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2700000026

第26章 宋曙光:我的班主任

师生重又相见的这一天,经过三十余年漫长期待之后,终于盼到了。我的老师从香港回到内地,来看望他始终想念的学生。当我们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师,报上自己姓名的时候,我发现,老师的眼圈儿红了,他大声地重复着我们的名字,似乎要把眼前的情景,重新拉回到当年的校园。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老师三十八九岁,年轻且胸怀抱负,我们大都在十五六岁,懵懂之中初学做人。当时班里的课堂纪律混乱,老师奉命前来接班,可第一天上课,并没有出现以往的“哄堂”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这样有风度的老师,并且知道老师还是一位泰国归侨,可能就是缘于对老师爱国心的敬佩吧,初次相识,师生之间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学生时代,使我难以忘怀的老师,当属这位中学时期的班主任韩良平。虽然从小学直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有七八位之多,但是像韩老师这样印象深刻的班主任却不多。实际上,在61中学,我和韩老师也只相处了两个学年,那段时光的零星记忆,不知为什么,竟然一直在心里埋藏了三十多年。

老师是否还有当年的印象?从那时到现在,岁月倏忽,弹指间三十余年过去了,而今,老师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他坐在我们中间,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用眼睛细细地打量着我们,似在回想坐在他身边的这些学生,是否还有当年的影子?而我们也在端详老师,当年的老师高高的身材,戴一副黑色宽边眼镜,梳着整洁的背头,烟瘾很大,走起路来的步幅也很大……

老师在我们的回忆中,开怀地笑着,仿佛又使我们回到互为师生时的场景,只是当年的老师是不苟言笑的,作为师长,他需要有一种威慑,而我们认可这种威严,完全是出于对老师认真执教的服膺,老师在课堂上那带有南方口音的授课声,常常使得教室里鸦雀无声。作为学生,能够对老师怀有敬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为人师表的品行。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总是有些神秘,有关老师的个人情况,我们是后来才断断续续地听说的,知道老师毕业于河北大学,对语文教学很有经验,这些已经在课堂上得到了证实。关于老师的身世和家庭情况,我们不是很清楚,但非常关心,多少有些耳闻,尤其是像老师这样的华侨身份。在上学途中,我们就曾经结伴到当时位于黄家花园的一家土产杂品商店,去“偷看”老师的爱人,因为我们听说这位年轻的师母也是华侨,而且很漂亮。结果也是这样,师母是位售货员,长得白皙、丰满,和老师很般配。当时站在柜台后的师母肯定不会想到,这几个心怀想法的中学生,是来验证她的相貌的。老师有两个儿子,都很聪颖,尤其对小儿子,老师相当地疼爱。

老师们虽然很努力地教课,但当时畅行“读书无用”论,甚至连期末考试都被取消了,每到新学年,学生都是自动升级。中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已经没有任何教学课程,全班学生被“放逐”到天津罐头厂学工劳动,一干就是三个月,直到学年结束。这期间,老师一直跟着我们,在生产车间,经常会看到他身穿白色围裙来回穿梭的身影。中午休息时,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我们集中政治学习,具体“作业”就是批判《神童诗》,让我和另外几个语文比较好的同学,将《神童诗》分成若干部分,每人分领一段儿进行分析、批判,然后再纂成一本小册子,由老师通过学校印刷装订,发放给同学们学习。对这本有着黄色封面的薄薄的小册子,我早已经忘记了名称,但在当时,它却是我们开门办学,走向社会大课堂所取得的所谓学习成果。

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师不能尽到传授知识的责任,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我始终认为,老师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极想在教书育人方面有所建树,可是不行,空有一腔热血,而终究不能有所为。我在离校之后的许多年,心中都抹不掉老师的影子,在听说老师于一九七九年定居香港后,我的心里不禁又多了一份失落与惆怅。

对老师的思念,让我拿起笔来,以老师为原型,写了一篇散文《校园生活回忆》和一首叙事诗《第二次归来——给一位班主任》,时间分别为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九三年。文章和诗歌都是以母校为背景,描写一位人民教师,在“**********”中所经历的坎坷与磨难。但又怕给老师找麻烦,我把它们放进抽屉里,一直“埋藏”着,就像我对老师的想念,始终是深藏在心里一样。

身为教师,老师是不愿看到学生荒废学业的,他便在做人上做出表率,尽心尽力地尽到班主任之责。老师喜欢语文好的学生,班里哪个学生的文笔好,他就表扬;老师善解人意,他说有的学生上课捣乱,那并不是坏,而是调皮;老师做家访时,说得最多的,是学生的本质,是长处……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学生们或多或少地都能回忆起,老师曾经给予过的教诲和帮助,哪怕只是一桩微小的、不起眼的,甚或有的连老师自己都早已忘记的小事,学生却是一生铭记。

那年夏季,我正在家里等待分配工作,一天下午,老师忽然蹬着自行车到家里找我,通知我到学校面试,说有一家新闻单位特别适合我。这个消息令我振奋,从心里感激老师的惦记。后来得知,为争取到这个分配名额,老师极为尽心地做了推荐,他对负责分配工作的老师们说:“可以比一比嘛,我的这个学生有作品!”

这就是在学工劳动期间,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我便埋头写作,不到两个月时间,竟然写出了几十首诗歌,并且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白纸上,自己装订成册。之后,我惴惴不安地将这本“诗集”呈送给老师,请他给予指点。就是这一情节,让老师记在了心里。

在老师的心中,诸如这样的情节很多,老师几乎记住了班里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且在关系到学生一生命运的毕业分配中,想尽办法地提供关照,想上学的去上学,想当兵的送去体检,想参加工作的尽可能选择一个好单位。现在想来,对于一个普通的班主任来说,他所能做的都做到了。

老师身在香港,一直惦念他工作过的学校和教过的学生,近几年,他常有回内地的计划,却又都因事情牵绊而搁浅。是的,老师仍然是忙碌而勤勉的,五年前,老师用泰文出版了一本介绍海南岛的专著(老师祖籍海南),这次回内地,老师又带来了新近完稿的三十万字的《美丽而神奇的泰国》一书。可见,老师在晚年的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在香港的生活压力很大,老师作为一介书生,自然不会财运亨通,但老师没有放弃专业,仍在香港的大学里教授中文,师母也相跟着一起授课。老师说,他不给自己施加压力,能够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就很满足了。

翻阅着老师的书稿,我的心头不由得漾起一阵别样的情愫。这多年来,我在心中“囤积”的情感,该怎样向老师倾吐?我突然感到,语言在此时是多么无力,我像三十余年前一样,仍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老师呈送上我的第一本诗集《迟献的素馨花》,但此情此景已不似当年。我能预感,这本凝聚着或曰记录了我的真情实感的诗集,老师一定会从中读出我的心声,我的向往,我在人生历程中的努力与跋涉。

师生重新相见的这一天,来得如此漫长,其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变化,会改变多少东西?我始终相信,师生情谊永远不会受到玷污,因为老师既给过你知识,也给过你思想,在施教与受益者之间,感恩是学生终生的情怀。

毕竟三十余年过去了,我默默地观察老师,发现老师虽然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但从背影望去,还是老了,他的体态和步幅已远不如当年,而我们也不再青春年少,在体验过懵懂、感奋和得失之后,这段师生缘已经被刻录在心底,在未来那依然漫长的岁月中,将时时发出生命之光。

宋曙光,一九五七年生,大学学历,现为天津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同类推荐
  • 北纬52度

    北纬52度

    在我国北纬52度的边境线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年轻,充满朝气;他们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和激情。但是他们却又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爱情不是长相厮守、朝暮相伴,是守护森林、忠于人民;他们的亲情不是长辈膝下、常叙天伦,是大爱无疆、守望和平。《北纬52度》讲述的就是这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和亲情,和爱情,和生死之间的距离,以及立志将自己的青春敬献给我国森林武警消防事业的决心。
  • 草庐漫话

    草庐漫话

    本书写了甲子七月之初,爱子溺水亡命。他用十二岁的稚嫩身躯,在我心上划了一道血泪奔流的新台湾海峡。顿失骨肉的巨大哀伤与痛楚,似一场无法预期的山洪爆发,将我身心吞没。老辈人用“是儿不死”这些老话儿一遍遍为我的心灵的创伤包扎止疼。好不容易,我才从泪眼模糊中回过神来,我清楚,为了雪压双鬓,垂垂暮年的双亲,还有早已木偶般发呆的妻子,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我咬咬牙,把爱儿往昔影像,一股脑压进了深深的记忆底层,决心不再想他。在人生最难熬的一段岁月里,我拼命读书,试图从书籍中寻找我灵魂的寄托与安慰。
  •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小说的家园探寻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小说的家园探寻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本书从思想、记忆和神话的角度出发,考量了西尔科在《典仪》、《死者年鉴》和《沙丘花园》中对文化家园、历史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政治探寻,揭示了印第安人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下的生存困境和他们为了寻求文化、历史和精神的家园而做的不懈的努力,在澄清历史积淀的过程中,让印第安人小写的印第安历史浮出水面,使被消声的少数族裔群体重新步入历史话语的空间。本书通过西尔科三部小说中所呈现的印第安人对文化、历史和精神家园的孜孜以求,一方面揭示了家园背后潜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印第安人生存境遇的忧思,凸显了家园探寻的当下意义。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点燃生命:全国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点燃生命:全国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点燃生命:全国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热门推荐
  • 因为是你,所以愿意

    因为是你,所以愿意

    为什么愿意做这么多。因为是你,所以愿意。
  • 玩转手机赚大钱:移动互联网营销革命

    玩转手机赚大钱:移动互联网营销革命

    本书是关于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完全攻略,从“时间碎片化”“精准营销”和“用户体验式营销”等移动互联网营销新思维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手机创造财富的种种营销策略:APP怎么定位?微信怎么营销?微博怎么互动?如何迅速吸引人气,积累粉丝?……这本书将给你最全面的答案!书里附带不少极具启发性的真实案例,极大增加了这本书的参考价值。
  • 虚幻异想曲

    虚幻异想曲

    战争剥下了我们坚硬的壳,染红了雪白的肉丝,善良之人上天堂,罪恶之人下地狱。神不会保佑任何人。我是无神论者。你,背叛了你的神。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后。
  • 异界魔女的幻想乡

    异界魔女的幻想乡

    人类与魔女,真实与幻想,平凡与奇幻,孤独与热闹。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真实,注定坎坷命运将她玩弄于掌中,乐园与囚笼共存的大地,以生命做赌注的证明,起源于最初的谜题。1.本文又名《论伪普通人在幻想乡的生存游戏方式》。2.文笔不好请见谅,本文前段时间有黑历史,请无视。3.女主的设定比较复杂和怪异,因为很久以前就想写一个设定复杂文笔简单的文,不过如前面所说,正文中剧情啥的会写的很简单。4.本文有时会有脱离原作和二设的倾向,不过不会太多。5.祝看文愉快!
  • 追寻永远的缘

    追寻永远的缘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能够遇见,就是缘,能够厮守终生,便是分。
  • 异域双骄

    异域双骄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孪生兄弟在天地不仁,人怨难违的异时空大陆上的命运和传奇。江山如此多骄的龙之大陆,风情异域的罗马帝国.西抵东征十字军。北御大和,高丽的入侵。在众多强大帝国林立的时代,进行了铁马金戈血与火的征服。“触我龙威者,虽远必诛!”在燃烧的地平线上扬我龙威!
  • 步步成凰:废柴郡主变女王

    步步成凰:废柴郡主变女王

    一代女神的成长之路,一名女子掌控乾坤的非凡神话。灵珑群(62014558)杀手女王雪玲珑穿越变身成废物郡主!前世女王岂会是当世废柴?雪玲珑以无敌之势,逆境崛起,尽显前世杀手女王本色!都说雪玲珑是绝世废柴,所有人都厌弃她,唯有九皇子慧眼识珠,对她许以承诺,称若有成皇那日,定会娶雪玲珑为宠妃。玲珑却笑答,若真有相爱成婚之日,我玲珑为帝你为妃,本宫要做武媚娘,娶你这枚帅男圈养寝宫。步步成凰,超级废材变成傲世女王,天赋无敌,杀术无双,她把世间的奇才、天才、翘楚都统统的踩在脚下,对那些所谓的世子、皇子、皇太子都统统无视。她靓丽,她腹黑,她无敌,她是旷古绝伦的绝世女帝!
  • 新婚娇妻:总裁好生享用

    新婚娇妻:总裁好生享用

    结婚一年,丈夫频频出轨,她带着一颗心碎的心决绝的离开,转角遇上他——于是巧取豪夺,给她婚姻,给她极致的宠爱。离婚后的她成了社会名流追逐的对象,直到他霸道的宣布:“夏笑骄,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老公。”
  • 幸而你还在这里

    幸而你还在这里

    昏君奸臣让她一家战死沙场,为报血海深仇,她乔装入宫,杀奸妃,毒昏君。原以为她要一直这样永远处在黑暗的沼泽里无法脱身,谁知遇到旧时真心人。从此她的世界,不再是一个人。
  • 竟然是鬼饲

    竟然是鬼饲

    一介平凡的林若风无意被植入鬼饲鬼种,“鬼饲者,天下万鬼之所食,以天下万鬼为食,为最弱,亦为最强...”面对一个个想要吞噬自己的鬼物,林若风几近身死,但却也在吃掉鬼物的时候壮大自身。殊不知,在成为人身鬼种的那一刻,林若风就承担起一份艰巨的使命,拯救被封印在冥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