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后,于1995年,惠念先之曾孙惠正乾二修族谱,仍为4卷。新谱将1-15世所有族人汇入一张图表,然后从15世分系,20世分支,计56系396支,下序至25世止,共序入5000余人,其中新收散居族人达500余名。这次修谱更新了重男轻女观念,把女性也写入家谱。新谱内容广泛,将原谱序文、家训等数篇文字复印入卷,又新增原主序文白话译文、重修序文、《惠姓之考及“中和堂”由来》、《家训三字经》、《重修排行字说》和新绘族居略图、名人传略、重修捐赠榜、照片、后记等。
江苏沛县“扶风堂”《惠氏族谱》该支原为苏鲁皖“中和堂”惠氏共谱。近年来称发现了新材料,认为与苏鲁皖“中和堂”惠氏始迁祖有别。因而1995年单独修谱,由惠光宇主修,惠振邦等监修,惠振峰缮写与封面设计。理清了从惠琬起上溯三世及下传至今300多年间的世系,新续了字辈、家训,记述了迁移外地的情况。
安徽泗县“燕翼堂”《惠氏族谱》明嘉靖年间6世惠天民创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12世惠自同续修,道光十一年(1831)14世惠荣宗领族人3修其谱。光绪六年(1880)惠方茂领族人第4次修谱,第2年不幸病故,由子惠肇春完成。民国初年,惠肇春偕惠方贤领族人第5次修谱,历数年,于民国十二年(1923)完成,按10大支,每支一册,共订为10册。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该谱被抄收,堆放在山头镇区公所的仓库中。后被惠友明、惠肇为、惠方米、惠俊谟先后找回,得以保存。2003年8月惠友明、惠友干、惠友田发起第6次修谱,由各房长者组成编纂委员会。惠民等78人捐资42200元作为活动经费。惠肇勤任总编,惠友明、惠友干、惠觉谟为副主编,历3年,于2006年6月完成。新谱按10大支续至26世,制定家训,撰写人物简介、对联、赞词,并将旧谱序言、图片与捐资人名单收入,汇集成一册。电脑排版铅印,为精装16开本,厚达500多页的大书。
江苏邳州“燕翼堂”《惠氏族谱》1997年新修,柏华、绍陵、有正等11人修纂。本谱自一世祖惠忠起,下至24世仁字辈止,从25世起又新列出32个辈字。该谱颇有特色,用两张统计表,将各房支系户数人口(男性、女性)及居住村庄,表达的清请楚楚。
浙江暨阳“余庆堂”《惠氏宗谱》清惠高元、惠廷周主修,光绪十年(1884)余庆堂木活字本。共6卷:卷1.诰命、敕书、遗像、重辑谱序、祠记、传略等;卷2.惠氏历世通族阖递字母、总系图等;卷3.系图等;卷4.行传第1世至51世仁字;卷5.行传第52世义字起至礼字;卷6.行传第54世智字起至敬字。共印正谱六册:洋湖正谱一册、关湖正谱一册、高湖正谱三册、八江正谱一册。并存洋湖草谱一册,浙江图书馆现保存1、3、6卷。
序言中称余惠氏始祖名罃,原魏侯,周朝毕公高之后,封于魏,都大梁,称惠王,遂以为氏。始迁祖名襟,字尔裾,行赫二,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自龙游县乌镇埠莺迁诸暨县(现改为市)高湖沿村。历9世,至豪三山公,人盛丁繁,又屡遭洪水之灾,由高湖迁居里浦,豪九昭公由高湖迁居洋湖,豪十六音公定居高湖。自豪字以下越7世福14公由洋湖迁居关湖。世系录至28世,排行字为敬。谱中辑有唐宋修谱时郭子仪、王十朋、文天祥撰写的序言和明嘉靖八年(1529)修谱的序言,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均修过谱,乾隆年间修过两次,谱序均保存。这次修谱明确提出始祖为魏惠王,并列出其世系,而以前是东周惠王之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续修,也是木活字本,共一册6卷。有祖宗彩像,内容与光绪10年本大致相同。北京图书馆收藏。
陕西清涧《惠氏族谱》6世惠时擅于明洪武三年创修,尊金末元初惠甫为一世祖。以后每隔30年左右续修一次。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还合族修过一次宗谱,形成通宗大谱(册、卷数不清),有专人保管。据小岔子惠树桐老人回忆,在战争年代,他辗转保存过惠华亭交给他的11箱家谱,后来去向不明。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派从惠华亭(已去世)孙家中抄出8箱家谱,当“变天账”在大礼堂展览后烧毁,其余下落不明。现在保存下来有白草二里、将军沟、折家坪、梁家岔、惠家园则(西)等支谱,这些支谱有的近年来又进行过新修。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支谱中收录有惠时擅创修家谱时撰写的序言。可以看出清涧惠氏的渊源、世系、分布等情况。惠家园则(西)支谱中还收录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5世孙惠翥修谱撰写的序言。从序言中可知这是第4次修谱,前3次已修成木、火、金、水4卷,这次修为6卷,不以五行命卷,改为天干数字命卷,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后续谱,顺序而继。
陕西富平《惠氏族谱》明时有谱,明末兵燹之后,族谱残缺失次,详情已不可考。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当朝进士、惠元钧的第11代孙惠靇嗣执笔,同诸族长详集前代,对旧谱进行整理增补,由当朝诰授昭勇将军、陕西宁夏镇永昌卫守备、第11代孙惠绍先书丹,方使修订告罄。89年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第14代孙惠士秀又曾抄录家谱,是否修订,无法查考。到了20世纪30年代,当地塾师、名医第19代孙惠广运再次手抄,增补。文革浩劫,百般藏护,后经其子瑞玺、瑞征兄弟收藏保管。2006年至2007年间,由第20代孙惠瑞生主持执笔,联手其堂弟瑞真、瑞玺、瑞恒、瑞征,并堂侄百庄、百明进行查访订正,部分修续,毛笔书写,装订成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富平惠姓新谱,命名为《惠氏阖族世系名谱》,复印20份存世。
山西安邑《惠氏族谱》12世惠迪吉于清同治十二年创修,14世惠有孚于民国八年续修。记载了一世祖惠文从陕西扶风迁至运城,历14代繁衍生息情况。现存残本,保存在16世惠振华家。
山东诸城《惠氏族谱》由10世惠德民创修于清朝康熙十二年,16世惠麟书于光绪二十年续修。续修谱分4册4卷,有序言、世系、传略。为49人立传,重点突出。一世祖叫惠诚,明洪武二年从河北枣强县迁来。学究村惠耀东与郭家屯村惠世合都家藏有续谱。
山东日照三庄“松竹堂”《惠氏族谱》三庄惠氏族谱创修于明代,明末战乱中失传,清康熙十二年惠德民(与诸城惠德民可能是同一人)重新修谱,道光五年14世麟如修惠家庄谱。光绪年间有两次修谱,第一次是清光绪元年(1875),由15世惠秉方主修;第二次修谱在光绪二十七年(1902),由17世惠恒德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17世惠锡晋、18世惠汝楫又续修过一次谱。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3次修谱,17世惠锡晋与18世惠汝楫等,于1950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谱,10年后,惠锡三、惠汝楫等于1961年又进行了一次续修。40年后,2000年至2008年,进行了第3次修谱。这次修谱成立了班子,由19世惠峰林(三庄三村)、惠庄林(三庄三村)任总策划、由19世惠庄林任总编辑,18世惠汝佩、惠汝宪为顾问,汝君、君泰、宗林、凡林等积极参加,在日照地区一个村一个村地调查,还到诸城、安丘、沂水、东海等地走访有关村庄,搜集了大量翔实材料,又到河北枣强县考察祖地,撰写成新谱初稿,征求各支派意见,反复修改,于2006年审定。靠惠峰林等族人捐款,筹足资金,惠玉昆、惠林平、惠熙望在排版印刷纸张等方面积极支持下,终于2009年面世。新谱共分9卷,宣纸排印,线装,蓝皮,外有锦盒,古朴大方。1、2、3、4卷为总谱,5、6、7、8卷是按村记录的世系谱,第9卷为这次修谱的概况、三庄历史、历代先贤、当代名人、日照惠氏分布图及后记等。新谱内容丰富,7-25世支系清楚,迁徙分布一目了然,人物群体鲜明。
山东安丘“垂裕堂”《惠氏族谱》由14世惠熏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创修,分序言、世系图、祠堂祭田、墓志等部分。光绪二年(1876)16世惠清涟、惠汉廷、惠风和续修,民国三年(1924)18世惠邦治等进行了第3次修谱。1963年3月14世惠学忠4修其谱。40多年后,三村惠姓人成立了修谱班子,推选16世惠从斌为总撰稿人,惠相让、惠从义、惠从礼等参加,历经4年调查研究,于2008年完成了第5次修谱。新谱有序言、绪论、溯源、世系、、人物、附录、后记等部分,比较完备。
邹县《惠氏族谱》2005年新修,惠成明、惠成元、惠成龙主修。从12世惠景群、惠景研起,至22世止,理清了两大支五小支的世系。从21世起新续了40个辈字:“鑫锦顺建,身正相贤,懋德荀志,盛世稳传,康嘉惟勤,仰干启运,昭祥福瑞,春艳华存,鹏程达伟,友善共臻。”
河北抚宁下庄《惠氏族谱》现存谱为清光绪十九年修,残本,保存在县档案馆。记载了1-12代世系。另有一支谱,记载了1-19代世系,惠兴国正根据这两谱整理成续修一新谱。
巴中广元《惠氏宗谱》广元惠氏在清末修有族谱。南江惠氏10世惠政在宣统年间创修族谱时,得知广元惠氏为惠攀凤、惠麟凤后裔,便亲赴广元考察,基于广元惠氏攀凤、麟凤祖与巴中惠氏成凤、伏凤祖同字派,巴广惠氏达成共识,视“四凤”为兄弟,便合族统派。百余年后,2004年成立了巴中广元惠氏续谱葺祠小组,惠煜贤为组长(主编)、惠良仁为常务副组长(副主编),组员们团结协作,实地考察,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经过4年多的辛劳,于2008年修成巴中广元《惠氏宗谱》一册,16开本,红皮精装,印180册。该谱内容丰富,对祖源进行了考证,较详实记录了始迁祖、世系、支派、迁徙、分布情况,并有人物简介、族事录、风俗、杂记等篇章。卷首辑有川东北惠姓主要居住地示意图及30多幅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四川高县《惠氏族谱》老谱失传,上世纪90年代初,重新修谱,成立了编纂委员会,由惠照龙为顾问,惠再勤、惠富海为主编,惠均元、惠再林、惠添元为副主编,经过4年辛劳,于1994年重创新谱,称第一次修谱。14年后,于2007年,又第2次修谱。这次修谱成立续谱编纂委员会与续谱编辑室,编纂委员会由惠均元、惠恒登为顾问,惠再林为主任;编辑室由主任惠均元,主编惠富海,副主编惠富银、惠荣平、惠庆坤与惠元明等22名资料员组成。这个班子广泛调查,精心撰稿,于2008年完成。谱分前言、序、诗、联、劝导、字辈、世系表、房支表、后记、附录等14部分,内容丰富,条理分明,重视族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职务的介绍,颇有特色。
云贵“扶风堂”《惠氏族谱》云南宣威普立《惠姓族谱》,7世惠莹于民国十三年首创,理清了一世祖至10世的世系及迁徙分布情况。70年后,1994年普立惠姓成立起以惠德赋为主任的续谱编委会,联系贵州荣耀支后裔,共同修谱。下设编辑部,惠德早、惠德清、惠世伦为总编辑。在各支派族人的共同支持下,历经7载,于2001年修成《云贵惠氏族谱》一册,为16开精装本。谱分特载辑、序言辑、世系辑、附录辑、资料辑等5部分。主要介绍了宣威普立惠姓始祖惠成杰世系、迁徙、分布情况与贵州惠姓始祖惠荣耀世系、迁徙、分布情况,还有族训、辈字、对联、诗,并辅以若干祖茔、村庄照片,图文并茂,鲜明、翔实、生动。
辽宁盖县《惠氏族谱》清乾隆四十一年惠朝基命义子邹歧风撰,光绪二十二年惠守和续修。不分卷。记载始祖为河北抚宁下庄惠姓人,明崇祯年间到辽东做买卖,清初闭关后在盖平入内务府正黄旗,娶妻生子,子孙辗转迁徙辽东半岛,定居金州,繁衍城大连惠姓望族。
《惠氏世谱》民国年间修,作者不详,谱记该支惠姓由孔姓改来,明永乐年间从山东安丘“避难”迁居辽东兴京(今辽宁新宾县),数年后再迁得力乌赫(今扶顺县得力村),后裔散居黑龙江、吉林等地,现谱存吉林辉南县惠天声家。
(第二节)惠姓家训、族规
一个以血缘传承为脉络的家族,族大人多,关系复杂,如何使内部和谐相处,如何正确融入社会,就需要制定一些规范族人的相互关系、约束族众的思想行为的条条框框,这些规矩就是家训、宗规,最初口口相传,后来变成条文,纪录在家谱中,成为族众行为的准则。家训、宗规,封建社会的前期就已出现,宋代得到发展,明清更加完备,对促进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每个大的家族都有家训或宗规,有的不只一部,成为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宗规,是宗法制度的产物,实质上是族中长辈教育子孙如何做人的诫勉之辞,其内容离不开三纲五常,诸如祭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敬长辈、亲师友、睦邻里、尚勤俭、力本业、训子孙等,既有封建礼教的消极因素,也涵盖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加强家庭道德教育,规范青少年的社会行为,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现实意义。
惠姓家训、宗规其主要内容与大多数姓氏的家训、宗规相同,仔细研究侧重点略有不同:一、强调宽厚忍让。吴兴惠氏(也称江左惠氏)和阜宁惠氏家训中都把“息争讼”单独列为一条,非常明确地告诫打官司的坏处,凡事以忍耐为主,“强调”百忍胸中有泰和“不怕讥笑,宁为无用之辈,不做逞强之徒”。遇到欺凌不公之事,要向族长汇报,由族长剖白定夺,如轻易经官,以“抗轨”论。二、强调遵纪守法。告诫子孙立身行事,务以法为准绳。适意者循之,逆意者亦不违之“否则,损于国害于民,于己轻则遭遣,重则绳之以法,遗臭后世。三、重读书。不少家训有”耕读传家“耕读是尚”的训词,其意重在读。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务必择师教之。教育子弟要愤发读书,明理上进。作为家长再穷也要攻书。穷困之家孩子聪颖者,族人要资助上学。族里如有公款,要对上学的孩子给予奖励。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训、宗规的内容也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修的惠姓家谱,家训内容在继承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编的家谱,家训增加了商品意识、八荣八耻、振兴中华等新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没有用文言文的,都用通俗易懂的“押韵句”表达,有长有短,短的有4句、8句、10多句的,长的有几十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为了好记,编成三字经、四字经,读起来,别有韵味。现将收集到的三个时期的5件家训、宗规:暨阳惠氏遗训及宗规、吴兴(江左)惠氏家规及训辞、阜宁归镇庄“梁相堂”惠氏族训、丰县“中和堂”惠氏家训三字经、泗县“燕翼堂”惠氏族训,摘编于后,供大家欣赏、研究。
暨阳惠氏遗训及宗规
遗训:
1.子孙务宜孝悌为先,和睦为本。凡族内有患难疾苦,必须会议往亲扶助,毋得袖手旁观。
2.子孙须恭敬尽礼。出入有仪,见长者坐必起,行则序,应对必称名,毋以尔我女妇并同。
3.子孙以耕读为本,以商为事。不许为卑贱以污先声,戒之慎之。
4.遇祖宗之墓,凡祭扫之时,宜尽礼以隆,报本毋持孝心。
5.祖先皆以文翰相承,子孙当以法守相念,毋须恃强吞弱,好讼于刑,自治伊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