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67200000003

第3章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真爱,就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爱,是以孩子为本的爱,而不是功利的爱,不是让孩子拿高分数和高名次来交换的爱。

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科学的爱。

爱是阳光。

爱几乎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1999年2月28日,99岁的文坛老祖母冰心终于走完了她壮美的人生历程。当我赶去八宝山,手持一枝玫瑰为她送行时,发现她慈祥的笑容之下,是她最后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蓦然想起,8年前那次访问中的一段对话。我们说:

“有一家杂志要编一本书,内容是决定你一生的一句话,请您写500字,好吗?”冰心快言快语地回答:“决定人生的一句话,这类文章太多了。我不必写500字,只写一句我喜欢的话:‘没有爱就没有世界。’这是我自己的话。”

一个“爱”字,是冰心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

在天堂的门口,在那个灵魂净化的时候,我开始久久地思索爱的真谛。

思索一直没有停止,当我读完井上美智代的《母爱是什么》一书,心灵又被震撼得久久难以平静。作者的文字并不算优美,叙述技巧也不高超,却让人字字入心,犹如巨石击水,因为这是一曲用血和泪谱写成的生命之歌,这是一首用情和爱凝结成的教育诗篇。

请看井上美智代怎么做又怎么说。

女儿井上美由纪是个出生时仅有500克的早产盲女。作为母亲,井上美智代为照顾女儿,忍痛放弃了成功经营的餐馆,但她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孩子“跌倒了也不帮她”。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盲女儿学骑自行车她不去扶,看到女儿摔得膝盖和手肘都流了血,她也忍着泪不去帮她。自行车摔得变了形。把手也摸不着了,美由纪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找啊摸啊。当她再一次准备骑上车时,她生气地说:“妈妈,你要跟在后面,不跟的话,肯定要摔倒的。”妈妈却说:“跟在后面,你几时才能学会?”“哇――太残忍了!”女儿愤怒地说着,骑上了自行车,一会儿又摔了下来。“妈妈,你跟着我,稍微帮我一下嘛!”女儿恳求道。妈妈狠着心说:“为什么要帮?帮了你就学不会了,因为自行车是一个人骑的。”

后来,盲女孩美由纪在全日本盲人学校演讲大会上荣获冠军。她激动地说:“今后,我要让妈妈流下欣慰的泪水。那是抹也抹不完的喜悦与幸福的眼泪。那将是我要实现的梦想。”不久,美由纪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写出了《在黑暗中拥抱希望》一书,并成为日本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我不由又开始思考,母爱是什么?溺爱与专制的爱不仅不是真正的母爱,甚至可能是变相的暴力!真正的母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说,真正的母爱是一种纯粹的、理性的、博大的爱。

中国现有大规模的独生子女群体,是人类生命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独生子女的父母都是没有经验的父母,他们容易对孩子有更多溺爱更多束缚,甚至爱到疯狂爱到畸形仍不罢休。

不能不说的是,现实中许多父母之爱结出的却是痛苦之果。有的中学生在来信中说:“我知道妈妈爱我,可那种让人窒息的爱,我都想去死。”

哲学家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给予,而不是只求获得;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不得不说,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譬如,爱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爱的定义是奉献和责任,爱的方法是关心和帮助等等。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之爱,任何一个人的成熟都离不开爱他人。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作为父母没有不知道爱的重要性的,而如何爱孩子的问题,却常常被忽略了。教育是爱的事业,可爱心既能造就未来,也能葬送未来,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啦!”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因而,当孩子考试得高分,争头名,父母就欣喜若狂,“爱”也就比比皆是;一旦孩子名落孙山了,代之以“爱”的就是讽刺和挖苦,因为这太让他们做父母的失面子了。这就是功利之爱,反映出了家庭存在的一个误区: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要用好的成绩来和父母交换爱。

说句尖刻的话,我认为这样的交换是对爱的亵渎,这是一种扭曲的爱。也就是说,要让孩子以高分数、高名次来换取父母的爱,这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条件的。但是,只有真爱,才会让孩子刻骨铭心,终身受益,而虚假的爱、功利的爱有可能引发危机,成为一种隐患。

父母生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惟一目标,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统一的分数或者名次来衡量。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可是,当孩子已经努力了仍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在这方面,我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有一次,女儿正在考试期间,我到外地出差了。一天夜里,我给女儿打电话,问她考试情况。女儿沮丧地说:“老爸,你可要有点心理准备啊,我可能有一门功课不及格。”

“是吗?两门功课不及格也没有关系。你这段时间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的,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一下,一定会赶上去的。”

我平静地说着,女儿似乎也平静了一些。其实,我何尝不希望女儿成绩优异?可是如果我严加责备,除了增加女儿的紧张,又有什么益处呢?再说,女儿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你还能怎么怪她?

回到北京,我带女儿去拜访了几位高水平的老师,分别分析了试卷,并加以点拨。结果,女儿物理成绩稳步上升了,也喜欢上补物理的老师,因为那是一个欣赏学生型的老师。然而,女儿的数学依然僵在那里,女儿也不愿意去补数学的老师那里,因为那是一个严厉并寡言少语的老师,而且,她的教法女儿不习惯。

尽管请老师不容易,请了又不想去更麻烦,但我却没有责怪女儿。我与女儿分析了具体原因,发现是教与学方法的不适当。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深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不可用统一的模式去要求孩子。此外,我还发现虽然我为女儿请了多个数学老师,但效果并不显著。我暗自检讨,也许是我不喜欢数学的恶习遗传给了女儿?不过又想:女儿今天的数学水平,对我来说早已经是望尘莫及了,已经很不简单了,我怎样有理由去责备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女儿数学成绩依然不佳,我所能提供的只有帮助,而不应该是训斥。当然,不仅是数学,对待孩子别的科目,别的事情,道理都是一样的。

怎样的爱才是无私无畏的真爱,怎样的爱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如何才能让我们更多的父母放弃功利之爱而呈现给孩子更多的真爱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无私的爱。

当您给孩子提供各种好条件时,首先要想一想:您是否有私心?您是否希望孩子借着这个条件达到您所需要的某个目标?当然,要父母根本没有目标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父母要端正心态,要想好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您所设定的目标,您将怎样对待他。

给孩子理智的爱。

有句话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父母爱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了过度保护的一切: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当您无条件地给孩子施加爱的时候,也要记住这爱离不开理智。

给孩子需要的爱。

媒体报道一些少年伤害父母案,这些案件让人思索的是:为什么父母给孩子那么多爱,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做出了败坏人伦的事情?经过分析发现,多数案件都是由于父母给了孩子窒息的爱。因此才有孩子发出感慨:“我爸爸妈妈爱我爱得我都想去死!”所以,建议父母们给孩子切实需要的帮助和关爱,而不是用您无边的爱让孩子窒息。

过度的保护是一种伤害。

我永远忘不了1991年6月26日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著名作家冰心的书房里,聆听这位91岁的文坛祖母谈什么是爱。当我问她,许多人称您是“母爱专家”,而您说不要回避母爱,也不要像我以前那样拿它当作人生哲学,这该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因为母爱不健康。”我说是指溺爱孩子吗?老人点点头,回答:“对。什么事情都听他的。‘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受。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起享用,那样才好。”

我也忘不了1991年11月,我采访参加过中日少年海岛探险夏令营的营员时,曾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野炊时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干?”北京男孩两个字就一针见血地回答了我:“遗传呗!”他还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进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我长到13岁,火柴也很少划,我家炊都不会,哪还会野炊呀?不是我们不想干是不会干,不会干的事怎么比得过人家?”

我更忘不了周海宏博士的冷峻剖析:

许多中国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痛苦的生活状态中。

我们都知道,对儿童的保护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但问题是过度的保护则变成了一种伤害。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如果你把他的磨难都给省略了,一切都替他打理,让他过于顺利,让他不经雨不经风,会使他变得软弱依赖不能独立,这对他就是一个伤害。

过度的保护其实在无形中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宠物,而不是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经常有一些人请我给他写几个字,我非常喜欢给他们写的是:“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意思是说我们在生活中,生活百味,你自己体验过了,那才叫真切的体验,每个人实际上都是靠着经验来生活。你相信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你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错的,怎么样做是安全的,怎么样做是危险的,那都是你的经验来告诉你,给你指点前途。所以我们如果对孩子过度保护,就使他丧失了这一切,他们变得非常无能,有翅膀不能飞翔,有脚不能走路,有知识不能利用,碰到麻烦的时候就惊惶失措。过度保护乃至出现了一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30岁的儿童”,指的是都长到30岁了还像个孩子一样,凡事不能独立自主,那么这就是一种人的退化。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提醒。因为独生子女的环境太容易导致许多人来保护一个孩子,一起给惟一的孩子创造了过分优越的条件,使他什么都不愁。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体验,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伤害,这就是溺爱。溺爱不是真爱,溺爱就是一颗假种子,只会坑害孩子的一生!

我也有女儿,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我心里非常清楚。

因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对她疼爱有加,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伴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爱她并不一味溺爱她的缘故,女儿从小就很懂事,知道为爸爸妈妈着想,对于父母的爱也渐渐认识得更加深刻一些。

女儿的12周岁生日,在她眼里具有特别的意义:

1994年12月12日是我12周岁生日。同学们都说这个生日稀奇,一辈子也很难碰上一回。没想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有一个特别的收获。

本来,我早想好了,在这个本命年的生日里,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好好玩一次,再请一些好朋友热闹一番。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妈妈住进了医院,还要开刀做手术呢。爸爸是个作家,又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主编,工作可忙了。爸爸除了工作,还要到医院去照顾妈妈,家里经常只剩下我一个人,更别提过生日了。我真委屈:哪个孩子过生日,不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呀。以前,放学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心里暖融融的;现在,放学回来老远地就看见家里漆黑一片,心里冷冰冰的。

这天,我回到家里,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我又寂寞又害怕,心情沮丧极了!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摸过一本书看起来。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从小家境贫寒,父亲省吃俭用,很少吃过肉。冯玉祥当兵后,将几个月的军饷攒在一起,给父亲买了一斤肉吃。看到这儿,我想起了老师的教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忽然明白了,妈妈在医院里那么痛苦,我怎么还能让她操心呢?我要向冯玉祥学习,把爱心献给妈妈。

由于功课很紧,我不能马上去看望妈妈,就经常往医院打电话,询问妈妈的情况。爸爸在医院陪床,也经常给我打电话:“吃饭了没有?门关好了没有?出门别忘带钥匙……”想不到平时大大咧咧的爸爸现在竟变得这么细心。爸爸又问:“你过生日怎么办?”“都安排好了。”我信心百倍地回答。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打来电话,不放心地说:“过生日没大人怎行?让爸早点回去吧。”“不,不用!”我坚决反对,“让爸爸继续陪您吧。”

生日这天,我早早起了床,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又去商场买了一个大蛋糕。我和同学们又说又笑,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为什么愉快呢?因为我长大了,可以让爸爸妈妈放心了。这天晚上,我睡得特别踏实。第二天早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忽然闻到一股花香。仔细一看,呀!我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束黄色的康乃馨。再一看,花瓶下面有一首爸爸送给我的诗:

赤橙黄绿青蓝紫,十二逢三平生奇。

慈母卧病寄春意,小女虽娇不牵衣。

――爸爸于1994年12月12日。

啊,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知道黄色的康乃馨是代表母爱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来到爸爸的卧室,看到爸爸正在酣然大睡。我不清楚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的,却知道他一定累坏了。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我也要向他们送去我的温暖。我没有叫醒爸爸,悄悄地刷牙洗脸,悄悄地做好早饭,又悄悄地关上房门,上学去了。

这篇《生日里的康乃馨》是女儿日渐懂事的真实记录,更是女儿对父母真爱的感应。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父母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关爱和帮助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真正的爱要尊重孩子的需要与感受。

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宠物。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首先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摔了跤鼓励他,而不是禁止他继续往前走,更不是抱着他走,鼓励他站起来,向前走,在跌跌撞撞当中,学会走路,学会飞翔,这就是真爱。真爱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能够自由地飞翔。

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好“度”。父母把满腔的爱心都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把过多的爱放到孩子身上,时间长了,只会把孩子“淹死”。

以爱育爱。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这篇文章叫《雨天的收获》。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天突然下起雨了。下过雨之后,老师就发现一位奶奶拿着伞在门口等着。这个老师看着奶奶从远处走来,原来奶奶是来给孩子送伞的。老师一下子就动了感情,一下雨,会有多少爱心在体现啊!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送伞,孩子拿着五颜六色的伞,一个个兴高采烈。

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雨天的收获》。孩子们起初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如何下笔。老师就引导他们说:“下雨天会给人添了很多麻烦,增添了很多担心,但是下雨一下子让人的亲情洋溢,互相关心。”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突然感觉到生活是这么美好,原来这么多爱就在身边。

这一天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有了伞,有一个小女孩拿了大点的伞坐在那里不动,老师说:“你为什么不走啊?”小女孩说:“老师你没有伞,我和你打一把伞走。”老师感动了,老师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很细心,不但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别人。

文章中其实讲述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说明的却是一个感人的道理:孩子们是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的。其实这样一件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哪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千辛万苦去照料,哪一个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父母家人的呵护,这是说也说不完的。

可以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都很有爱心。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是哪天,但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父母都很重视给孩子过生日,但有几个孩子重视父母的生日?

现在孩子往往不知道孝敬父母,但父母却对孩子很有“孝心”。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热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挑剔”;可是,孩子对父母的爱却仿佛都从人间蒸发了。

其实,父母特别希望孩子懂得爱,发现爱,做一个好孩子。那么怎么样来发现呢?其实爱在点点滴滴,爱在日常生活当中,爱就在我们的周围,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发现。父母要培养孩子一双能够发现爱的眼睛,有一颗灵敏的心来感受生活。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点拨,让孩子想到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一颗颗关爱的心,让他去体谅大人为什么这样做,让他懂得爱、珍惜爱、学会爱。我想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能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渐渐唤醒内心关爱父母的意识。我女儿8岁那年写过这样的一篇日记,叙述了一件有关鸡腿的小事。

我特别喜欢吃鸡腿,平时家里买了鸡,两只鸡腿都是我吃。我还问爸爸:“为什么鸡不长四只八只鸡腿呢?”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今天我家又买了一只烧鸡,本来我想两个鸡腿都是我的。可是我又想:爸爸妈妈关心我,我也应该关心爸爸妈妈。再说他们每天上班下班多辛苦啊!于是我就把两只鸡腿分给了爸爸妈妈。妈妈表扬了我。

两只鸡腿事小,对父母的关爱事大,这是女儿回报给父母的丝毫不掺假、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我们欣喜地发现,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懂事: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妈妈平时很忙,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干家务,还十分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十分辛苦,我决定让妈妈过个快乐的三八节。

我拿着平时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来到一家精品店。我左挑右选,终于选中了一件珍贵的礼物:小花篮。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做家务活。我让妈妈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然后把小花篮放在妈妈的手上。妈妈睁开眼睛一看,十分高兴,看着我的目光是那样可亲。

晚上,我和妈妈一块下厨房。妈妈择菜,我洗菜;妈妈炒鸡蛋,我就从冰箱里取出鸡蛋,打在碗里搅好。过了一会,饭菜做好了。端上桌来。嘿!真是色、香、味俱全。

吃饭时,我们全家举起酒杯,祝贺妈妈节日快乐。爸爸最后发言,表扬我懂事了。我得意地说:“那是当然了。”这句话说得全家哈哈大笑起来。

女儿的成长让我们欣慰。我们对孩子的爱孕育了孩子对我们真切的爱。让人惊喜的是,女儿不仅仅是对我们有爱心,对于其他人也一样。当然,这是我们做父母的乐于见到的,也很愿意支持和帮助她。1995年的一天,我们就帮她实现了为缉毒英雄捐款的愿望。后来,女儿写了这样一篇日记:

从6月26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反映我国禁毒领域的纪实片《中华之剑》。它真实地拍摄了与贩毒分子的战斗。吸毒者的懊悔和惨状,缉毒干警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我们全家被深深地迷住了,每到播出时间,就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着节目的开始,几乎是集集不漏。很长时间,我们全家没有这样喜爱一个节目了,因为它真实而精湛。听爸爸妈妈说,这个节目有好多人在看,这正表示了人们对吸毒问题的重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缉毒英雄们。他们不计名、不图利,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顽强战斗及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谈起了《中华之剑》,谈到缉毒干警每月只有三百元的生活费。我突然说了一句:“咱们应该给缉毒干警捐些钱!”话一说完,马上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赞成。我拿出了自己的25元稿费,父母更加慷慨,凑齐了1000元。爸爸给《中华之剑》剧组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请他们把这笔钱送给困难中的缉毒英雄们,并转达我们的崇高敬意。

我真希望这些钱能早一点到缉毒干警的手中,多少改善些生活,身体棒棒的,好去把那些毒枭打得落花流水!

女儿是善良的,我们真心希望她能永远保护好心中这颗爱的种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呢?我建议父母们在教育过程中注意:

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奉献,只知道索取,就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对孩子提出的需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否定,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父母不要预先为孩子承诺太多,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面面俱到,不要总想着孩子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如果父母总是包办代替,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一切东西都来得太容易,也不懂得珍惜。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传。

珍惜孩子的爱心。

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瑞恩是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的男孩。6岁的小瑞恩读小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述非洲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70加元(约合38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惊。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过,她的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这笔钱,也没有把这个想法当成小孩子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妈妈对瑞恩说:“家里一时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的,但是你需要付出劳动。”妈妈让他自己来挣这笔钱,妈妈说:“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担一些家务,慢慢地积攒,积攒到一定时候,就能够有这些钱了。”瑞恩说:“好,我一定多干活。”

于是,瑞恩开始承担正常家务之外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两块钱;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赚到第二个两块钱;他还要一大早爬起来帮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捡暴风雪后的树枝……

瑞恩坚持了4个月,终于攒够了70加元,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7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小年纪的瑞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终于筹集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净的水,瑞恩决定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瑞恩的梦想。他真的坚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报纸上。于是,5年后,这当初是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2001年3月,一个名为“瑞恩的井”的基金会正式成立。不久,基金会筹款已达近百万加元,为非洲国家建造了30多口井。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瑞恩的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我很感动的是瑞恩母亲的做法,正是因为她,首先呵护与珍惜了瑞恩的爱心,才使瑞恩实现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丽的梦想。

瑞恩的妈妈不是替孩子承担,不是替孩子去实现爱心,而是让孩子要为他的爱心付出一份诚实的劳动。这样才是他真正的爱心,他是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说之所以有瑞恩精神的出现,是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瑞恩成了名人后,他的父母也控制了很多活动,不让孩子过多的在荣誉光环之下飘飘然,让她的孩子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所以说瑞恩虽然成了世界的一个小名人,但是他依然像一个单纯自然的孩子,过着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他伟大的妈妈教给他的,珍惜孩子的爱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曾经在央视做《第二起跑线》节目,是个中学生节目。有一个小品表现一位妈妈在洗衣服,女儿在那儿看书,不知道看到一个什么故事,女儿很感动,女儿就说了:“老妈,我很爱你。”她妈妈听了以后。什么话也没说,继续洗衣服。女儿看妈妈没反应,女儿又说了:“老妈,我真的很爱你。”她妈妈听了以后继续洗衣服,稍微一停,说:“说吧,你要多少钱?”女儿一听就愣住了。

这个小品让我们大家都有辛酸地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妈妈就觉得孩子老要钱,每次要钱的时候,嘴巴甜如蜜,凑过来好话说很多。如果在平时就没有这么多笑容,也没有这么多的温情。所以妈妈很自然地就想:“你说多么爱我,就是要跟我要钱啊。”其实这个孩子是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很辛苦,她看着书确实动了感情,突然觉得良心发现,心里油然而生了一种爱的情愫,于是向妈妈表达爱。虽然是有点突兀,但却是真诚的。可是,妈妈不信任地怀疑或没有反应,孩子感到很难过。

这个小品给我们一个启发,孩子是在成长中的人,他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顿悟,突然产生一个愧意或者悟出了一个道理,他表达了一种心中的情感,那么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要珍惜孩子这种爱的表达。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你可以惊喜地说:“是吗?为什么呢?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你这么一问,孩子当时可能就会说出一些感受来。由此你可以和他平静地讨论一些问题。你还可以向孩子表达:“我也很爱你,老妈特别地爱你。”亲子对话,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交流,这对两代人的和谐发展都是很有益处的一种交流。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每一天都可能会取得许多你意想不到的进步,变得像你期待那样的懂事,这是让人欣喜的。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因此要学会珍惜孩子的爱心,我的教育建议是:

鼓励、引导孩子的爱心。当孩子爱心萌动的时候,请给予鼓励、引导,这是珍惜孩子的爱心首先要做到的。在父母成人的眼光里,有时孩子的爱心是幼稚的,可笑的,往往容易不经意中嘲笑、打击孩子的爱心。如果孩子的爱心遭到你的质疑,孩子就可能会放弃“爱”。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爱的表达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两代人要珍惜彼此的感情,珍惜每一个瞬间。爱就是这样自然发展的,需要我们来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我想只要两代人相互珍惜,我们一定能把代沟变为彩虹。

爱是一颗平常心。

在浙江金华发生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曾震惊全国。说起来,徐力杀母的原因极其简单:只是因为不能忍受母亲的唠叨。然而,这不堪唠叨的背景却是深刻的、沉重的:因为他担负不起母亲那沉甸甸的期望――必须考进班里的前10名。于是,在疯狂和压抑中,徐力走向了毁灭。

当惨案发生以后,人们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徐力是个看起来很文弱的男孩子,这样的一个大孩子怎么可能向自己的母亲举起凶器呢?《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周大立采访了监牢里的徐力,请大家看看凶残背后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隐情: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从小爸爸妈妈就很疼爱我。因为爸爸在外地铁路上工作,这个家里里外外全靠我妈妈。妈妈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爱护我,而且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但有两件事对我来讲记忆深刻。

有一年,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希望我和妈妈一起到他那里生活,妈妈不愿意,为此,妈妈与爸爸大吵大闹。爸爸一气之下,把我带到他工作的地方,要独自抚养我。后来,经过人们不断地调和,这件事情才算平息下来。从此,在家里我就害怕他们俩吵架。

这以后,我就跟妈妈生活在金华,爸爸一般一星期回来一次。我逐渐成为妈妈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妈妈惟一的希望就是我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考上重点中学,有个好工作。上小学和初中期间,我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那时候,爸爸妈妈都为我感到高兴。而妈妈自己也挺要强,业余去读电大,还拿到了大专文凭;在单位里妈妈还是工会主席。虽然爸爸不经常在身边,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挺舒心。

第二件事就是考高中时,我虽然进了重点学校的重点班,但因为没考进自己想去的省重点金华一中,我们一家三人为此抱头痛哭。此后,我暗暗发誓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高一上半学期,我的成绩排名是全班倒数第二;到了下半学期,我一跃升到第10名,妈妈很高兴,再三嘱咐我,以后每次考试成绩都应该排在班级的前10名。但我知道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不容易,因为我已经尽力了。

这两年,我妈妈常说现在下岗的人这么多,工作难找,自己单位的经济效益这么不好。烦恼的事情也特别多,生活过得很清苦,如果我学习不好,妈妈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还能有什么出息……这些话在妈妈心烦的时候常常挂在嘴边唠叨,她整天就是让我学习、学习!连惟一踢足球的爱好也被妈妈严厉禁止,真是没意思。

我知道妈妈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我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啊,可是妈妈从来就不问问我,有时候我想说上两句,妈妈就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唠叨。久而久之,我跟妈妈就很少对话沟通,碰到烦恼的事,我大部分是憋在心里,有时候实在是憋得慌,就到野外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

去年(即1999年)11月底,妈妈在父母会上得悉我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在了全班的第18名。回到家后很生气,用木棍和皮带把我狠狠打了一顿。并狠狠地对我说:如果你以后再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你必须考到前10名,否则,你自己看着办!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你也没关系!我当时真的好害怕妈妈因为我考不到前10名而打死我。这件事对我的印象也特别深。

妈妈整天就逼着我要考前10名,我感到压力太大了,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那天,也就是1月17日下午1点多,妈妈在自己的房间里绣花,开着电视机。我削了一个苹果走过去,边吃边看电视。妈妈就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要考进班里的前10名。”我说:“很难考的,这不太可能。”妈妈说:“那你还看什么电视?还不如用功一点。”“我已经够用功了。”妈妈的脸马上沉了下来:“期末考试如果不考前10名,你自己看着办!进不了前10名,以后还怎么考重点大学……”

我听了之后没吭声,我知道妈妈的唠叨又开始了。我拎着书包准备到学校去,在门口换鞋的时候停住了脚步,我看到门背后鞋柜里有一把木柄榔头。我把榔头放进了书包,然后走进妈妈的房间,借口找感冒药。妈妈正在低头绣花,我走到母亲的身后,拿起榔头,就朝着母亲的后脑勺猛击过去……

后来徐力说,他知道他妈妈当时没有死,他在想要不要回去救妈妈。他思考的结果是不能回去。他说妈妈要是醒过来,饶不了我。因为他妈妈说过:“你是我生的,我打死你都没关系。”他等到天黑才回家,回家的时候他妈妈已经死了。徐力把妈妈装在一个箱子里,给家里留了个纸条,说我和妈妈到杭州看病去了。徐力因为杀母被判了15年,后来表现好减刑几年。

从表面看,徐力杀母是一起很偶然的案件,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很多必然因素。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看,徐力的母亲缺乏一种对待孩子的平常心。什么都想追求最好的,什么都希望得第一,很难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选择和孩子的实际能力,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最终,这样的教育便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里考第一呢?在一个班里,有人数学特棒,有人语文特棒,有人外语特棒,这是很容易出现的现象。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作为父母。千万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孩子就是孩子,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路去走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减少唠叨。天下父母都姓“唠”,似乎已经成为了规律。每天父母们都唠唠叨叨,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只能让孩子厌烦,并且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明智的父母会多倾听孩子的讲话,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类推荐
  • 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性格,有先天的因素在里边,但影响更大的是后天的因素。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孩子与父母双方的性格都有很大差异,比如:父母性格都比较内向,孩子的性格却又比较外向。所以说,人的性格,往往更取决于他后天所受的教育。一个人在未成年的时候,性格尚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是接受性格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如能培养出良好的性格,对他的一生将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100个好方法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100个好方法

    从孕育之初到呱呱坠地,从牙牙学语到生龙活虎……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每一步的成长都倾注了父母辛劳的汗水,都有父母浓浓的爱在其中。爱孩子,要尊重地爱,也要宽容地爱,要避免对孩子的伤害。恰到好处地处理亲子关系,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个大学问。比如,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是讲究方法、循循善诱,还是口出恶言、粗暴简单地解决问题?父母采取何种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是走向快乐和幸福还是走向偏执与毁灭?一句善解人意的话,可以温暖孩子的心,让他走向积极的人生;一句不负责任的辱骂,则可能推孩子走向不归路。
  • 卡尔·维特的教育

    卡尔·维特的教育

    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作者的儿子小卡尔的成长经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书中详细记录了小卡尔在父亲的教育下,从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变成一个天才的全部过程。小卡尔生来普通,但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很小就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0岁进入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3岁任专职教授。这一惊人的教育成就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让人们首次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根据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学习方法、理财技能、情商教育、生活习惯、美德培养、亲子沟通、社交能力、健康生活八个方面对如何教育和培养男孩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系统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向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提供了很多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指导方案,让父母在轻松阅读中真正走进男孩的心灵世界,把家庭教育具体化、细节化。从《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最棒男孩的最佳方法。
  • 培育孩子

    培育孩子

    作者希利尔毕生从事中小学教育,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培育孩子》乃希利尔毕生心血的总结和整理,他提出的很多教育方式值得家长思考。书中反对家长对孩子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从习惯训练、社交训练、讲故事训练、肢体训练、韵律艺术、自由玩耍、手工训练和职业性培养、信息知识掌握训练等八个方面,着手于儿童教育的核心,全面而贴切地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是家长们值得信赖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心理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心理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文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可以开阔思维,敞开思想,进行大胆地想象。
  • 兄弟,你怎么看

    兄弟,你怎么看

    兄弟情,如手足,不论他待你如何,只要你认定他是你的朋友,就永远不离不弃,至死不变。
  • 酒香引得离人归

    酒香引得离人归

    又是一个午后,秋风伴着酒香徐徐吹过,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洛雅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眯着眼享受着午后的阳光。曾几何时,她和某人也曾这般惬意。“相公,刚吃完午饭就躺下会长肉的!”某人嘟着嘴抗议。“你肉那么多还怕再长么?”某人的话把某人彻底激怒,上手就挠,结果…“唔…”某人如愿的吧唧吧唧嘴,“嗯…味道果然好!”后来某人成了红苹果。是的,她信。再一天,她如往常一样眯着眼享受着午后的阳光,一人儿轻轻扣窗,“打扰打扰,小生被这酒香吸引,寻得这里,可否赏口酒喝?”
  • 穹目

    穹目

    在以科学为主导的当代,超自然的事物总显得那么不可思议,无论是可以使生物掌握强大力量的异能,还是虚无缥缈的关于灵魂的探索,都不是科学能解释的。命运尤其如此。他不信命,她也不信,但他们的人生总会有交集,这是命运的邂逅。在星空的注视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欲擒心

    欲擒心

    顾墨筠一直嫌弃我,于是我重生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把他给办了!结果,上辈子的故事全都变了走向……这是一个糙妹子“扮猪吃虎”搞定冰山腹黑帝的故事。
  • 我已成妖

    我已成妖

    失去父母,爷爷奶奶成了唯一的亲人,一个孤僻的少年只从为了救一个女孩,在一个计划中复活,开始一体双魂的生活,少年人的生活开始改变,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开始被揭示。
  • 祭奠逝去得青春岁月

    祭奠逝去得青春岁月

    你的青春里是否留下遗憾.是否有描述不出的美好时光.期盼着长大的我们如今看着这个偌大的世界.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时光流逝.在肆无忌惮的挥霍青春的同时.它渐渐的在跟我们挥手告别.我们来不及挽留更来不及好好的说一句再见……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夫人请捂好小马甲

    夫人请捂好小马甲

    【在等签约合同,签约既更】十七之际,母亲逝去。顾家三姐弟无依无靠,大姐顾沐臭名远扬,幺弟顾君泽更是和大姐一般,亲戚都不愿意收养两人。小姨顾轻不忍心主动提出收养,而二女顾南依被顾家大姨收养。而从此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小姨夫是个脾气不好的人,时常酗酒。因小姨收养两人更是变本加厉。为了不让小姨受伤顾沐带着顾君泽搬出小姨家,而小姨时常背着小姨夫帮衬顾沐。原本生活还算平静,可从来自京都的一单寻人任务打破了这局面。而顾沐的小马甲也随之曝光,原来她不似表面那样不近人情,不过是因为那年那事改变了她。而自任务后,顾沐身后总有一个小尾巴。顾沐:有事?他:有!顾沐:什么事?他:夫人,我帮你捂好小马甲。顾沐:……顾沐与他的大佬互扒马甲看呆全网。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多小马甲我没有?
  • 校草的极品女友

    校草的极品女友

    他遇见了她,故事从此开始,她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