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一天比一天稀少,天气也逐渐凉下来。一只蝙蝠在飞来飞去,它哭着说冷。鸟中之王——鹰看见了它。
“你为什么哭啊,蝙蝠?”老鹰问道。
“因为我冷。”
“为什么别的鸟不哭呢?”
“它们不冷,因为它们都有羽毛。可是我连一根羽毛也没有。”
老鹰考虑了一下,觉得蝙蝠一片羽毛也没有,确实可怜,于是就让所有的鸟各给蝠蝙一片羽毛。
蝙蝠有了各种鸟儿的羽毛后,显得漂亮极了,每片羽毛颜色都不一样。蝙蝠把翅膀一张,真叫人眼花缭乱。蝙蝠因为有了这五彩缤纷的羽毛而骄傲起来,每天都盯着自己的羽毛,不理睬别的鸟儿。它老是欣赏着自己的羽毛,自我陶醉着:瞧我有多漂亮!
鸟儿都飞到它们的国王老鹰那里去,愤愤不平,向它告状说蝙蝠因为有别人给它的羽毛而自夸,跟别的鸟儿连话都不愿意说。国王老鹰把蝙蝠叫了来。
“所有的鸟都在告你的状,蝙蝠!”鸟王对它说,“听说你拿它们的羽毛来自夸,骄傲得连话都不愿同它们说了,是真的吗?”
蝙蝠说:“它们是出于妒忌说的,因为我比所有的鸟都漂亮得多。你瞧—瞧,自己判断吧!”
蝙蝠张开两扇翅膀,也的的确确很美丽。
“那么好吧!”老鹰说,“如今让每只鸟把原来给蝙蝠的那片羽毛收回去,既然它这么漂亮,就用不着要别人的羽毛了。”
所有的鸟都扑向蝙蝠,把自己的那片羽毛取了回来。蝙蝠还跟原来一样光秃秃的,它感到羞耻,也感到自己太丑了。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它老是害羞,总是夜间才飞出来,免得别的鸟看见它。
在内心欣赏自己,会使自己获得信心和力量,也会使自己获得快乐。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当众夸耀自己,这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当众夸耀自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妄自尊大
在一个风景优美,繁密茂盛的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动物,不但有狮子、老虎、狼、狐狸等食肉动物,还有蚊子、蜘蛛这样的小生命。
有一只蚊子,它每天都在想:“在这个王国中,狮子应该是百兽之王了吧,没有比它更有力更强大的动物了。只要我能把它打败,那么我将会成为森林大帝。”
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这只蚊子终于向狮王宣战了。它扇动着翅膀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狮子,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大,不信,咱们较量较量。”
可惜蚊子的声音太弱小,狮子根本没听见,仍在那儿悠然地闭目养神。蚊子见了,气得火冒三丈,用尽吃奶的劲儿对狮子喊道:“你这只笨狮子,我们比试比试,看你有什么本事?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我比你强得多。”说着蚊子吹着喇叭鼓足了力气向狮子冲去。狮子这下可慌了,觉得脸上奇痒无比,睁大了眼睛瞧,还是看不清蚊子进攻的方向。蚊子恶狠狠地向狮子的脸上咬去,它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左躲右闪,用力晃动着头,张开血盆大口猛扑向蚊子,只是蚊子小巧灵活,狮子的嘴巴总是落空。气得它拼命挥动着爪子,一顿乱抓乱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捉住蚊子。蚊子高兴极了,向狮子威胁说:“快认输,不然我咬死你。”狮子从来没受过这个罪,它怒吼着扑向蚊子,不过很遗憾,又失败了。气得狮子哇哇乱叫,蚊子趁势又朝狮子发动了进攻,叮得狮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没办法,狮子落荒而逃。
“我赢了!”蚊子得意地吹着胜利的喇叭,唱起欢乐的凯歌飞走了,一边走一边喊:“我战胜了狮子,我才是最了不起的,我要当森林之王。”
蚊子得意忘形地飞着,完全忘了四周存在的危险,突然,它自己钻进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中,身体被粘住了。它挣扎着,想要离开,但是越挣扎粘得越紧,这下它清醒了,原来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
一只蜘蛛凶光毕露地向它爬来,蚊子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险境,它大声地对蜘蛛说:“蜘蛛,我刚刚打败了狮子,你快放了我,我不屑和你打仗。”
蜘蛛听了冷笑道:“蚊子,你别白费气力了,不管你曾经打败过谁,现在都是我的俘虏,吃掉你易如反掌,你将成为一只蜘蛛的晚餐。”
蚊子最后叹息着说:“我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没想到,却败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上。”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争强好胜,更不要妄自尊大。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争强好胜、妄自尊大的人可能一时会得胜,但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一旦落败,一定会是惨败。
怀有的目的和信念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个魔鬼来到一个村庄。他看见这个村庄富饶丰裕,就住下来。他每天偷鸡摸狗,害得大家不得安宁。村长奇里决心找魔鬼决斗,为村民除害。
有一天,奇里在草原上走,寻找魔鬼。迎面碰到一个人,他们互相问好后,对方问:“你往哪里去?”
“我去寻找魔鬼。”村长回答。
“为了什么?”对方问。
“我想除掉它,解救村民。”村长答道。
这时对方说:“我就是魔鬼。”
村长一听,就向它冲过去,双方打了起来。奇里终于战胜了魔鬼,把它打倒在地,接着拔出短刀,准备下手。
这时,魔鬼止住了他,说:“村长,且慢下手,你可以杀死我,但先听我说几句话。”
“说吧。”村长说。
“你杀死我没有—点好处,”魔鬼说,“如果你饶了我,你就有好处。”
“有什么好处?”村长奇里问。
“你让我活命,我保证每天早晨在你枕头下放20个金币。这样,—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天。”魔鬼说。
村长奇里一听到这话,就马上动摇了,想:我打死他,真的有什么好处?他又不是世界上惟一的魔鬼,魔鬼有千千万万。我饶了他的命,每天就可以得到20金币!于是,村长奇里同魔鬼订了协议,放走魔鬼。
第二天早晨,村长奇里发现枕头底下真的有20个金币。他心里大喜。
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村长奇里对谁也没有说过这件事。
有一天早晨,村长奇里醒了,手伸到枕头下摸钱,但没有一个钱。村长奇里感到纳闷,心想,大概是魔鬼忘记了,明天它一定会放好两天的钱的。
但是,第二天枕头底下还是没有钱。村长奇里又等了一天,还是没有钱。这时村长奇里冒火了,就出去寻找魔鬼。
在同一草原上的同一地方,他们又相遇了。
“喂,骗子!”村长奇里对魔鬼说,“你是怎么对待我的?”
“我得罪了你什么?”魔鬼问。
“你保证每天给我20个金币,起先我倒是每天收到的,可是现在,我已连续几天没收到钱了。”
“村长啊,”魔鬼回答说,“我一连几天给你钱,后来就不愿给了。如果你不满意的话,我们再来决斗。”
村长奇里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已战胜过魔鬼一次。
但这一次,魔鬼举起了村长,摔在地上,并且坐在他的胸上,拿出短刀,准备下手。
这时,村长说:“魔鬼,你可以杀死我,但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
“提吧。”魔鬼答应了。
“一个星期之前,我们碰面后进行了较量,我胜了你。为什么现在我们两个都毫无变化,你却战胜了我?”
魔鬼笑着说:“原因是第一次你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同我决斗的。而这一次,你找我是为了要钱,为了个人复仇,所以我才能轻易地战胜你。”
如果怀着正义的目的和信念去做事,就会充满必胜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从而能轻松获得成功;如果怀着私念的目的和信念去做事,就会底气不足,从而导致失败。怀着什么样的目的和信念去做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人什么都可能会改变,但本性却很难改变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放牧着一群羊。由于他的勤劳,这群羊长得很肥。白天,羊儿在吃草,他就坐在大树下守着。
有一天,牧羊人像往常一样照看着吃草的羊群,突然发现远处蹲着一只狼,两只眼睛紧盯着羊群。
牧羊人心里想:“这狼一定是想寻找机会来吃我的羊。”
他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注视着,却不见狼有什么行动。直到傍晚牧羊人要把羊群赶回家时,那只狼才站起来离开草坪,消失在丛林中。
第二天,牧羊人发现那只狼又来了,而且蹲得离羊群更近些。牧羊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着它,但不见它表现出任何企图,只是一动不动地蹲在那儿。
从这以后几天,狼每天都来,而且蹲得越来越近。直到第十天,牧羊人暗自思忖:“这只狼大概不吃我的羊。假若它是一只吃羊的狼,一开始它就该来吃了。现在已经是第十天了,它仍是这样静悄悄地恭候在旁边,难道它也想养羊吗?要不它为什么老是蹲在这里?”
牧羊人心里怀疑,就问狼道:“你为什么总是蹲在这里看羊?你守在这里已经10天了,是10天,对吗?”
“对。”狼温柔而有礼貌地回答,“我喜欢看羊。”
牧羊人听到狼温和的声调,看见它那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心里在琢磨:“这只狼不同于一般的狼,比较和蔼可亲,一定是只好狼。”
牧羊人接着问:“是什么原因使你这么喜欢看羊呢?”
狼回答说:“因为我的孩子小时候也像小羊羔似的,身上长着一缕缕可爱的绒毛。”
“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守候在你的可爱的孩子身边?”
“我的孩子死光了。”
“你的孩子死光了?”
“是的。”
“怎么死的?”
“森林失火烧死的。”
“唉,真让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这里。”
“对啊,我简直无法形容我思念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所以把羊当作我的孩子看待。”
“天啊,这太可怜了!”牧羊人发自内心地说,“如果看羊能使你消愁解闷的话,你可以每天都来,坐近点也行,我不会计较的。”
“谢谢你。”狼说,“我一定每天都来看羊。”
从此以后,这只温驯的狼每天都来蹲在羊的旁边,有时还两眼泪汪汪的,像在哭泣,这更使牧羊人对它同情怜悯。
最后,狼终于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有几天,牧羊人觉得困倦,想睡个午觉,就请狼帮忙看守—下羊群,狼总是照看得很好。羊没发生什么危险,这使牧羊人对狼就像对自己一样放心。
有一天,牧羊人要进城买东西,对狼说:“我有点事情,要进城买东西,你帮我照料一下羊群好吗?”
“好啊。”狼说,“我一定保证你的羊群安全。”
可是牧羊人才离开没多久,这只“温顺”、“善良”、“使人放心”的狼就扑向羊群,把羊咬死,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然后溜走了。
牧羊人回来,发现死了许多羊,而狼已经逃之夭夭,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有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态等都可以改变,但其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与人交往办事时,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外在表现,要知道其真正的本性并做好防范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不要以貌取人,要以德取人
晋代时的一个夜晚,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厅里,火红的蜡烛将火红的“喜”字映得发烫、刺眼。这是一场已经散去的喜宴,客人们都已经走了,只有地面的一片狼藉还在向人显示,刚才一定是觥筹交错,互致贺意,热闹非凡。
新郎官许允带着浓浓的酒意、满面的红光和新婚的喜悦踱进了新房。他想:妻子一定很漂亮,要不怎么得到那么多的夸奖呢?(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夫妻结婚以前从未见面是很正常的事)他悄悄地走过去。她到底长什么样呢?他心里还在犯嘀咕。终于,他的手颤巍巍地伸过去,轻轻地揭开了红盖头。新娘羞涩地低下了头。可是,在明亮的烛光下,许允觉得新娘不但不美,反而有点丑。这令他大失所望,极为扫兴,转身就要走。
新娘见丈夫就要离开,也顾不得矜持了,一把拉住他的衣襟,说:“夫君要去哪儿?怎么新婚之夜就这么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呢?说出来,妾身或许还可和夫君分担!”
许允“哼”了一声,不屑地说:“分担?那我问你,你知道好妻子是什么样的吗?”
新娘说:“古人讲的标准就是,能孝敬老人、尊重丈夫、说话和气、干活利索,并且模样也应不错。”
许允说:“这些条件,你都具备吗?”
新娘见许允一直背对着自己,甚至不愿看自己一眼,知道他一定是嫌自己长相平凡,便回答道:“前几项我想我能够做到的,至于长相,那是天生的,我也没有办法了。”她见许允不说话了,便问:“你是读书人,那我问你,一个人应有的好品德,你都有哪些呢?”
许允骄傲地说:“我全具备了。”
“你都具备了吗?”新娘微微一笑,说,“好品德之一就是看人要重‘德’,可是你却凭貌取人,这不是重貌轻德吗?既然这样,你又怎么能说都具备了呢?你有德吗?”
“这……”许允顿时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这才转过身去,仔细地端详妻子,发现她平凡的面容上散发着智慧的神采。
经过共同生活和深入了解,许允发现妻子确实很有见识,很有才干,相夫教子、孝敬老人,的确是个好伴侣,便由衷地敬重她。两口子一直生活得很甜蜜。
许多年轻人对异性的外貌看得很重,他们早就在心中设计了一个未来的“她”或“他”的模样,尤其是男人在择偶时,常常把对方的相貌放在第一位。其实,一个人的外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