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者:你这样做,公司将出现什么样的人事问题呢?某甲:可能会出现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招聘者: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某甲:我将裁掉那些持观望态度的职员。不难看出,某甲在管理作风上倾向于家长式的领导作风,未免显得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这种管理作风容易导致公司员工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可能导致陷入僵局。从短时期来看,某甲的管理作风不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直接危害性后果;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紧张,人心浮动,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据管理心理学家的统计,适量的人员流动有助于公司的发展(流动比率不超过5%-10%)。相反,人员流动比率太高,将直接损害公司的根本利益。某甲显然对这些管理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在面谈之初,招聘人员对某甲的管理作风并无直接的否定表示。在面谈的最后,招聘者提出几个问题,是希望某甲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公司发展的具体措施,但某甲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某甲的答问令公司方面感到深深的失望。那么,某乙是怎样回答招聘者的问题呢?
招聘者:如果你碰上了一项万分火急的任务,请问你会怎样让你手下的员工赶工呢?
某乙:我会邀集齐全体员工,向他们解释这项任务的性质,使大家都能够了解限期完工的重要性。之后,我再问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意见,能使我们限期完工。
招聘者:你这样做,结果能有效吗?某乙:我们都能互助合作,成为一个团体。大家共同努力,最后总能如期完工。招聘者:请问在你单位里,员工流动率如何:
某乙:我们的流动率很低。在我们单位里,很少有人因为工作不满而离职。即使有少数离职人员,也都是因为个别因素,例如有人怀孕了,跟随丈夫迁居别处了,等等。大致说来,我们员工的流动率,每年约为8%左右。
招聘者:公司还会存在一些人事问题吗?某乙:我想是会的,不过我将尽力量妥善解决这类问题。招聘者:你怎样解决这类问题?某乙:我将继续同他们保持经常性联系,双方之间密切沟通,出现人际冲突问题我将尽一切办法进行调解,并予以妥善解决。
某乙的管理作风倾向于民主温和型。这种管理作风有利于上、下级之间和谐沟通,保持双向良性和谐的互相关系。不难想像,某乙的管理作风会得到员工的支持,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某乙的管理作风能够同公司本身的作风相互适应,不致于发生消极冲突。而某甲的管理作风很难会受到公司其他员工的欢迎和爱戴,不利于形成一个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企业团体。事实上,某乙的管理作风为现代企业倍受欢迎。
这两种不同结果的求职面谈,再一次说明,在竞争管理职位过程中,求职者除应明确招聘者提出的问题之外,还应审慎地考虑应聘工作的性质、特点、工作环境,把握各种有利时机,提出自己对开展该种职业有创见性的建议,以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
如果对自己应聘的职业工作具体内容不清楚,或者讲话没有目标,没有要点时,很容易不知不觉犯上重复前面答问的错误,这会破坏面谈的气氛,因为重复相同的话会使对方厌烦。这类重复会破坏面谈的深入发展,并且会使对方认为求职者是一个没有什么见解的人。本篇中例一、例二、例三中的应聘者某甲,存在着上述的错误和缺点。当求职者发现所提的问题是自己不熟悉的,他可以巧妙地离开面谈话题,转移对方的注意力,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自己对这项工作的见解,避免哕嗦重复、牵缠胡扯等毛病。假戏真做,确立职业角色意识某些特殊职业如记者、演员以及节目主持人等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特殊的职业工作能力。这些职业对工作人员的口才要求更高,在求职面谈中,应聘者往往会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此时他(她)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确立应聘的职业角色意识,进入角色状态,使用职业化语言,假戏真作,才能使面谈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深圳商业电台记者罗亚莉求职面谈的整个过程,我们看看她是怎样进行面谈的。招聘者看了我的高中文凭,说:"你在学历上要吃很大亏的。"
罗说:"是的,但我相信深圳更重视实际工作能力。"
(罗承认了招聘者的看,但并不灰心,却从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谈起自己能够胜任电台记者工作。)
招聘者:"如果你是商业电台记者,一天早上上班时,发现起了很大的雾,街道、房屋、汽车、行人都看不见了。这时,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罗笑笑反问他:"你说的反应指面对这种现象会发生什么事还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招聘者:"我不能提示。"罗想了想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今天有雾。"
(罗尚不明白招聘者的问题,她的反问是希望对方暗示,当遭到拒绝后,灵机一动,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这时求职者已进入记者职业角色状态,为求职成功走出了关键一步。)
招聘者:"如果让你主持畅销小说广播节目,你准备怎么做?"罗:"我首先会请贾平凹、陈忠实及以写财经小说见长的梁凤仪,再请深圳一些以写纪实、畅销小说见长的作家担任我的特约撰稿人"。罗机智地抓住。畅销,,二字作文章。以此作为面谈的突破口,对自己的记者工作做了一个模拟的策划。)招聘者:"假如这星期贾平凹来深圳开会,你去采访他,而且只有半小时提问,你要请他为我们电台写稿,他不说话,现在假设我就是贾平凹,你可以采访了。"(又是一道怪题)下面是罗对假贾平凹的采访:
"贾老师,您好,我是深圳商业广播电台记者罗亚莉,听说您来了深圳,我特别高兴。您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也是受全中国读者欢迎的作家,您的作品我都拜读了,《废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尽管也有各种议论。但是,贾老师,请您相信,我永远是站在您这边的。前一星期我在书店看到一本著名贾平凹的小说《霓裳》,我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当时,我先生在一边说,这本书是假的,我没听他的,因为我对您是绝对信任、崇拜的,回家一看内容,我真的很失望,很伤心,我不明白贾老师您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我难过了两天,直到第三天在报纸上看到这是一位冒名作家写的书,心里舒服多了。我知道,贾老师,您不会让您的读者失望,也不会令我失望。我们商业电台刚刚开始创办,很需要像您这样富有爱心、责任心,深受读者爱戴的作家支持我的工作,相信你这么善良的人,是不会拒绝我们千千万万深圳听众的,对吗?"
招聘者听得频频点头。接着,他又请罗再评价一下贾平凹的《废都》以及陈忠实的《白鹿原》。罗轻轻一笑,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遍。随后,招聘者问罗:"如果让你担任商业电台白领节目主持人,你能胜任吗?"
罗笑着答道:"没问题,我相信自己能和他们找到共同的话题。"一个月后,深圳商业电台正式聘用罗亚莉小姐。
在面谈进入关键阶段,招聘者突出一道怪题,让罗作为模拟电台记者来采访贾平凹,旨在测试求职者能否成功地运用记者的职业语言扮演一位记者。求职者很快地对问题作出了反应,侃侃而谈。她先是作为贾平凹的忠实读者立场,肯定了贾平凹的贡献。随后,她又故意制造了一个悬念,以她自己把冒名作家写的《霓裳》一书误认为是贾平凹的书,导致自身心理上发生的波折这个层面,对贾平凹的创作人格作了进一步的肯定。随后,她以电台记者身份又娓娓道来,邀请贾平凹作为电台畅销小说的特约撰稿人。她的谈话人情入理,摒:一般职业记者那种死板生硬、冷漠僵滞的不采访模式,很能使被采访者由心底漾起感动之情。她的谈话也使招聘者忘乎所以,招聘者似乎进入了真正的被采访状态。
罗成功地确立了职业记者的角色意识,巧妙地运用职业语言,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假采访。
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演员、记者、节目主持人这些特殊职业中,职业工作者往往在各种各样的模拟情境中,以语言为主要工具,进行各式各样的表演。假戏真做假亦真,这不正是这类职业特点的高度概括吗?天才的表演离不开天才的表演口才。因此,求职者在参加这类职业应聘面谈时,应该预先确立职业角色意识,对招聘者提出的问题要灵活机变,准确运用职业角色语言,在模拟的表演情境中假戏真作,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面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