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堂教学
德国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预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想长大
我想用空气造一幢房子,用蒲公英建一个花园
我每天欣赏的音乐应该在那里诞生
我想和小鸟那样富裕,因为它们拥有整个森林
我想有许多孩子
我要送他们上学
他们应该忘记战争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嘲笑武力
他们应该知道如果将球抛向空中,与父亲一起追逐游戏
这是一个来自德国孩子的心声。在德国孩子的心中,他们渴望学校教学上的自由与开放,在他们眼里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自由教学活动、学习来自自然界的东西、在项目活动中观察动物、共同讨论和解释自己所写的东西、可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写作时可以相互帮助”,这些是德国某学校实施开放教学后学生的评价,这体现学生对学校中进行的活动的高度意识感。他们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开放教学的观点和目标,即有多种机会进行自我确定性活动;帮助、咨询和合作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在不依赖成人的空间下独立活动;有意识地变换独立学习、共同学习与引导性学习的阶段;通过了解动作的意义不断训练行动能力。
德国各界教育人士不断探索适合现代社会、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其中开放式教学不仅在实践上得到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的认可,而且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依据。几十年来教育理论家对这一概念作出了丰富的理论解释,试图探讨开放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根源等。迄今已有20多个重要概念应运而生,如开放式课程,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学校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家仍在不断探索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开放式教学是:“不同理论研究的综合概念,涉及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组织的开放等等,目的在于为变化了的学习概念组织变化了的教学情景。”
德国的开放式教学不是一种新兴的学校教学模式,而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理解和教学态度。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说明教育应是开放的:1)孩子生活世界与生活情景的变化;2)新方案与新认识的学习;3)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经验;4)孩子在教学中的自我学习的自由和作出决定的自由。
开放课堂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具有很大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校学习的文化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性,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面对外界环境和不同事物时,能够不受一定程度的束缚,而是具有自信和独立的自我决定能力、评价和批评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开放课堂学习从课堂组织形式、课堂学习内容、认知领域、社会情感领域、学校这几个方面开放课堂和学校,使学校变成这样一个理性的场所——通过它使学生在他人(教师、同学、家长等)的协助下去发现和研究外部世界,组织自己的学习过程,在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得到发展。
德国中小学的开放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不是按年龄而是按兴趣分班进行教学
开放课堂学习不是按年龄而是按照学生的兴趣编班,所以6—8岁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但这并不是说在同一教室里,学生所学的内容没有区别,而是让有同样兴趣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相互帮助即使在同一兴趣班的教室里,也有不同的活动角,每个活动角都有不同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学习内容除了德语、数学等必修科目外,就是兴趣科目。兴趣班有绘画班、手工班、室内剧班、动物保护班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活动。这种打破年龄限制的学习形式,在学校里越来越显出它的优势。德国巴登夫腾堡州图宾根市的法国兵营学校,是目前德国实行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学校之一,其校长认为:“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教育上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在年龄相同的班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年龄相同的班里,学生之间表现出竞争性,但在兴趣班里,学生们却是相互帮助和合作。”
二、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是学习的一部分
在实施开放课堂学习的学校里,学生很早就学会了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每天早晨,老师都把学生集中起来,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另外,学校里还有学习指导委员会,学生能够借助该组织参与班和学校事宜的决策。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我负责的精神和民主意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是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关系。在开放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重视把学习与实践活动和兴趣活动结合起来
开放课堂学习提倡学生在兴趣活动中学习。
以德国图宾根市法国兵营学校动物兴趣班的活动为例:
这个动物兴趣班有20名学生,他们主要管理和喂养山羊,观察山羊和其他动物(如松鼠、啄木鸟、乌鸦等)。在家长的协助下,他们建立了一个羊圈,里面有许多从动物保护协会租来的羊,这些羊就成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动物兴趣班的学生负责羊圈的卫生和对羊的喂养,通过喂养山羊学习动物知识、数学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动物兴趣班的指导教师观察到,许多在教室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教室外的学习活动中却十分积极和专心。学生们也说:“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喂养进行学习,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无聊,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学生通过喂养、观察和管理动物,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提高了观察力,增强了生态和动物保护意识,同时对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也有好处。在喂养和管理羊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对羊羔进行管理,学习给羊接生,要学会按照母羊受孕的时间,推算羊羔出生的日期,他们在假期还要轮流照顾羊只,学会了怎样承担责任和怎样保护动物,也学会了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指导教师也有许多工作。
四、向家长开放
开放课堂学习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一方面,通过开放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为家长开办学习班,向那些知识有欠缺的家长教授相关知识。
在开放式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但不是简单的互动。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的过程,而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拔,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
“孩子体验”与“开放教学”
孩子自出世以来就希望被看作是一个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和问题解决者。他们需要一定的环境,在这环境中他们对真正体验的渴望能得到满足,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做些事情,希望被成人认可为一个独立的提问者。如果教师把对个性的关注真正集中在每个孩子的变化与发展的关注上,对孩子的行为能力给予信任,那么依据孩子的相关体验和感觉,学校能够成功地人性化和开放化。
在德国,“孩子在体验着”中包含了一些要素,如“渴望真实的体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态度和接触社会的形式大部分是通过媒体获得,教师在这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即首先要了解孩子对原始经验的渴望,也即对第一手资料的渴望,要意识到,学生的赞助式行为可能会由于成人的学习而受到支持或受到阻碍。“孩子的体验”对教师意味着:从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动作过程中去感受孩子,并且对孩子隐性和显性信息作出教学上有意义的反应。也就是说,在寻找成功学习时,德国的教师是作为知觉促动者、鼓动者、咨询者、批判者和体验者来面对学生的。
一年级某班26个孩子。学生围成圈坐着,中间放着一个由老师制作的闪亮的盘子。然后开始师生对话:“这是什么?”“是一个金币。”“不对。”“是一个大太阳。”“这是给我们班级的。”“但还缺少阳光……”孩子为这个说法所激励,老师为孩子们的激情而感到高兴,并决定让所有孩子一起为自己班上的太阳添置阳光,孩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阳光,然后贴在盘子上。
一个名叫娜蒂的孩子看上去有些忧郁不决。“娜蒂,你怎么了?”老师上前问道。“我觉得做这个东西很傻的,我不想做。”娜蒂轻声回答。
设想一下,这时教师该如何反应?该怎么做,该怎么说呢?也许你认为老师会说“看一下,其他同学都很愿意做的。”或者说“学校里必须遵守老师要求”等。而这个例子中的德国教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反问道:“想做其他事吗?”孩子马上回答:“是的,更简单一些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中,孩子有了真正体验的机会,有可能唤起娜蒂的基本学习模式,即她在人为的要求下保持沉默并通过这种沉默来掩盖其学习上的犹豫性。这一态度可能来自严格的、长期的家庭教育,每当碰上新鲜或陌生事情必须“先等待,不要站出来”。
通过简单的对话,娜蒂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画铅笔画。不一会儿她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孩。这时,另一个孩子已经熟练地完成了他的手工(在幼儿园已制作过太阳的剪纸),并来到娜蒂跟前,好奇地看娜蒂画画,然后耸着肩膀说:“太好了,小孩子来了,我可以把他们放在阳光下……”这样,娜蒂从侧面被拉进共同的活动中,娜蒂画的小孩被放在阳光下,太阳笑了,娜蒂也笑了。
这个例子说明,个人学习模式和学习经验支撑着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如果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娜蒂在这种教学情景下,她自我决定的、产生性的积极行为很容易受到抑制。自己制作一些东西,计划一些活动,与他人合作开展活动等等,都是不属于公众场合和消费品商店所设想的目的的,相反他们设计的整个游戏活动是:对事物产生反应,然后操作、购买,最后希望拥有这些事物。这些活动要素会导致孩子有问题的依赖性以及在直接环境中经验的损失,也会导致“真实性的逐渐消失”,导致孩子们缺乏自我发展、自我设计和自我发现的环境。
因此“孩子在体验着”的第一步,就是教师与家长要感受并支持对孩子的思维和发展非常必要的疑问、寻找和探究的态度。对孩子来说,疑问的态度、探究成功的学习模式至少与传授预先设计的知识的传授模式同样重要。
在德国,“孩子体验”与“开放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新型教育观的关键是在教育中注意力转向个体,因此“体验孩子”模式为实施“开放教学”模式做了准备。孩子的校外经验,也是来自所谓可视空间(马路,村庄,市中心等)中的人类生活的“直观材料”,是理解世界的关键,也可以称这些经验为“生活世界”,孩子们将这些生活世界带入学校,并结合有计划的学校生活,对这些经验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教学向社区、向社会开放,学校也直接接触这些经验。与孩子经验的偶然性和主观性相比,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更为广泛的视野。因此,德国的开放教学可以理解为不断传递生活和学习的共同文化的必要部分。
德国的开放式教学包含着三重意义,即向内开放,向外开放,以及教学中内容、方法和组织的开放。考虑到学生生活风格和孩提时代经历的不同,今天的德国教师在处理教学参与者、内容和传授方法上要越来越多地注意个性化和多样化,要认识到开放教学模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应该将身心、文化和社会措施整合为一种未曾被人认识的方法或手段,进行教学工作,从而能够以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收集基本经验,从事开放教学。
自由学习——开放式教学的重要形式自由学习德国开放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今德国真正实行的分层次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自由学习是指学生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有选择学习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学习速度的自由、选择学习形式的自由、选择学习地点的自由、选择组织形式的自由、选择接受帮助的自由。
自由学习的历史可以溯源到“改革教育学派”,尤其是蒙台梭利、佩特森和海伦·帕克赫斯特等,他们在当时提出的有关学习的观点和具体方法成为人们现今教育改革的口号和出发点,如蒙台梭利的感觉训练、佩特森的材料辅助学习和帕克赫斯特的分站学习等。到了希特勒独裁时代儿童中心的理念和学习方法突然终止。随着国际性改革教育运动的回归,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思潮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使儿童中心的理念重新复苏。人们呼出了诸如“学生必须掌握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一切请让我自为吧”“在社会群体中发展个性”等口号。因此,近二十多年来,自由学习在小学低年段极为盛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希望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合作地学习以及自我控制地学习;网络的迅猛发展要求儿童不仅要网络化思维、手脑并用,而且要学会搜集、整理和提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儿童的创造力、社会性行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成为未来学生的关键素质。学校作为儿童生活和经历的领域,也是儿童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其教学形式必须改革;与此同时,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学习形式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自由学习的开放教学形式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蕴涵了新的价值,并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新热点。
1997年巴州主体中学的新课程计划中的“基础和主导思想”强调了开放教学形式的现实意义,并指出“课程计划内容也可以涉及材料辅助学习、星期计划学习、课题学习以及分站学习等”。
德国各层次的普通教育(甚至文理中学)都把它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要求每学科每周至少两学时开展自由学习活动,并在借鉴历史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由学习的各种活动形式。自由学习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分站学习、星期计划学习、课题学习和材料辅助学习。
一、分站学习
分站学习的理论早在1920年由海伦·帕克赫斯特提出,而详尽的教学实践以及一些新的概念是在1993年系统形成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其基本原则是由学生自己决定选择不同层级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经过教学法加工,并在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学完成。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速度和学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