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企业面临的多种多样的风险,需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达到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风险最优化,保护企业不致因灾害性事件或错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保证企业行为合规,以及保障有效和有效率的运营及可靠的信息沟通。全面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其应用覆盖企业管理的绝大部分领域,能够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全面风险管理并不是独立于企业已有管理体系的一个独立体系,而是对已有管理体系的整合,是对已有管理职能的强化,是对已有管理数据和信息的挖掘和利用。
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可以分解为五个彼此关联、循环往复的阶段:第一是建立综合信息框架,主要是收集关于风险管理应用范围的基本信息,包括经营战略、目标和相应的风险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第二是进行风险评估,即辨识对企业目标有影响的所有风险,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并对风险价值进行评价;第三是制定实施风险战略,即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等综合环境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可行的风险管理战略;第四是制定实施解决方案,即制定对风险战略的执行方案,包括所需的组织结构、权责分配、报告体系,以及监控手段和信息系统等;第五是监控改进,即监控风险和风险管理实施情况,并据此更新综合信息框架,对全面风险管理做出持续的改进。
所谓融资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全面而持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并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在融资风险方面,应该至少收集以下重要的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现金流、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资金周转率;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盈利能力;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与本企业相关的行业会计政策、会计估算、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调节(如退休金、递延税项等)等信息。
2.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由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如果企业过小而没有能力进行风险评估,也可以聘请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如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首先,资金投放、使用、收回、分配环节的安排合理与否会影响企业的融资风险。(1)在资金投放环节:只有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时,企业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反之,当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利息率时,企业就面临很大的融资风险。(2)在资金的使用环节:合理的资金调度管理,可以相对节约资金占用,并使之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在时间上衔接,形式上协调,充分地挖掘资金使用的潜力;反之,不合理的资金管理,会增加资金占用,使资金紧张,从而增加需要筹集的资金数量,增大了融资的风险。(3)在资金的收回环节:资金回收越快,企业所需要筹集的资金越少,从而降低了融资风险。(4)在资金的分配环节:企业在分配股利时若采用现金股利形式进行分配,且额度过大,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可能会使企业未来的融资数量和融资成本都增加。
其次,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会加大融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是否合理,这是因为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当资金成本率大于资金的收益率时,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会增大。(2)长短期负债的安排是否合理。若企业长期负债的比例过大,则过高的资金成本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还债包袱;而负债到期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也会加大企业偿债压力。最后,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也会影响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风险分析是在全面辨识融资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损失资料,估计损失发生的频率和幅度的过程。对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对融资风险的后果及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进行预计。通过风险分析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另外,通过建立损失概率分布,可为风险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是在全面融资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融资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幅度以及其他因素,得出系统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企业融资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的程度。在融资风险评价中,需要通过对大量损失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一个最低风险界限,作为衡量企业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根据衡量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所谓风险管理策略,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如下:
(1)风险承担。指企业自身消化风险,并承担风险损失。自保是风险管理者察觉了风险的存在,估计到了该风险造成的期望损失,而以其内部的资源对损失加以弥补的措施。即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运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此外,建立专业自保公司是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风险融资的高级形式。目前,很多跨国公司都设立了专业的自保公司。建立自保公司不仅降低了风险,节省保险费用,而且可以进行风险融资,享受某些税收方面的优惠。
(2)风险规避。企业应当权衡风险和收益,如果风险带来的损失超过该项目能够获得的收益,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回避这种风险。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新产品在试制阶段发现诸多问题而果断停止试制。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的安排,将风险产生的后果转移到本企业以外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以减少自身损失的一种风险应对方法,它可以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提供资金,降低破产风险和由于财务紧张而增加的各项成本。在转移风险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以保险费、利息等形式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比起独自承担风险代价要小得多。风险转移的主要措施有:套期交易,外包,向保险公司投保。
(4)风险转换。当企业发现从事某一项活动会涉及过高的风险的时候,可以减少这项活动发生的频率,以便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当企业面临的风险无法回避时,也可以通过风险分散等方法降低风险。
4.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如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损失事件管理等)。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在事故发生时,控制损失继续扩大,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降低企业风险损失的目的。
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管理监督是指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风险管理改进是指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以及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企业实施融资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融资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融资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融资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融资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融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并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融资风险管理模型。