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希克还是在我的学生时期。从研究他的《宗教之解释》时起,希克就成为了我的精神导师,更是我的学术之榜样。如今近20年过去了,我又可以在英国拜见这位令我尊敬的思想家了。
希克早已经过了80高寿的年纪了。但是,老人精神很好。虽说是我拜见希克,但是很不好意思,还得要让他老人家开车来接我。他很准时,直接带着我去了伯明翰大学。
在车上,我就看到了他的新书《谁是上帝或者上帝是什么?》(W ho or W hat is God?and Other Investigations,London:SCM Press,2008)。扉页已经有了他的签字和签名,是送给我的!牛津大学著名思想家伍德(Keith Ward)说:“毫无疑问,约翰·希克是在世的最伟大的全球宗教哲学家。”希克一生学术,在这样的高龄依然不懈创作。
我问他,早年他在《宗教之解释》中表达的实在论和非实在论之区别所坚持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变。老人说没有。而且,他坚持认为,他的批判实在论和唐·库比特的非实在论观点是根本不同的。在他的不同著作中,希克不时地批评唐·库比特。但希克和唐·库比特是一辈子的朋友。
约翰·希克似乎要证实他先前的一个看法,即,中国人可以同时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的影响,而彼此间并不冲突。我说这是肯定的。事实上,我早上四点起来研读的《殷勤与他者》一书中就谈到了希克和雷蒙·潘尼卡的观点。雷蒙·潘尼卡本人受到基督宗教、佛教、印度教和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他走的是一条融合之道,可以说是一种“混合主义”或“混杂”的道路。而希克的全球性思维让人类彼此关联。他们都是具有宇宙视野的思想大师。
约翰·希克非常关注中国的哲学。我告诉他,在中国,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尼采、德里达等等很受研究。因为这些学者的书和文章被翻译成了中文。而另一些没有被翻译的就很难得到关注了,例如非实在论哲学家D.Z.菲律普斯就是一例。菲律普斯的书没有人翻译,中国学界对他几乎没有讨论,尽管从西方学界的影响看,他比唐·库比特更有影响力。
我一直尝试扶着希克走路。但尽管用拐杖,他坚持独立———而且他开车载我。希克不仅仅是多元论的理论提倡者,更是多元论的实践者———他坚持实践坐禅修行。在我离开的时候,希克高兴地告诉我,目前正在写一本新书,题目叫《对话的形式》。呵呵,这就是一生学术的老人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