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子孙须择良家素娴,姆训者方可聘娶,毋图小利,以妨大义。凡养女者亦当择妇之心择婿。
暨阳家谱将上述6条遗训作了简要概括,变为6条宗规,要求家族成员,人人遵守。
宗规:
1.崇祀以敦孝思,2.孝悌以肃家风,3.睦邻以念同宗,4.耕读以务本业,5.账济以活贫穷,6.择配以选良家。
吴兴惠氏家规及训辞
家规:
尝思朝廷有律例,乡党有禁约,宗族宜恪守者惟家规也。如不预立规条,以课子孙,则无知者何所遵循也。今值重修宗谱,理宜整顿家规,使子孙永守勿替。凡我惠氏子孙,世世向善克遵家规,仰体遗意实为欣望,议以数条开明于左:
1.敬祖宗。人之有祖宗,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每逢朔望,沐浴湔衣,焚香诚拜,毋得疏忽。凡遇惠山春秋,官祭之期,各具衣冠与祭,悉听主祭,后裔分派执事以申报本之意。祭毕,各自长幼序次从容谦让,毋得喧哗以失礼节。
2.重坟墓。窃思祖宗之坟墓,祖宗魂魄之所在也。青松翠柏,犹一家之门户,当设法栽培,以护英灵。每年春秋及时享奠以尽子孙诚敬之意。
3.孝父母。古云五刑之属罪莫大于不孝父母。鞠育之恩,昊天罔极,虽终身孝养,尚不能报于万一。子孙倘有不孝者,送祠议过,家法重处。再姑媳亦宜孝顺,若违而不孝者,着房长教训以和家道。
4.序昭穆。昔有明洪武皇帝以子孙蕃众,恐命名重复紊乱世次,因拟二十字,每一字为一世,其下一字临时审定以为双名。如“高瞻祁见佑,后载翊常由”等字是也。吾惠氏仿其意,而题二十四字,于十八世起每一字为一世,曰:
尔敷承其嘉祚世守善而永康
以仁存心纯正宗支自克延长
其下一字亦临时审定,以为双名,则世次不紊矣。
5.正族体。周礼以八刑治万民,三曰不悌之刑。因兄弟关同胞之谊手足之情也。诗云: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尤矣。理当兄友弟恭,即族中昆仲推祖宗一脉视之原无分别,亦宜相亲相近,所谓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也。倘有倚势凌傲者,当为鸣鼓之攻。
6.兴文教。昔先王造士,家有塾党有庠,其遗制至今不废。今天子振兴文教,雅意做人,吾族中子弟有志读书者,各支如有公款须给膏火纸笔及应试之费,以示奖劝。为子孙者亦当刻苦攻书,以期上进,不得虚延时日,致负祖宗栽培之意。
7.崇节烈。从来节孝贞烈最为难得,故旌表恩荣历朝不废。吾族幸有其人,必表而志之,以垂久远。如本人无力请旌者或近房或通族出资代办以表扬其德,俾免湮没不彰也。或有苦志守节,而糊口全无,族中有力者,亦当设法示奖,勿靳升斗之需,尤征善族。
8.戒伦常。为人根本先从伦常做起,故长幼序次男女有内外之别也,乡里间甚有以兄嫂弟媳占为妻室者,此等人因住居僻地,无人整顿,遂致积习相沿。有伤名教,非惟风化攸关,抑且难逃国法,身罹不测之祸,生死在于顷刻。朱子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诚哉!确论常言夫妇白头偕老,此乃禽兽行为,岂有长久之理耶。吾惠氏远近数十支,虽属务农,幸无此类,但乡间往往有之,故作此以戒之。
9.戒争讼。讼之兴也,皆由气不能忍。气之不忍,皆由理之不直。彼此各执一见,不肯认曲以致相争成讼。然而一入公门,耗费钱财,倾家荡产,俗云赢了官司输了钱,甚至结成世仇,贻害子孙。易曰:讼则终凶良有以也。望吾子孙惜有用之钱财,不必负一时之闲气,宁为无用之辈,勿做逞强之徒。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胸中有泰和,诚哉!是言也。凡是以忍耐为主,则处世之道有三:一曰和平,二曰谦让,三曰忠厚。胸中有此六字,虽广游四海可无虑也。嗣后倘遇欺凌不公之事,务请族长及图中董长等剖白定夺,毋得负气争讼,轻易经官,遂致耗费钱财,有违家约,以抗规论。
10.戒奸邪。诗云:万恶淫为首。如见人之美色,设计以图,所欲殊不思身已近于杀矣!即未至杀而入此迷途,则功名富贵尽付东流。贪一时之欢乐,贻毕世之怀惭,凡为子孙者切切戒之,如有不遵此规者,经族长重责,毋得留情。
训辞:
窃思先人遗训,传之子孙,令各恪守,共展彝训,曰:凡我子孙俱务行善,以无辱祖宗,无亏名行,须孝父母,敬尊长,友兄弟,教子孙,时祭祀,和邻里,兴文教,崇节烈,毋胥残也,毋胥讼也,毋犯国法也。无大故勿黜妻也,毋为隶卒以辱先也,毋为僧道左术以贱姓也,毋虐细民也,毋近酗酒赌博也,毋好争斗也,毋学歌舞以荡俗也,毋相攘窃奸伪以贼身也。有一于此,不齿于族,为子孙者慎之勉之。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重九节廿一支徒居钱饼桥惠湾里二十六世裔孙秉中甫蓉斋谨识。(摘自吴兴《惠氏宗谱》)
江苏阜宁归镇庄“梁相堂”惠氏族训(摘录)
族之有训,所以垂法,戒以示后人也。自古,世家莫不皆然。余族宗法既明,而家法亦不可不讲。兹着家训十四,序列于后(一至六为修世系、谨祭祀、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训子孙略去,摘录后八条)。
(七)正名分
语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是知名分之所关者大也,盖一家之中,父子祖孙,尊卑宜别。兄弟叔侄,长幼宜分,而且妻妾姑庶之称,名断断乎!不容成紊,然使卑逾尊少凌长,小加大疏间亲势必至灭亲乱伦,而无所忌惮也,故吾族务以正名分为重。
(八)勤职业
士农工商,有其职者宜其业,而要莫大于勤读。予族世以耕读传家,而工商亦在所不免焉,然,能勤其业皆可以有成,诚使士食售德,农服先畴工利器用商通货财各务本业,各尽乃职,毋荒于嬉,必精于勤,上继祖宗之传,下绵子孙之绪,不独资生有策,亦且家道日兴所患,见异思迁,终归于无成耳,可不慎哉!可不勉哉!
(九)勤节俭
易日不节若则嗟,若盖言始不节俭,必至嗟悔也,故日用所需,与其骄奢过度致匮乏之,可熟着俭约,自持处凶荒而备衣服不可过华,饮食不可无节,冠婚丧祭各安本分,房屋器具务宜质朴。即岁时,伏腊斗酒娱宾,从俗从宜,旭于笃实,将上为祖宗异勤劳,亦下为子孙福泽,洵无乖居家之要道耳。
(十)尚廉耻
当闻治,必以廉为本,则廉固在所重也,教必固耻而廉则耻尤可也,人惟洁己为高,不入于贪污,奋志有真,不其于庸践,且恐立身一败,致玷声名制行或召斩影,如是斯,可以为人否,或辞受取,背乎义而不自知视听言幼越乎,礼而无所愧,不惟有坏名教,亦且有玷门风,凡我宗人务尚廉耻以端品行。
(十一)息争讼
圣人于讼卦,惕中吉络凶,可知讼之有损无益也,乃或小忿不徵遂起鼠牙之衅,纤恶必报竟致雀角之争,因而捏无情之词,为阴谋之计,妄讼公庭,一经明官审察,未免受辱遭刑,亦何利之有,更甚者教唆辞讼之流,破人钱财,荡人家产,不可不痛哉。当闻古人或认牛不辨夺禾而妥北风,诚足尚也,吾族当知所劝勉焉!
(十二)择交游
友居五伦之内,孚于吉则嘉此之则伤,所以与君子交,讲道论德,自日进于高明,与小人交酒食戏游,自日流于污下,是宜择而后交,或可交,而不择哉,然使择之不早不问贤不概,与之友,以致声名俱败而复欲息交而绝游也,则亦晚矣!孔子云:无友不如己者。吾族当奉为箴铭焉!
(十三)戒赌博
局终败露,奚堪颠倒晨昏,阵设迷魂,不分往来皂白。于是挥金如土。纵然饱食用心,败度裂名,难成大器。长此以往者,小则精神误用,阮囊羞涩,尤是贪残;大则司法稽查,甚至家破人亡。嬉游者,应遵规矩,痛改前非。
(十四)守法纪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法律,如规似矩,国人遵之,故太平安定。古今中外皆如是。吾等立身行事,务以法为准则,适意者,循之,逆意者亦不违之。否则,损于国害于民,于己,轻则遭遣,重则,绳之以法,遗臭后世。后人亦感耻辱,慎之。
江苏丰县“中和堂”惠氏家训三字经
我惠氏,帝王后,中和堂,历史久。明朝初,从山西,来丰县,人繁衍,四处迁,徐州府,沛、铜山,单、砀山,鱼台县,巨野县。一家人,八方住,立家训,共遵勉。
睦宗族,搞团结,不拉帮,不分裂。各居处,勤来往,有事情,多商量。一家事,大家担,一人难,众人帮。有争端,讲道理,顾大局,识大体,不操戈,免官司。族一体,安乡里,定社会,国统一。
敬父母,敦孝悌。父母慈,子女孝,尽孝心,报万一。兄端正,弟顺从。婆疼媳,如亲生,敬公婆,胜父母,妯娌间,讲和气,姑和嫂,友当先。家和睦,人才旺,誉满乡,人敬仰。
教子孙,有义方。玉不琢,不成器。养不教,子生祸,教不严,父母过。以规矩,成方圆。先有德,再育才,年少时,立壮志,苦发愤,读书籍,头悬梁,锥刺股。有志者,事竟成,栋梁才,代代强。
劳致富,懒主穷,勤为本,俭是美。戒懒惰,勤劳动,富足后,常忆穷,不浪费,不奢侈,持节俭,惜粒米,省寸布,聚宝盆,摇钱树,源不绝,水长流。勤和俭,传家久。
务忠诚,忠职守。公为先,戒私偏。做官职,要清廉,当百姓,要规范,为人师,作表率,做生意,讲信誉,求学识,要努力,服兵役,忘生死,种田园,汗浇地。
人相处,以心换,诚换诚,戒奸险,不嫉妒,不非难,严律己,待人宽,人有错,当面言,己有错,敢承担。邻里间,免争端,种田地,不争边,共财局,巧不沾。
遵法纪,守章程,履公德,端品行。有礼貌,讲文明,心灵美,行为善,爱祖国,爱人民,敬老师,尊长辈。拾不昧,还主人。戒流荡,守本分。
男子汉,大丈夫,不贪酒,不近色,视外财,如粪土,怒上心,息脾气。富不淫,贫不移,威不屈,弱不欺,恩要报,怨要消,不图名,不图利。
立家训,共八条,惠氏人,须记牢,常警戒,永遵照。益族人,利家庭,兴宗族,乐无穷!
(原载丰邑惠氏二修族谱)
安徽泗县“燕翼堂”惠氏宗族训词
惠氏族众,祖之炎黄;龙的传人,忠贞莫忘。
吾族历史,源远流长;族风祖德,世人景仰。
尊老爱幼,助残扶伤;扶危济贫,品行优良。
公共场合,注重形象;言谈得体,举止端庄。
待人接物,礼貌谦让;与人为善,宽容寿方。
公共财物,大家共享;他人有险,挺身而上。
爱护环境,净化四方;保护生态,节约宝藏。
与人交往,不卑不亢;借贷守信,以据为良。
富贵不淫,威武不让;穷不失志,敬业爱岗。
为官清正,为民安良;事农勤作,从工爱厂。
经商以诚,求学不惘;投戎尽忠,以国为上。
富而思源,不忘富乡;爱国守法,崇高至上。
勤劳致富,俭朴勿忘;持家勤俭,福泽绵长。
凡从一事,安全为上;生命不保,谈何业旺?
文武才艺,博学识广;有才则展,有声则扬。
见贤思齐,阔步赶上;怀才妒能,保守亦枉。
婚姻自主,真情为上;相濡以沫,互敬互让。
优生优育,教子有方;孝老敬长,千古伦常。
问寒嘘暖,侍药奉汤;父慈母贤,儿女效仿。
兄弟姐妹,出自一堂;弟恭兄友,手足情长。
婆媳妯娌,和气致祥;相互体贴,合家欢畅。
和友睦邻,有难相帮;受人之恩,涌泉报偿。
遇事三思,切莫逞狂;平安是福,事顺业旺。
迷信邪教,误民害帮;黄赌毒色,切莫染上。
歪风陋习,坚决抵挡;明辨荣耻,四美五讲。
足迹天涯,祖宗不忘;按谱排辈,勿乱伦常。
长幼有序,吾族永旺;勤勉自励,大任可当。
与时俱进,创新华章;扶风声远,燕翼流芳。(有删节)
(第三节)惠姓郡望
秦汉时期姓氏合一以后,郡望成为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显示各家族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产生于战国秦,消失于宋。望是指姓的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郡地范围内,是地位最高的家族。是周代氏明贵贱的文化传承。
姓氏形成之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同一姓氏的人不可能居住在同一地方,这些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便在自己姓的前面加上所居住地区(郡)名,这样就产生了郡望。郡望的产生受到了社会上门阀观念与朝廷的门阀制度的青睐。所谓“门阀”一词,是门第、阀阅的合称。《史记·功臣表》解释为:人臣有功五品,明其等曰阀,积月曰阅。“通俗的说法,阀”表示功劳的大小、品级,阅“表示当官的年限,即资历。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和地方政权最为显赫的官位由最着名郡望的人来担任;郡望较低的人无论才能多高,是不会选拔任用到这些高位上的。在婚姻上也是如此,讲门当户对。这种观念与制度始于西汉末年,经东汉初步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隋唐衰退,经”安史之乱,“彻底崩溃。唐末以后,由于”选官不问郡望,婚姻不分阀阅,标榜郡望失去了实际意义,郡望演变成一种姓氏的标志。
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惠姓的郡望有两个:一曰扶风,二曰琅玡。由于改朝换代,历史上的行政区化变化频繁。一些惠姓族人,希望作者在书中把这两个地望的变化,理出头绪,说得清楚一些,便于他们查询。为此我翻阅了《汉书》《后汉书》《辞源》及有关地方志,现将考证的情况介绍如下:
扶风郡溯源及区域演变扶风,作为郡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三国时陕西关中属魏管辖,曹操的儿子曹丕黄初元年(220)称帝时,将右扶风,省“右”字,改为扶风郡。右扶风,这个古怪的名字,据注家解释,既是官名,又是行政区名,这是汉武帝的发明创造。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将沿袭秦设的内史地一分为二,为左内史、右内史。(一说,景帝二年分内史为左内史、右内史)。到太初元年(前104)又将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右内史再一分为二,为右扶风与京兆尹。这样原秦内史地被一分为三,合称三辅。辖区行政制度上相当于郡,因所辖为京畿之地,特示尊崇,故行政区名不称郡,最高长官不称太守,长官名就用行政区名。这样西汉武帝时就出现了三个和长官同名的行政区。右扶风既是官名,又是行政区名。扶风为何意?汉武帝为什么喜欢这个名字?《太平寰宇记·凤翔府》解释为:扶助京师行风化也。“据《辞源》扶风条解释,扶风:疾风。淮南子览冥: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也许他像老祖宗刘邦一样喜欢大风的气势吧。右扶风的辖区概略地说相当于关中的西部,即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咸阳市的西部与宝鸡市的辖区。治所西汉时在长安。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这片土地上当时繁衍生息的人口已达216377户、836070人。设县21,分别为:
1.渭城县。故咸阳,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更名渭城。
2.槐里县。周时叫犬丘,秦更名为废丘,汉高祖三年(前204)更名槐里,治所在今兴平县城南偏东的南佐村。
3.鄠(hu)县。鄠,夏为扈,秦改名为鄠邑,西汉置县,治所即在今户县。
4.盩(zhou)厔县。汉武帝时置县,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山水之曲而得名。治所在今周至县。
5.斄(tai)县。斄,又作邰,周后稷的封地,在今扶风县东南,治所在揉谷乡法禧村。
6.郁夷。西汉初,分汧县西部设郁夷县,治所在今陇县西北固关街东。
7.美阳。战国秦孝公置县,治所在今扶风县法门镇。
8.郿县。西周邑名,秦置县,治所在今眉县东。
9.雍县。春秋邑名,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于此,后置为雍县,治所在今凤翔县西南。
10.漆县。秦置县,因境内西北有漆水得名,治所在今彬县。
11.栒邑。古豳国,一作邠,公刘在此建都,秦置县,治所在今旬邑县东北。
12.隃(yu)麋。西汉置县,因境内有隃麋泽得名,治所在今千阳县东千川村。区域较大,宋代的吴山、陇安、千阳三县,均在汉代隃麋县境。
13.陈仓。春秋秦邑,因境内有陈仓山得名,秦统一后置县,治所在今宝鸡市东陈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