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员工,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消耗在办公室里,甚至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这就使得员工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息,包括关于企业领导和公司同事的隐私。因此,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是判断员工能否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具备争先创优素质的关键因素。
保护他人的隐私,就是要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不要乱说,自己不要打听、传播他人的私密信息,成为一个让大家信得过的员工。然而,办公室里人多嘴杂,有些员工往往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喜好打听传话;随着网络的发展,更有甚者会把他人的隐私记录在博客里。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会阻碍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
小刘是某广告公司的职员,有写博客的习惯。一开始,他只是记录下每天自己的工作状况或是心情变化,即使是同事们看到,也不会有什么大碍。但后来,他发现观察单位领导和同事比记录自己的事似乎更有意思。于是,他开始把公司其他人的活动也写进博客,殊不知,无形之间侵害了他人的隐私利益。
他的一些博文包括:某天,看到张经理与某神秘客户在饭店洽谈;李设计师拎着大包小包,钻入公司总监办公室长谈,出来时两手空空却神情愉悦;马会计乘坐电梯时紧紧盯着某女士大看特看;王经理某天批评了小王,他感到不服,在下班的路上不停抱怨,等等,甚至是连公司人事变动的各种猜测也都无一例外地被小刘写进了博客。
由于博客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引来了同事们对小刘的各种议论,很多人都开始对他心存戒备,不久公司领导就做出了将其调离的决定。
上述例子,提醒了职场员工们,应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尤其是对于领导的隐私更要谨慎处理。比如,由于工作原因,有些员工会了解到上司的一些私人生活,有时候是在给领导家送材料的时候,有时候是在转接电话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知道一些他们的隐私。此时,每个员工应尽量把看到的当做没看见,听到的当做没听见。只有这样,上司才能真正放心地让自己协助他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也就是说,在职场中,领导、同事之间应最好保持一种尊重、安全和礼貌的伙伴关系,以此保护彼此的隐私。那么,该如何具体做到呢?
●说话要三思
在和领导或同事交流时,应注意挑选话题,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谈论他人隐私事宜。其中,适合谈论的话题有个人爱好、理财经验、旅行经历、美容消费、教育培训等;而不适合谈论的隐私话题则是个人收入、与上司的私交、对老板或者其他同事的看法、他人的感情等。
在询问别人相关问题之前,应先考虑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预想一下自己的言论是否会为他人带来伤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彼此的隐私,减少负面影响。
●注意时间地点
办公室是工作场所,在办公室的时间应主要做和工作相关的事情。因此,员工们不要在上班期间,在办公场合过多地讨论隐私话题,包括在洗手间和走廊等地方也最好不要闲聊。没有一个上司愿意看到自己的员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办公室恳谈会”上,如果想聊天,不妨先办好公事,然后在乘休息或者空余的时间随便谈谈。这样不仅做到了交流沟通,还能够消除工作带来的疲惫。
●看清谈话对象
由于每个人的观念不同,有的人对隐私不太在意,有些人却特别敏感。所以,在实际环境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决定谈论的内容,谈论私人话题时要看清对象。
当双方谈到关于家庭背景、私交、历史记录、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上司的私人来往等情况时,应保持谨慎,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对方活泼开朗,可以继续谈谈,但不要随便传播;反之,如果对方天生内向,工于心计,则要适可而止,最好忘掉谈话内容,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不做“长舌妇”
保护他人的隐私,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人品,不要做流言蜚语的传播者。如果某同事已经和自己成了好朋友,也不要常在大家面前和他(她)亲密接触,在涉及工作问题时要公正客观,保持自己的见解,不拉帮结派;如果有同事表现出了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自己不要盲目地瞎猜乱想,即使知道了其特殊关系,也要保持冷静,不做“长舌妇”。
对于特别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同事要“有礼有节”,不想说的可以礼貌坚决地说“不”,对有伤名誉的传言一定要表现坚决反对的态度,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语。
●主动消除隔阂
如果发现自己碰触到了别人的隐私“底线”,引起了他人的不愉快,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这种主动消除隔阂的做法,可以弱化对方因为隐私被冒犯而产生的不快。同时,要真诚表示出自己并非有意探问,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知道的他人隐私。
保护他人的隐私也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能更好地工作。当然,在公司和他人交流时,也没必要草木皆兵,对所有问题都三缄其口,这样会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不近情理。严谨而又不失风趣地把握好同领导与同事之间和平、互助、有距离的关系尺度,才能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成为一名争先创优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