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日本!
日本最早的两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都提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传说这位武功盖世的神武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在他统一全日本的东征壮举中,每次陷入困境都会有天神主动现身相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遭遇平生最强大的劲敌长随彦的那场战役。面对凶狠残暴的长随彦,人间英雄神武天皇占不到丝毫便宜,屡战屡败,连战连退。大概天神也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眼看神武天皇之军退无可退,快要穷途末路的时候,才淡定地使出法宝:两军战到一半,突然天色大变,一只浑身散发着刺眼光芒的金鸟停落在神武天皇的弓上,令长随彦一方无法张开眼睛迎战,趁此机会,神武天皇率军掩杀,大获全胜!后继的穷追猛打,更是逼得长随彦道出了不投降的真相,原来其妹夫饶速日命也是天神的苗裔,而天神的子孙不该有两种呀,故怀疑神武天皇是个冒牌货,但神武天皇和饶速日命相见互换信物后,彼此都认定了对方同为天照大神的子孙,而后饶速日命甘愿追随有天神相助的神武天皇平定四方。经过六年的南征北战,平定了各方势力,神武天皇才于辛酉年正式即位,建立起大和朝廷。
神武天皇不凡的身世和神话般的际遇不禁令后人猜疑:日本历史中真的存在过这么一个人物吗?这到底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事实?针对这一问题,各研究学者和民间人士众说纷纭,至今仍没有给出公认的标准答案。一说这是后人编排出来骗后人的,比如“神武”很明显就是中国汉朝时期流行的谥号风格。神武天皇的乳名“若御毛沼命”含有五谷神之意,而大和一带自古便是重要的谷仓基地。因此,神武天皇很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之言,是明治维新时期,皇权上升后统治者编出来抬高自己身份地位的手段,就好像几乎每个原始民族都会自称是神的子民一样,要的就是高贵血统。中国西汉有个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拍皇帝的马屁,日本明治维新后,有人跳出来想要拍拍天皇的马屁,于是“神武天皇”就在这些人笔下“神武”地诞生了!
然而,另一派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们尊重史料文献的记载,相信神武天皇的确曾经存在过,只不过后人为了宣扬他无比伟大的功绩而将其神秘化了。当研究者们轻轻揭开神武天皇神秘的面纱,竟然惊奇地发现神武天皇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古人——徐福!徐福何许人也?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公元前219年,有个叫徐福的人就上书说东海有仙山,他愿意前往为秦始皇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于是秦始皇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粮食、衣物、药品等东渡求仙。前两次无功而返。公元前210年,徐福第三次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之地,因为没有找到传说中的仙药,又加上这里气候温暖、百姓友善,徐福便留下来自立为王,再也没有返回中国。而这个“王”就是传说中的神武天皇。神武天皇的东征实际上也就是徐福东渡求仙到达日本的历史反映。据有些考古学者考察发现,神武天皇的东征路线不仅和徐福登陆日本后的北迁路线吻合,而且在这条路线上还出土了很多中国秦代的器具,包括一直被日本皇室奉为至宝的“八咫镜”、“草薙剑”、“八坂琼曲玉”三大神器,其样式和制造年代也都介于中国秦汉之间,认为这些器物也是徐福当时从中国带到日本的。
考证与质疑总是并存的,反对者指出神武天皇的即位是在辛酉年,即公元前660年,当时秦始皇还远没有出生,又哪来什么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求仙?如此算来,徐福≠神武天皇。而又有学者指出神武天皇即位的“辛酉年”在中国史书上就有“辛酉革命”的谶纬之说,且日本神武时代尚未开始纪年,因此,这个即位年份也是假的!这样讲来,徐福又可能就是神武天皇。
也许任何一种考证都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因为在每个日本国民心中其实都有自己对神武天皇的理解和幻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神武天皇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般的历史传奇。那么,最初的日本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考证,《日本书纪》中关于初代帝王的记载,尤其是前十代天皇,缺乏史料佐证,有很多不足凭信的地方,略懂古代史书编纂的读者一定知道这再正常不过了,但不正常的是日本进入现代文明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对其信以为真,还理所当然地写进宪法,编进教材,将神武天皇践祚之日定为日本国肇始的国庆日——“纪元节”,甚至当着全世界的面夸耀日本皇族的“万世一系”,自诩大和民族的源远流长,展示日本文化的正统独特。这也难怪没什么历史可言的美国在二战后硬要日本天皇当众宣布自己是彻彻底底的“凡人”。日本皇族谱系根本没什么“神性”可言,赤裸裸的报复啊!但其实很多日本人骨子里仍旧不愿意放弃对自己民族的优越感,他们始终坚信日本皇族血统的高贵纯粹,坚信大和民族起源于日本岛上的先民,其纯正的血统里不会掺和流淌着外族的血液。所以,1966年,日本又再一次恢复了“纪元节”,把被美国人斫断的历史又重新接续起来。
但不管日本人愿不愿意相信,“移民说”或许要比“单一民族论”更为理性可靠,也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日本原始先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年生活在北海道的本地人,即阿伊努人,他们与典型的日本人截然不同,眉骨突出、毛发稠密、眼窝深陷、风俗信仰迥异。到了日本明治时期统一了北海道岛,这个民族也就逐渐消融了;另一部分则是由中国大陆经朝鲜半岛抵达日本的最初移民组成,那时候也没个移民政策,更没有查户口本身份证的,“来的都是客,日本欢迎您”,大概移居此地就成了“当地人”,从此不分来历、种族,逐步形成了大和民族。徐福一行人正是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移民队伍,不管徐福到底是不是神武天皇,他对日本发展的贡献却是无可否认的,正是因为他的到来,原本蹒跚而行的日本社会有了跳跃式的进步,从以采集经济为主的绳纹时代迅速迈入了农耕经济的弥生时代。
然而这一推断传到日本人的耳朵里再由他们嘴巴说出来竟又变了味儿。日本人称外来移民为“渡来人”,并断定是大和民族使这些陆续涌进的渡来人“和化”,即被归化和同化。于是“移民说”变种为“混合民族论”,后来竟成为日本殖民台湾和朝鲜半岛的帝国主义扩张“口实”之一,既然我们皇族的血统来自朝鲜半岛,那就证明古来“日鲜同族”,朝鲜半岛自然就是天皇的属领之一!二战时期,这种“同文同种”说在日本国民心中愈演愈烈,甚至扩大到中国东北,成为日军疯狂占领该地的最大动力之一。
其实这一场关于民族起源的纯学术探讨之所以会沦为现实政治的指南正是缘于一个民族对自身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本经济腾飞了,自然就拿鼻孔看世界。想当初汉朝作为天朝大国,日本来访,我们不仅称人家为“倭国”,还大模大样赐以“汉委奴国王”字样的印绶。而日本向来自视为神的后代,似乎其优越感更是与生俱来的,就是面对隋朝的大一统,日本也不忘落款一句“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何其傲然!这句名言后来被看做是日本国名的雏形。到了唐朝鼎盛时期,日本陆续派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前来观摩,前后共达19次之多,而当时称为“大和”的日本也学了点汉语,明白了原来“倭”这个字眼不怎么好听,又因为日本崇尚天照太阳神,于是告知唐朝我们已经改国名为“日本”了,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由此一直沿用至今,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经过近百年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消化,日本人的自信与优越更胜当年。
中日两国之间类似这样的“人才交流”可以说自秦汉到隋唐一直源源不断,但这来来往往中也不乏客居他乡的特例,一个是阿倍仲麻吕,16岁时随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考试、做官、终老长安;一个是徐福,漂洋过海数载来到日本,传授文化、技术,自立为王;还有一个,则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大唐别样传奇女子——杨贵妃。
Hold住,玉环姐
自从亚洲版“哥伦布”徐福发现了“新大陆”日本,中日两国的友好邦交就一直源源不断,到了唐朝鼎盛时期,日本“遣唐使”更成了一个时髦的行当,时不时地来趟中国学习点唐代文化,或者见识些奇珍异宝,不小心碰上了安史之乱还顺手捎带走了大美女杨玉环。
不错,这位玉环姐就是唐玄宗的心肝宝贝,人称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起兵叛变,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逃亡蜀中,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将士一致要求“处死姓杨的”!唐玄宗拗不过,只好赐白绫一条,任其自缢于佛堂梨树下,死后陈尸天井,将士们看到杨贵妃真的死了这才安心,杨国忠则惨死于乱兵刀刃。当天傍晚,杨贵妃的尸体就被埋葬到了离驿亭西一里远的路旁土坡下。不久后,安史之乱平息,唐玄宗秘密派人寻找杨贵妃的尸体竟一无所获,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难道强大的玉环姐在马嵬坡死而复生了吗?
关于这次神秘掘墓事件,新、旧唐书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旧唐书》里说贵妃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里却只有香囊犹在。难道贵妃的遗体被盗墓贼盗走了?那只能说,是你《盗墓笔记》看多了,如果贵妃墓真的遭到了盗墓分子的洗劫,连尸体都不放过,他们会单单留下一只香囊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吗?况且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谁有空成天打听贵妃的埋葬之所。《旧唐书》是唐朝时记载的,而《新唐书》是宋朝欧阳修等人根据旧唐书编写的,按常理说应该是旧唐书尤为可信,但欧阳修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既然要修史就不会随随便便删改,他们特意删去肌肤已坏只能说当时宋人可能已经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贵妃尚存的消息,因为宋代对外交流非常频繁,他们很有可能在与日本人交往的过程中就听过或者看到过有关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证据。
但古人说话常常喜欢“语焉不详”,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告诉后人:你懂的!可惜只有白居易懂了,我们却不甚明白。1930年代,大作家俞平伯通过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长恨歌传》的大量研究指出杨贵妃很有可能在马嵬坡事变中存活了下来。他认为如果只写“长恨”,写到马嵬坡兵变就可以了,何必后面画蛇添足再去假设杨贵妃当了女道士,又何必写下“遂教方士殷寻觅”,到处去寻找杨贵妃的下落呢?至于为什么让方士去找也是有讲究的,因为秦代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方士才有能力东渡日本,徐福就是个例子。同时俞平伯还举出“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便是当年唐玄宗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却找不到的遗憾。
日本学者南宫博也曾在《马嵬事变和杨贵妃生死之谜》中解释说,白居易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同样证明了杨贵妃并没有死,因为碧落指苍天,黄泉指地狱,两处都找不到杨贵妃,不正是说她还在人间吗?而这也是为什么“长恨”的根本原因,恨彼此活着却永生无法相见!后面那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中的海上仙山就是指日本,受徐福影响,古人习惯把四面环海的日本当做仙境之地,常年积雪的富士山烟雾缭绕更显其虚无缥缈。
有了专家学者们的理论支持,日本人的腰杆立马挺直了,纷纷跳出来说自己就是杨贵妃的后代,玉环姐倒成了日本人的国母了?!就连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不忘插一脚,拿出族谱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申明:我才是杨贵妃真正的后裔。
如果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明明被赐死,还陈尸于天井的玉环姐是怎么在众目睽睽下逃脱的呢?这简直就是一部悬疑剧。杨贵妃若果真没死,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在佛堂缢杀贵妃的内侍没让她气绝身亡,只是暂时的昏厥休克,这个人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意;二是在佛堂被缢杀的并非杨贵妃本人,而是与她形体相似的宫女,打扮成贵妃的样子后蒙骗过了将士,要知道,就算贵妃被赐死,将士也不可能近距离查看贵妃的容貌,所以“替身”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者杨贵妃平时待人宽厚,宫中侍从都对她感恩戴德,遭遇不幸设法救援应在情理之中,加上李瑁和高力士平素与玉环的关系,代为掩饰及协助她脱身也是极有可能的。
那么,得以死里逃生的杨贵妃是如何东渡到日本的呢?一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皇帝都逃亡了,日本遣唐使当然也要赶紧跑回国保命,在逃难之路上恰巧遇到了杨贵妃便顺道将其救回日本了。众所周知,当时日本极度崇拜大唐盛世,什么都仿照唐朝的,这次真的从唐朝来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而且不是走穴,是常驻!所以日本人都被玉环姐给Hold住了,据说连天皇都表示愿意让位,玉环姐得以继续享受贵妃般的待遇,在奈良直到终老。当然,也有说是唐玄宗派人秘密护送她东渡日本,在山口县久津港登陆后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至今日本当地的二尊院中还有杨贵妃的坟墓,该村也被称为“杨贵妃之乡”。还有说得更玄的是杨贵妃稍稍缓过气来后被人救了,救她的人打造了一只空栌舟,在舟里放了可以吃上几个月的粮食,然后推到海里任其漂流,漂到哪儿算哪儿。“空栌”就是没有船桨的船,这船没有桨就从中国漂流到了日本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况且既然挽救了人家的性命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呗,岂有再让她“任其漂流”的道理,显然不合逻辑。
但不论是哪一种猜测,日本国民对杨贵妃的喜爱确是事实。日本民间传说:杨贵妃与其兄杨国忠的儿媳徐氏、孙子杨欢一行于安史之乱后第三年在日本山口登陆。她不仅受到了孝谦女天皇的热情接待,还协助天皇平息了一场日本宫廷政变。她的有关事例被写进日本的“物语”。日本一种叫“川柳”的诙谐短诗也有歌颂杨贵妃的篇章,至今日本仍有不少人能够用地方曲调歌唱出来,诗句大意是说: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爱的两个人就是克里奥佩特拉和杨贵妃,前者是古埃及艳后,后者就是中国唐代的绝色佳人,日本人对玉环姐的痴心与崇拜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了,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或许就是杨贵妃后半生的神话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