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是一种给予,而且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给予。一个有名望的绅士,他本身就是慷慨的代名词。慷慨使我们人类比起动物来,少了许多的矛盾争斗,多了许多的温情脉脉。
慷慨总是令人愉悦的,会使人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凉爽。为人慷慨能使人们疲惫的心得到抚慰。慷慨之举具有一种“感染”的功能,它能让人集体成为慷慨之人。救助募捐时的普遍热情,就是这种感染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地,整个单位、整个地区、整个国家的人就都能被发动起来。在这种氛围之下,即便是平素冷漠小气的人,也都会被无形地感召进慷慨的轨道上来。
当然,施以慷慨并不一定是支付钱财,只要使人得到温暖,那就是你付出的慷慨了。慷慨是如此一种美德,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成长为一个慷慨的绅士了。然而,现在的孩子多独生,在家娇生惯养,多半都不肯与人分享,就连还很小的孩子也都常常认为,凡是他能够得到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得不考虑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慷慨的人了。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与学习用具等不愿借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同情心;适应能力较差;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多疑,缺乏果断性。
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多半是由于父母及家长的过于溺爱。另外,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与人分享快乐,这也是一个原因。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满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种种,家长在培养孩子慷慨待人的品质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东西借给邻居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2.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待人的榜样
让孩子多与这类儿童或成人交往,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慷慨待人的意识,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如买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在这些练习中,家长应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在反复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4.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人。家长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困难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付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