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恶劣的习惯则是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碍。今日事今日毕、不让时间偷偷溜走、为公司节省每一分钱……只有养成这些好习惯,才能做一名争先创优的好员工,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若他不想让任何一个思想火花溜掉,那么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就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他是在睡觉,也会立马爬起来打开灯记下来。同理,职场上一个想做好员工的人也应该有立即行动的习惯,就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
我们大家可能都知道“闹钟法则”,就是说你为了能够按时上班,把闹钟定在早晨6点。然而,当闹钟响时,它只叫醒了你的“手指”,你伸手一按,又把闹钟关了。久而久之,你肯定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同时,你又会为上班迟到而寻找借口,而这就是影响一个人不能做好事情的根源。行动是成功的起点,我们在面对工作时,一定要明白唯有行动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一定要学会把握眼前的机会,立即行动。
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那些优秀的员工,并不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设想得尽善尽美的人,而是那些脚踏实地去干的人,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地始终努力地干着自己的事。只有干,才会产生真正的价值。正所谓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势。
曹海和张华毕业后基本上同时来到一家广告公司,他们都说自己喜欢写作,因而担任了文案策划的职位。老板打算试用他们半年。
一次,公司接了一项业务,需要撰写拍摄脚本,老板吩咐他俩来完成,因为客户要得不是很急,所以老板只说让他们写完后交给他就行。
面对这一任务,曹海总是说:“我要写出最完美的脚本,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要做到最恰当,最能表达我的意思,我要让老板大吃一惊。”因此,他总是一天天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着电脑发呆。两周过去了,他还没下笔,总想等到有灵感时再动笔。
而同样喜欢写作的张华却大不一样,他说:“我把重点放在如何使我的才智有效地发挥上。在没有一点灵感时,我也要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写作,不管写出的句子如何杂乱无章,只要手在动就好,因为手动就能激发灵感,会慢慢地将文思引导出来,这样我的脚本就能慢慢成形。”
一个月后,曹海还在构思他完美的脚本,而张华已经写出来修改了5遍,获得了老板的赞赏。没多久,曹海办公桌上就出现了一张辞退通知书。
上例中的张华是个典型的“行动派”,因而取得了成功。而曹海没有充分认识到行动的价值,所以惨遭淘汰。的确,一项任务和事业,有意愿完成,却迟迟没有行动,那么这项任务和事业肯定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我们平常说创造是美的,因为包含着智慧的成分。但一个很有智慧的创意没有被付诸行动,就不可能产生价值,只知道,没有去做,跟完全不知道没有什么不同。
在职场上,那些争先创优的好员工一旦有一个想法可以实施,他们绝对不会让这个想法停留在自己的脑子里,而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实施;如果接受了一项任务,他们也绝不会无限期地等待,而是马上行动起来。反之,一个员工若有了一个好的创意或接受了一项任务,但并没有和领导沟通,也没有积极努力地去实践,那么这个创意和任务只能落空。正如威尔·罗杰斯所说:“即使你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如果坐着不动,也将会被历史的车轮压扁。”
在职场中有些员工喜欢把重要的问题搁在一边待以后解决,这就是寻找借口拖延行动的习惯。如果你有这种倾向,你应当努力培养敏捷果断的习惯,无论当前的问题如何严重,都应该这样。我们在干工作时,固然应该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慎重地权衡考虑,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优柔寡断的借口。假使我们存在慢慢考虑以后再说的念头,那么失败的可能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在工作中,一个争先创优的好员工,一旦有了比较好的创意或接受了一项任务就不要等待,应积极与上司沟通,并立即付诸行动。在实施你的创意和完成任务时,一定要把你的热情和努力全部投入进去。如果你的目标很大,也没关系,你可以分阶段实现它,就像滚雪球一样,最终会越滚越大,雪球越大距离你的目标也就越近。总之,你首先要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