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布于耳,手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也分布于耳或耳周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故耳为“宗脉之所聚”。此外,在耳郭上有全身脏器和肢体的反应点。所以耳与全身均有联系,而尤与肾、胆关系密切,所以望耳可以诊察肾、胆和全身的病变。
耳郭上的一些特定部位与全身各部有一定的联系,其分布大致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颅在下,臀足在上。当身体的某些部位有了病变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就可以出现充血、变色、变形、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或明显的压痛等病理改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望耳之色泽
正常人耳郭色泽红润,是气血充足的表现。
耳郭变色——主热证、血瘀或肾气亏虚
延伸辨证
热证或血瘀
耳朵发红,主热证,常见于发热患者。
若色红而痛,为肝胆湿热,或火毒上蒸,或炎症所致。
若呈暗红色,主血瘀,提示人体微循环不良。
气血亏虚
耳轮淡白,多属气血亏虚,提示贫血或低血压等。
阴寒内盛
耳轮青黑,多见于阴寒内盛或有剧痛的病人。
肾阴虚
耳轮干枯焦黑,多属肾精亏虚,精不上荣,为病重,可见于温病晚期耗伤肾阴及下消等病人。
肿瘤
耳部见点片状暗灰色,或有结节状隆起,多见于肿瘤。
小儿麻疹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为出麻疹的先兆。
望耳之形态
正常人耳郭厚大,是肾气充足的表现。
耳郭变形——肾气不足
延伸辨证
肾气不足
耳郭瘦小而薄,是先天亏损、肾气不足之象。
邪气充盛
耳郭肿大,是邪气充盛之象。
身体虚弱
耳郭萎缩,多为肾精耗竭,提示身体虚弱,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病之后。
血瘀
耳轮皮肤若鱼鳞,可见于血瘀日久的病人。
脑出血
耳垂肉厚而宽、色红,身体肥胖者容易患脑出血。
肾病或糖尿病
耳垂肉薄呈咖啡色,见于肾病或糖尿病。
冠心病
双侧耳垂均出现斜行折纹,为冠心病的征兆。
神经发育不良
耳郭背面呈陷窝状或皱襞状,如用指甲按压有痕迹,提示先天性神经发育不良,易患精神分裂症。
望耳部病变
耳红肿——肝胆湿热、热毒上攻或气滞血瘀
耳轮或耳内红肿,多为肝胆湿热、热毒上攻或气滞血瘀的表现。
延伸辨证
耳轮红肿
耳轮红肿为风热、肝胆火盛的表现,易引起咳嗽、鼻塞、头痛等。
耳内暗红
耳内暗红为气滞血瘀的表现,易引起心胸闷痛、肩背及手臂疼痛。
脓耳
耳内流脓水,称为脓耳,多由肝胆湿热、蕴结日久所致。脓耳后期转虚,则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耳痔
耳道之内赘生小肉团,称为耳痔,因湿热痰火上逆、气血瘀滞耳道而成。
耳疖
耳道局部红肿疼痛,为耳疖,多因邪热搏结耳窍所致。
耳内脱屑——皮肤病等
脱屑似银白色或絮白色粉末,呈糠皮或鳞片状,不易擦去。常见于皮肤病、妇科病、消化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过敏体质等。
延伸辨证
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全耳脱屑,提示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
消化不良
食管、贲门区脱屑,提示消化不良、代谢功能低下等。
妇科病
三角窝内脱屑,提示妇科炎症、带下病。
皮肤病
肺区、过敏区脱屑,提示各种皮肤病。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
如果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