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徒步跋涉游遍中国。
“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短短24个字,为后人留下了文化旅游的瑰宝。400年前,徐霞客从浙江宁海开始了自己的行游生涯,并记下了他游记的第一笔。
根据游记中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到游圣当年走过所留下的痕迹: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公元1632年3月24日,徐霞客再一次由宁海着笔,开始他的游程:
壬申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
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煮饮石上。又十余里,逾岭而入天封寺。寺在华顶峰下,为天台幽绝处。却骑,同僧无馀上华顶寺,宿净因房,月色明莹。其地去顶尚三里,余乘月独上,误登东峰之望海尖,西转,始得路至华顶。归寺已更余矣。
为纪念徐霞客的两度到来,宁海县按照《徐霞客游记》中所述的行经路线,着手还原了霞客古道。
在古时,宁海出了西门就是通往天台的官道(约建于唐朝)。经过梁皇驿和桑洲驿两个驿站,跨过大溪和水母溪,翻越松门岭和筋竹岭、梁皇山和王爱山。直到如今,在距西门2千米的徐霞客古道上,还留存有暗岩茶廊和双水泉,均保持了古时的风韵;梁皇驿道和岔路口,是徐霞客前后两次旅行中分别住宿的地方;上金路廊与松门岭,路廊、古道、沿溪小径也保持着徐霞客当年走过时的风貌,全长约五千米,是一处完整的徐霞客开游古道;大路下客栈保存有一段完好古客栈民居和古道,可供游人访古;筋竹庵处于宁海、天台、华顶三条道路的交叉口,旁有古指路碑,近年新立了“台岳东门”碑和“宁台古道”碑,有几段古道尚完好,庵内可接待游客;弥陀庵址和仰天湖,这两处保留着完好的庵址和广阔的草坪。现存古道均为卵石铺面,保持原貌的大约有数十千米,两侧多名胜古迹。
2000年,宁海县政府着手拓宽改造了原滨溪路,并更名为徐霞客大道。同时,将其整体功能确定为融休闲、娱乐、商业等于一体的文化园林大道。徐霞客大道宽五十多米,长一千六百余米,西起崇寺山,潘天寿、柔石少年时曾经在那里寻访先贤遗迹;东至跃龙山,方正学读书处至今回响着追随者的脚步。其间共置有三组徐霞客石雕,各具神态,仿若重现着400年前的游圣开游之景。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以宁海徐霞客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并建议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即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2002年,宁海以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5·19”为基础,举办了第一届“徐霞客开游节”,这场集民俗文艺表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宁海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助力。“天下旅游,宁海开游”这组开游节的口号,亦展现着宁海人对自己家乡的旅游事业充满了自信。从第一届起,这个以“开游”为主题词的品牌活动已经有了10年的积淀。探寻着古人旅行的心境,这个节庆活动也体现出越来越浓郁的文化气息。
2003年,宁海徐霞客古道被列为1级旅游资源单体。成为人们寻古采风的绝佳途径,深受背包族的喜爱。
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这个最初由宁海人提出的倡议,历时十年,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2012年,宁海率先在全国倡议推动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继宁海成功申请5·19为中国旅游日之后的又一个壮举。5月18日,中国27个节点城市在“游圣”徐霞客开游地宁海“结盟”成立“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筹备联合体”,共倡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在宁海人“十年一剑”的坚持努力下,相信申遗成功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