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熔炼术,雷鸣需要大量的石材。燕云青知道后,自告奋勇地来了一句:“这有什么,别担心,有五哥我罩着你。”
这天,燕云青得意洋洋地将雷鸣这个新小弟带到王城觐见燕王、燕后和燕云青的大哥—太子燕云海和二哥燕云澜。燕王夫妇、太子以及二王子都很喜欢雷鸣,都给了不少赏赐。当燕云青提到想要从宫里取一些石材给雷鸣练手的事情时,燕王和燕后二话没说,不但给了不少奇石宝矿,而且还放了话“但有需要,尽管来取”。这让燕云青和雷鸣大喜过望。
燕云青虽是王室后代,但他从小在不老山长大,心性简单,性格直爽,他只是单纯地想帮助雷鸣修炼。燕王和燕后如此慷慨,除了帮助外,还有一些私心的想法。
说起这东极大陆的格局,虽说依然是一皇十八王,按照规制这十八个国王都属于应天皇室的臣子,要服从应天皇的命令;要定期向应天皇贡献财物;如有战事要出兵跟随应天皇作战。起初,应天皇室可以说是登高一呼,天下响应。可经过悠悠两百余年岁月的冲涮涤荡,应天皇室贪图享乐,势力日衰,眼下早已失去了当初号令天下的威能;诸王中却渐渐出现了知人善任的国主,励精图治,随着日盛的国力,这些国王的野心也慢慢地膨胀了起来,十八个王国之间的纷争越演愈烈,而皇室此时已是自顾不暇,无力约束。
横断大山、永宁河一带离中原比较远,向来被自喻先进的中原各国所不齿。永宁河冲出横断大山后,先是由北向南,继而拐向东流入大海。这里有卫、涂、咸、燕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中,涂、咸、燕国的先祖都是功臣后裔。燕国的先祖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受封横断大山以南,永宁河以东的燕地,成为燕王,燕国也是这四个国家中封地最小、国力最弱的国家。咸国在横断大山以北,涂国在横断大山以南,永宁河以西。这是两个实力相当的国家。卫国的先祖是皇室后裔,封地最大,在永宁河以南,国力也最强,是这一带响当当的老大。
在这纷争四起、群雄角逐的年代,这卫、涂、咸三个国家哪个不对小小的燕国有觊觎之心,更何况燕国沃野千里、地富民丰,有名的燕锦和天鼎丹丸更是畅销四海,财源滚滚。好在一来这三个国家间也是相互猜忌、防备,但有能打闷棍的机会绝不留手;二来,空桑老人坐镇不老山;老人的大弟子—扬威将军李弼也已经达到了武王下品的境界、还有久经沙场的老将—经威将军任达年、足智多谋的武威将军姚广之,常年为朝廷镇守边关;三来,也是燕王和燕太子利用各种矛盾竭力周旋,这才保住了现在的一片太平,但战乱的阴影就象是夏天的苍蝇,总是盘旋在小小燕地的上空,挥之不去,以至于燕国对于其它三国的动向不得不随时监视、小心防范以备不测。
之前,燕王和燕后想让燕云青娶武威将军姚广之的女儿,也是考虑到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姚将军能征惯战,想通过联姻的方式进一步拉近姚将军和王室的关系。
现在,燕云青想从王宫拿些石材给雷鸣练手这件事,正中燕王的下怀。
燕国正是人才匮乏之季,雷鸣刚满十四岁就已经达到了四阶武圣的境界,前途不可限量,而且还在修习建阵术。极东大陆上,哪个势力不想招揽建阵师呀。听说雷鸣的爷爷还是一位建阵大师,如果以后能找到,对燕国也是一件大好事。就算找不到,能将雷鸣这个未来的建阵师拉向自己一边,也会给燕国增添一大助力呀。看看人家卫国,有五阶、四阶的建阵师坐镇,而燕国就只有三阶建阵师,如果要修建和维护复杂的虚空大阵,就只能低声下气地去向卫国求援。不但要付出大量的紫晶币和奇石宝矿,还要看着人家脸色行事,这令燕国朝廷既头疼又无奈。
卫国是横断大山一带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卫国王城修建有四通八达的虚空大阵,可以直接通往涂国、咸国、燕国等国的王城。卫国每年都可以凭借这些虚空大阵收取到数额相当可观的“过阵费”,而且也多少拿捏住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比如,燕国的燕锦、丹丸要卖到涂国、咸国或者其它一些中原国家,就要先运送到卫国,再由卫国向外贩运,这样一来,不但要缴纳不菲的过阵费,还要等候卫国发放通关文牒,付出大笔的食宿费用和时间。如若不通过虚空大阵,改由车马贩运,除了要花费十倍以上的时间外,雇佣车马队伍也是不小的费用,而且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如果遇上劫匪,就是人财两空的惨剧。
因此,哪个国家,哪方势力,如果手上有了建阵师,特别是建阵大师,再加上足够的财力,就能修建虚空大阵,有了这大阵,不光是自己一方进行贸易方便多了,还能干预别人的经济情况,就象卫国这样,一旦不高兴了,找个借口封闭某个国家的虚空大阵一段时间,就会搞得那个国家有一种得了便秘的感觉,吃不进,拉不出,没几天就只能服软求和了。比这更重要的是人员的调动,比如军队,将军们都知道,有时候一、二个时辰都是成王败寇的分水岭,更何况这些能提高几十、上百倍效率的虚空大阵呢。
现在,正好有这么个机会拉拢这个难得的人才,燕王和燕后心里的想法是:不就是一些石材嘛,雷鸣才华横溢又和自己的儿子感情深厚,一旦学有所成就是燕国朝廷的有用之人,现在正是扶植、拉拢的最好时机,万一哪天让别人发现抢去了,到时候你就是举着那些奇石宝矿追着给人家,那也是晚了,现在正是收入燕国囊中的好机会。
十四岁的雷鸣也想不到那么多的事情,只是对燕王和燕后的慷慨十分感谢,石材到手,更是加紧了修炼。
不老山,雷鸣居住的小院中,祝融里炉火熊熊,雷鸣坐在炼宝炉旁,专注地看着炉火中的石材,一边操作一边喃喃自语:“要控制好各个阶段的火势,要注意炉鼎内的冷、热、干、湿,现在有些过热了,嗯,让我压制一下,好啦。可以投入聚风喆石了。要注意石材投入的先后顺序,宜先而先、宜后而后、宜急而急、宜缓而缓。啊,出现蓝色火焰了,要尽快加入一半比例的幻石。蓝色火焰渐变为橘色火焰了,要缓缓加入一半比例的鱼鳞矿,现在我要将炉火催旺一些。”
“半个时辰了,情况不错,再炼半个时辰。”
“嗯,现在这三种石材熔融的岩浆开始冷却了。”
“嗯,五步之内已经不再是热浪扑面了,现在是加入研磨好的冰晶石粉进行调和的最好时机。左旋九九八十一周,右旋九九八十一周。”
“啊,又一颗混元珠终于炼成了。让我看看,这七天我一共试炼了一百颗混元珠,成功了八十三颗。”
“让我用磁石试一下,看哪些是合格的?有七十颗是合格的。”
“一百颗有七十颗合格,还得再提高呀!让我想想当时是怎么炼制这三十颗混元珠的?为什么其它的合格了,这三十颗却不行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别急,别急。饭是一口口吃下去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是一点点做出来的。让我仔细想想。”
“这三十颗珠,这三颗有些发红,可能是熔炼聚风喆石的时候炉温还是有些高了;这二颗形状参差,可能是混入的冰晶石粉不够均匀;这八颗……”
由易到难,雷鸣不知疲倦地一次次练习着。其实,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自己也正象一块璞玉一样,用汗水打磨着自己,积蓄着未来的辉煌。
爷爷留下的《瑰石经》记录了万种石材,千种配方,雷鸣早已烂熟于心。通过成千上万次的石材熔炼练习,他的熔炼术也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