有一天捡到一个助听器戴上之后,他就听不见现实的许多声音,却能听到一种超人的召唤。在即将要考中学的时候,他被阴差阳错地绑架到了海边的渔村里,同时被绑架的还有小学生王兆男,刘志强就整天给他讲超人的故事,还说自己的一半是原子做的,只是现在能量还没有发挥出来。因为绑架的主犯意外死于车祸,这样跟班阿根就有点骑虎难下了,他和他的家人对这两个小孩很好,他们还从电视上看到有关刘志强被绑架的新闻,除了好奇之外,也在为刘志强的升学考而努力着,阿根就找出复习书,大热天地去给刘志强问习题。与此同时,因为给台北的刘志强家里打电影忘了拨区号了,所以这绑架也没有给阿根家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为了避警察,阿根他们还把刘志强和王兆男带到了海上,两个孩子也获得了难得的快乐,可是眼见着刘志强考试日期临近,阿根他们只能把“人质”带到村里,当警察问到是不是阿根他们绑架的,两个孩子都否定了……
[私人鉴定]
这个电影里的绑架只是一个外壳,那个绑架的主犯因车祸早早地退出了,而且从后面“英雄”的警察等表现来看,还很有着搞笑的黑色幽默的成份,包括通过电视传媒所掀起的一股援助刘志强的热浪。不过这一切对刘志强皆不产生影响,他自己有着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着他对超人的想入非非,包括他对热带鱼的痴迷。他在学校里肯定不符合好学生的标准,成绩也一般,但是他有着自己的爱好,包括他会约女生去看热带鱼,而热带鱼要在一定的海域才会有,这里也暗喻了刘志强这样的男生,其实包括父母和同学以及整个社会都是不理解的,因为这么一个助听器隔绝了世界的声音,但刘志强又是正常的,他不是听不见现实的声音而是不想听,最后刘志强从渔村里缀学的小春的一封信中,对读书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但这封信安排在此稍稍有点牵强。
对此电影还有一种解读,认为台湾人特别是乡村的人对孩子读书还是非常重视的,不管这孩子最后读得怎么样,读书总是至高无上的。
《草房子》
出产地:中国
出产期:1999年
导 演:徐耿
主演:曹丹 杜源 吴琴琴
[故事]
故事是根据曹文轩的小说改编的,故事的背景设在1962年。影片通过油麻地小学桑桑的眼睛来看同学看父亲看世故人情。桑桑的父亲是这个小学的校长。故事通过演出事件、广播操比赛、草垛着火、桑桑生病等事情,把纸月的身世、杜小康的自强不息、陆鹤的尊严以及蒋老师和白雀的爱情等事糅合在了一起,故事的最后是纸月因外婆的去世而离开了学校,桑桑在求医的过程中看到纸月被一个男人带上了去城里的船,而这个男人据说就是纸月的父亲,桑校长听了愣了一下……
[私人鉴定]
这个片子最为可贵的是,它不是把故事全部说满。说满,往往是我们以前创作的一种惯势,不懂得留白,其实就是没有退路可言了。比如纸月的父亲到底是谁,是不是桑桑的父亲?这个电影没有点破。因为生活本身就不完全都有标准答案的,何况还是未成年时的朦朦胧胧。还有片子中的秃子陆鹤,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虽然片中的风雨交加手法有点老了,但他没有往“坏孩子”的路上走,因为如果要表现60年代的背景,是很容易扯到政治上去的,比如让陆鹤的父亲去造反。倒是蒋老师和白雀的戏有点淡,桑桑起到一个信使的作用,但是没有《青青校树》里送情书那么有意思。也许整个片子的基调都是那种淡淡的风格,这一点跟《城南旧事》颇为相似,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的这种淡更难表现,本来都是鸡毛蒜皮的事,要想放到人物关系有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实在是很难的。
这一路的电影风格跟《那山那人那狗》颇为相似。
[获奖记录]
获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乳房与月亮》
出产地:西班牙/法国
出产期:1995年
导演:比加·卢纳
主演:玛蒂尔达·梅伊、别尔·杜兰、米格尔·波伊达
[故事]
阿泰是个很敏感的小男孩,他最喜欢的是母亲的乳房,但是由于小弟弟的出生,母亲的乳房却被弟弟占据了,这使他很苦恼。他只能祈求月亮给他一对丰满的乳房。这个时候,镇上来了歌舞团,阿泰看到舞女埃斯莉塔的乳房非常丰满,走到哪里都很惹人,于是他悄悄地爱上了她。可是他只是一个小男孩啊,而且舞女已有丈夫,也另有人在追求,这个人会唱情歌会弹琴,比阿泰追女人的办法可多了。这个纯真的孩子在成人间的争风吃醋中显得既可怜又可爱,三个男人围绕一个美丽的女人展开了有趣的故事……
[私人鉴定]
每个男人,哪怕是孩童时期都有一些可爱的幻想,或者说都有对丰满乳房的一种莫名的崇拜,这也不一定从弗洛伊德的原理中去解释。你只要看看时尚广告中对女性乳房的突出利用就可知道这社会的风尚。这个片子虽然也有女人丰满乳房露出来的不少镜头,而且也反映了小男孩的性幻想,但整个片子拍得很干净,既好看又有意思,特别是这样的题材能够拍成电影,一般来说,阿泰很容易被处理成是一个坏男孩的形象,但这个片子却不是这样,影片还充满了西班牙的地方风味。
此片也译作《月亮代表我的奶》。
[获奖记录]
获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城南旧事》
出产地:中国
出产期:1982年
导演:吴贻弓
主演:沈 洁、郑振瑶、张 闽、张丰毅
[故事]
20世纪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警察又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私人鉴定]
《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的眼光,展示二十年代老北京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本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结构上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而整个片子的基调却是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相思”,特别难忘的是英子的那双眼睛,那双眼睛能看穿人世的沧桑,所以这个电影可以说是诗电影的一个范本,导演吴贻弓也以此片确立了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这样的电影还是有着一定的市场的,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这样的电影要上院线都很难了。
[获奖记录
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最佳音乐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等。
《一个都不能少》
出产地:中国
出产期:1999年
导演:张艺谋
主演:魏敏芝、张慧科、田正达
[故事]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13岁的魏敏芝给高老师代课,高老师临走时交代了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魏记在心上了,高老师的意思是,不能让孩子辍学,至于说魏敏芝能不能上课,课上得怎么样,那是另一回事情了,因为这个小学也就一个班级,原有40个学生现在只有28个了。
魏敏芝的上课当然是笑话百出,但是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十岁的张慧科就因为家里穷只好辍学进城打工去了,魏敏芝决定独自上城把张找回来,她先是想办法筹钱,然后进城之后又想办法找到了电视台去找人,没想到她的这一举动还让她上了电视,并且还让水泉小学出了名,城里人纷纷捐钱捐书给这一乡村小学。
[私人鉴定]
这个电影的可看点,在于它的朴素,由朴素而产生了真实,全部非职业演员出演此片,也是一个看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电影跟伊朗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很相似。也是一种执着执拗的劲。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托起了一部电影;魏敏芝就因为这一句话而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就是在这样一个乡村小学里,孩子们也憧憬着可口可乐,虽然一人一口喊上去有点酸酸的。有评论者认为这是一个符号,里面的含义太复杂了。比如可以是向西方致敬,也可以是一种讽喻,或者仅仅是一种存在——“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存在。
当然,这个电影的结尾显得太一般了,或者说太理想化了。但这毕竟是一本电影,它不是生活的教科书。
[获奖记录]
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绿野仙踪》
出产地:美国
出产期:1939年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主演:裘蒂·迦伦、弗兰克·摩根、雷·博尔格
[故事]
12岁的小姑娘桃乐丝,为了她那只可爱的小狗托托,生婶婶的气之后,就带着小狗离家出走了。途中遇到一个教授,教授劝桃乐丝回家,桃乐丝听了教授的话,但是一回到家就遇到了龙卷风,把她刮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小人国,并且在仙人的帮助下穿上了红皮鞋,但是桃乐丝还是很想回家,她想去水晶城找大法师帮回家。她沿着黄砖路找啊找啊,在路上她先后遇到了稻草人、铁甲的锡人和狮子。他们都各有各的问题,比如头脑简单的稻草人想要有一个头脑,冰冷冷的铁甲锡人想要一颗心,而狮子因为胆小想要的是勇敢。一路上桃乐丝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终于来到了水晶城,大法师说为了考验他们,要桃乐丝去把坏巫师的扫把拿来。而坏巫师为了要得到桃乐丝的红皮鞋,一直在跟踪着他们,坏巫师施用魔法把桃乐丝和小狗抓了起来,坏巫师说,等沙漏里的沙漏完之后就要杀桃乐丝夺红皮鞋了,情急之中,小狗逃出去去找来了稻草人、铁甲锡人和狮子,他们救出了桃乐丝,但是这一切又全被坏巫师知道了,坏巫师想用火烧死稻草人,桃乐丝拿起一盆水泼向坏巫师,谁知这一招就把坏巫师给溶化了……最后经过了种种考验,仙女帮助桃乐丝实现了梦想,她教桃乐丝用红皮鞋跟轻轻地碰三下,并且在口中反复念“家是最好的家是最好的……”
[私人鉴定]
谈起世界经典电影,人们总要提起一本叫《绿野仙踪》的片子,这部拍摄于1939年的影片,至今看起来仍是那么津津有味,虽然经过了60多年的时间长河,但它的故事情节,它的音乐歌舞等,仍是非常现实和亲切的。
《绿野仙踪》的好看首先在于它的故事情节,它的主题实际上还是“寻找”和“回家”的主题,这个主题在经典的电影都时常有所体现,比如近年来颇受好评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和伊朗电影《小鞋子》其实都是寻找和回家的主题,像我们国产的《宝莲灯》其实也是这个主题,外国的《精灵小鼠弟》也是这样。
《绿野仙踪》的好看在于它有丰富的想像力,比如充满童话色彩的小人国,还有仙女和巫师的各种魔法,想想这些特技的运用,是在60多年前,可见这本电影是多么具有魅力。而魔法又是现在《哈利·波特》《魔戒》等的主要法宝。
《绿野仙踪》的好看,还在于它用了童话歌舞剧这一形式,桃乐丝等人载歌载舞和本片的童话特色非常吻合,它的音乐特色总的来说欢快轻松,其中小人国里的一段跟水晶城的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小人国里的轻松欢快和水晶城里的神秘沉重还有表现坏巫师时的恐怖,都各有特色。而稻草人、锡人和狮子也都有符合自己个性的音乐唱段。本片的主题曲《飞跃彩虹》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历年传唱不息,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歌曲奖。当然这部电影的布景设计也是非常高明的,这部电影的制作人就是另一本经典名著《乱世佳人》的导演弗莱明。
《我爱你》
出产地:法国
导演:黛安·克利斯
主演:纳撒尼尔·拜尔、理查德·勃利
[故事]
又是一个发生在暑假的故事。海浪和沙滩,不列尼塔岛,两姐妹,13岁的弗雷德里克和8岁的索菲来到海边渡假,因为父母的紧张关系,两姐妹的脾气也变得怪怪的,她们爱捉弄陪她们的家庭教师。好在两姐妹有年龄相近的玩伴,她们一起淘气一起玩乐。随后母亲就来了,很快地她就掉进了热恋的漩涡中,对象是比她小好多的26岁的画家,他向她求婚了,这意味着她必须离婚,但是孩子需要父母完完全全的爱啊。随后,父亲也来到了海边,他表示了要跟妻子重新和好的意愿,而这也正是孩子们所盼望的,可是当有一天母亲买回一辆崭新的轿车时,战争又爆发了,不仅是语言的暴力还有拳脚相加,姐姐弗雷德里克捏着镜子的碎片央求道,如果再吵下去就死给他们看……
[私人鉴定]
这是一部情节性不强比较碎的电影,主要的场景都在海边沙滩上。主要的看点在孩子们的纯真上面,其中一些细节表现颇为好玩,比如关于系鞋带,关于接吻,以及孩子受了刺激之后烧了夏令营,还有在雨中寻找监护室等,很好玩又很纯真,包括他们捉弄家庭老师等。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这世界,包括感受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视角。一般来说,用电影来表现假期的成长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举出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举出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等。一般来说,假期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在这个电影里,两姐妹的阴影一直驱之不散,而这阴影就来自于父母之间的关系。
故事隆起的胸脯
吸引了春天的胡须
还有什么禁区
可以阻挡呢
所涉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长大成人》《那些日子以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鲸鱼骑士》《水之花》《一个少男的传说》《野芦苇》、《少年维特的成长》《人鱼的童话》《伴我同行》《天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