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易经》一共有64卦,几乎每一卦爻中,都有“吉”、“凶”,而只有“谦”卦,每一爻都是“吉”。《尚书》中也讲道:“满招损,谦受益。”骄傲会使人招来损失,谦虚会使人受到益处。由此可见,谦虚对一个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再现
秋珊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跳舞跳得也不错,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爷爷奶奶把她当成宝贝,逢人便夸她聪明、机灵。
慢慢地,秋珊变得非常骄傲,总是瞧不起他人,同学都不爱和她玩。而且,她容不得别人说她一句不是,甚至不能说别人比她强,否则她就会耍脾气。
比如,当一家人都在看电视上播放的儿童表演的舞蹈时,她就会说人家跳得不如自己跳得好,如果爷爷奶奶不跟着附和,甚至说她跳得不如人家好的话,她就会很生气。
面对秋珊的傲慢心理,爷爷奶奶束手无策。
感悟反思
秋珊之所以变得如此骄傲,是因为她在某方面存在优势,而爷爷奶奶没有引导她学会谦虚,而是逢人便夸,使表扬产生了副作用,从而让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进而滋长了她的骄傲心理。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一个骄傲的孩子,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甚至不愿意付出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学问和能力。而且,当孩子活在自己打造的“骄傲王国”里,就会变得自私、狭隘。可以说,孩子一旦产生骄傲的心理,将会妨碍他学问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教孩子学会谦虚做人,帮助他改掉骄傲的坏毛病。
方法引导
孩子只有具备了谦虚的品质,才不会因为他人的赞扬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他人的批评而心存怨恨。
第一,告诉孩子,越是高人越谦虚。
著名学者、教育家谢觉哉曾说:“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俗话说:“越是饱满的谷穗,越是低下自己的头。”对此,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一讲关于名人的谦虚故事,从而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越是有所作为的人越是谦虚,因为这样的人善于向周围人学习,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第二,不要让孩子“表演”自己的才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奶奶让孙女在长辈面前“表演”背英语单词。奶奶问她:“苹果怎么讲?”“桌子怎么讲?”“雨伞怎么讲?”孙女都对答如流。然后,周围的长辈就都鼓掌,说小女孩“厉害”。
小女孩当然很得意。最后,她反问了奶奶一句:“书本用英语怎么讲?”这给奶奶一个措手不及,奶奶说:“我哪知道啊!”小女孩当即就说:“你怎么那么白痴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经常让孩子“表演”自己的才能,助长了他的傲慢心。当孩子拥有的才能越来越多时,他就会越来越瞧不起长辈,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而长辈什么都不懂、都不会。因此,我们不要让孩子“表演”自己的才能,而是让他脚踏实地地长本领。
第三,帮助孩子克服骄傲的心理。
孩子产生骄傲心理,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只有先弄清楚孩子骄傲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才能帮助他克服骄傲的心理。
比如,有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和优势,往往就会比较骄傲。对此,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既有超过他人的地方,也有不如他人的地方,而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要正确认识自己,从中看到进取的空间。
再比如,有的孩子常常把自己那点小得意看成是自信的表现。对此,我们就要教孩子分辨自信和骄傲的区别: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能使人乐观上进;而骄傲是一种对自己的片面认识,常使人不思进取。
第四,提醒孩子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
对于孩子而言,他很难全面地认识自己,如果家长能经常教育,提醒孩子,培养他谦虚的美德,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孩子自然就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因此,我们要提醒孩子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用“有则改,无则警”的态度面对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纳他人的建议。如果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我们就可以通过聊天、讲故事或写信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他人的良苦用心,以及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对一个人成长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