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的五月五日是端五节,以前各地方都有些古老的风俗,例如竞渡,饮雄黄酒,焚苍术,插菖蒲,扎艾剑艾人艾虎,吃粽子等。在现代的都市里,这些风俗统看不见了,只有吃粽子一件事留下来点缀这一个节日。此外还有店家用这个日子来结算账目。
竞渡和吃粽子这两件事,据说都和楚国的诗人屈原有关系。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说屈原死在汨罗江的日子是五月五日,所以那一天荆楚的人民有竞渡的风俗,表示用舟楫来拯救他的意思。荆楚是相当于现在湖北湖南一带,那么竞渡的风俗该是从这一带地方传播开来的吧。同时人吴均的《续齐谐记》里也说,屈原是五月五日投在汨罗江里死的,楚人哀怜他,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相传到了汉朝某年,忽然有一个人对吊祭的人说:“你们祭我,我很感激。可是给我的东西,往往被蛟龙窃去,除非你们塞上些楝树的叶子(一本作菰叶),再用彩丝缚定,这两种东西是蛟龙忌怕的。”无疑地这个人,就是屈大夫的鬼灵了。百姓按照他的意思办,渐渐演变成角黍,也就是今天我们吃的粽子。
屈原有没有这个人,在二十年前的学术界里曾起一番辩论。我想,总该有这个人吧。不然,像《离骚》、《天问》那样的好诗是谁做的呢?假如《离骚》、《天问》是有一个人写的,那个人便是屈原。至于是否如太史公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乃是另一个问题。要知道司马迁距离屈原的时代已经相当的远,而且楚国的史书被秦始皇焚烧了的,他也无可如何,只得把传闻的话写下来。不过他并没有说屈原死在五月五日。又隔了几百年方始有这个说法,看来更靠不住了。那竞渡的风俗也不一定从荆楚地方传播开来,浙江一带老早有的,所以另外一个说法是起于越王勾践。至今浙江地方不是有一条曹娥江吗?那是因东汉时的孝女曹娥而得名。曹娥的父亲是个巫者,就在五月五日那一天操舟迎潮而溺毙。古书上说是迎接波神。那位波神不见得是屈原,怕是伍子胥一流人物吧。再说,竞渡不一定在端五,端五也不一定有竞渡。记载北宋汴京风俗的书是《东京梦华录》。那部书里记着汴京金明池看赛船,大小龙舟,虎头飞鱼等船,排成两阵,各各喝鼓捷进,争夺锦标;还有水傀儡,蛮牌,神鬼,杂剧等等诸军百戏。端五节反而没有这一场热闹,所以端五和竞渡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性。
竞渡不一定为的是屈原,屈原和端五就不相干了。据我们看,是先有这一个节日,后来把屈原附会上去的。因为民间对于某种风俗的古老相传,说不出所以然来,有人说出一番道理,觉得很有些意思,慢慢就成立了。譬如寒食节本来和介子推没有关系,有人说出晋文公烧山一段故事,很觉动听,大家就那样相信。端五节属于屈原也是这样一个情形。屈原是大大有名的诗人,而且是个忠臣,不但民间爱听,士大夫更爱说。有许多节日,原来还是我们的老老祖宗在不很文明时传下来的迷信,说起来真不知道是哪一朝代的话,传到若干时候,文化相当高了,民间要求一个理性的解答,于是便装点出或者附会到一位贤人的故事上来。
那么端五到底是怎样一个来历呢?端者,初也,端五便是初五,指的是五月初五。原来古人把数目看得神秘,这个日子有两重五,显见得奇巧不寻常的。所以五月五日,和三月三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都算是一个节。那种奇巧的日子,古人对于他们有相当的忌讳。《史记》上说孟尝君生在五月五日,父亲不愿意养育他,想把他丢弃。可见齐国老早把这个日子看得古怪。晋武帝问他的臣子,三月三日曲水流觞的故事是怎样起的,挚虞对答道,“从前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了三个女儿,三天内都死了,村人以为怪,乃以是日相携到水滨盥洗,慢慢起了流觞曲水的风俗。”武帝说:“那也不是一个好日子。”束皙抢着说道:“挚虞小生,他不懂得什么,我所知道的是周公卜城洛邑时,曾有流水泛酒之会。再则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有金人出于水中,捧着一口剑说道,令君制有西夏,后来秦霸诸佯在那个地方立曲水祠。”武帝听了大悦,立刻赐赏十五斤金子给了束皙,把挚虞贬官。从这件事情看起来,皇帝是不好侍候的。挚虞真正冤枉,本来三月三日上巳,是修禊的日子。修禊原本是祓除不祥,到那一天人民到河边洗个澡,要把晦气洗掉,他所说的故事,虽然不是最早的起源,倒还不离乎宗;束皙的王霸的故事才是特地来取媚君王的。但是皇帝懂不得真理,只要说得堂皇。束皙才是个聪明投机者。那九月九日也不是好日子,有两重九,所以叫作重九,也叫做重阳。那一天百姓去登高,虽不像现在的走警报,据说也是躲避灾难的意思。七月七日是乞巧节,牛郎织女渡河相见,应该是个好日子了,何以王凤姐的女儿生在那个日子,从小儿就多病痛呢?后来刘姥姥说,“就叫他做巧姐儿,这个是以毒攻毒的法子,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你想直到清朝还是认为这七月七日生的儿女是不容易领大的。
五月五日就是因为日子有点奇巧,所以民间应该有点举动来以毒攻毒。划龙船闹锣鼓,是用以克服水面上的妖怪的,最早应该起于吴越荆楚,因为南方是个水国,语云:“南人乘船,北人骑马”,中原人是不惯弄船的。起初是迷信,后来变成娱乐,但是包含着操练水师,军国民教育的意义,所以一说起于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北宋汴京金明池的赛船就是操演水兵。至于饮雄黄酒,焚苍术,插菖蒲,是辟瘴气,扎艾人艾虎艾剑是破妖魔,那更不消说得。事实上到了端五节,天气渐渐炎热,蛇虫百物活动起来,痢疾,疟疾,霍乱,伤寒,那些疾病要流行了。从前的人没有现代的医药知识,对于疾病死亡的增多大起恐慌,于是想到用草木药物来辟毒制鬼,意义是极重大的。角黍呢,本来也是辟邪的东西,原来的意义在五色丝线上。汉人应劭的《风俗通》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这种五彩丝线叫做“长命缕”,也叫做“续命缕”,系在臂上固然有效,假如做成小玩意儿挂在小儿女的身上也是有效的,其中一种玩意儿就取了小角黍的式样,我们小时候还常看见的。汉人到了端五节用这些丝线做的东西互馈赠,馈赠免不了食品,于是就有可吃的角黍产生。《续齐谐记》还说当时的角黍用楝叶和丝线,现在是用箬和蓑草了,把顶重要的辟邪的东西去掉了,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据剪报抄录,报名待查,署名“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