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在中午的时候都想睡眠或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懒散的表现,而是体内的生物节律起的作用,是人类生理正常反应和生存需要。
人体生理学表明,大脑的神经细胞兴奋通常可持续4~5小时,然后会转入抑制状态。人体生物钟通常在中午时候会出现一次睡眠节律,管理清醒的生物机制容易发生崩溃。因此,中午时候身体需要进行短睡眠,这是通过睡眠调节清醒生物机制。
“睡睡”平安!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睡眠障碍研究中心Dement博士等睡眠专家研究发现:人类一般倾向于两段式睡眠,一是晚上,我们的核心体温和清醒程度同时下降;二是中午,其状态与晚上睡眠相似,但程度轻微。
“半24小时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类大脑进入睡眠状态在一天之中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最高,也是重要峰期,时间在凌晨1~2时;第二个高峰期是次要峰期,在中午1~2时。这两个睡眠峰期恰好与人体体温节律的主次要低谷相符。
正因为大脑睡眠状态存在第二个高峰期,所以人们在中午时分很容易打瞌睡。此时思维能力会迟缓下来,情绪开始低落,精神不振,产生昏昏欲睡之感。从而使认知行为改变、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发生意外。
中午不睡担心车要报废缺乏午睡,或刚好前一天晚上没睡好,情况会更加严重。难怪每天下午2~4时之间,或5时前后交通意外的发生率直线升高)。这便是人们为什么要午睡的道理。
专家提醒,缺少午睡,下午要是出差远行,舟车劳累会弱化我们的生理状态,凸显我们生物钟的低潮期,最好能避开这个时间段开车远行,包括谈判签约等重要工作。尽可能睡个午觉再出发或洽谈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