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过的一句话:“谦让也是一种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来就以谦让为美,以谦让为君子风度,以谦让为品德标准。一个优秀的男孩,是要懂得谦让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庭中的大小事情往往以孩子为轴心,忙得不亦乐乎。逐渐地,孩子缺乏关心他人和谦让的意识,只知道“自我”,这就让男孩很容易形成自私的毛病。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是文明礼貌的一种表现,谦让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一项道德规范。碰到机会、遇到利益礼让别人;狭路相逢时主动让路后行;上下车辆甘为人后;购买东西容人在先。只有学会了谦让,才能和别人进行成功而持久的合作,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叶家与当朝宰相张英张家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家担心,怕他们吃亏,劝他们早点撤诉,但叶家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家以为是戏弄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家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家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父母在培养孩子谦让的品德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家庭中要形成一种谦让、和谐的气氛
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极大。要让孩子懂得谦让,就要使孩子置身于一个充满礼貌、谦让、和谐气氛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耳濡目染的是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恭敬谦让的言行。无论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还是三口小家,都能使孩子有这方面的体验。
家里人对待客人的态度和言行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对待家里来的客人能否一视同仁,孩子也会有所察觉。千万不要使孩子造成谦让、礼貌有差别的错觉。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孩子的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互不相让,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最大。在火药味极浓的环境中,孩子不仅不会懂得谦让,而且会对家庭生活产生厌倦情绪,使性格变得乖僻。可见,和睦、谦让、文明礼貌的家庭环境气氛,是使孩子懂得谦让的关键一环。
2.要教育孩子谦让地与同龄孩子相处
孩子最初接触的小伙伴,是家里的客人带来的小客人。这些孩子的到来给孩子带来了乐趣,他们在一起玩耍、游戏,但也会产生矛盾和纠纷。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以主人的姿态对小客人做到谦让和礼貌,要热情地招待和照顾小客人,有食物让小客人先吃;有玩具让小客人先玩;有连环画请小客人先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要进入幼儿园、学前班,会接触到更多的小伙伴。做父母的要注意叮嘱孩子谦让地与小伙伴们相处,遇到利益不要去争、去抢。有时由于谦让,或许使孩子感到吃亏和委屈。但从大局着眼,为孩子的长远着想,坚持谦让礼貌的待人处事还是利大于弊的。
3.要让孩子正确理解和发扬谦让的品格
谦让作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美德,是以双方相互友好,互敬互让为前提的。谦让绝不是无原则的让步,也不是妥协退让。对孩子进行要谦让的教育,绝不是要把孩子变成不辨是非、善恶的和事佬和无原则退让、胆小怕事的窝囊废。家长要教育男孩对坏人坏事和不良倾向,要勇于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即使对和睦相处的朋友,针对他的缺点和错误也要直言不讳,而不能随波逐流。当然,这其中的界限,孩子尚不能完全把握。但适时地提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实践中,孩子就会有警惕,并学会妥善处理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