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片的沙漠与戈壁等“不毛之地”,生活着一群适应能力极强的动物。正是那干旱缺水的酷夏和奇冷无比的寒冬,使他们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耐饥、耐渴、耐热、耐寒、耐风沙。它们是谁?它们就是不毛之地的旅者——野骆驼。
明星名片:
野骆驼在历史上曾经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存在过,但是,现在,仍然在野外生存的就仅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与我国西北一带,这些地区都是成片的沙漠与戈壁等“不毛之地”,不但干旱缺水,而且夏天酷热,气温最高时可以达到55℃,而砾石与流沙的温度可以达到71℃~82℃。但是,冬天又是奇冷无比,当寒流袭来的时候,气温可能会下降到零下40℃,并且,常常伴有肆虐的狂风与飞沙走石。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却让野骆驼练就了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多其他动物没有的特殊生理机能,它们不但能够耐饥、耐渴,而且还能耐热、耐寒、耐风沙,因此,被称为“沙漠之舟”。
野骆驼的体形高大且稍瘦,体长约为2.2~3.5米,尾长约为50~60厘米,肩高约为1.8~2米,体重约为450~690公斤。头部较小,后部长有能够分泌黑色臭液的臭腺。它的吻部也很短,上唇分裂成为两瓣,形状与兔唇十分相似。鼻孔中有瓣膜,可以随意地开闭,不仅可以保证呼吸的通畅,而且还能够防止风沙灌进鼻孔之中,从鼻子中流出的水还可以顺着鼻沟流到嘴里。它们的耳壳小而且圆,内部有浓密的细毛可以阻挡风沙,还能够把耳壳紧紧折叠起来。在它们的眼睛外面有两排长且密的睫毛,并且,还长有双重的眼睑,两侧的眼睑都能够单独地启闭,在“鸣沙射人石喷雨”的弥漫风沙当中,仍然可以保持清晰的视力。
据说野骆驼还能够预测到风暴的到来,在《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且末(新疆南部的一个县)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惟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野骆驼的颈部很长,弯曲就像鹅颈似的。背部的毛具有保护皮肤不受炙热阳光照射的作用。尾巴也很短,上面生有短短的绒毛。在它们的背部长有两个肉驼峰,这两个肉驼峰不大,下部是圆的,上部是尖的,坚实硬挺,呈圆锥形,峰顶的毛很短且稀疏,无垂毛。过去曾经认为驼峰的作用是储藏水源,但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与结缔组织,隆起的时候蓄积量能够高达50公斤,在饥饿与营养确乏的时候,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热能。它们的体温还可以适当地变化,在傍晚的时候,升高为40℃,而在黎明的时候,则会降低到34℃,以便适应荒漠地带一天当中有很大变化的温差。
野骆驼的四肢又细又长,与其他有蹄类动物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第三、四趾非常发达,趾端长有蹄甲,中间一节趾骨比较大,两趾间有十分大的开叉,是由两根中掌骨所连成的一根管骨在下端分叉成为“丫”字形,并且,与趾骨连在一起,外部有海绵状的胼胝垫,从而增大大接触地面部分的面积,这样一来,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的时候,就不会下陷,而且还能够防止足趾在夏季灼热、冬季冰冷的沙地上受到伤害。野骆驼的胸部、前膝肘端与后膝的皮肤增厚,形成七块耐磨、隔热、保暖的角质垫,便于其在沙地上跪卧休息。
野骆驼全身为淡棕黄色,体毛细密而柔软。但是,体毛很短,毛色也很浅,并且,没有其他的色型,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非常接近。每年5~6月换毛的时候,旧毛并不会马上退掉,而是在绒被和皮肤间形成通风降温的间隙,从而帮助它们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天,直到秋季新的绒长成之后,旧毛才会陆续地脱掉。
历史记载,野骆驼曾经生存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现在仍然在野外生存的,只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与中国西北一带,而这些地区因为都是大片的沙漠与戈壁等“不毛之地”,环境相当地恶劣,所以,使野骆驼练就了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具备了很多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特殊生理机能,比如,耐饥、耐渴、耐热、耐寒、耐风沙等等,它们也因此获得了“沙漠之舟”的美誉。
野骆驼生活在戈壁荒漠地带,性情十分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很快,具有持久性,并且,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的特性。
从生态地理特征上来讲,野双峰驼属于亚洲中部极端干旱地区另星高矿化度水源分布点的特有动物,对于极端干旱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它们极度耐旱,并且,能够逐代传递信息来寻找水源。野骆驼的栖息地不但是远离人群活动区的环境严酷地域,而且,还是天敌很难存活的地带,因为它们的自卫能力很差,只能依靠躲避来远离侵扰。
野骆驼主要以红柳、骆驼刺、芨芨草、白刺等很粗干的野草与灌木枝叶为食,喝苦涩的咸水。通常,它们吃饱之后,会找一个十分安静的地方卧倒休息,同时反刍食物。野骆驼生性机敏警惕,但是,却十分胆怯,它们的视觉、听觉、嗅觉非常灵敏,并且,有着惊人的耐力。
野骆驼喜欢集群活动,通常以十几峰大小的集群为规律。在繁殖期间,每个种群都会由一峰成年公驼与几峰母驼以及若干未成年的幼驼组成。它们有固定的活动区域,除非到了季节转换的时候,才会进行几百公里的长途迁徙。此外,雄性的幼驼到了两岁左右,就会被逐出种群,去别的种群争夺“领导”的位置。在自然环境中,野骆驼的繁衍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只有那些能够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的个体才可以存活下来,而其它的便会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野骆驼的寿命约为30年左右。
野骆驼的主要天敌就是狼与雪豹,近几年,野骆驼的数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惨死于天敌的口中。野骆驼通常会结成群体生活,但在夏天的时候,多呈家庭散居,而到了秋天才开始结成五、六只或者二十只左右的群体,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百只以上。在沙漠中迤逦行走的时候,成年的骆驼走在前面与后面,小骆驼则排在中间,并且,它们觅食与饮水的时候,也常常是沿着几条固定路线,称为“骆驼小道”。
野骆驼的交配能力与繁殖能力极强,其交配的季节为冬末。这个时候的雄驼会显得十分暴躁,不吃东西不喝水,甚至连觉也不睡。在发情季节,雄性野骆驼会为争夺雌性野骆驼而相互争斗。争斗的时候,主要是将头部伸到对方的两腿之间,绊倒对方之后再用嘴撕咬。这个季节常常会见到单独行动的野骆驼,它们往往都是求偶争斗的失败者。有的时候,发情的雄性也可能会跑到家骆驼群里,与雌性家骆驼进行交配。雌性每2年繁殖一次,怀孕期大约为12~14个月,第二年3~4月生产,每胎只生一只幼崽。幼崽出生两个小时之后,便能够站立起来,当天便可以跟着双亲行走,两三天之后就可以又跑又跳。一直到一年之后才会与双亲分离。4~5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35~40年。
大多数的人们都知道熊猫与它艰难的生存斗争,但是,很少有人清楚野骆驼以及它们如何在中国与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在这地球上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下来。其实,野骆驼与熊猫一样都是非常珍奇的动物,有着非常奇特的地方。
依靠喝盐水生存是野骆驼的一个奇特之处。对于人类而言,整天喝咸咸的盐水绝对是不能忍受的,但是,野骆驼却长年累月地喝着这种水,它的肝竟然也渐渐地适应了这种情况。除了它们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动物能够有这样本领了。其实,野骆驼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有很多两岁以下的小骆驼就因为肝不能适应盐水而死去。
为什么野骆驼要喝盐水呢?难道它们天生对盐水有什么特殊的情怀吗?当然不是,并不是所有的野骆驼都喝盐水。但是,在中国戈壁沙漠的一些地方,成百上千平方公里之内没有一点淡水。其实,野骆驼并不喜欢喝盐水,而是在人类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猎人们无情的捕杀把它们赶到了这片荒凉的沙漠,还有喧闹的公路与铁路也使得生性胆怯的野骆驼远远地逃离人类的城镇、村庄。他们无奈地逃进了戈壁滩的中心地带,因为那里没有淡水,因而人类不能生存。
根据中外科学家们的调查显示,现在,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一千峰,而且仅仅生存在我国新疆、甘肃及这两个省(区)与蒙古国交界地带的荒漠戈壁这极狭小的“孤岛”地区。据专家们说,本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全球大约有2500~3000峰野骆驼,目前只剩下1000只左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很多,其中,大约有七八百峰在中国境内,其余的二三百峰栖息在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